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物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9634发布日期:2022-04-13 18:0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乘坐物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搭载于乘坐物的乘坐物用座椅,特别是在座椅靠背的背面具备基座盖的乘坐物用座椅。


背景技术:

2.在乘坐物用座椅中,存在将靠背盖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并组装座椅靠背整体的乘坐物用座椅。专利文献1公开有这样一种构造,在将盖子的爪子挂在线缆上并使之旋转从而安装于框架的构造中,通过l字形状的爪子进行固定同时将线缆夹紧固定。
3.专利文献1:特开2003-1899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但是,过去的基座盖的安装构造存在难以确定基座盖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操作性差这样的问题。
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确定基座盖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乘坐物用座椅。
6.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一种具有构成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设置于该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的基座盖及架设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纵向框架之间的线缆的乘坐物用座椅,所述线缆具有正面看弯曲为u字形状的弯曲部、连结该弯曲部的上方端部与所述纵向框架的连结部,所述弯曲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第一部分及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该第一部分的下方端部连结所述一对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基座盖具有盖主体、一对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及下方爪部,该盖主体以覆盖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该一对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从该盖主体向前方延伸,且顶端保持所述线缆的所述连结部;该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从所述盖主体向前方延伸,且顶端保持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部分,同时具有在所述弯曲部的外侧方向设置于与所述第一部分邻接的位置并限制所述基座盖的左右方向的移动的一对左右方向限制部;该下方爪部从所述盖主体向前方延伸,且顶端在位于所述弯曲部的下方的弯曲部分附近卡止于所述第二部分。
7.由于下方爪部在线缆的弯曲部分附近卡止于第二部分,因而能够确定基座盖左右方向的临时位置,进一步地,通过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的左右方向限制部确定左右方向的位置,由于能够分两个阶段来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确定基座盖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8.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以比所述下方爪部及所述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更靠近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方式配置。
9.通过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配置于座椅靠背框架的附近,能够提高安装刚性。
10.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方爪部配置于比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并支持头枕的头枕导向器保持部的中心位置更靠外侧。
11.通过下方爪部配置于比头枕导向器保持部各自的中心位置更靠外侧,能够避免与头枕支柱相互干扰。
12.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左右方向限制部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下方爪部与所述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之间。
13.能够通过下方爪部确定左右方向的临时位置,通过左右方向限制部修正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固定基座盖。
14.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具备安装于所述基座盖的面板,所述基座盖具备在所述基座盖的上侧固定所述面板的多个上部固定部及在所述基座盖的下侧固定所述面板的多个下部固定部,所述多个上部固定部各自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以在高度方向上不与所述多个下部固定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重合的方式在左右方向错开配置。
15.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将上部固定部的位置与下部固定部的位置错开配置,提高上下方向的空间效率。
16.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具备安装于所述基座盖的面板,所述基座盖具有槽部及爪部,该槽部以能够插入所述面板的下侧端部的方式形成;该爪部位于所述槽部的上方,形成为截面j字形状或截面u字形状,在所述面板的下侧端部插入所述槽部时,施力于所述面板的下侧端部并将所述面板的下侧端部固定于所述槽部。
17.设置于槽部的上方的截面j字形状或截面u字形状的爪部施力于面板的下侧端部,因此能够更加稳固地固定面板的下侧端部。
18.由于下方爪部在线缆的弯曲部分附近卡止于第二部分,因而能够确定基座盖左右方向的临时位置,进一步地,通过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的左右方向限制部确定左右方向的位置,由于能够分两个阶段来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确定基座盖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19.另外,通过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配置于座椅靠背框架的附近,能够提高安装刚性。
