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2.通常自行车都是在陆地上骑行使用的,主要起到代步的作用。为满足人们可在水面上骑行的需要,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水陆两用自行车,但因其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在水上或陆地转换时操作以及辅助设备的携带等均不方便,所以没有被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携带方便的水陆两用自行车。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
5.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陆用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车架、后车轮、前车轮以及车把,还包括漂浮机构和螺旋桨机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架可拆装固定并向两侧横向伸出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可拆装固定有浮条,所述螺旋桨机构包括可拆装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套管,所述套管内可转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固定有转轮,所述转轮紧靠所述后车轮,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推进用螺旋桨转叶。
6.进一步地,还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把和所述套管铰接,所述套管可转动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套管底端通过底座与所述转叶固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两端与所述车把和所述套管均通过球铰实现铰接。
8.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管外横向可拆装固定有套管插销,所述套管纵向穿入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管插销卡装固定在所述套筒上。
9.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机构中部通过万向节分为上下两截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上截螺旋桨机构的上套筒通过弹性调节板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弹性调节板上设有l形滑槽,所述上套筒上设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凸轴,并通过弹簧定位。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底部向前延伸出纵支架,所述纵支架前端可转动连接有前固定环,所述前固定环环扣在所述前车轮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浮条为充气橡胶浮条。
13.进一步地,所述浮条上设有卡环,所述支架的端部穿过所述卡环并通过浮条插销可拆装固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陆用自行车、漂浮机构和螺旋桨机构,其中漂浮机构包括两侧的支架和浮条,支架是可拆装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的,可拆装固定在
支架上的浮条起到浮起整个自行车的作用,其中螺旋桨机构的转轮通过紧靠的自行车后车轮带动运转,依次带动传动杆以及与传动杆另一端传动连接的推进用螺旋桨转叶,这样当操作者在水面上踩踏自行车使车后轮转动时,螺旋桨转叶转动即可推动自行车向前移动。这种水陆两用自行适用于现有的普通自行车,而且不对自行车的自身结构做改动,只是可拆装地加装了漂浮机构和螺旋桨机构,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轻松实现自行车的水陆两用功能,实用且具娱乐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
‑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漂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套管安装在套筒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22.图6为图2中使用另一种螺旋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24.图8为凸轴与弹性调节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5.图中,11车架,12后车轮,13前车轮,14车把,15套筒,151上套筒,1511凸轴,21支架,211前支架,212后支架,213纵支架,214前固定环,22浮条,221卡环,31套管,32传动杆, 33转轮,34转叶,35万向节,36底座,41连杆,42球铰,5套管插销,6浮条插销7弹性调节板,71滑槽,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案及其说明仅用于解析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陆用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车架11、后车轮12、前车轮13以及车把14,还包括漂浮机构和螺旋桨机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架11可拆装固定并向两侧横向伸出的支架21,所述支架21上可拆装固定有浮条22,所述螺旋桨机构包括可拆装固定在所述车架11上的套管31,所述套管31内可转动安装有传动杆32,所述传动杆32一端固定有转轮33,所述转轮33紧靠所述后车轮12,所述传动杆3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推进用螺旋桨转叶34。
28.其中支架21可通过螺钉紧固在车架11的左右两侧,而不会影响自行车脚踏板以及后车轮12和前车轮13的运转,浮条22分别有两条分别安装在两侧的支架21上,这样整个自行车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了,而且操作者可踩踏脚踏板使后车轮运转。同样的套管31可拆装固定在车架11上靠近后车轮12外,当后车轮12运转时,带动与其紧靠的转轮33运转,进而依次带动传动杆32及螺旋桨转叶34运转,使自行车在水上实现向前移动。其中传动杆32与转叶34的传动连接结构通过伞齿轮传动结构实现传动连接。
29.进一步地,还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连杆41,所述连杆41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车把14和所述套管31铰接,所述套管31可转动固定在所述车架11上,所述套管31底端通过底座36与所述转叶34固接。
30.当转动车把14时,与其联动的连杆41使套管31发生转动,同时套管31带动底座36和转叶34相应转动,使转叶34始终相对车把14的方向提供推动力。具体的底座36的两端分别与转叶34和套管31的外部可通过轴承等转动件连接,而转叶34内部的伞齿轮可相对传动杆32端部的伞齿轮转动,同时保持相互啮合。
31.具体地,所述连杆41的两端与所述车把14和所述套管31均通过球铰42实现铰接。
32.球铰可使转动更灵活顺畅。
33.进一步地,所述车架11上设有套筒15,所述套管31外横向可拆装固定有套管插销5,所述套管31纵向穿入所述套筒15内,所述套管插销5卡装固定在所述套筒15上。
34.套筒15可以固定在后车轮12附近,可以是一截也可以多截,套管31穿入套筒15内,在套管31外设有与套筒15上边缘位置相对应的孔,可拆装的套管插销5横向插入此孔中后露在外的套管插销5可卡装在套筒15的上边缘处,以使套管31定位并防止其下滑。
35.进一步地,如附图6至图8所示,所述螺旋桨机构中部通过万向节35分为上下两截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套筒15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11上。
36.具体的传动杆32及套管31均被分为上下两截后,万向节35两端分别连接上下两截的传动杆32两端,这样螺旋桨机构的上截可相对于下截摆一定的角度后再通过上下两组套筒15固定,并使转轮33紧靠后车轮12,当后车轮12转动时,与其紧靠的转轮33的转动方向与后车轮12的转动的切线方向一致,由于上下两截间设有万向节35,当转轮33转动时,可顺畅地带动上下截两传动杆32转动,这种螺旋桨机构的运转更高效。
3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上截螺旋桨机构的上套筒151通过弹性调节板7固定在所述车架11上,所述弹性调节板7上设有l形滑槽71,所述上套筒151上设有可在所述滑槽71内滑动的凸轴1511,并通过弹簧8定位。
38.如附图8所示,u形弹簧8环绕固定在弹性调节板7上的螺栓后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压抵靠在凸轴1511外侧,当上套筒151随凸轴1511滑动到l形滑槽71靠近后车轮12的一端时,在弹簧8的作用下可使转轮33紧靠后车轮12,当操作者拨动上套筒151使凸轴1511滑动到滑槽71靠外一端时,在滑槽71侧壁作用下克服弹簧8的作用使凸轴1511停留在滑槽71靠外一端,从而可使转轮33脱离后车轮12,这时转轮33不工作。其中l形滑槽71还可以是u形槽,这样更有利于定位。
3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1包括前支架211和后支架212,所述前支架211底部向前延伸出纵支架213,所述纵支架213前端可转动连接有前固定环214,所述前固定环214环扣在所述前车轮13上。
40.前支架211和后支架212均向两侧延伸并分别与两侧的浮条22可拆装固定,使整体结构更稳定。纵支架213上的前固定环214横向卡装在前车轮13底部,当车把14转动时,前车轮13带动前固定环214相对纵支架213转动,使前车轮13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支架21连成一体,保持整体结构更稳定。
41.所述浮条22为充气橡胶浮条。
42.充气的浮条22在不使用时可放气收纳,携带更方便。
43.所述浮条22上设有卡环221,所述支架21端部穿过所述卡环221并通过浮条插销6
可拆装固定
44.在前支架211和后支架212两侧的末端设有孔,当前支架211和后支架212末端穿入卡环221后,再在末端的孔中插装浮条插销6,以防止前支架211和后支架212末端从卡环221中脱出,拆装都十分方便。
45.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