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软质汽车仪表板,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不仅关注其内在的品质与造型,对汽车内饰的美容装饰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无论从舒适度和外观都要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近年来流行木质或仿木质内饰,以体现轿车的装饰高档化。其中汽车仪表板是重要的汽车内饰件之一,仪表板是驾驶室中安装各种指示仪表和点火开关等的一个总成,它装在仪表嵌板上,或者作为附件装在转向管柱上。传统的汽车仪表板采用一体注塑的方式制作,这样制作比较简单,但是也难以形成变化,而且传统的汽车仪表板大都是硬塑,手感较硬,这样在发生意外时容易造成驾驶员或者乘客与仪表板应力性撞击,尤其当乘客是小孩的时候,汽车急刹车或者发生碰撞,极易导致小孩头部碰撞仪表板上本体或者护膝板,所以就有了软质仪表板,所谓软质仪表板包括柔软的表皮、中间设有发泡层和刚性支架。
在仪表板装配时,通常通过设置多个螺丝以及固定片等结构固定镶嵌在汽车内部的安装座上,从而导致在汽车仪表板出现损坏时,对汽车仪表板进行拆卸检修时极为不方便,不仅安装拆卸时费时费力,而且在维修时较为繁琐,从而导致不便于固定。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软质汽车仪表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软质汽车仪表板,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便于安装的软质汽车仪表板,包括第一仪表板,所述第一仪表板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仪表板和第三仪表板,所述第二仪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三仪表板的顶部,所述第一仪表板另一侧活动安装有第四仪表板和第五仪表板,所述第四仪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五仪表板的顶部,所述第一仪表板背向驾驶员的一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插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空腔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滑槽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槽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中部安装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中安装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螺纹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侧安装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侧安装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空腔相对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组导向套筒,所述每组导向套筒内皆安装有插杆,所述同组两个插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的侧壁上,所述插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第一仪表板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仪表板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顶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仪表板和所述第四仪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仪表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杆相匹配的插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壁上两侧的螺纹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中心为中心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上的外螺纹互为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套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滑套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仪表板总成设计成多个仪表板拼接的形式,当某一块仪表板损坏时可直接替换掉损坏的那块仪表板,避免将整个总成全部替换,节省了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正转和反转电机驱动驱动轮旋转,通过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对或相背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上的插杆相对或相背运动,当插杆相背运动时,插杆水平插入第一仪表板两侧的第二仪表板和第四仪表板的插槽内,完成相邻仪表板的拼接;当插杆相对运动时,插杆脱离插槽,方便将相邻的仪表板拆卸下来进行检修,操作简单,拆装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仪表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仪表板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仪表板后视图。
图中:1-第一仪表板,2-第二仪表板,3-第三仪表板,4-第四仪表板,5-第五仪表板,6-插槽,8-导向套筒,9-第一固定块,10-第二固定块,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第一螺纹杆,14-第二螺纹杆,15-插杆,16-轴承座,17-电机,18-驱动轮,19-第一从动轮,20-第二从动轮,21-第一滑杆,22-第一滑套,23-第二滑杆,24-第二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软质汽车仪表板,包括第一仪表板1,第一仪表板1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仪表板2和第三仪表板3,第二仪表板2活动安装在第三仪表板3的顶部,第一仪表板1另一侧活动安装有第四仪表板4和第五仪表板5,第四仪表板4活动安装在第五仪表板5的顶部,第一仪表板1背向驾驶员的一侧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插接机构。
将仪表板总成设计成多个仪表板拼接的形式,通过插接机构完成相邻仪表板的拆装工作,当某一块仪表板损坏时可直接替换掉损坏的那块仪表板,避免将整个总成全部替换,节省了维修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仪表板1为例,其他仪表板插接机构同第一仪表板1。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第一固定块9内开设有第一滑槽11,第二固定块10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2,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尺寸相同,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相互平行,且第一滑槽11安装在第二滑槽12的上方,第一螺纹杆13的两侧安装有第一滑套22,第一滑套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滑杆21,第一滑杆21相对于第一滑槽11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11相匹配,第二螺纹杆14的两侧安装有第二滑套24,第二滑套24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滑杆23,第二滑杆23相对于第二固定块10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12相匹配。
通过在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使其在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内分别移动,在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转动时,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定,使得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上的插杆15只能向插槽6方向移动,便于准确插入插槽6,完成仪表盘总成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座16,轴承座16分别固定在空腔的内壁上,第一螺纹杆13中部安装有第一从动轮19,第二螺纹杆14的中安装有第二从动轮20,第一螺纹杆13安装在第二螺纹杆14的上方,且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0相互啮合。
启动电机17,驱动轮18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0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相对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组导向套筒8,每组导向套筒8内皆安装有插杆15,同组两个插杆1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的侧壁上,插杆15的另一端贯穿导向套筒8和第一仪表板1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一仪表板1的外部。
通过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同时推动插杆15移动,在导向套筒8的导向作用下,转却插入相邻仪表板的插槽6内或从插槽6内脱离,拆装十分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的内顶壁上安装有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轮18,驱动轮18与第一从动轮19相互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仪表板2和第四仪表板4相对于第一仪表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杆15相匹配的插槽6。
插杆15和相邻仪表板的插槽6相互插接配合,可快速实现仪表板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套22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杆13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第二滑套24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4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第一螺纹杆13外壁上两侧的外螺纹以第一螺纹杆13的中心为中心反向设置,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上的外螺纹互为反向设置。
螺纹杆的外螺纹和滑套内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当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在电机17的作用下进行转动时,可带动第一滑套22和第二滑套24相对或相背运动;将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上的螺纹设置为反向,当电机17驱动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0转动时,可使得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上连接的插杆15同时同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块仪表板出现损坏需要检修时,反转电机17,在驱动轮18、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0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转动,第一螺纹杆13和第二螺纹杆14上的外螺纹相反,使得两组第一滑套22和第二滑套24同时相对运动,加上第一滑杆21上的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11内移动,第二滑杆23上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12内移动,对第一滑套22和第二滑套24的转动方向进行了限定,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上的插杆15分别相对移动,从相邻的仪表板的插槽6内脱离,完成损坏仪表板的拆卸;当维修完成时,将维修好的仪表板防止在安装区域,然后正转电机17,两组插杆15同时相背运动,当插杆15的端部沿着导向套筒8贯穿仪表板侧壁,然后完全插入相邻仪表板的插槽6内,就完成了仪表板的安装,通过这种拆装方式,便于拆装,极大的节省了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