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内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4397发布日期:2021-04-27 19:0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门内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车门内板。


背景技术:

2.汽车车门内板在冲压过程中由于侧壁受拉应力和侧壁次应力分布的不均匀,而存在侧壁起皱的情形,在涂装后起皱视觉感知更明显,而该侧壁面为打开车门可见区域,因此会影响客户的感知体验。
3.通常解决车门内板侧壁起皱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通过在车门内板的侧壁增加吸皱筋,通过增加侧壁的曲面长度,在冲压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吸收侧壁产生的波纹,但是增加的吸皱筋需要阵列分布的,因此破坏了车门内板的侧壁一致性,对车门的美观度影响较大;其二是在侧壁区域增加整条贯穿台阶结构,但是贯穿台阶的方向与波纹方向不一致,因此能起到的吸收波纹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只能稍微缓解侧壁的轻微波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板,该车门内板具有冲压的弧形侧壁,能有效改善侧壁冲压波纹,同时不破坏侧壁面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侧壁的美观度。
5.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其具有弧形侧壁,该弧形侧壁冲压成型,且其包括主弧壁段,该主弧壁段的弦高为0.5
‑2㎜

6.进一步的,所述弦高为1.5


7.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侧壁还包括与主弧壁段连接的平直过渡段。
8.进一步的,主弧壁段与平直过渡段一体成型。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成型过程为:在压机上方安装凹模,以提供门板料的成形力,在门板料远离凹模侧设置压料板,该压料板由压机顶料杆支撑起来,提供门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夹紧力,在压机下方安装凸模,凹模与凸模共同作用,将门板料成形为门内板。
10.上述冲压过程具体包括两个阶段:
11.压料阶段:将门板料放置在压料板上,通过凹模向下运动,将门板料夹紧。
12.拉延过程:通过压料面提供夹紧力,同时上模进一步向下运动,将板料成形为门内板的形状。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4.弧形侧壁在冲压过程中可与凹模紧密贴合,可以抑制门板料的起皱趋势;
15.具有弧形侧壁的汽车车门内板其侧壁次应力较直线侧壁更大,且应力分布更均匀;
16.通过次应力分析,具有弧形侧壁的汽车车门内板其起皱趋势值仅为直线侧壁的一半,同时应力分布区域也仅为直线侧壁的一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可以有效改善侧壁波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

a向剖面后与现有车门侧壁比较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其弧形侧壁与凹模贴合截面示意图;
20.图4为现有汽车车门内板其直线侧壁与凹模贴合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该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图1

2图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1具有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包括主弧壁段101以及与主弧壁段101连接的平直过渡段102,主弧壁段101与平直过渡段102一体成型,该主弧壁段101的弦高h为0.5
‑2㎜
。优选的,该弦高h为1.5mm。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成型过程为:在压机上方安装凹模11,以提供门板料的成形力,在门板料远离凹模11侧设置压料板4,该压料板4由压机顶料杆支撑起来,提供门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夹紧力,在压机下方安装凸模12,凹模11与凸模12共同作用,将门板料成形为门内板。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内板成型截面示意图,结合图示,汽车车门内板1其弧形侧壁能完全贴住凹模11的弧形内壁面,图4为现有直线侧壁汽车车门内板的成型截面示意图。图3和图4示意的为凹模与凸模之间距离均为5

时的成型截面示意图,通过比较图3和4,并且对弧形侧壁和直线侧壁分别进行cae分析,具有弧形侧壁的汽车车门内板其起皱趋势值仅为直线侧壁的一半,同时应力分布区域也仅为直线侧壁的一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可以有效改善侧壁波纹。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27.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