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8570发布日期:2021-06-04 17:5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外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客户对汽车外装饰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例如:在汽车顶部装设行李框,即行李框需要通过行李架固定在汽车上。但是,目前传统的安装方式,无法实现行李框与行李架的有效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实现行李框与行李架有效固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
4.一种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本体、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连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行李架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二面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行李架连接配合。
5.一种行李收纳装置,包括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行李框与行李架,所述行李架用于装设在汽车上,所述行李框与所述行李架通过所述辅助固定机构连接固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第一紧固件,所述行李架上设有适配槽,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紧固孔与所述安装本体紧固配合,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另一端经过所述适配槽与所述行李架紧固配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抵触板与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板相连,所述行李架上设有适配口,所述适配口与所述适配槽相连通,当所述第一抵触板相对于所述适配口为第一安装形态时,所述第一抵触板经过所述适配口插入所述适配槽,当所述第一抵触板相对于所述适配口为第二安装形态时,所述第一抵触板与所述行李架相抵触,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紧固孔并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螺纹配合。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还包括卡止块,所述卡止块装设在所述第一抵触板上,且所述第一抵触板通过所述卡止块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连,所述卡止块用于与所述适配口的口壁卡止抵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还包括第一抵触片与第二抵触片,所述第一抵触片与所述第二抵触片均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杆上,且所述第一抵触片的其中一抵触面与所述行李架的外侧贴合抵触,所述第一抵触片的另一抵触面与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贴合抵触,所述第二抵触片的其中一抵触面与所述安装本体背离所述行李架的一面贴合抵触,所述第二抵触片的另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贴合抵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第二紧固件,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二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二紧固孔与所述安装本体紧固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行李框紧固配合。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收纳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行李框相连,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三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经过所述第三紧固孔与所述固定板紧固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螺纹件与第二紧固螺栓,所述螺纹件依次经过所述第三紧固孔与所述第二紧固孔,且所述螺纹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抵触,所述螺纹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二面并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螺纹配合。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收纳装置还包括第三抵触片与第四抵触片,所述第三抵触片与所述第四抵触片均套设在所述螺纹件上,所述第三抵触片的其中一抵触面与所述螺纹件的其中一端贴合抵触,所述第三抵触片的另一抵触面与所述固定板贴合抵触,所述第四抵触片的其中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贴合抵触,所述第四抵触片的另一抵触面与所述安装本体贴合抵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收纳装置还包括多根加固肋,多根所述加固肋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上。
