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3113发布日期:2021-01-15 11:3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的功能组件。



背景技术:

房车,也称旅居车,英文recreationalvehicle,也翻译为motorhome或trailer,简称rv,可以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又拥有城市的生活方式。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现有技术中用于房车的折叠床,通常采用单轴转轴,这种结构使得折叠后无法完全形成一个平面,占据了宝贵的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间紧凑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功能扩展座椅,包括座椅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的座椅安装架上的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架上的坐垫和靠背,所述的坐垫和靠背之间通过转轴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转轴单元包括:

固定连接于坐垫的第一座板连接板,具有端部a和端部b,所述的端部a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x;

固定连接于靠背的第二座板连接板,具有端部c和端部d,所述的端部c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y;

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包括端部e和端部f,所述的第一座板连接板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臂之间,所述的第一支撑臂与固定架连接,所述的端部a通过滑槽x与所述的端部e可移动的转动连接;

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臂,包括端部g和端部h,所述的第二座板连接板设置于一对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的端部g通过滑槽y与所述的端部c可移动的转动连接;

转动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臂之间的第一竖向调节旋杆,包括端部i和端部j,所述的端部i与所述的端部b转动连接;

转动设置于一对第二支撑臂之间的第二竖向调节旋杆,包括端部k和端部l,所述的端部k与所述的端部d转动连接;

第一拉杆,包括端部m和端部n,所述的端部m与所述的端部j转动连接,所述的端部n与所述的端部h转动连接,

与所述的第一拉杆交错转动连接的第二拉杆,包括端部o和端部p,所述的端部o与所述的端部l转动连接,所述的端部p与所述的端部f转动连接;

气弹簧,包括端部q和端部r,所述的端部q与所述的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的端部r与所述的第一竖向调节旋杆的端部j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竖向调节旋杆具有连接端t,所述的连接端t与所述的端部r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撑臂具有竖向连接端s,所述的竖向连接端s与所述的端部q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座板连接板、第二座板连接板上设置有复数个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的侧面设置有复数个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的坐垫和靠背分别包括具有多个支臂的固定骨架、具有多个支臂的移动骨架,所述的移动骨架沿横向可移动的嵌套收容在固定骨架中。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骨架的支臂与所述的移动骨架的支臂相互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骨架上设置有固定软垫,当所述的移动骨架从所述的固定骨架中移出时,所述的移动骨架上安装有移动软垫,当所述的移动骨架沿横向可移动的嵌套收容在固定骨架中时,所述的移动软垫收容在所述的坐垫下方。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架和坐垫之间沿横向设置有调整滑轨。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控制气弹簧的气弹簧控制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间紧凑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折叠后可以极大的节约车内空间,打开后又能充分利用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附图3至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一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附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9至附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12和附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转轴单元不同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14和附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转轴单元不同状态下的立体图(另一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附图3至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一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包括座椅安装架1、安装在座椅安装架1上的固定架2、设置在固定架2上的坐垫3和靠背4,坐垫3和靠背4之间通过转轴单元连接在一起,坐垫3和靠背4分别包括具有多个支臂的固定骨架16、具有多个支臂的移动骨架17,移动骨架17沿横向可移动的嵌套收容在固定骨架16中,固定骨架16的支臂与移动骨架17的支臂相互交错设置。固定骨架16上设置有固定软垫18,当移动骨架17从固定骨架16中移出时,移动骨架17上安装有移动软垫19,当移动骨架17沿横向可移动的嵌套收容在固定骨架16中时,移动软垫19收容在坐垫3下方。

附图12和附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转轴单元不同状态下的立体图,附图14和附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转轴单元不同状态下的立体图(另一视角)。转轴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坐垫3的第一座板连接板5、固定连接于靠背4的第二座板连接板6、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7、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臂8、转动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臂7之间的第一竖向调节旋杆9、转动设置于一对第二支撑臂8之间的第二竖向调节旋杆10、第一拉杆11、与第一拉杆11交错转动连接的第二拉杆12、气弹簧13、以及用于控制气弹簧13的气弹簧控制杆。

第一竖向调节旋杆9、第一拉杆11、第二拉杆12和第二竖向调节旋杆10相互连接形成双v型结构。第一座板连接板5、第二座板连接板6上设置有复数个连接杆14,第一座板连接板5通过连接杆14固定连接于坐垫3,第二座板连接板6通过连接杆14固定连接于靠背4。第一支撑臂7、第二支撑臂8的侧面设置有复数个连接孔15,用于通过连接件连接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7、第二支撑臂8。第一座板连接板5具有端部a和端部b,端部a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x,第二座板连接板6具有端部c和端部d,端部c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y;第一支撑臂7包括端部e和端部f,第一座板连接板5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臂7之间,第一支撑臂7与固定架2连接,端部a通过滑槽x与端部a可移动的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8包括端部g和端部h,第二座板连接板6设置于一对第二支撑臂8之间,端部g通过滑槽y与端部c可移动的转动连接。

第一竖向调节旋杆9包括端部i和端部j,端部i与端部b转动连接,第二竖向调节旋杆10包括端部k和端部l,端部k与端部d转动连接;第一拉杆11包括端部m和端部n,端部m与端部j转动连接,端部n与端部h转动连接,第二拉杆12包括端部o和端部p,端部o与端部l转动连接,端部p与端部f转动连接;气弹簧13包括端部q和端部r,端部q与第一支撑臂7固定连接,端部r与第一竖向调节旋杆9的端部j转动连接。第一竖向调节旋杆9具有连接端t,连接端t与端部r相连接。第一支撑臂7具有竖向连接端s,竖向连接端s与端部q相连接。

附图9至附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在常规状态下,由于车内存在纵向的通道,因此移动骨架17沿横向可移动的嵌套收容在固定骨架16中,移动软垫19收容在坐垫3下方;在使用状态下,首先将移动骨架17从固定骨架16中移出,将移动软垫19安装在移动骨架17上,控制气弹簧控制杆使靠背4倒下,从而前后排座椅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床板,并且横向占满空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操作过程中实际上需要解决两个隐藏的技术问题:其一是由于放平时坐垫和靠背的交接处需要连为一体,如何实现二者在翻转时的干涉问题,其二是由于车载座椅存在一定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考虑,因此在座椅状态下,坐垫前端需要轻微抬起。在由放平到翻转变形的过程中,在第一竖向调节旋杆9和第二竖向调节旋杆10的拉动下,第一座板连接板5的端部a从滑槽x的外端移至内端,第一座板连接板5的端部b向下微倾,第二座板连接板6的端部c从滑槽y的外端移至内端,第二座板连接板6的端部d向下微倾,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转轴结构,靠背和坐垫在放平时相互靠近保证之间没有间隔,在翻转时相互分离保证互不干涉并且保证坐垫和靠背的内端轻微下陷以保证座椅的包裹性,折叠后可以极大的节约车内空间,打开后又能充分利用车内空间。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附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功能扩展座椅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类似,区别在于固定架2和坐垫3之间沿横向设置有调整滑轨20,从图中可以看出,坐垫3可前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