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8491发布日期:2021-10-16 08: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背景技术:

2.矿用自卸车属于非公路自卸车,是在非公路的野外场地,如大型露天矿、水利工程中,用于运输煤矿、沙石的自卸车。因此,矿用自卸车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运行过程中,车身容易被碎石等撞击,导致相关部件损坏、松动,影响使用寿命。
3.由于自卸车所处工作场所一般环境较为恶劣,底盘位置结构例如车桥、悬挂等容易被碎石撞击,造成结构件的损坏、松动,影响自卸车的使用寿命。对于自卸车的后部防护,目前一般将后防撞梁直接焊接在车架主体上,结构单薄,强度较差,防护性能较弱。
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较好、防护性能较佳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纵梁、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纵梁或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用于与车架相接。
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盖板,所述盖板封住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端部的端口。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而设,所述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梁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相对所述第一横梁倾斜设置。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梁相对所述第一横梁倾斜设置。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梁间隔平行设置。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接梁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倾斜或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梁错开设置。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包括车架和上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所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车架。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及自卸车中,由于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
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与车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请参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纵梁15、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纵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第一连接梁17连接于纵梁15,第二连接梁19连接于第二横梁13。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用于与车架31 (见图2)相接。
21.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22.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的两端可分别设置盖板21,以封住第一横梁11 和第二横梁13端部的端口,防止尘土、泥水等杂物进入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内,造成生锈等问题,避免影响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的强度。
23.本实施例中,纵梁15垂直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而设。具体地,纵梁15为两个,两个纵梁15间隔设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3之间。
2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17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7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的角度优选为30~60
°
,更优选45
°
。倾斜的第一连接梁17可承受不同方向的撞击力,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第一连接梁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梁17间隔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第一连接梁17也可连接在第一横梁11上。
25.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7远离纵梁15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172,以与车架31连接。第一安装板17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74。
26.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19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7相对第一横梁11倾斜的角度优选为30~60
°
,更优选45
°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梁19的倾斜角度和第一连接梁17的倾斜角度相同,当然,第二连接梁19的倾斜角度和第一连接梁17的倾斜角度不同。倾斜的第二连接梁19可承受不同方向的撞击力,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第二连接梁 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梁19间隔平行设置。在沿第一横梁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连接梁19与第一连接梁17错开设置。更具体地,两个第二连接梁19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梁17的内侧。
27.具体地,第二连接梁19远离第二横梁13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192,以与车架31连接。第二安装板19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9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192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72,这样,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从不同方向与车架31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固度。可以理解,第二安装板192 也可相对第一安装板172倾斜,同样可使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从不同
方向与车架31连接,以增强连接的稳固度。
28.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纵梁15、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均由矩形钢型材,可根据不同车型选择不同的规格,一般载重量更大的车辆选择壁厚更大,截面更大的钢型材。
29.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与纵梁15之间,纵梁15与第一连接梁17之间,以及第二横梁13与第二连接梁19之间均可通过焊接连接。当然,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3与纵梁15之间,纵梁15与第一连接梁17 之间,以及第二横梁13与第二连接梁19之间也可通过螺纹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车辆后部防护结构采用矩形钢型材焊接而成,其材料、成型工艺均较为简单,且钢材规格可根据不同车型选择,适用性高。
30.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用于自卸车,也可用于货车、轿车等其他车辆,在此不做限制。
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卸车,请参图2,一实施例的自卸车包括车架 31和上述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第一连接梁17和第二连接梁19分别连接于车架31。
32.本实施例中,车架3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4,第一连接部312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7的第一安装板172,第二连接部314连接于第二连接梁19的第二安装板192。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4 均可为螺纹座。
33.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4分别通过紧固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72和第二安装板192。紧固件33包括螺栓332和垫片334。螺栓332可穿过垫片334、第一安装孔174或第二安装孔194并与车架31上的螺纹座连接。由于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到车架31,因此拆装方便,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出现损坏时可方便地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更换,而且可拆卸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不会影响车架31的制造、后处理和运输。
34.本实施例中,自卸车还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后轮(图未示),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于两组后轮之间。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的两端与后轮内侧的距离不大于100毫米,车辆后部防护结构的下端与地面的距离不大于500毫米。
35.本实施例的自卸车的车辆后部防护结构设置了两个横梁,且设置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使得车辆后部防护结构强度较高、防护性能较好。
36.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37.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重量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重量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
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40.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2.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