15.上述辅助固定机构在使用时,首先汽车在装设行李框时会将行李架在汽车顶部进行对位固定。然后,将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装设在安装本体上,此时,第一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的连接配合的方式可以是多种,例如:第一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卡接固定、第一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活动连接或第一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螺纹固定等。第二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的连接配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例如:第二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卡接固定、第二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活动连接或第二连接组件与安装本体螺纹固定等。第一连接组件与行李架进行固定时,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组件与行李架的固定,可以事先确定第一连接组件在安装本体上的安装位置或者第一连接组件装设在安装本体上后第一连接组件的端部朝向(指第一连接组件用于与行李架连接配合的端部)。第一连接组件与行李架的连接配合方式可以为第一连接组件与行李架螺纹固定或第一连接组件与行李架卡接固定。第二连接组件与行李框固定时,为了便于第二连接组件与行李框的固定,可以事先确定第二连接组件在安装本体上的安装位置或者第二连接组件装设在安装本体上后第二连接组件的端部朝向(指第二连接组件用于与行李框连接配合的端部)。第二连接组件与行李框的连接配合方式可以为第二连接组件与行李框螺纹固定或第二连接组件与行李框卡接固定。因此,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实现对行李框与行李架有针对性地固定,从而提高了行李框与行李架的固定效果。
16.上述行李收纳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行李架装设在汽车上,然后将行李框通过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架进行固定。即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能够实现安装本体与行李架的连接固定,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能够实现安装本体与行李框的连接固定。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实现对行李框与行李架有针对性地固定,从而提高了行李收纳装置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其中一视角所述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另一视角所述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所述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尺寸定义标识图;
21.图5为另一实施例所述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尺寸定义标识图。
22.100、安装本体,110、第一面,120、第二面,130、第一紧固孔,140、第二紧固孔,200、第一连接组件,210、第一紧固件,211、第一螺纹杆,212、第一抵触板,213、第一紧固螺栓,214、第一抵触片,215、第二抵触片,216、卡止块,300、第二连接组件,310、第二紧固件,311、螺纹件,312、第二紧固螺栓,313、第三抵触片,314、第四抵触片,400、行李框,410、固定板,411、第三紧固孔,500、行李架,510、适配槽,511、适配口,600、加固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为其中一视角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视角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收纳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本体100、第一连接组件200与第二连接组件300,第一连接组件200的一端与安装本体100的第一面110连接配合,第一连接组件200的另一端用于与行李架500连接配合,第二连接组件300的一端与安装本体100的第二面120连接配合,第二连接组件300的另一端用于与行李架500连接配合。
25.上述辅助固定机构在使用时,首先汽车在装设行李框400时会将行李架500在汽车顶部进行对位固定。然后,将第一连接组件200与第二连接组件300分别装设在安装本体100上,此时,第一连接组件200与安装本体100的连接配合的方式可以是多种,例如:第一连接组件200与安装本体100卡接固定、第一连接组件200与安装本体100活动连接或第一连接组件200与安装本体100螺纹固定等。第二连接组件300与安装本体100的连接配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例如:第二连接组件300与安装本体100卡接固定、第二连接组件300与安装本体100活动连接或第二连接组件300与安装本体100螺纹固定等。第一连接组件200与行李架500进行固定时,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组件200与行李架500的固定,可以事先确定第一连接组件200在安装本体100上的安装位置或者第一连接组件200装设在安装本体100上后第一连接组件200的端部朝向(指第一连接组件200用于与行李架500连接配合的端部)。第一连接组件200与行李架500的连接配合方式可以为第一连接组件200与行李架500螺纹固定或第一连接组件200与行李架500卡接固定。第二连接组件300与行李框400固定时,为了便于第二连接组件300与行李框400的固定,可以事先确定第二连接组件300在安装本体100上的安装位置或者第二连接组件300装设在安装本体100上后第二连接组件300的端部朝向(指第
