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及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6937发布日期:2021-05-11 14:4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及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行驶的路面也越来越好,针对电动车、燃油摩托车和电动踏板摩托车轮胎,该轮胎配套的车辆主要用于外卖车,其诉求舒适性、省电性和载重性等综合性能。

传统的斜交结构轮胎,为满足外卖车的载重性能,其胎体结构设计较强,然而,其滚动阻力高,省电性能不佳,而且对于长时间骑乘的外卖人员,其舒适性也不佳。若为提高舒适性能和省电性能,将胎体斜交结构改为子午线结构,以满足外卖人员长时间骑乘的舒适性能和省电性能,其胎体结构设置较弱,但如此设置又无法满足外卖车辆所诉求的载重性能。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良的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以满足车辆的载重和省电性能,又能满足骑乘人员的舒适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以满足车辆的载重和省电性能,同时又能满足骑乘人员的舒适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气轮胎,以满足车辆的载重和省电性能,同时又能满足骑乘人员的舒适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包括:

胎面层;

胎体层;所述胎体层与所述胎面层之间层叠设置;

内面层;所述内面层与所述胎体层之间层叠设置;

带束层;所述带束层设置于所述胎面层与所述胎体层之间,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向包覆带束层和钢丝带束层,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与所述钢丝带束层相互对称交叠设置,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布置在所述钢丝带束层的径向上方,并将所述钢丝带束层完全包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胎面层与胎体层之间设有带束层,该带束层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向包覆带束层和钢丝带束层,反向包覆带束层布置在钢丝带束层的径向上方,并将钢丝带束层完全包覆,从而可以满足车辆的载重和省电性能,同时又能满足骑乘人员的舒适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所述钢丝带束层采用n根钢丝相互捻合成一股后均匀排列而成,其中,2≤n≤5,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的材质采用尼龙或聚酯纤维。

进一步,所述钢丝带束层和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20°-40°。

进一步,所述钢丝带束层的弧宽设置为所述胎面层的弧宽的70%-90%。

进一步,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分别较所述钢丝带束层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宽。

进一步,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分别超出所述钢丝带束层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其超出的宽度为5mm-10mm。

进一步,所述钢丝带束层的强度为7000-10000n/英寸,所述反向包覆带束层的强度为2000-4000n/英寸。

进一步,所述胎体层由至少两层胎体帘布层相互对称交叠而成,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材质采用尼龙帘布或聚酯纤维。

进一步,所述胎体帘布层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65°-9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为高扁平比的子午线轮胎,包括上述胎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轮胎,包括上述胎体结构,胎面层与胎体层之间设有带束层,该带束层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向包覆带束层和钢丝带束层,反向包覆带束层布置在钢丝带束层的径向上方,并将钢丝带束层完全包覆,从而可以满足车辆的载重和省电性能,同时又能满足骑乘人员的舒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轮胎的轮廓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胎体层和带束层结构分布示意图。

标号说明

胎面层1胎体层2

胎体帘布层21内面层3

带束层4反向包覆带束层41

钢丝带束层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10,定义轮胎轴向为横向,轮胎周向为纵向,垂直于轮胎为径向。

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10包括胎面层1、胎体层2、内面层3及带束层4;胎体层2与胎面层1之间层叠设置;内面层3与胎体层2之间层叠设置;带束层4设置于胎面层1与胎体层2之间,带束层4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向包覆带束层41和钢丝带束层42,反向包覆带束层41与钢丝带束层42相互对称交叠设置,优选为,钢丝带束层42和反向包覆带束层41与轮胎周向的夹角α:20°-40°,反向包覆带束层41布置在钢丝带束层42的径向上方,并将钢丝带束层42完全包覆。

胎面层1与胎体层2之间设有带束层4,该带束层4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向包覆带束层41和钢丝带束层42,反向包覆带束层41布置在钢丝带束层42的径向上方,并将钢丝带束层41完全包覆,从而可以满足车辆的载重和省电性能,同时又能满足骑乘人员的舒适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钢丝带束层42采用n根钢丝相互捻合成一股后均匀排列而成,其中,2≤n≤5,若n<2时,其钢丝强度不足,轮胎滚动阻力性能和载重性能变差,若n>5时,其钢丝可塑性变差,在轮胎生产时容易产生不良。

反向包覆带束层41布置在钢丝带束层42的径向上方,将钢丝带束层42完全包覆住,反向包覆带束层41的材质采用尼龙或pet(聚酯纤维),选用钢丝材质胎面刚性会太强,舒适性会变差。

在一些示例中,钢丝带束层42的宽度w1设置为胎面层1的弧宽tw的70%-90%,若钢丝带束层42宽度w1过小,则胎面刚性会不足,载重性能会变差,若钢丝带束层42宽度w1过大,则胎面刚性过强,舒适性变差。

在一些示例中,反向包覆带束层41的强度(每英寸帘纱根数x单纱拉断力)为2000-4000n/inch(英寸),若反向包覆带束层41的强度过小,则无法束缚钢丝带束层42,影响行驶稳定性,若反向包覆带束层41的强度过大,则胎面刚性太强,会影响轮胎舒适性。

钢丝带束层42的强度(每英寸钢丝股数x单股钢丝拉断力)为7000-10000n/inch(英寸),若钢丝带束层42的强度过小,则轮胎滚动阻力性能和载重性能会变差,若钢丝带束层42强度过大,则轮胎舒适性会变差。

在一些示例中,反向包覆带束层41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分别较钢丝带束层42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宽。优选为,反向包覆带束层41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分别超出钢丝带束层41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宽度,其超出的宽度为5mm-10mm。反向包覆带束层41的宽度比钢丝带束层42的宽度w1宽,如图1所示,反向包覆带束层41两端包覆的超出宽度w2为5mm-10mm,若包覆的超出宽度w2过小,无法包覆钢丝带束层42的两侧端部,在载重情况下,钢丝带束层42的两端受到伸张应力的影响会产生翻卷破坏胎体结构,若包覆的超出宽度w2过大,则会影响胎面刚性,其舒适性变差。

在一些示例中,胎体层2由至少两层胎体帘布层21相互对称交叠而成,胎体帘布层21的材质采用尼龙帘布或pet(聚酯纤维)。胎体帘布层21与轮胎周向的夹角β为65°-90°,可确保轮胎骑行舒适性。

实施例二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为高扁平比的子午线轮胎,其扁平比(是指轮胎的断面高度h/断面宽度wx100%)设定为80%-100%,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10包括胎面层1、胎体层2、内面层3及带束层4;胎体层2与胎面层1之间层叠设置;内面层3与胎体层2之间层叠设置;带束层4设置于胎面层1与胎体层2之间,带束层4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向包覆带束层41和钢丝带束层42,反向包覆带束层41与钢丝带束层42相互对称交叠设置,优选为,钢丝带束层42和反向包覆带束层41与轮胎周向的夹角α:20°-40°,反向包覆带束层41布置在钢丝带束层42的径向上方,并将钢丝带束层42完全包覆,如此设置,可确保轮胎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轮胎的载重性和滚动阻力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