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腿装置和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7306发布日期:2021-08-27 10:5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支腿装置和作业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变速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腿装置和作业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混凝土泵车在作业时需要将其四个支腿展开。根据支撑地面的受力极限不同而确定能否展开作业,或者仅采用支撑板,或者还需使用枕木加大支撑面。为了增强混凝土泵车可作业的兼容性,需要随车携带例如枕木。根据行业规范,每个支腿下方需并排放置五根枕木,一台泵车则需要二十根枕木。目前的泵车上并没有为放置枕木预留专门的空间,携带枕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设备。

为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包括:支撑部;主支腿,主支腿的一端与支撑部连接;放置架,放置架安装于主支腿的外侧,且放置架内用于放置物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支腿能够展开,支腿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确定伸展的长度,然后将支撑部支撑于地面上等。主支腿位于支撑部的内侧,放置架设于主支腿上,放置架内可用于放置物体,例如枕木。当放置架存储有枕木时,需要从放置架取出枕木或需要在放置架存放枕木,由于距离支撑部较近,使得取出或存放枕木都更为方便,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放置架包括:架体底板,架体底板用于承载物体;第一侧开门,第一侧开门与架体底板转动连接;其中,第一侧开门靠近支撑部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放置架的内部具有可存放物体的空间。放置架的架体底板可承重,使得架体底板上可放置物体,例如枕木。第一侧开门与架体底板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侧开门能够打开,以利于从放置架内取出物体,或者将物体放入放置架内。将第一侧开门靠近支撑部设置,可以从放置架内取出枕木更为方便,进一步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样地,当需要将枕木放回放置架内时,可以从第一侧开门将枕木推入到放置架内,同样节省了力气。另外,第一侧开门可通过合页与架体底板铰接的方式,实现第一侧开门与架体底板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侧开门能够全部打开,且第一侧开门能够朝向外部打开,进一步方便了在放置架内存取枕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放置架还包括:第二侧开门,第二侧开门与架体底板转动连接,且第二侧开门与第一侧开门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二侧开门设置在放置架与第一侧开门相对的一侧,第二侧开门与第一侧开门分别在主支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第二侧开门与架体底板通过合页实现转动连接,使得第二侧开门也能够朝向外部全部打开,进一步方便了在放置架内存取枕木。第二侧开门与第一侧开门在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使得可以从第二侧开门将放置架内的枕木推出放置架,进一步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也节省了操作时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腿装置还包括:工具箱,工具箱与放置架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工具箱设置在放置架上,既能够有效利用放置架的空间,使得结构紧凑,且通过工具箱可放置工具,提供了方便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放置架的顶部设有缺口,工具箱设有盖体,盖体盖住缺口以容纳工具,盖体设有门体以打开工具箱。

放置架的顶部,在靠近外部的位置设置有缺口,工具箱设置在缺口内,并使得工具箱的顶部能够与放置架的顶部平齐,不会干涉到其它部件,且利用了放置架的空间。工具箱通过盖体覆盖住的缺口内为容纳工具的空间,门体设置在与放置架的前侧板一致的同一侧,使得门体与前侧板能够通过合页等铰接方式,实现门体的转动,门体能够全部打开,方便在工具箱内存取工具等物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腿装置还包括:滑轨装置,滑轨装置设于主支腿的一侧;其中,滑轨装置由主支腿靠近支撑部的一端向与支撑部相对的另一端延伸,放置架与滑轨装置滑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腿装置还包括有滑轨装置,滑轨装置与放置架沿延伸方向同设于主支腿的一侧。放置架与滑轨装置滑动连接,使得放置架能够沿着滑轨装置滑动,能够根据主支腿的展开位置,使得放置架能够沿主支腿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从而调整放置架的位置,使放置架可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起到配重作用,能够更好地调节重心。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滑轨装置包括:滑轨,滑轨设于主支腿上;滑动块,滑动块与滑轨滑动连接;其中,滑动块与放置架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滑轨装置主要包括有滑轨和滑动块,滑动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块能够在滑轨上滑动,滑轨设于主支腿的一侧,当需要调整放置架的位置时,由于滑动块与放置架连接,放置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滑动块能够带动放置架在滑轨上滑动,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腿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放置架连接,用于驱动放置架沿滑轨装置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支腿上设置驱动机构,使得放置架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滑轨装置能够滑动,进一步提高了放置架作为配重箱体时的便捷性和适应性。

