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收废油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废油是指那些从原油中提纯出来的或者是合成的,经过使用而被物理或者化学杂质污染的油,源于石油或者合成油,在使用期间,和其他杂质混在一起的油。
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分析、鉴定后,可对废油进行回收,有效节约能源,提高废油的利用率,回收废油是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项工作,回收到的废油需要运输车进行运输,但是现有的运输车存在功能单一,不能对车厢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温度过低,油液易凝固,不方便后续的处理,且废油桶不方便在车厢内移动,并且无法对废油桶的位置进行固定,稳定性差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废油的运输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废油桶移动不方便、车厢内温度不可调节,且废油桶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收废油的运输车,包括车头,所述车头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厢,所述车头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的前轮,所述车厢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的后轮,所述车厢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顶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板,所述车厢和保温板间设置有冷却管,所述保温板顶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和另一侧板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侧活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车厢上端从后往前依次固定连接有水箱和循环泵。
优选的,所述车厢前端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述水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加水口,所述水箱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水箱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回水口。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和循环泵进口端间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冷却进口和循环泵出口端间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冷却出口和回水口间设置有第三水管,所述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分别与冷却管的两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下端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等距分布的攀爬通槽,所述保温板底部上端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转动连接有辊筒。
优选的,所述车厢左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铰链,所述车厢左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设置的厢门,所述厢门内侧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安装在连接座左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回收废油的运输车,通过冷却管和红外加热板的设计,对车厢内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稳固过高造成安全隐患,且避免温度过低造成废油凝固,影响后续的处理,提高了运输车的功能性;
2、该回收废油的运输车,通过限位板的设计,对废油桶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运输车前进时废油桶的稳定性,且限位板为可拆卸的结果,不影响废油桶的摆放,并且通过增设的螺母,确保限位板位置的牢固性;
3、该回收废油的运输车,通过开口槽内辊筒的设计,降低废油桶与保温杯表面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对废油桶的位置进行移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头;2、车厢;3、前轮;4、后轮;5、保温板;6、红外加热板;7、冷却管;8、侧板;9、螺纹杆;10、连接座;11、水箱;12、循环泵;13、冷却进口;14、冷却出口;15、加水口;16、出水口;17、回水口;18、第一水管;19、第二水管;20、第三水管;21、t型槽;22、t型滑块;23、限位板;24、攀爬通槽;25、开口槽;26、辊筒;27、铰链;28、厢门;29、温度控制器;30、温度传感器;3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回收废油的运输车,包括车头1、车厢2、前轮3、后轮4、保温板5、红外加热板6、冷却管7、侧板8、螺纹杆9、连接座10、水箱11、循环泵12、冷却进口13、冷却出口14、加水口15、出水口16、回水口17、第一水管18、第二水管19、第三水管20、t型槽21、t型滑块22、限位板23、攀爬通槽24、开口槽25、辊筒26、铰链27、厢门28、温度控制器29、温度传感器30和螺母31,车头1左端固定连接有车厢2,车头1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的前轮3,车厢2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的后轮4,车厢2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板5,保温板5顶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板6,车厢2和保温板5间设置有冷却管7,保温板5顶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板8,侧板8和另一侧板8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纹杆9,螺纹杆9外侧活动连接有连接座10,车厢2上端从后往前依次固定连接有水箱11和循环泵12,温度控制器29与温度传感器30、循环泵12和红外加热板6均为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29的型号为quick9018am-z,红外加热板6的型号为220-380,温度传感器30的型号为pt100,在此对其安装方式和电路连接不做详细描述;
进一步的,车厢2前端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冷却进口13和冷却出口14,水箱11上端固定连接有加水口15,水箱11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6,水箱11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回水口17,通过冷却进口13和冷却出口14的设计,便于将水箱11内的冷却介质送入车厢2内,从而对车厢2内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出水口16和循环泵12进口端间设置有第一水管18,冷却进口13和循环泵12出口端间设置有第二水管19,冷却出口14和回水口17间设置有第三水管20,冷却进口13和冷却出口14分别与冷却管7的两端相连,形成完成的水路循环,提高冷却介质的流动性,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连接座10下端开设有t型槽21,t型槽21内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22,t型滑块22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上开设有等距分布的攀爬通槽24,保温板5底部上端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开口槽25,开口槽25内转动连接有辊筒26,通过限位板23对废油桶的位置进行固定,安全性更高,且通过辊筒26的使用,降低废油桶与保温板5的摩擦阻力,移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车厢2左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铰链27,车厢2左端通过铰链27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设置的厢门28,厢门28内侧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29和温度传感器30,便于精准控制车厢2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螺纹杆9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31,螺母31安装在连接座10左端,通过调节螺母31的位置,对连接座10的位置进行固定,确保对废油桶的固定效果。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铰链27打开厢门28,向前拉动限位板23,限位板23上端的t型滑块22在t型槽21内向前滑动,从而将限位板23取下,将装有废油的废油桶放入车厢2,推动废油桶,开口槽25内的辊筒26转动,从而便于废油桶的移动,将废油桶送入车厢2内右侧,摆放整齐后,反向操作刚才的步骤,将限位板23装回去,向右推动限位板23,使限位板23与废油桶贴合,然后将脚放入攀爬通槽24内并爬高,然后转动螺纹杆9外侧的螺母31,使螺母31与连接座10贴合,从而对限位板23的位置进行固定,确保废油桶的稳定性,然后关闭厢门28,发动运输车即可,通过温度控制器29设定车厢2内温度的上下限,温度传感器30对车厢2内温度进行检测,当车厢2内温度低于温度下限时,温度传感器30反馈至温度控制器29,温度控制器29打开红外加热板6,对车厢2进行加热,当温度高于上限时,循环泵12启动,水箱11内的冷却介质通过出水口16、第一水管18、经循环泵12、第二水管19和冷却进口13从冷却管7一端进入并进行降温,然后从冷却管7另一端经冷却出口14和第三水管20回到水箱11内,从而确保车厢2内温度的稳定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