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车载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支架及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2.随着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经常会采用移动终端进行导航等。为了方便移动终端查看,需要采用车载支架将移动终端支撑在出风口的格栅板上。
3.现有技术的车载支架通常采用夹子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格栅板上。现有车载出风口支架夹持使用不方便,夹持不牢靠,容易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载出风口支架夹持夹持不牢靠,容易晃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支撑座;
6.卡钩臂,所述卡钩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滑动相连,所述卡钩臂的另一端设有钩爪;
7.转筒,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转筒与所述卡钩臂螺纹配合;以及,
8.连接座,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支架;
9.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支撑座相连;或者所述卡钩臂的一端穿出所述转筒及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连接座相连。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与所述卡钩臂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板,所述转筒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环,所述转筒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凸环上;或者,所述第一凸环套设于所述转筒的一端上。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环,所述转筒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环上;或者,所述第二凸环套设于所述转筒的另一端。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钩臂呈板状,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配合限制所述卡钩臂转动的限位孔,所述卡钩臂滑动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中。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围绕所述限位孔设置,所述导向板围成配合引导所述卡钩臂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限位孔相连通。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筒中设有内螺纹,所述卡钩臂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卡齿。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支架还包括加长臂,所述加长臂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加长臂的另一端设有卡爪,所述卡钩臂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相连的卡槽;所述加长臂
上开设有供所述钩爪穿过的开孔。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钩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钩爪分别位于所述卡钩臂沿所述卡钩臂厚度方向的两侧,一个所述钩爪位于所述卡钩臂的端部,另一个钩爪位于所述卡钩臂的中部。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钩爪远离所述卡钩臂的一端相对设置。
1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支架,所述充电器本体与所述连接座相连。
20.本技术提供的车载支架及车载充电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车载支架采用钩爪与支撑座卡钩格栅板,在车载支架与格栅板固定时,先调节钩爪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使得钩爪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大于格栅板的宽度;然后通过钩爪勾住格栅板,转动转筒减小钩爪与支撑座之间的距离,进而将格栅板卡钩固定。这样能够很方便地将格栅板卡紧,避免钩爪和支撑座相对格栅板两面滑动,能够防止车载支架及车载无线充电器摆动或松脱,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车载支架的爆炸图;
24.图3为图1中车载支架的俯视图;
25.图4为图3中沿a
‑
a的剖视图;
26.图5为图2中第一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2中卡钩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9]1‑
支撑座;11
‑
第一支撑板;110
‑
限位孔;111
‑
第一凸环;12
‑
第二支撑板;121
‑
第二凸环;13
‑
侧板;15
‑
卡板;16
‑
导向板;160
‑
滑道;
[0030]2‑
卡钩臂;20
‑
卡槽;21
‑
钩爪;22
‑
卡齿;23
‑
限位齿;24
‑
加长臂;240
‑
开孔;25
‑
卡扣;26
‑
卡爪;
[0031]3‑
转筒;30
‑
内螺纹;
[0032]4‑
连接座;
[0033]5‑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6]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进行说明。车载支架包括支撑座1、卡钩臂2、转筒3和连接座4,请一并参阅图4,卡钩臂2用于与支撑座1配合卡持格栅板,卡钩臂2的一端与支撑座1滑动连接,卡钩臂2的另一端设有钩爪21。转筒3转动设于支撑座1上,转筒3与卡钩臂2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座4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支架(如充电座、手机支架等)。在转动转筒3时,卡钩臂2能够沿转筒3轴线方向移动,使得卡钩臂2的一端与支撑座1相对滑动,从而调节钩爪21与支撑座1之间的间距。在车载支架与格栅板固定时,先调节钩爪21与支撑座1之间的距离,使得钩爪21与支撑座1之间的距离大于格栅板的宽度;然后通过钩爪21勾住格栅板,转动转筒3减小钩爪21与支撑座1之间的距离,进而将格栅板卡钩固定。这样能够很方便地将格栅板卡紧,避免钩爪21和支撑座1相对格栅板两面滑动,能够防止车载支架摆动或松脱,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车载支架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座4与支撑座1相连。这样在支撑座和卡钩臂将格栅板固定后,即可通过支撑座1支撑连接座4。其中,外部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机支架或无线充电座等。
[004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卡钩臂的一端穿出转筒及支撑座,卡钩穿出转筒及支撑座的部位与连接座相连,连接座用于供外部装置连接。这样在支撑座和卡钩臂将格栅板固定后,即可通过卡钩臂支撑外部装置。