为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作业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支腿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支腿装置,因此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支腿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主支腿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且主支腿在收拢状态下使得放置架位于主支腿与设备本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支腿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使得主支腿能够伸展或收拢,主支腿在收拢状态下使得放置架位于主支腿与设备本体之间,使得更方便在放置架上取放物体。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支腿装置,因此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支腿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汽车起重机支腿装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稳定重心的移动配重高空作业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稳定重心的移动配重高空作业车系统的工作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稳定重心的移动配重高空作业车系统的高空作业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放置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作业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汽车起重机支腿装置箱;110′:支撑腿;120′:连接箱;130′:枕木架;100":用于稳定重心的移动配重高空作业车;110":高空作业车;120":工作台;142":第一移动轨;144":第一移动件;146":第二移动轨;148":第二移动件。

其中,图5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作业设备;100:支腿装置;110:支撑部;120:主支腿;122:内侧部;130:放置架;1302:缺口;132:架体底板;134:第一侧开门;136:第二侧开门;138:前侧板;140:工具箱;142:门体;144:盖体;150:滑轨装置;152:滑轨;1522:第一导轨;1524:第二导轨;154:滑动块;1542:第一滑块;1544:第二滑块;160:驱动机构;162:动力机构;164:丝杠;166:螺母;168:轴承;200:设备本体;x:延伸方向;300:枕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相关现有技术中,泵车有专门的工具箱,可以放置日常简单维修所需的工具,但是空间较小,放置大一些的工具,或者常备易损件就显的不足够。泵车展开支腿装置后能够增强泵车稳定性,增加作业范围,但是适应性较差。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汽车起重机支腿装置箱100′,汽车起重机支腿装置箱100′包括:支撑腿110′、连接箱120′和枕木架130′,连接箱120′套接在支撑腿110′上,连接箱120′的位置固定在汽车起重机两个支撑腿110′之间,在相邻的两个连接箱120′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枕木的枕木架130′。在该相关技术中,并没有明确枕木架130′的结构形式,更未展示枕木的取放形式,且枕木架130′的空间大小和枕木摆放形式未验证可行性,另外,枕木架130′功能单一。

还有如图2所示,另有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定重心的移动配重高空作业车100",用于稳定重心的移动配重高空作业车100"主要包括有高空作业车110"和工作台120",工作台120"连接有升降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在工作台120"上设置有第一移动轨142"和第一移动件144",在高空作业车110"上设置有第二移动轨146"和第二移动件148"。在该相关技术中,并未展示第一移动件144"和第二移动件148"的驱动方式。

下面参照图5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腿装置100和作业设备10。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包括:支撑部110、主支腿120和放置架130,主支腿120的一端与支撑部110连接。放置架130安装于主支腿120的外侧,且放置架130内用于放置物体。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主支腿120的延伸方向x的末端设置支撑部110,支腿装置100在使用时能够展开,可根据需要确定伸展的长度,然后将支撑部110支撑于地面上等。主支腿120位于支撑部110的内侧,放置架130设于主支腿120上,当放置架存储有枕木300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需要从放置架130取出枕木300或需要在放置架130存放枕木300,由于距离支撑部110的较近,使得取出或存放枕木300都更为方便,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放置架130包括:架体底板132和第一侧开门134,架体底板132用于承载物体。第一侧开门134与架体底板132转动连接。其中,第一侧开门134靠近支撑部110设置。

本实施例中,放置架130设置在主支腿120的内侧部122上,放置架130由架体底板132、第一侧开门134和多个侧板围合出一个箱体,箱体的内部具有可存放枕木300的空间。将第一侧开门134靠近支撑部110设置,可以从放置架130内取出枕木300更为方便,进一步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样地,当需要将枕木300放回放置架130内时,可以从第一侧开门134将枕木300推入到放置架130内,同样节省了力气。另外,第一侧开门134可通过合页与架体底板132铰接的方式,实现第一侧开门134与架体底板132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侧开门134能够全部打开,且第一侧开门134能够朝向外部打开,进一步方便了在放置架130内存取枕木300。

实施例3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放置架130还包括:第二侧开门136。第二侧开门136与架体底板132转动连接,且第二侧开门136与第一侧开门134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侧开门136设置在放置架130与第一侧开门134相对的一侧,并且第二侧开门136与架体底板132通过合页实现转动连接,使得第二侧开门136也能够朝向外部全部打开,进一步方便了在放置架130内存取枕木300。如图9所示,第二侧开门136与第一侧开门134在延伸方向x上相对设置,使得可以从第二侧开门136将放置架130内的枕木300推出放置架130,进一步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也节省了操作时间。

