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9033发布日期:2021-08-24 12:1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胎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轮胎作为汽车中重要的零件之一,其内部充斥大量气体使轮胎能够支撑车辆进行移动,由于汽车再使用过程中轮胎与地面之间的磨损很容易导致轮胎内部胎压不稳,为了防止轮胎胎压较低使汽车行驶受到阻碍,因此需要实时对轮胎内部胎压进行监测,所以就会使用到专门的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

但是市面上现有的内置式胎压传感器在进行使用时,由于需要将该传感器放置在轮胎内部,使得该传感器在使用时需相对固定,以防止轮胎在滚动时传感器出现掉落现象,而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为了达到固定效果往往使用各种零件进行固定,使传感器的固定变得十分繁琐,所以现开发出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感器的固定十分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包括气门芯、轮毂、连接管和传感器主体,所述气门芯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包裹有轮毂,所述气门芯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侧壁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电路板,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电路板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内置电源,所述气门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结构,所述气门芯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所述拆装结构包括限位环、螺纹管套、螺纹槽和垫片,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气门芯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管套,所述连接管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管套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球形出气口、限位管和固定黑胶,所述球形出气口的一端与电路板的一端侧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管,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部包裹有固定黑胶。

优选的,所述球形出气口位于传感器主体的水平中心线位置处,所述限位管与传感器主体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槽、出气管和橡胶卡块,所述密封槽的外侧壁与连接管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气门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卡块。

优选的,所述密封槽与橡胶卡块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所述出气管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与螺纹管套内部之间呈转动结构,所述螺纹管套与连接管通过螺纹槽呈螺纹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置式胎压传感器不仅实现了该传感器的便捷固定,使该传感器的安装更加方便,也同时实现了对该传感器的防护,防止轮胎内部胎压较大使传感器出现损坏和对该传感器的密封,防止在进行轮胎打气时该传感器无法正常监测气压;

(1)通过设置有拆装结构实现了该传感器的便捷固定,将连接管水平套进气门芯外侧壁的一侧,由于限位环与螺纹管套之间为转动结构,当连接管的一侧到达螺纹管套的一侧时,旋转螺纹管套使连接管通过螺纹槽与螺纹管套进行螺纹连接,随着螺纹连接的加深使连接管缓缓向螺纹管套的一侧移动,并紧贴垫片的一侧,从而使该传感器的安装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有防护结构实现了对该传感器的防护,由于传感器主体的内部填充大量固定黑胶,使传感器主体、电路板、内置电源等零件被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对轮胎内部压力能够有效支撑,而再球形出气口的特殊结构使其很难从限位管内部脱离,从而防止轮胎内部胎压较大使传感器出现损坏;

(3)通过设置有密封结构实现了对该传感器的密封,在气门芯与连接管安装完毕后气门芯一侧的出气管插入连接管的内部,且密封槽与出气管相互卡合,时出气管外侧壁与连接管内侧壁之间的缝隙被堵死,从而防止在进行轮胎打气时该传感器无法正常监测气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门芯;2、轮毂;3、连接管;4、传感器主体;5、电路板;6、防护结构;601、球形出气口;602、限位管;603、固定黑胶;7、内置电源;8、密封结构;801、密封槽;802、出气管;803、橡胶卡块;9、拆装结构;901、限位环;902、螺纹管套;903、螺纹槽;904、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内置式胎压传感器,包括气门芯1、轮毂2、连接管3和传感器主体4,气门芯1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包裹有轮毂2,气门芯1外侧壁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3,连接管3外侧壁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主体4,传感器主体4的内部安装有电路板5,传感器主体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6,电路板5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内置电源7,气门芯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结构8,气门芯1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9;

传感器主体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6,防护结构6包括球形出气口601、限位管602和固定黑胶603,球形出气口601的一端与电路板5的一端侧固定连接,传感器主体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管602,传感器主体4的内部包裹有固定黑胶603,球形出气口601位于传感器主体4的水平中心线位置处,限位管602与传感器主体4相互垂直;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球形出气口601的一端与电路板5的一端侧固定连接,传感器主体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管602,由于传感器主体4的内部填充大量固定黑胶603,使传感器主体4、电路板5、内置电源7等零件被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对轮胎内部压力能够有效支撑,而再球形出气口601的特殊结构使其很难从限位管602内部脱离,从而防止轮胎内部胎压较大使传感器出现损坏;

气门芯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结构8,密封结构8包括密封槽801、出气管802和橡胶卡块803,密封槽801的外侧壁与连接管3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气门芯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802,出气管80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卡块803,密封槽801与橡胶卡块803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出气管802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密封槽801的外侧壁与连接管3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气门芯1与连接管3安装完毕后气门芯1一侧的出气管802插入连接管3的内部,且密封槽801与出气管802相互卡合,时出气管802外侧壁与连接管3内侧壁之间的缝隙被堵死,从而防止在进行轮胎打气时该传感器无法正常监测气压;

气门芯1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拆装结构9,拆装结构9包括限位环901、螺纹管套902、螺纹槽903和垫片904,限位环901的内侧壁与气门芯1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环9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管套902,连接管3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903,螺纹管套90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片904,限位环901与螺纹管套902内部之间呈转动结构,螺纹管套902与连接管3通过螺纹槽903呈螺纹连接结构;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限位环9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管套902,连接管3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903,将连接管3水平套进气门芯1外侧壁的一侧,由于限位环901与螺纹管套902之间为转动结构,当连接管3的一侧到达螺纹管套902的一侧时,旋转螺纹管套902使连接管3通过螺纹槽903与螺纹管套902进行螺纹连接,随着螺纹连接的加深使连接管3缓缓向螺纹管套902的一侧移动,并紧贴垫片904的一侧,从而使该传感器的安装更加方便。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该内置式胎压传感器内置电源7,首先,当需要使用该传感器进行胎压监测时,将轮胎从气门芯1处取下,随后将连接管3连同传感器主体4通过拆装结构9与气门芯1进行连接,将连接管3水平套进气门芯1外侧壁的一侧,由于限位环901与螺纹管套902之间为转动结构,当连接管3的一侧到达螺纹管套902的一侧时,旋转螺纹管套902使连接管3通过螺纹槽903与螺纹管套902进行螺纹连接,随着螺纹连接的加深使连接管3缓缓向螺纹管套902的一侧移动,并紧贴垫片904的一侧,使螺纹管套902与连接管3之间的螺纹不会太紧导致螺纹变形;

其次,在气门芯1与连接管3安装完毕后气门芯1一侧的出气管802插入连接管3的内部,且密封槽801与出气管802相互卡合,时出气管802外侧壁与连接管3内侧壁之间的缝隙被堵死,当通过气门芯1进行打气时,外界气体只能通过气门芯1进入球形出气口601后再进入轮胎内部;

最后,当该传感器安装完毕后将轮胎与气门芯1在此组装,并向轮胎内部充入大量气体使轮胎得以支撑,此时轮胎将该传感器包裹在内部,且该传感器外部受到较大的压力,且轮胎在滚动过程中传感器主体4内部各零件也将出现晃动,由于传感器主体4的内部填充大量固定黑胶603,使传感器主体4、电路板5、内置电源7等零件被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对轮胎内部压力能够有效支撑,最终完成该内置式胎压传感器的汽车胎压监测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