20.另外,通过下方爪部配置于比头枕导向器保持部各自的中心位置更靠外侧,能够避免与头枕支柱相互干扰。
21.另外,能够通过下方爪部确定左右方向的临时位置,通过左右方向限制部修正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固定基座盖。
22.另外,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将上部固定部的位置与下部固定部的位置错开配置,提高上下方向的空间效率。
23.另外,设置于槽部的上方的截面j字形状或截面u字形状的爪部施力于面板的下侧端部,因此能够更加稳固地固定面板的下侧端部。
附图说明
24.图1为从后方所见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的大致立体图。
25.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座椅框架的大致立体图。
26.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基座盖的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的图。
27.图4为沿图2的iv-iv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基座盖的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的图。
28.图5为沿图2的v-v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左右方向限制部的图。
29.图6为沿图2的vi-vi线的截面图,是表示下方爪部的图。
30.图7为表示将面板安装于基座盖的状态的背面图。
31.图8为表示将面板卸下的状态的基座盖的背面图。
32.图9为沿图7的ix-ix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将面板安装在基座盖的状态的图。
33.图10为沿图7的x-x线的截面图,是表示上方表皮固定部的部分截面图。
34.图11为沿图8的xi-xi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固定表皮的装饰绳的下侧爪部与槽部的图。
35.图12为沿图8的xii-xii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固定表皮的装饰绳的侧方表皮卡止部的图。
36.图13为沿图8的xiii-xiii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固定表皮的装饰绳的槽部的图。
37.图14为表示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基座盖的立体图。
38.图15为放大表示图14的部分a的部分放大立体图,是表示将照明部件卸下的状态的图。
39.图16为沿图14的xvi-xvi线的截面图,是表示光照射孔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参照图1-图16,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进行说明。
41.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即,关于以下说明的部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不脱离本发明主旨,变更、改良的同时,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以下实施方式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参考符号来表示,为了便于理解,这些附图适当变更了比例尺。
4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记载的箭头所示,前后方向表示就座于乘坐物用座椅的乘客所见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表示乘坐物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横宽方向),高度方向表示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严格来讲为从正面看座椅靠背时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另外,以乘客为基准确定外侧内侧。即,靠近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向为内侧方向,远离的方向为外侧方向。左右成对设置的构成标记相同的号码,特定为左右时在构成的名称标记左(l)或右(r)的文字。另外,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下说明的各部件的形状及配置位置为乘坐物用座椅为可就座状态时的形状及配置位置。
43.首先,参照图1-图3就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101的乘坐物用座椅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从后方所见的乘坐物用座椅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构成乘坐物用座椅100的骨架的座椅框架101的外观的立体图。
44.乘坐物用座椅100由支持乘客背部的座椅靠背s1、支持乘客的臀部的座椅衬垫s2及支持乘客的头部的头枕s3构成,各部分通过在作为其骨架的框架载置衬垫s1a、s2a、s3a并被表皮s1b、s2b、s3b覆盖而构成。
45.在此,如图2所示,在座椅框架101中,构成座椅靠背s1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在其下端部连结于构成座椅衬垫s2的骨架的座椅衬垫框架2的后端部。另外,在座椅靠背框架1与座椅衬垫框架2之间具有未图示的倾斜机构。据此,座椅靠背框架1能够相对于座椅衬垫框架2绕倾斜轴71旋转,能够自由调整座椅靠背s1相对于座椅衬垫s2的倾斜角度(靠背角度)。此外,倾斜轴71贯穿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方下端部及座椅衬垫框架2的侧方后端部并稍
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46.另外,在座椅靠背框架1的上端中央部安装有一对筒形的头枕导向器保持部6。并且,通过从头枕s3的下端延伸的头枕支柱s3c插入该头枕导向器保持部6,头枕s3安装于座椅靠背s1。
47.接下来,参照图2就座椅靠背框架1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座椅靠背框架1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图中通过箭头来表示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
