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0872发布日期:2021-06-01 23: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轮毂。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一种代步工具,其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单纯的代步功能发展到如今的还兼具有时尚潮流的功能。轮毂偏距,即et值,是指轮毂中心线到安装面的距离,偏距越小,安装后轮毂就会偏出车外越多,偏距决定了轮毂是否与车辆部件产生摩擦,假如新轮毂的偏距比原装轮毂大,或者是宽度过大,都可能会出现摩擦车辆悬挂系统的情况。而现有的轮毂一般都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制作而成的,即是说轮辐和轮辋二者是不可拆卸的,因此如果所购买的轮毂不符合要求就只能重新购买一副新轮毂来更换,不但更换成本高,且也不利于汽车发烧友们对按照自己的喜好对车轮进行改装欣赏。

因此,亟需一种轮辐和轮毂可拆的组合式轮毂。



技术实现要素:

本项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轮毂。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轮毂,包括轮辐和轮辋,所述轮辋包括第一轮辋部以及第二轮辋部,所述第一轮辋部的顶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底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轮辋部的底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轮辋部的顶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轮辋部和所述第二轮辋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实现连接,所述轮辐呈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轮辋内,且所述轮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辋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实现连接。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的内侧壁向内凸设并形成有用于承托所述轮辐的固定部,所述轮辐和所述固定部通过锁固件实现锁固。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辋为一体式结构。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向内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向内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实现连接。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辐的边缘插置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之间并通过锁固件实现锁固。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辐的边缘向外凸设有用于与所述轮辋相接的叠放部,所述叠放部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叠放部上开设有供锁固件穿过用的锁固孔。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叠放部的一端向上和/或向下凸设有用于与所述轮辋相互抵顶的定位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式轮毂还包括用于对轮胎进行充气的气嘴,所述气嘴安装于所述第一轮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轮辋包括第一轮辋部以及第二轮辋部,第一轮辋部的顶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的底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轮辋部的底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二卡合部,第二轮辋部的顶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一轮辋部和第二轮辋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连接,轮辐呈可拆卸地安装于轮辋内,且轮辐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的同一尺寸的轮辐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尺寸的轮辋,且由于轮辐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可以保证组合式轮辐的结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的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00.组合式轮毂,10.轮辐,20.轮辋,21.第一轮辋部,22.第二轮辋部,211.第一卡合部,212.第一连接部,221.第二卡合部,222.第二连接部,23.安装部,231.固定部,213.第一搭接部,223.第二搭接部,11.叠放部,11a.锁固孔,111.定位部,40.气嘴,31.螺栓,32.螺帽,30.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100包括轮辐10和轮辋20。其中,轮辋20包括第一轮辋部21以及第二轮辋部22,第一轮辋部21的顶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一卡合部211,第一卡合部211的底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轮辋部22的底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二卡合部221,第二轮辋部22的顶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轮辋部21和第二轮辋部22通过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实现连接,轮辐10呈可拆卸地安装于轮辋20内,且轮辐10位于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100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一实施例的轮辋20为一体式结构,而第二实施例的轮辋20的第一轮辋部21和第二轮辋部22是呈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的。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轮辋20还包括安装部23,安装部23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连接部212的底部与第二连接部222的顶部通过安装部23实现连接。具体地,安装部23的内侧壁向内凸设并形成有用于承托轮辐10的固定部231,轮辐10和固定部231通过锁固件30实现锁固。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同一尺寸的轮辐10与不同尺寸的轮辋20安装在一起。

请参考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212的顶部与第一卡合部211连接,第一连接部212的底部向内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第一搭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22的底部与第二卡合部221连接,第二连接部222的顶部向内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第二搭接部223,第一搭接部213和第二搭接部223相互平行,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通过第一搭接部213和第二搭接部223实现连接。具体地,轮辐10的边缘插置于第一搭接部213和第二搭接部223之间并通过锁固件30实现锁固,但不限于此;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同一尺寸的轮辐10与不同尺寸的轮辋20安装在一起。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轮辐10的边缘向外凸设有用于与轮辋20相接的叠放部11,叠放部11的横截面呈环形,且叠放部11上开设有供锁固件30穿过用的锁固孔11a;较优的是,叠放部11的一端向上和/或向下凸设有用于与轮辋20相互抵顶的定位部111,因此在将轮辐10安装在轮辋20的时候可以通过定位部111抵顶轮辋20,从而实现了轮辐10的安装的定位功能,但不限于此。与此同时,组合式轮毂100还包括用于对轮胎进行充气的气嘴40,气嘴40安装于第一轮辋部21,因此可以先将轮胎卡合于第一卡合部211和第二卡合部221之间,再通过气嘴40对轮胎进行打气。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30包括螺栓31和螺帽32,如图1和图2所示,螺栓31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叠放部11和固定部231后与螺帽32拧紧;如图3和图4所示,螺栓31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搭接部213、叠放部11以及第二搭接部223后与螺帽32拧紧。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固件30还可以是公扣和母扣,通过公扣和母扣相互卡扣在一起实现将轮辐10和轮辋20呈可拆卸地锁固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轮辐10和轮辋20还可以通过焊接锁固在一起,但不限于此。较优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100的材质为铝合金,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轮辋20包括第一轮辋部21以及第二轮辋部22,第一轮辋部21的顶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一卡合部211,第一卡合部211的底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轮辋部22的底部向外弯折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轮胎的第二卡合部221,第二轮辋部22的顶部向内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轮辋部21和第二轮辋部22通过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实现连接,轮辐10呈可拆卸地安装于轮辋20内,且轮辐10位于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轮毂100的同一尺寸的轮辐10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尺寸的轮辋20,且由于轮辐10位于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22之间可以保证组合式轮辐10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组合式轮毂,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