实施例4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支腿装置100还包括:工具箱140,工具箱140与放置架130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将工具箱140设置在放置架130上,既能够有效利用放置架130的空间,使得结构紧凑,且通过工具箱140可放置工具,提供了方便性。

实施例5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放置架130的顶部设有缺口1302,工具箱140设有盖体144,盖体144盖住缺口1302以容纳工具,盖体144设有门体142以打开工具箱140。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放置架130的侧面呈l形,也就是,放置架130的顶部,在靠近外部的位置设置有缺口1302。工具箱140设置在缺口1302处,并且使得工具箱140的顶部能够与放置架130的顶部平齐,不会干涉到其它部件。工具箱140通过盖体144覆盖住的缺口1302内容纳工具的空间,工具箱140的门体142设置在与放置架130的前侧板138一致的同一侧,使得门体142与前侧板138能够通过合页等铰接方式,实现门体142的转动,门体142能够全部打开,方便在工具箱140内存取工具等物品。

实施例6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支腿装置100还包括:滑轨装置150,滑轨装置150设于主支腿120的一侧。其中,滑轨装置150由主支腿120靠近支撑部110的一端向与支撑部110相对的另一端延伸,放置架130与滑轨装置150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放置架130与滑轨装置150滑动连接,以使得放置架130能够沿主支腿120的延伸方向x往复滑动。支腿装置100还包括有滑轨装置150,滑轨装置150与放置架130沿延伸方向x同设于主支腿120的一侧。放置架130与滑轨装置150滑动连接,使得放置架130能够沿着滑轨装置150滑动,能够根据主支腿120的展开位置而在延伸方向x往复滑动,从而可以调整放置架130的位置,使放置架130可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起到配重作用,能够更好地调节重心。

实施例7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滑轨装置150包括:滑轨152和滑动块154,滑轨152设于主支腿120上。滑动块154与滑轨152滑动连接。其中,滑动块154与放置架130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轨装置150主要包括有滑轨152和滑动块154,滑动块154与滑轨152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块154能够在滑轨152上滑动,滑轨152设于主支腿120的一侧,当需要调整放置架130的位置时,由于滑动块154与放置架130连接,放置架130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滑动块154能够带动放置架130在滑轨152上滑动,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滑轨152包括:第一导轨1522和第二导轨1524,第一导轨1522设于主支腿120上。第二导轨1524设于主支腿120上,且第二导轨1524与第一导轨1522相对设置。滑动块154包括:第一滑块1542和第二滑块1544,第一滑块1542与第一导轨1522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544与第二导轨1524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滑块1542与第二滑块1544分别与放置架130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轨152主要包括有两条轨道,具体为第一导轨1522和第二导轨1524,第一导轨1522和第二导轨1524相对设于主支腿120上,并且第一导轨1522与第二导轨1524相互平行。通过设置第一导轨1522与第二导轨152两条轨道,使得放置架130在滑轨152上运行时更为平稳。与第一导轨1522和第二导轨1524相对应地,滑动块154主要包括第一滑块1542和第二滑块1544,第一滑块1542设置为多个,例如可以是三个,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放置架130运行时的平稳性能。同样地,第二滑块1544也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滑块1542与放置架130连接,同样地,多个第二滑块1544也与放置架130连接,因此保证了放置架130运行时的平稳性。

实施例8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支腿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160,驱动机构160与放置架130连接,用于驱动放置架130沿滑轨装置150滑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支腿120上设置驱动机构160,使得放置架130能够在驱动机构160的驱动下沿滑轨装置150能够滑动,进一步提高了放置架130作为配重箱体时的便捷性和适应性。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驱动机构160包括:动力机构162、丝杠164和螺母166,丝杠164的一端与动力机构162连接,丝杠164的另一端与主支腿120转动连接。螺母166与丝杠164螺纹连接,且螺母166与放置架130连接。动力机构162可以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杠164的一端连接,丝杠164的另一端可通过轴承168与主支腿120转动连接,使得丝杠164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能够转动。螺母166与丝杠164螺纹连接,当丝杠164发生转动时,能够使得螺母166沿丝杠164滑动,从而使得螺母166能够带动放置架130移动。

