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
背景技术:2.传统客车使用的空调一般是由车用发动机传动或者采用独立的发动机作为车用空调的动力,但是,这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客车上已不再适用;市场上现有的新能源客车空调采用的玻璃钢底壳体积大、份量重,制冷元件多为接头连接,其密封性差,容易引起制冷剂泄露,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现有新能源客车空调的电气元件,如风机等采用的都是交流电,绝缘性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新能源客车空调使用的是单独的控制系统,遇到特殊路况时会影响整车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新能源客车空调的热泵制热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恶劣环境下效果较差,尤其是严酷天气下,冷凝器散热效率较低也会导致空调制热或制冷效果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包括安装板、盖板和导风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弧形筒,弧形筒内安装有弧形的蒸发器,安装板上位于弧形筒外部的板面上安装有蒸发器并且在蒸发器相对的两侧均安装有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均与两个冷凝器连通以进行对制冷剂的处理,弧形筒内位于蒸发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盖板扣合安装在安装板上并将弧形筒顶端密封形成换热腔,导风机构安装在车厢顶部用以带动车厢和换热腔进行空气交换,车厢内的空气经导风机构的进风罩进入到换热腔进行换热后,从导风机构的出风罩排出到车厢内,从而实现了对车厢内的温度调节。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是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包括安装板、盖板和导风机构,所述安装板水平安装在车厢上方,安装板上垂直固设有平面挡板和弧面挡板,平面挡板的板面与弧面挡板的两侧板沿平齐以使二者围成中空的弧形筒,安装板上安装有弧形的蒸发器,蒸发器位于弧形筒内且其两端分别位于平面挡板的两侧,蒸发器的端部与平面挡板的板沿和弧面挡板的对应侧板沿均连接;所述安装板上位于蒸发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均与车厢内部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机构安装在车厢内以带动车厢和弧形筒进行空气交换,导风机构包括进风罩、出风罩和导风扇,出风罩与安装板底面固接并与出风口连通,出风罩的底端安装有导风挡板,导风扇安装在出风罩内以带动弧形筒内的空气向车厢内部流动,进风罩套设在出风罩外部并与出风口对应连通;所述安装板上还安装有压缩机,压缩机与蒸发器分别位于平面挡板的两侧,安装板上位于压缩机的两侧均安装有冷凝器,压缩机和蒸发器均与两个冷凝器连通,安装座上位于两个冷凝器之间还安装有散热扇;所述盖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盖板固定扣于安装板上,盖板的底面与弧形筒的顶端连接以将弧形筒顶端密封,盖板上开设有分别与冷凝器和散热扇对应的散热槽口和排风槽口。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平面挡板和弧面挡板的上端面均开设有减重槽,弧面挡板内壁的两端均固设有连板,平面挡板的侧面和连板对
应平面挡板的侧面均开设有插槽,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弧面挡板的高度从平面挡板所在位置向远离平面挡板的方向不断减小。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缩机通过多个减震脚支撑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固设有用于分隔压缩机和散热扇的隔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扇通过支架安装在安装板上,散热扇倾斜安装以使其排风方向向远离压缩机一侧倾斜。