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式智能加油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2149发布日期:2021-07-06 19:3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柱塞式智能加油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塞式智能加油盖。


背景技术:

2.由于汽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加油盖都需要良好的密封性,以避免汽油蒸汽溢出。然而当汽车油箱内部温度出现迅速升高的情况时,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夏季,或者车辆驶入或驶过高温区域,都会导致汽车油箱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如果此时打开加油盖,容易出现汽油或汽油蒸汽从加油口喷出伤人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柱塞式智能加油盖,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打开加油盖,容易出现伤人事故的技术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柱塞式智能加油盖,该柱塞式智能加油盖包括:上盖、盖身、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上盖与盖身连接合围形成传动腔,传动机构内置于传动腔内,并连接在上盖与盖身之间,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其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传动机构运动的方向,上盖内壁开设有第一齿槽,盖身内壁开设有第二齿槽,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一齿槽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齿,第二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二齿槽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齿。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柱塞式智能加油盖的上盖是通过传动机构与盖身相连接的,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驱动机构能够推动传动机构运动使其与上盖或盖身分离,使得在转动上盖试图取下本加油盖时,上盖的转动无法传递到盖身上,使得本加油盖无法取下,避免了伤人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塞式智能加油盖第一实施例气压正常时的剖视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塞式智能加油盖第一实施例气压过大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9.本柱塞式智能加油盖是设置在汽车油箱的加油管管口的,通过螺纹与加油管配合密封连接。包括上盖、盖身、传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复位装置,其中上盖与盖身合围形成传动腔,传动机构内置于传动腔内并连接上盖和盖身,盖身侧壁设置有螺纹,与加油管管口处内壁上的螺纹配合密封连接。当把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盖身插入到加油管内,而上盖留在加油管外,当需要打开油箱时(如加油时),通过转动露在加油管外的上盖,然后通过
传动机构带动加油管内的盖身旋转,从而拧下加油盖。为了满足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密封性,上盖的半径尺寸要大于盖身,在上盖与盖身之间形成一圈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当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加油管的管口插入到凹槽内,压紧密封垫,通过密封垫塞满加油管与上盖凹槽之间的间隙来实现密封。
10.当油箱内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驱动机构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驱动传动机构移动并与上盖或盖身分离,破坏上盖与盖身之间的连接,使得上盖的转动无法通过传动机构传递到盖身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无法依靠旋转上盖来拧下本加油盖,以避免伤人事故的发生。
11.复位装置与传动机构连接,并且复位装置的回复力方向与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相反。当油箱内部压力重新降回到正常值之后,复位装置能够驱动传动机构反向移动,恢复上盖与盖身之间的连接,使得上盖的转动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传递到盖身上,即当通过旋转上盖顺利拧下本加油盖。
12.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和图2。
1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b采取机械的方式来根据油箱内的压力驱动传动机构与盖身分离,具体包括上盖1b、盖身2b、传动机构3b、密封垫4b、驱动机构5b以及复位装置6b。
14.上盖1b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齿槽,盖身2b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同样开设有齿槽。上盖1b、盖身2b以及传动机构3b三者同轴布置,传动机构3b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一连接部31b以及第二连接部32b,第一连接部31b开设有与上盖1b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第二连接部32b开设有与盖身2b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通过连接齿与齿槽的配合,上盖1b自身的转动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b传递给盖身2b,带动盖身2b旋转。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既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分成多个部件再进行连接。
15.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b包括第一连接部31b、第二连接部32b以及顶杆33b。顶杆33b下端与驱动机构5b抵接,上端与第一连接部31b抵接,第二连接部32b套设在顶杆33b上,第一连接部31b和第二连接部32b分别与上盖1b和盖身2b内的齿槽啮合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还配合连接。
16.上盖1b与盖身2b之间形成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4b。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用以密封本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缝隙。
17.盖身2b朝向油箱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1b,使得盖身2b通过通孔21b连通油箱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b为膜片。该膜片具有弹性,覆盖通孔21b,并且四周边缘与盖身2b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隔绝盖身2b的内腔与油箱的连通。该膜片中部与顶杆33b下端抵接。当油箱内部的压力升高时,压力推动膜片向盖身2b内部运动,推动顶杆33b向上运动,进而推动第一连接部31b向上运动,使得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分离。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的连接被破坏,上盖1b的转动无法通过传动机构3b传递到盖身2b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无法通过转动上盖1b来取下本加油盖,实现了对人员的保护。
18.复位装置6b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件或者电机等驱动机构,其设置在上盖1b内,一端与上盖1b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b抵接,并且与第一连接部31b以及顶杆33b同轴布置。当油箱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后,施加在膜片上的压力减小,复位装置6b的弹力大于油箱内气体对膜片施加的压力。推动第一连接部31b朝向第二连接部32b运动,并重新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的连接恢复,上盖1b的转动可
以通过连接齿和齿槽啮合传递给第一连接部31b,第一连接部31b能通过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将转动传递给第二连接部32b,第二连接部32b再通过连接齿和齿槽啮合传递到盖身2b上,此时便可以通过拧动上盖1b来取下本加油盖了。
19.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柱塞式智能加油盖的上盖是通过传动机构与盖身相连接的,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膜片能够内弯曲推动传动机构向内运动,与盖身分离,使得在转动上盖试图取下本加油盖时,上盖的转动无法传递到盖身上,使得本加油盖无法取下,避免了伤人事故的发生。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