实施例9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设备10,包括:设备本体200和任一实施例中的支腿装置100。

本实施例中,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设备1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支腿装置100,因此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支腿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10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设备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主支腿120与设备本体200转动连接,且主支腿120在收拢状态下使得放置架130位于主支腿120与设备本体200之间。

本实施例中,主支腿120在收拢状态下使得放置架130位于主支腿120与设备本体200之间,也即放置架130位于主支腿120的内侧。当把放置架130放置主支腿120的内侧,就不会增加了整车的宽度,符合了法规要求。相反地,若将放置架130放置在主支腿120的外侧,则会增加整车的宽度,可能不符合法规要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和作业设备10,支腿装置100包括:主支腿120、支撑部110、放置架130、驱动丝杠组件和滑动导轨,驱动丝杠组件包括轴承168、螺母166、丝杠164和液压马达,丝杠164为滚珠丝杠,液压马达为动力机构162。滑动导轨包括第一导轨1522、第二导轨1524、第一滑块1542和第二滑块1544。在不工作状态时,支腿装置100收拢,放置架130和工具箱都是关闭状态,并停留在不与泵车其他部件干涉的位置。

在工作状态时,支腿装置100展开,放置架130和工具箱140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打开或关闭状态。当需要枕木300时,只需将放置架130前后的侧盖板打开,也即打开第一侧开门134和第二侧开门136,采用从一端往另一端直推的方式,将枕木300推出,然后取出枕木300,放置在支腿装置100下方。使用完毕之后也采用直推的方式将枕木300推进放置架130。因为放置架130放置在支腿装置100内侧,随着支腿装置100的展开,可以以最短距离的搬运枕木300,从而能够减少人员的劳动量。工具箱140在放置架130的上方,侧盖板为门体142,可以完全打开,能够方便放取工具和配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液压马达驱动放置架130相对支腿装置100位置前后移动,起到配重箱的作用,增强整车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放置架130而使得有专门的枕木300的放置空间,且由于枕木300的数量多、尺寸大,放置空间要足够。这就需要一个放置大件工具和常备易损件的空间。可移动式的放置架130用于储物,且能够作为配重箱,收拢不与其他部件干涉,展开方便取放物品,且能进一步稳定整车重心。

放置架130和工具箱140是合二为一的整体,在放置架130的两侧为两个可以向下打开的侧门,工具箱140正面也是可以向下打开的门,以便取物。

滑轨装置150的上下平行安装在支腿装置100的内侧,第一导轨1522上有三个第一滑块1542,第一滑块1542通过螺栓将放置架与滑块固定连接,实现横向支撑。

驱动液压马达和丝杠164连接,固定安装在支腿装置100的内侧,且丝杠164可与第一导轨1522和第二导轨1524相互平行,螺母166为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放置架1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液压马达带动丝杠164旋转,推动丝杠螺母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放置架130整体移动。

在非工作状态时,支腿装置100收拢,放置架130和工具箱140都是关闭状态,并停留在不与泵车其他部件干涉的位置。

在工作状态时,支腿装置100展开,放置架130和工具箱140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打开或关闭状态。当需要枕木300时,只需将放置架130前后侧盖板打开,采用从一端往另一端直推的方式,将枕木300推出,然后取出枕木,放置在支腿装置100下方。使用完毕之后也采用直推的方式将枕木300推进放置架130。因为放置架130放置在支腿装置100的内侧,随着支腿装置100展开,可以最短距离的搬运枕木300,减少人员劳动量。

工具箱140在放置架130上方,侧盖板可以完全打开,能够方便放取工具和配件。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液压马达驱动放置架130相对支腿装置100位置前后移动,起到配重箱的作用,增强整车的工作稳定性。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放置架130设于主支腿120上,放置架130能够放置枕木300,由于主支腿120位于支撑部110的内侧,随着主支腿120的展开,可以最短距离搬运枕木300,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2.第一侧开门134设置在靠近支撑部110的位置,进一步缩短了搬运枕木300的距离。

3.第一侧开门134与第二侧开门136相对设置,并都能够打开,能够采用直推的方式放置和取出枕木300,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4.通过在放置架130上设置工具箱140,解决了没有空间放置大工具和常备易损件的问题,且工具箱140与放置架130整合在一起,不额外占用空间。

5.放置架130可移动,使得放置架130作为配重箱,收拢时可不与其他部件干涉,能够能进一步稳定重心。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