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

文档序号:27389451发布日期:2021-11-15 22:0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使得具有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等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云镜系统,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但是现有的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还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3.第一,传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使用时没有缓冲结构,当车体行驶在不平稳路面时,颠簸的震动感对装置本体有所影响,且后视画面不清晰;
4.第二,传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使用时没有便于调节结构,倾斜角度调节较为不便,且角度易因外力而偏转;
5.第三,传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使用时没有便于拆卸固定结构,传统通过吸盘将装置固定,但拆卸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没有缓冲、不便于调节和不便拆卸固定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包括缓冲箱、本体和防滑吸盘,所述防滑吸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且固定箱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铰接有转杆,且转杆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转杆下方的缓冲箱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且缓冲箱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一端的凹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侧均匀贯穿有缓冲块,且缓冲块的一端竖向固定连接有本体。
8.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两侧均匀开设有通风槽,且通风槽的内部均卡设有防尘网。
9.优选的,所述本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固定连接有手指槽,且手指槽内部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摩擦垫。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调节孔、调节杆、固定块、调节弹簧和活动板,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连接在缓冲箱一侧的上端,且固定块的底端均竖向贯穿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表面的下端均缠绕有调节弹簧,且调节杆的底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转杆表面一侧均匀开设有与调节杆相配合的调节孔。
11.优选的,所述防滑吸盘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气囊,且气囊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气囊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竖向贯穿有导气管,且导气管一端均通过导管与防滑吸盘内部的一侧连通。
12.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部的一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的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一侧与连接杆的一端焊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4.(1)、通过在缓冲箱内部设置缓冲弹簧和凹槽,且固定箱内部设置减震弹簧和滑槽,当车体发生左右惯性力时,此时惯性力会带动缓冲块移动,进而带动缓冲板滑动压缩或拉伸缓冲弹簧,且当车体行驶在颠簸路面时,产生上下的震动感,使得滑块滑动压缩或拉伸减震弹簧,通过缓冲弹簧和减震弹簧是弹力,很好减缓车体颠簸对本体造成影响,避免本体受力损坏,进而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得呈现画面更加清晰,便于保障驾驶者的安全性;
15.(2)、通过在缓冲箱一侧上端的两端均设置调节结构、转杆和连接杆,通过拉动活动板,使得调节杆移动拉伸调节弹簧至完全脱离调节孔,之后利用手指槽带动本体偏转,并在调节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调节杆移动卡入调节孔内,实现本体倾斜角度的固定,且设置调节孔和调节杆,使得固定更加牢靠,避免本体受力意外偏转,影响后视效果;
16.(3)、通过在固定箱一侧设置防滑吸盘,且防滑吸盘底端设置气囊,通过按压气囊压缩复位弹簧,将气囊内部的部分空气通过导气管排出防滑吸盘外,然后将防滑吸盘贴紧车体内部,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气囊通过导气管吸收部分防滑吸盘内部的空气而恢复原位,进而在外界的气压差下,使得防滑吸盘产生吸力,提高装置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当需要拆除时,通过按压气囊,使得防滑吸盘内部气压恢复,进而快速将本装置取下,避免传统吸盘拆卸的繁琐。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结构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手指槽;2、缓冲箱;3、本体;4、通风槽;5、缓冲弹簧;6、凹槽;7、缓冲块;8、缓冲板;9、调节结构;901、调节孔;902、调节杆; 903、固定块;904、调节弹簧;905、活动板;10、转杆;11、连接杆;12、防滑吸盘;13、滑块;14、减震弹簧;15、滑槽;16、固定箱;17、导气管; 18、气囊;1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后视镜,包括缓冲箱2、本体3和防滑吸盘12,防滑吸盘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气囊 18,且气囊18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9,气囊18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竖向贯穿有导气管17,且导气管17一端均通过导管与防滑吸盘12内部的一侧连通;
