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7637发布日期:2021-02-20 18:5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头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要寻找舒适的汽车,对于汽车的头枕就是汽车舒适度的体现,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头枕,大多为上下、前后可调节的,少数汽车头枕带有侧翼可调节的功能,单仅仅调节侧翼,不能对不同驾乘者的不同头型提供很好的支撑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包括:头枕壳,所述头枕壳内形成头枕内腔,所述头枕内腔内横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连接孔;
[0005]
若干个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均活动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内,每个所述支撑块均上设置有齿条;
[0006]
若干个调节杆,每个所述调节杆均纵向活动插设于所述头枕壳上,每个所述调节杆下端均活动设置有啮合块,每个所述啮合块均位于所述头枕内腔内且与对应的所述齿条活动啮合;
[0007]
头枕罩,其包裹于所述头枕壳上,每个所述支撑块端部均与所述头枕罩内侧面连接;
[0008]
当所述啮合块脱离所述齿条时,按压所述头枕罩能够带动支撑块在连接孔内移动。
[0009]
在上述的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中,每个所述支撑块端部均设置有支撑弹簧,每个所述支撑弹簧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内且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0010]
在上述的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中,所述调节杆均包括:安装柱,其纵向插设于所述头枕壳内,所述安装柱内开设有安装孔;
[0011]
旋转杆,其活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啮合块与所述旋转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卡合齿;
[0012]
锁止块,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旋转杆上端活动贯穿所述锁止块,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齿槽以及解锁槽,所述解锁槽与所述齿槽相邻,所述卡合齿活动卡接于所述齿槽内;
[0013]
当转动所述旋转杆时能够带动所述卡合齿脱离所述齿槽并移动至所述解锁槽内。
[0014]
在上述的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中,所述旋转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下端与所述啮合块连接,复位弹簧上端与安装孔内壁连接。
[0015]
在上述的一种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中,所述头枕壳下端设置有头枕支杆。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能够根据不同驾乘者的头型,调节头枕罩的凹陷面积,以对驾乘者头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提高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的立体视图;
[0018]
图2是本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的爆炸视图;
[0019]
图中,1、头枕壳;2、连接块;3、连接孔;4、支撑块;5、齿条;7、啮合块;8、头枕罩;9、支撑弹簧;10、安装柱;11、安装孔;12、旋转杆;13、卡合齿;14、锁止块;15、齿槽;16、解锁槽;17、复位弹簧;18、头枕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自适应轮廓的汽车头枕,包括:头枕主体,其上端设置有头枕壳1,头枕壳1内形成头枕内腔,头枕内腔内横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2,连接块2内开设有连接孔3;若干个支撑块4,每个支撑块4均活动插设于对应的连接孔3内,每个支撑块4均上设置有齿条5;若干个调节杆,每个调节杆均纵向活动插设于头枕壳1上,每个调节杆下端均活动设置有啮合块7,每个啮合块7均位于头枕内腔内且与对应的齿条5活动啮合;头枕罩8,其包裹于头枕壳1上,每个支撑块4端部均与头枕罩8内侧面连接;当啮合块7脱离齿条5时,按压头枕罩8能够带动支撑块4在连接孔3内移动。
[0022]
头枕主体内开设有头枕内腔,头枕内腔内设置有连接块2,在连接块2内开设有连接孔3,支撑杆一端与头枕罩8连接,另一端活动插设于连接孔3内,调节杆下端上和只有啮合块7,放啮合块7与齿条5啮合时,支撑块4是无法在连接孔3内移动的,也就是说,头枕罩8的是一直被支撑着无法减少凹陷或者扩大凹陷的,当驾乘者需要改变头枕罩8的凹陷深度以及凹陷面积以获得更好的支撑力时,移动调节杆,使得啮合块7脱离齿条5,此时支撑块4不再受到限制,即驾乘者可以将头部紧靠于头枕罩8上,即相当于对头枕罩8施加压力,使得头枕罩8带动支撑块4在连接孔3内移动,这样头枕罩8就根据驾乘者的头型凹陷,当调节完成后,调节杆向下移动,使得啮合块7再次与齿条5啮合,保证调节后的支撑块4不再移动,这样就能够对驾乘者头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0023]
每个支撑块4端部均设置有支撑弹簧9,每个支撑弹簧9位于对应的连接孔3内且与连接块2连接。
[0024]
支撑弹簧9设置于连接孔3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支撑块4的连接块2连接,当啮合块7脱离齿条5时,支撑弹簧9能够带动支撑块4向外移动,恢复头枕罩8的初始位置,当驾乘者的头部对头枕罩8施加压力时,支撑弹簧9能够提供弹力,使得头枕罩8与驾乘者的头部更加紧贴。
[0025]
调节杆均包括:安装柱10,其纵向插设于头枕壳1内,安装柱10内开设有安装孔11;旋转杆12,其活动插设于安装孔11内,啮合块7与旋转杆12下端转动连接,旋转杆12上设置
有卡合齿13;锁止块14,其设于安装孔11内,旋转杆12上端活动贯穿锁止块14,锁止块14上设置有齿槽15以及解锁槽16,解锁槽16与齿槽15相邻,卡合齿13活动卡接于齿槽15内;当转动旋转杆12时能够带动卡合齿13脱离齿槽15并移动至解锁槽16内。
[0026]
旋转杆12能够在安装柱10内转动,在旋转杆12上设置有卡合齿13,锁止块14设置于安装孔11内,在锁止块14上设置有齿槽15,卡合齿13与齿槽15活动卡接,当转动旋转杆12时,就能够使得卡合齿13在齿槽15内滑移,直至卡合齿13与齿槽15分离,解锁槽16与齿槽15相邻,当卡合齿13与齿槽15分离后,继续转动旋转杆12就能够带动卡合齿13插入至解锁槽16内,进而旋转杆12能够向上移动,即能够带动啮合块7向上移动脱离齿条5,实现调节支撑块4的目的。
[0027]
旋转杆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下端与啮合块7连接,复位弹簧17上端与安装孔11内壁连接。
[0028]
复位弹簧17能够提供弹力,当卡合齿13与齿槽15卡合时,复位弹簧17的弹力能够使得卡合齿13抵紧齿槽15,防止两者轻易脱离,当转动旋转杆12至卡合齿13脱离齿槽15并移动至解锁槽16时,复位弹簧17的弹力能够带动旋转杆12向上移动,使得卡合齿13插入至解锁槽16内,旋转杆12向上移动即能够带动啮合块7向上移动,使得啮合块7脱离。
[0029]
头枕壳1下端设置有头枕支杆18,头枕支杆18用于插入至汽车座椅内固定头枕壳1。
[003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