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前桥的加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5409发布日期:2021-06-22 15:1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体前桥的加固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桥加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体前桥的加固件。



背景技术:

由于原厂车前桥结构强度不足,在剧烈运动时,容易弯折。为了增强suv改装车的车桥强度以及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改装车在改装过程中,都需要对前桥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在越野过程中车辆具有很好的保护性,并使乘车人员获得较好的安全性。

现有的前桥加固件的侧面截面均为u型或t型结构,但是,u型结构或t型结构这类前桥加固件都比较厚,使得产品重量无法控制,此外,这种结构的产品体积较大,容易造成底盘原有零部件磕碰发生损坏,加固效果差。

因此,如何解决前桥加固件的加固效果差、重量重且体积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前桥的加固件,具有加固效果好、重量轻且体积小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体前桥的加固件,包括:连接在右车轮连接处与前桥右端部之间的第一加固件、连接在左车轮连接处与前桥左端部之间的第二加固件、设于右减震连接处下方的第三加固件、设于右减震连接处与减速器连接处之间的第四加固件、设于减速器连接处与左杆连接处之间第五加固件、以及设于左杆连接处与左减震连接处之间第六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与所述第二加固件均为板状加固件,所述第三加固件、所述第四加固件、所述第五加固件以及所述第六加固件均包括与所述前桥两侧连接的两块立板、以及呈三角状依次连接在两块所述立板的上端之间的两块斜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连接所述右车轮连接处的背部的第一轮架连接面、以及连接所述前桥右端部的第一桥架连接面,所述第一轮架连接面与所述右车轮连接处的背部贴合,所述第一桥架连接面与所述前桥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连接所述前桥左端部的第二桥架连接面、以及连接所述左车轮连接处的背部的第二轮架连接面,所述第二桥架连接面与所述前桥贴合,所述第二轮架连接面与所述左车轮连接处的背部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件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外侧面均为向内凹的夹角面。

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固件、所述第四加固件、所述第五加固件以及所述第六加固件的两块所述立板上均设有镂空孔。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下部与所述前桥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与所述前桥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三加固件、所述第四加固件、所述第五加固件以及所述第六加固件与所述前桥均为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与所述右车轮连接处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左车轮连接处的背面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三加固件、所述第四加固件、所述第五加固件以及所述第六加固件均为高碳钢加固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体前桥的加固件,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为板状结构,即筋板,第三加固件、第四加固件、第五加固件以及第六加固件的均由两块立板、以及呈三角状依次连接在两块所述立板的上端之间的两块斜板组成,即两块立板之间为矩形空间,两块斜板之间的空间为三角空间,通过三角与矩形的结合,可以有效减少板材厚度与重量,且使产品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强度更好。另外,第三加固件、第四加固件、第五加固件以及第六加固件整体套在前桥上,即前桥嵌入加固件内,使加固件整体占用的体积更小,与前桥的结构更加融合,避免与底盘原有零部件磕碰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前桥上的加固件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各个加固件的示意图;

图3为斜板与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加固件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加固件的示意图。

其中,1-前桥、2-左车轮连接处、3-右车轮连接处、4-右减震连接处、5-减速器连接处、6-左杆连接处、7-左减震连接处、8-第一加固件、801-第一轮架连接面、802-第一桥架连接面、9-第二加固件、901-第二轮架连接面、902-第二桥架连接面、10-第三加固件、11-第四加固件、12-第五加固件、13-第六加固件、14-镂空孔、15-立板、16-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体前桥的加固件,具有加固效果好、重量轻且体积小等优点。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前桥上的加固件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各个加固件的示意图;图3为斜板与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加固件的示意图;图5为第二加固件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体前桥的加固件,包括:连接在右车轮连接处3与前桥1右端部之间的第一加固件8、连接在左车轮连接处2与前桥1左端部之间的第二加固件9、设于右减震连接处4下方的第三加固件10、设于右减震连接处4与减速器连接处5之间的第四加固件11、设于减速器连接处5与左杆连接处6之间第五加固件12、以及设于左杆连接处6与左减震连接处7之间第六加固件13,第一加固件8与第二加固件9均为板状加固件,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均包括与前桥1两侧连接的两块立板15、以及呈三角状连接于两块立板15的上端之间的两块斜板16。