二连接组件300用于与行李框400连接配合的端部)。第二连接组件300与行李框400的连接配合方式可以为第二连接组件300与行李框400螺纹固定或第二连接组件300与行李框400卡接固定。因此,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实现对行李框400与行李架500有针对性地固定,从而提高了行李框400与行李架500的固定效果。
26.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行李收纳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行李框400与行李架500,行李架500用于装设在汽车上,行李框400与行李架500通过辅助固定机构连接固定。
27.上述行李收纳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行李架500装设在汽车上,然后将行李框400通过辅助固定机构与行李架500进行固定。即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00能够实现安装本体100与行李架500的连接固定,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00能够实现安装本体100与行李框400的连接固定。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实现对行李框400与行李架500有针对性地固定,从而提高了行李收纳装置的固定效果。
28.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紧固件210,行李架500上设有适配槽510,安装本体100的第一面110上间隔设有与第一紧固件210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一紧固孔130,第一紧固件210的一端经过第一紧固孔130与安装本体100紧固配合,第一紧固件210的另一端经过适配槽510与行李架500紧固配合。具体地,第一紧固件210可以是紧固螺栓或卡扣。当第一紧固件210为紧固螺栓时,第一紧固孔130可以为螺纹孔,适配槽510的槽壁上加设与第一紧固件210相适应的紧固螺纹,从而便能够实现第一紧固件210与行李架500的螺纹配合,以及第一紧固件210与安装本体100的螺纹配合。当第一紧固件210为卡扣时,第一紧固孔130可以为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孔,适配槽510也可以是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从而便能够实现第一紧固件210与行李架500的卡接配合,以及第一紧固件210与安装本体100的卡接配合。
29.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10包括第一螺纹杆211、第一抵触板212与第一紧固螺栓213,第一螺纹杆211的一端与第一抵触板212相连,行李架500上设有适配口511,适配口511与适配槽510相连通,当第一抵触板212相对于适配口511为第一安装形态时,第一抵触板212经过适配口511插入适配槽510,当第一抵触板212相对于适配口511为第二安装形态时,第一抵触板212与行李架500相抵触,第一螺纹杆211的另一端经过第一紧固孔130并与第一紧固螺栓213螺纹配合。
30.具体地,第一抵触板212可以为长方形板、梯形板或椭圆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触板212为长方形板。如图2与图4所示,首先定义适配口511的开口宽度为h1,定义第一抵触板212(长方形板)的短边长度h2,定义第一抵触板212的长边长度为h3。在安装本体100上所开设的适配口511为条形口,且适配口511的开口宽度h1应满足条件:h3>h1≥h2。同时,上述第一安装形态指第一抵触板212的长边与适配口511的开口长边侧相平形或近似平形(根据适配口511h1的长度可以允许第一抵触板212的长边与适配口511的开口长边侧存在平行误差,即只需保证第一安装形态下的第一抵触板212能够经过适配口511进入适配槽510即可),上述第二安装形态指第二抵触板伸入适配槽510中后进行角度转动,使得第一抵触板212与行李架500(指第一抵触板212与行李架500开设有适配口511的一面相接触)的接触长度大于适配口511的开口宽度h1。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形态为第一抵触板212的长边与适配口511的长边侧相垂直。即上述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一抵触板212与适配口511的对应安装
形态,即可实现第一紧固件210与行李架500的紧固与拆卸,安装十分方便。进一步地,第一螺纹杆211经过第一紧固孔130与第一紧固螺母螺纹配合后,便实现了安装本体100与行李架500的紧固配合。
31.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210还包括卡止块216,所述卡止块216装设在所述第一抵触板212上,且所述第一抵触板212通过所述卡止块216与所述第一螺纹杆211相连,所述卡止块216用于与所述适配口511的口壁卡止抵触。