[0041]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支撑座1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和侧板13,第一支撑板11与卡钩臂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板11间隔设置,侧板13连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转筒3转动设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转筒3的至少一侧露于侧板13外。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可限制转筒3沿转筒3轴线方向移动,使得转动转筒3时卡钩臂2能够在第一支撑板11上沿转筒轴3线方向滑动,从而实现钩爪21位置的调节。可选地,侧板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然地,侧板也可以是采用螺杆或连接柱,只要能够固定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位置即可。
[004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连接座4设于第二支撑板12上,在转动转筒3时,连接座4不需要转动,方便操作。
[004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卡钩臂的一端穿出转筒及第二支撑板,连接座设于卡钩臂穿出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在转动转筒时,连接座不需要转动,方便操作。
[0044]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4,第一支撑板11靠近第二支撑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环111,转筒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凸环111上。通过第一凸环111能够定位转筒3一端位置,便于控制转筒3旋转位置。当然地,也可以是第一凸环111套设在转筒3的一端;或者,在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开设第一环槽,转筒的一端置于第一环槽内。
[0045]
可选地,请参阅图4,转筒3的一端呈台阶状,通过台阶状结构与第一凸环111配合,既有利于增强转筒3端部的结构强度,也可通过第一凸环111限制转筒3沿转筒3轴线方向移动。
[0046]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4,第二支撑板12靠近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凸环121,转筒3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凸环121上。通过第二凸环121能够定位转筒3另一端位置,便于控制转筒3旋转位置。当然地,也可以是第二凸环121套设在转筒3的另一端;或者,在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第二环槽,转筒的另一端置于第二环槽内。
[0047]
可选地,请参阅图4,转筒3的另一端呈台阶状,通过台阶状结构与第二凸环121配合,既有利于增强转筒3端部的结构强度,也可通过第二凸环121限制转筒3沿转筒3轴线方向移动。
[0048]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卡钩臂2呈板状,第一支撑板11上开设有限位孔110,限位孔110配合限制卡钩臂2转动,卡钩臂2滑动插设于限位孔110中。在转筒3转动过程中,限位孔110能够限制卡钩臂2转动,从而使得卡钩臂2能够沿转筒3轴线方向移动。卡钩臂2呈板状有利于卡钩臂2与格栅板表面贴合,有利于保障卡钩臂2与格栅板之间连接的稳定型。可选地,限位孔110呈长条孔,第一支撑板11上可以开设避空槽,以避让钩爪21,避空槽与限位孔110连通,限位孔110的横截面与卡钩臂2的横截面相匹配,这样有利于防止卡钩臂2偏转或摆动,且允许卡钩臂2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10。
[0049]
可选地,请参阅图4至图6,第一支撑板11上设有导向板16,导向板16围绕限位孔110设置,导向板16围成滑道160,滑道160配合引导卡钩臂2滑动,滑道160与限位孔110相连通。通过导向板16围成滑道160,能够配合引导卡钩臂2滑动,有利于提高卡钩臂2与支撑座1之间的稳定性,防止卡钩臂2摆动。导向板16可以是位于第一支撑板11靠近第二支撑板12的一侧,也可以是位于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或者是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两侧都设置导向板16。
[0050]
可选地,请参阅图4及图6,转筒3中设有内螺纹30,卡钩臂2的一端设有卡齿22,卡齿22与内螺纹30配合。卡齿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卡齿22分别位于卡钩臂2的两侧。采用卡齿22结构,方便加工。当然地,也可以是在卡钩臂的一端设置螺杆段,通过螺杆段与转筒的内螺纹配合;或者,在卡钩臂的一端设置螺杆段,在转筒内设置卡齿,通过卡齿与螺杆段上的外螺纹配合。
[0051]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座4为球头,通过球头可以与外部设备连接,能够方便外部设备角度的调节。当然地,连接座也可以是吸盘或者磁铁等。
[0052]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6,车载支架还包括加长臂24,加长臂24的一端设有卡扣25,加长臂24的另一端设有卡爪26,卡钩臂2上开设有卡槽20,卡槽20供卡扣25卡接相连。通过加长臂24和卡爪26能够卡钩住宽度较大的格栅板,卡爪26和钩爪21到
第一支撑板11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钩爪21和卡爪26能够与不同宽度的格栅板固定。而且,卡钩臂2与加长臂24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避免卡钩臂2长度过长干扰车载支架与格栅板的固定。
[0053]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钩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钩爪分别位于卡钩臂沿卡钩臂厚度方向的两侧,一个钩爪位于卡钩臂的端部,另一个钩爪位于卡钩臂的中部。这样可以通过两个钩爪分别与不同宽度的格栅板固定。
[0054]
可选地,加长臂24上开设开孔240,开孔240供钩爪21穿过。采用开孔240能够避让钩爪21,有利于保障加长臂24与卡钩臂2连接稳定。
[005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支撑座1上设有卡板15,卡板15与钩爪21远离卡钩臂2的一端相对。采用卡板15能够与钩爪21配合卡持格栅板,增强车载支架的稳定性。
[0056]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卡板15,一个卡板15与钩爪21相对应,另一个卡板15与卡爪26相对应。这样两个卡板15能够分别与钩爪21和卡爪26配合,以保障卡钩臂2两侧与格栅板连接时都能保持稳定。
[005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卡板,两个卡板分别与两个钩爪相对应。这样两个卡板能够分别与两个钩爪配合,以保障卡钩臂两侧与格栅板连接时都能保持稳定。
[0058]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4,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设有垫片5,垫片5用于防止格栅板滑动,这样在钩爪21和卡板15卡持格栅板的时候,垫片5有利于防止车载支架沿格栅板长度方向滑动。垫片5可以是弹性垫,如橡胶垫、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垫等。这样有利于增大与格栅板边缘的接触面积,防止格栅板受到压力过大变形或损坏。在垫片5沿卡钩臂2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大时,能够同时与多个格栅板相抵接,有利于保持车载支架的稳定。
[0059]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卡钩臂2的一端还设有限位齿23,限位齿23用于止挡卡钩臂2的一端从支撑座1上滑出。第一支撑板11能够止挡限位齿23,防止限位齿23滑出,从而避免卡钩臂2从支撑座1上脱出。
[0060]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支架,充电器本体可以是与连接座4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载支架能够将充电器本体固定在格栅板上,有利于保障车载充电器的稳定。充电器本体可以是与车载支架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连接成一体结构。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