24.具体地,如图1和3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通过按压气囊18压缩复位弹簧19,将
气囊18内部的部分空气通过导气管17排出防滑吸盘12外,然后将防滑吸盘12贴紧车体内部,并在复位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气囊18吸收防滑吸盘12内部部分空气而恢复原位,进而在外界的气压差下,使得防滑吸盘12产生吸力,提高装置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当需要拆除时,通过按压气囊18,使得防滑吸盘12内部气压恢复,进而快速将本装置取下;
25.防滑吸盘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6;
26.固定箱16内部的一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15,且滑槽15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一端的滑槽15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3,且滑块13一侧与连接杆11的一端焊接;
27.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当车体行驶在颠簸路面时,产生上下的震动感,使得滑块13在滑槽15内部滑动压缩或拉伸减震弹簧14,进而减缓车体颠簸对本体3造成影响,延长本体3的使用寿命,且使得呈现画面更加清晰;
28.且固定箱16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一端均铰接有转杆10,且转杆10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缓冲箱2,转杆10下方的缓冲箱2 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9;
29.调节结构9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调节孔901、调节杆902、固定块903、调节弹簧904和活动板905,固定块903均固定连接在缓冲箱2一侧的上端,且固定块903的底端均竖向贯穿有调节杆902,调节杆902表面的下端均缠绕有调节弹簧904,且调节杆902的底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活动板905,转杆10表面一侧均匀开设有与调节杆902相配合的调节孔901;
30.具体地,如图1、2和4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通过拉动活动板905,使得调节杆902移动拉伸调节弹簧904至完全脱离调节孔901,之后在调节弹簧90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调节杆902移动卡入调节孔901内,实现本体3 倾斜角度的固定,避免本体3受力意外偏转,影响后视效果;
31.且缓冲箱2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5,且缓冲弹簧5一端的凹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板8,缓冲板 8的一侧均匀贯穿有缓冲块7,且缓冲块7的一端竖向固定连接有本体3;
32.本体3的两侧均匀开设有通风槽4,且通风槽4的内部均卡设有防尘网;
33.具体地,如图1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通过设置通风槽4,便于本体 3内部的空气流动,避免本体3内部热量堆积,降低其使用效果;
34.本体3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横向固定连接有手指槽1,且手指槽1内部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摩擦垫;
35.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通过设置手指槽1,便于增大使用者手部与本体3表面的摩擦力,便于调节本体3的倾斜角度。
36.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按压气囊18压缩复位弹簧19,将气囊 18内部的部分空气通过导气管17排出防滑吸盘12外,然后将防滑吸盘12贴紧车体内部,之后松开气囊18,在复位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气囊18 恢复原位,并将防滑吸盘12部分空气通过导气管17导入气囊18内,进而在外界的气压差下,使得防滑吸盘12产生吸力,提高装置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当需要拆除时,通过按压气囊18,使得防滑吸盘12内部气压恢复,进而快速将本装置取下;
37.当需要调节本体3的倾斜角度时,通过拉动活动板905,使得调节杆902 移动拉伸
调节弹簧904至完全脱离调节孔901,之后另一只手握住手指槽1并带动本体3偏转,使得本体3偏转至合适角度后,在调节弹簧90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调节杆902移动卡入调节孔901内,实现本体3倾斜角度的固定,且固定更加牢靠,避免本体3受力意外偏转;
38.当车体加速和减速时,由于惯性会使得本体3往相反方向移动,此时惯性力会带动缓冲块7移动,进而带动缓冲板8在凹槽6内部滑动压缩或拉伸缓冲弹簧5,在缓冲弹簧5的弹力下,消除这部分惯性力,当车体行驶在颠簸路面时,产生上下的震动感,使得滑块13在滑槽15内部滑动压缩或拉伸减震弹簧14,进而减缓车体颠簸对本体3造成影响,延长本体3的使用寿命,且使得呈现画面更加清晰。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