32.具体地,参阅图2和图,5,以第一紧固件210为例进行说明:在将第一紧固件210与行李架500进行装配时,首先将第一抵触板212与卡止块216一同经过适配口511伸入到适配槽510中,然后经过第一螺纹杆211实现第一抵触板212与卡止块216在适配槽510中的转动,最后,对螺纹杆进行回拉操作(即螺纹杆朝远离行李架500的方向移动),使得卡止块216能够停留在适配口511中并用于与适配口511的口壁卡止抵触。上述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转动定位后的第一紧固件210出现再次旋转,即避免了第一紧固件210从行李架500上的意外脱落。进一步地,卡止块216在与适配口511的口壁实现卡止抵触后,卡止块216用于与第一螺纹杆211连接的一端仍位于适配口511中(即卡止块216用于与第一螺纹杆211连接的一端未凸出适配口511)。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安装本体100与行李架500的安装效果。如图5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定义适配口511的开口宽度为a(单位:mm);定义卡止块216在适配口511中的装配长度(指卡止块216与适配口511分别对应的两条边之间的长度)为b(单位:mm);定义适配口511的口壁厚度为c(单位:mm);定义卡止块216在适配口511中的填充长度为d(单位:mm);定义第一抵触杆的长边长度为h(单位:mm);定义适配槽510的槽内空间宽度为f(单位:mm);定义卡止块216与第一抵触板212的叠置厚度为g(单位:mm);定义适配槽510内的空间高度为h(单位:mm);定义第一抵触板212的短边长度为i(单位:mm)。
33.当i=a

2mm时,即确保第一抵触板212能够经过适配口511进入到适配槽510中;
34.当g<h,e<f时,即第一抵触板212与卡止块216能够在适配槽510中进行自由转动;
35.当b=a

1mm时,即保证卡止块216停留在适配口511中后,能够有效避免第一紧固件210出现转动;
36.当d=c

0.5mm时,即保证卡止块216停留在适配口511中后,卡止块216用于与第一螺纹杆211连接的一端不凸出适配口511,有效保证了安装本体100与行李架500的安装效果。
37.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10还包括第一抵触片214与第二抵触片215,第一抵触片214与第二抵触片215均套设在第一螺纹杆211上,且第一抵触片214的其中一抵触面与行李架500的外侧贴合抵触,第一抵触片214的另一抵触面与安装本体100的第一面110贴合抵触,第二抵触片215的其中一抵触面与安装本体100背离行李架500的一面贴合抵触,第二抵触片215的另一抵触面与第一紧固螺栓213贴合抵触。具体地,通过第一抵触片214能够提高第一紧固件210与行李架500的固定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一紧固件210的预固定更加方便(指第一紧固件210先装设在行李架500上)。通过第二抵触片215能够增大第一紧固螺母与安装本体1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紧固件210与安装本体100的紧固效果。
38.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3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紧固件310,安装本体100的第二面120上间隔设有与第一紧固件210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二紧固孔
140,第二紧固件310的一端经过第二紧固孔140与安装本体100紧固配合,第二紧固件310的另一端与行李框400紧固配合。行李收纳装置还包括固定板410,固定板410与行李框400相连,固定板410上设有与第二紧固孔140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三紧固孔411,第二紧固件310经过第三紧固孔411与固定板410紧固配合。具体地,第二紧固件310可以是紧固螺栓或卡扣。当第二紧固件310为紧固螺栓时,第二紧固孔140与第三紧固孔411可以为螺纹孔,从而便能够实现第二紧固件310与行李框400的螺纹配合,以及第二紧固件310与安装本体100的螺纹配合。当第二紧固件310为卡扣时,第二紧固孔140与第三紧固孔411可以为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孔,从而便能够实现第二紧固件310与行李框400的卡接配合,以及第二紧固件310与安装本体100的卡接配合。进一步地,通过在行李框400上加装固定板410,能够使得行李框400与安装本体100的安装更加方便,固定板410与行李框4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另外,第二紧固孔140可以是腰型孔或条形孔,从而使得固定板410与安装本体100的固定更加方便。
39.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310包括螺纹件311与第二紧固螺栓312,螺纹件311依次经过第三紧固孔411与第二紧固孔140,且螺纹件311的其中一端与固定板410相抵触,螺纹件311的另一端伸出安装本体100的第二面120并与第二紧固螺栓312螺纹配合。行李收纳装置还包括第三抵触片313与第四抵触片314,第三抵触片313与第四抵触片314均套设在螺纹件311上,第三抵触片313的其中一抵触面与螺纹件311的其中一端贴合抵触,第三抵触片313的另一抵触面与固定板410贴合抵触,第四抵触片314的其中一抵触面与第二紧固螺栓312贴合抵触,第四抵触片314的另一抵触面与安装本体100贴合抵触。具体地,螺纹件311在与固定板410紧固配合时,螺纹件311通过第三抵触片313能够增大与固定板41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螺纹件311与固定板410的固定效果。螺纹件311在与安装本体100紧固配合时,第二紧固螺栓312套设在螺纹件311上,同时通过第四抵触片314能够增大第二紧固螺栓312与安装本体100的接触面,提高了螺纹件311与安装本体100的固定效果。
40.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行李收纳装置还包括多根加固肋600,多根加固肋600间隔设置在安装本体100上。具体地,在安装本体100上加设多根加固肋600,能够增强安装本体100在抗压能力,避免安装本体1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挤压变形。
4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