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槽口和排风槽口均安装有滤网,进风罩的底端安装有装饰板,装饰板与安装板连接并且装饰板上开设有进风网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板为边角设置有圆角的矩形板,出风口、压缩机以及散热扇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两个冷凝器对称分布在压缩机和散热扇的两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有:本装置采用两个冷凝器并且二者对称分布,通过压缩机、蒸发器以及两个冷凝器的合理分布,不仅降低了车载空调的空间占用,使用过程中冷凝器还可利用车辆行驶产生的自然风进行辅助降温,降低了对车辆自身的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17.图中标记:1、安装板,2、盖板,3、平面挡板,4、弧面挡板,5、蒸发器,6、进风罩,7、出风罩,8、导风扇,9、压缩机,10、冷凝器,11、散热扇,1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所示:一种顶置电动驻车空调,包括安装板1、盖板2和导风机构,安装板1为边角设置有圆角的矩形板,安装板1水平安装在车厢上方,安装板1上垂直固设有平面挡板3和弧面挡板4,平面挡板3为矩形板,弧形挡板为长边做弧形弯折的条形板,平面挡板3位于弧形挡板的内弧面一侧并且其板面与弧面挡板4的两侧板沿平齐,弧形挡板和平面挡板3组合围成中空的弧形筒,所述弧面挡板4内壁的两端均固设有连板,连板与平面挡板3处于近乎平齐的状态,平面挡板3和连板互相正对的侧面均纵向开设有插槽,优选的,所述平面挡板3、弧面挡板4和连板的上端面均开设有减重槽。安装板1上安装有蒸发器5,蒸发器5整体弯折为弧形,蒸发器5位于弧形筒内且其两端分别位于平面挡板3的两侧,蒸发器5的端部与平面挡板3的板沿和弧面挡板4的对应侧板沿均连接,具体的,所述蒸发器5的两个端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板,插板为矩形板,蒸发器5安装在安装板1上时,插板相对的两个侧沿分别插在连板和平面挡板3上的插槽内;所述盖板2的底面开设有凹槽,盖板2扣合安装在安装板1上时,
盖板2的底面与弧形筒的上端面贴合连接从而将弧形筒密封,密封的弧形筒在本装置中的作用为作为空调系统的换热腔。
19.所述安装板1上位于蒸发器5的两侧分别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弧形通过内部位置并且二者均通过车厢顶部开设的通道与车厢内部连通,导风机构安装在车厢内以带动车厢和弧形筒进行空气交换,导风机构包括进风罩6、出风罩7和导风扇8,进风罩6和出风罩7的上下两端均敞口,出风罩7的顶端与安装板1底面固接并且出风找与出风口连通,出风罩7的底端安装有导风挡板,导风挡板通过安装销轴安装在出风罩7的底端,导风挡板绕安装销轴旋转可开启或者关闭出风罩7并可在出风罩7底端调节出风方向,导风扇8安装在出风罩7内,导风扇8旋转可带动弧形筒内的空气向车厢内部流动;进风罩6套设在出风罩7外部且其顶端与车厢顶板连接,进风罩6与出风口对应并且二者连通,进风罩6的底端安装有装饰板,装饰板将进风罩6的底端遮挡,装饰板上开设有进风网孔。
20.所述安装板1上还安装有压缩机9、冷凝器10和散热扇11,压缩机9通过多个减震支脚支撑安装在安装板1上,压缩机9位于弧形筒的外部并与蒸发器5分别位于平面挡板3相对的两侧,散热器位于压缩机9远离弧形筒的一侧,散热器通过支架安装在安装板1上,所述支架包括多个连接柱,连接柱竖直固设在安装板1上且其上端面开设有螺纹连接孔,散热扇11通过支架倾斜安装以使其排风方向向远离压缩机9一侧倾斜,所述出风口、压缩机9以及散热扇11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安装板1上位于压缩机9和散热器之间固设有用于将二者分隔开的隔板12,冷凝器10为两个,两个冷凝器10分别对称分布在出风口、压缩机9以及散热扇11安装位置连线的两侧,所述盖板2上开设有散热槽口和排风槽口,散热槽口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冷凝器10的位置对应,排风口位于两个散热槽口之间并与散热扇11位置对应,散热槽口和排风槽口均安装有滤网。
21.本装置使用时安装在车厢的上方,为降低对车体行驶的影响,本装置中盖板2的上板面为上供的流体形,盖板2底面的凹槽为适应盖板2顶部形状的具有弧度的内凹面,弧面挡板4的高度从平面挡板3所在位置向远离平面挡板3的方向不断减小,即弧形筒的高度从平面挡板3的位置向远离平面挡板3的方向不断减小。利用本装置进行对车厢进行制冷时,压缩机9将处于低压蒸汽状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压蒸汽排至冷凝器10进行冷却,冷却后变为气液混合状态然后被输送到蒸发器5进行汽化,汽化成气态后再次到压缩机9处进行加工操作,蒸发器5位于换热腔内,制冷剂蒸发时会将换热腔内空气的热量吸取;车厢内的常温空气经进风罩6从进风口不断进入到换热腔,空气进入到换热腔内后热量被蒸发器5吸收导致自身温度降低,然后再由导风扇8从出风口进出风罩7排出到车厢内,从而实现了车厢内的温度调节。本装置通过对自身机构和部件安装位置的合理排布,充分利用了车体行进过程中不断流动的自然风对冷凝器10部分进行辅助散热,大大提高了空调的效果。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