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农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5547发布日期:2021-12-31 20:4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农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农用车。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运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如履带式旋耕机和履带式运输车等,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
3.目前广泛使用的履带式旋耕机,履带式运输车等,都是通过皮带传递动力,传动效率也相对较为低下,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由于负荷大,因此皮带容易发热,皮带的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工作效率也较低。此外,目前使用的履带式运输车等制动方式主要是把离合器分开让车辆本身推动动力,而不是真正的制动,因此,其行驶速度相对更慢,行走效率低。
4.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制动更为敏捷,以及工作效率较高的履带式农用车,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制动更为敏捷,以及工作效率较高的履带式农用车。
6.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履带式农用车,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及履带,所述变速箱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速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桥连接,所述驱动桥的两端设有驱动轮,所述履带套设于所述驱动轮上。此结构的履带式农用车,发动机工作时,为变速箱提供动力,经变速箱变速后把动力传递给传动轴,传动轴把动力传递至驱动桥,驱动桥分别驱动两个驱动轮旋转,驱动轮旋转时,带动履带旋转,进而实现前进或后退。与现有结构的履带式农用车相比,其改变了传统在履带运输上通过皮带传递动力的方式,直接通过传输轴把动力传递至驱动桥上,因此,其具有传递效力更高、使用成本更低,以及行驶速度相对更快等方面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个起承重作用的支重轮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履带的托轮,所述履带套设于所述托轮上。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支重轮组包括承重架和承重轮,所述承重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承重轮设置于所述承重架的另一端,且所述履带套设于所述承重轮上。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用于为履带导向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机架远离所述驱动轮的一端,所述履带套设于所述导向轮上。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用于
张紧履带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若干套制动系统,每套所述制动系统包括设置于驱动桥上的制动气室和用于控制制动气室的快放阀,所述快放阀设置于所述制动气室的一侧,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制动气室连通。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气泵,所述气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快放阀连通,并为所述制动气室提供压缩气体。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凸轮轴,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桥内的制动毂,所述凸轮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制动毂内,所述凸轮轴的一端置于所述制动气室上。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制动气室、快放阀及凸轮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分别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桥两端的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桥内还设有起差速作用的差速器。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变速箱上还设有若干根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包括分别用于控制两个驱动轮的两根制动操纵杆。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履带式农用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驱动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20.1发动机
ꢀꢀꢀꢀꢀꢀꢀꢀꢀꢀꢀ
2变速箱
ꢀꢀꢀꢀꢀꢀꢀꢀꢀꢀꢀꢀꢀ
3制动器
21.4制动操纵杆
ꢀꢀꢀꢀꢀꢀꢀ
5传动轴
ꢀꢀꢀꢀꢀꢀꢀꢀꢀꢀꢀꢀꢀ
6驱动桥
22.7驱动轮
ꢀꢀꢀꢀꢀꢀꢀꢀꢀꢀꢀ
8履带
ꢀꢀꢀꢀꢀꢀꢀꢀꢀꢀꢀꢀꢀꢀꢀ
9支重轮组
23.10托轮
ꢀꢀꢀꢀꢀꢀꢀꢀꢀꢀꢀꢀ
11张紧装置
ꢀꢀꢀꢀꢀꢀꢀꢀꢀꢀ
12导向轮
24.13凸轮轴
ꢀꢀꢀꢀꢀꢀꢀꢀꢀꢀ
14制动气室
ꢀꢀꢀꢀꢀꢀꢀꢀꢀꢀ
15快放阀
25.16机架
ꢀꢀꢀꢀꢀꢀꢀꢀꢀꢀꢀꢀ
17承重架
ꢀꢀꢀꢀꢀꢀꢀꢀꢀꢀꢀꢀ
18承重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的履带式农用车及其组件,履带式农用车具体包括发动机1、变速箱2、传动轴5,驱动桥6及履带8,变速箱2的第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发动机1的右端连接,传动轴5的第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变速箱2的第二端,即其右端连接,传动轴5的第二端,即其右端与驱动桥6连接,驱动桥6的两端设有驱动轮7,履带8则套设于驱动轮7上。此结构的履带式农用车,发动机1工作时,为变速箱2提供动
力,经变速箱2变速后把动力传递给传动轴5,传动轴5把动力传递至驱动桥6,驱动桥6分别驱动两个驱动轮7旋转,驱动轮7旋转时,带动履带8旋转,进而实现前进或后退。与现有结构的履带式农用车相比,其改变了传统在履带8运输上通过皮带传递动力的方式,直接通过传输轴把动力传递至驱动桥6上,因此,其具有传递效力更高、使用成本更低,以及行驶速度相对更快等方面的优点。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机架16,机架16上设有若干个起承重作用的支重轮组9,同时,机架16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履带8的托轮10,履带8套设于托轮10上。履带式农用车在行驶过程中,支重轮组9置于履带8上,而托轮10则从机架16上部支撑住履带8,防止因履带8自重或过长而导致其与履带式农用车的其它部分发生摩擦或运动干涉。
2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重轮组9包括承重架17和承重轮18,承重架17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与机架16活动连接,具体可通过铰接轴连接。而承重轮18则设置于承重架17的另一端,即其下端,在每个支重轮组9中,承重轮18的数量为若干个,优选为两个,使用两个承重轮18时,支重轮组9的稳定性更好。
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履带8运输还包括用于为履带8进行导向的导向轮12,导向轮12设置于机架16远离驱动轮7的一端,驱动轮7设置于图中所示的右端,导向轮12则设置于图中所示的左端。
3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用于张紧履带8的张紧装置11,张紧装置1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与机架16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则与导向轮12连接,导向轮12的数量为两个,张紧装置11的数量相应的也为两个。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履带式农用车还包括若干套制动系统,每套制动系统包括设置于驱动桥6上的制动气室14和用于控制制动气室14的快放阀15,快放阀15具体设置于制动气室14的一侧,并通过管路与制动气室14连通,制动时,快放阀15可及时为制动气室14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对驱动桥6的制动。
3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制动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加压的气泵(图中未示出),气泵具体通过管路与快放阀15连通,即气泵作为动力源,把压缩气体输送至快放阀15,从而为制动气室14提供压缩气体。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制动系统还包括凸轮轴13,以及设置于驱动桥6内的制动毂(图中未示出),凸轮轴13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设置于制动毂内,凸轮轴13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下端置于制动气室14上,凸轮轴13上设有凸轮,制动气室14工作时,带动凸轮轴13旋转,凸轮轴13的凸轮把制动蹄铁撑开,从而使制动毂抱死,实现制动。
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制动气室14、快放阀15,以及凸轮轴1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分别用于控制驱动桥6两端的驱动轮7,驱动桥6内还设有起差速作用的差速器。履带式农用车在行进过程中,两套制动系统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单独工作时,在差速器的作用下,履带式农用车可实现转向,而当两套制动系统同时工作时,则实现对履带式农用车的制动。
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变速箱2上还设有
若干根操纵杆,操纵杆包括用于对变速进行操纵的变速操纵杆,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轮7的制动操纵杆4,制动操纵杆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制动操纵杆4的一端分别设有制动器3,分别用于控制两套制动系统。履带8运输在行进过程中,操作其中任何一根制动操纵杆4,可实现履带式农用车的转向,如果两根制动操纵杆4同时操作,则实现履带式农用车的制动。
37.此结构的履带式农用车,如前所述,其总体上具有传动效率高、制动更为敏捷,转向更为方便,以及使用成本更低的优点。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