其中,第一加固件8设置在右车轮连接处3与前桥1右端部之间,第一加固件8分别连接于右车轮连接处3的背部与前桥1的右端部,第一加固件8为板状结构,相当于筋板,以用于加固前桥1与右车轮连接处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第二加固件9设置在左车轮连接处2与前桥1左端部之间,第二加固件9分别连接于左车轮连接处2的背部与前桥1的左端部,第二加固件9也为板状结构,相当于筋板,以用于加固前桥1与右车轮连接处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的,第一加固件8与第二加固件9可为结构相同的板状结构,且第一加固件8与第二加固件9可大体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第三加固件10设置在右减震连接处4下方,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以用于加固右减震连接处4的前桥1,第三加固件10包括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两块立板15设于前桥1的两侧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在两块立板15的上端之间,即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构成类似房屋式的结构。

第四加固件11设置在右减震连接处4与减速器连接处5之间,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以用于加固右减震连接处4与减速器连接处5之间的前桥1,第四加固件11包括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两块立板15设于前桥1的两侧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在两块立板15的上端之间,即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构成类似房屋式的结构。

第五加固件12设置在减速器连接处5与左杆连接处6之间,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以用于加固减速器连接处5与左杆连接处6之间的前桥1,第五加固件12包括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两块立板15设于前桥1的两侧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在两块立板15的上端之间,即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构成类似房屋式的结构。

第六加固件13设置在左杆连接处6与左减震连接处7之间,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以用于左杆连接处6与左减震连接处7之间的前桥1,第六加固件13包括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两块立板15设于前桥1的两侧并与前桥1固定连接,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在两块立板15的上端之间,即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依次连接,构成类似房屋式的结构。

两块立板15平行连接于前桥1的两侧,两块立板15之间的具体应当与前桥1的宽度相匹配,相当于前桥1嵌入两块立板15与两块斜板16之中并固定连接于两块立板15之间。优选的,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的两块斜板16的夹角均相同,且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的最高点之间的连线呈大致弧形,并贴合前桥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体前桥的加固件,改变现有加固形状结构,第一加固件8和第二加固件9为板状结构,即筋板,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的均由两块立板15、以及呈三角状依次连接在两块所述立板15的上端之间的两块斜板16组成,即两块立板15之间为矩形空间,两块斜板16之间的空间为三角空间,通过三角与矩形的结合,可以有效减少板材厚度与重量,且使产品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强度更好。另外,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整体套在前桥1上,即前桥1嵌入加固件内,使加固件整体占用的体积更小,与前桥1的结构更加融合,避免与底盘原有零部件磕碰发生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一加固件8具体设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加固件8包括连接右车轮连接处3的背部的第一轮架连接面801、以及连接前桥1右端部的第一桥架连接面802,第一轮架连接面801与右车轮连接处3的背部贴合,第一桥架连接面802与前桥1贴合。以保证第一加固件8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二加固件9具体设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加固件9包括连接前桥1左端部的第二桥架连接面902、以及连接左车轮连接处2的背部的第二轮架连接面901,第二桥架连接面902与前桥1贴合,第二轮架连接面901与左车轮连接处2的背部贴合。以保证第二加固件9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加固件8与第二加固件9的外侧面均为向内凹的夹角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固件8与第二加固件9的外侧面为向内凹的夹角面,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加固件8与第二加固件9的体积与重量。使加固件的整体重量更加轻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的两块立板15上均设有镂空孔14。

本实施例中,在立板15上设置镂空孔14,设置镂空孔14的前提是保证加固件和前桥1之间的稳定性,设置镂空孔14可以进一步降低重量,且可以提高美观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立板15的下部与前桥1固定连接,斜板16与前桥1之间具有间隙。即本实施例中,斜板16与前桥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以便于立板15与前桥1之间的固定连接。具体的,立板15的上部高于前桥1的最高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加固件8、第二加固件9、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与前桥1均为焊接连接,第一加固件8与右车轮连接处3焊接连接,第二加固件9与左车轮连接处2的背面焊接连接。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固件8、第二加固件9、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与前桥1均为焊接连接,具有连接可靠且连接简单方便的优点,而且能够解决应力拉裂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加固件8、第二加固件9、第三加固件10、第四加固件11、第五加固件12以及第六加固件13均为高碳钢加固件,具有强度好且质量较轻的特点。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车体前桥的加固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