48.如图3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一般为由金属部件构成的大致矩形的框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两端部具备的一对侧边框架3、在高度方向上端部具备的上管4、在下端部具备的下部框架架设部5作为主要构成配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边框架3、上管4及下部框架架设部5通过从相互分离的状态组合并一体化从而构成座椅靠背框架1,但是也可以最初就通过一体化成形,即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成形。
49.一对侧边框架3为了限定座椅靠背s1的宽度而在左右方向分开并且双方均以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当乘坐物用座椅100的姿势处于可就座的姿势的状态下,一对侧边框架3的各侧边框架3的上端部位于比下端部稍靠后方。另外,各侧边框架3的下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以比上端部更宽的方式形成。
50.上管4连结一对侧边框架3的各上端部,正面看形成倒u字形状,具备一对纵向框架4a及连结纵向框架4a的横向框架4b。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上管4通过将钢管弯曲而形成,其两端部安装于各侧边框架3的上端部。另外,在上管4的中央部相互隔开间隔安装有前述的一对头枕导向器保持部6(有时也称为支柱支持部)。
51.如图2所示,在上管4安装有在一对纵向框架4a之间架设的线缆20。线缆20为了将后述的基座盖10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1而设置。线缆20具有在中央正面看弯曲为u字形状的弯曲部21、连结弯曲部21的上方端部21a及纵向框架4a的一对连结部22。弯曲部21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第一部分23、在其下方端部向左右方向延伸并连结一对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24。
52.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具备由s弹簧构成的受压部件70。受压部件70从后方支持乘客的腰部。线缆20及基座盖10以位于比受压部件70更靠上的方式设置。
53.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乘坐物用座椅100在座椅靠背1的背面上侧设置有照明装置50。该照明装置50用于照亮后座乘客的脚下。设置有用于将该照明装置50固定于座椅靠背s1的背面的基座盖10及面板30。
54.如图2所示,基座盖10具备盖主体15、为了将盖主体15安装于线缆20的一一对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11、一对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一对下方爪部14、14。
55.盖主体15以覆盖座椅靠背的背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为了作为照明装置50发挥作用,在内部安装有照明配件51。
56.如图2及图3所示,一对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11从盖主体15向前方延伸,各自的顶端11a、11a保持线缆20的连结部22、22。
57.如图2及图4所示,一对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从盖主体15向前方延伸,各自的顶端12a、12a保持线缆20的第一部分23、23。
58.另外,如图5所示,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具有在弯曲部21的内侧方向设置于与第一部分23、23邻接的位置并限制基座盖1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的一对左右方向限制部13、13。
左右方向限制部13、13通过与线缆20的第一部分23、23抵接来限制左右方向的移动。
59.如图2及图6所示,一对下方爪部14、14从盖主体15向前方延伸,并且顶端在位于弯曲部21的下方的弯曲部分23a、23a附近卡止于第二部分24。
60.在将基座盖10安装于纵向框架4a时,在线缆20的弯曲部分23a、23a附近,从盖主体15将向前方延伸的下方爪部14、14挂在第二部分24。据此,实现左右方向的临时定位。以悬挂于第二部分24的状态使基座盖10旋转,将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的顶端12a、12a安装于线缆20的第一部分23、23,将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11安装于线缆20的连结部22、22。通过使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的左右方向限制部13、13抵接于线缆20,基座盖10的左右方向被限制。
61.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11配置于比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及下方爪部14、14更靠近纵向框架4a。通过以此种方式构成来提高安装刚性。
62.另外,如图2所示,一对下方爪部14、14配置于比头枕导向器保持部6各自的中心位置更靠外侧。据此,即使头枕支柱s3c插入头枕导向器保持部6并向下方延伸时,也能够避免与下方爪部14、14相互干扰。
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限制部13、13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与下方爪部14、14之间。通过以此种方式配置,在安装基座盖10时,通过下方爪部14、14进行左右方向的临时定位,通过以下方爪部14、14为中心旋转,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3、13抵接于线缆20,基座盖1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被修正,能够通过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12来固定基座盖10。
64.在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的顶端11a保持线缆20的连结部22的爪部11b、11b以比在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的顶端12a保持第一部分23的爪部12b、12b更不容易弯曲的方式形成。
65.另外,在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的顶端11a保持线缆20的连结部22的爪部11b、11b以比在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12的顶端12a保持第一部分23的爪部12b、12b插入荷重更大的方式设定。
66.通过以此种方式设置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11,设置较大插入荷重的部位(爪部11b、11b)配置于纵向框架4a附近,因此能够进行基座盖10的稳定安装。
67.接下来,就将面板30安装于基座盖10的构造进行说明。面板30为安装于基座盖10的背面的板状部件。
68.为了将面板30安装于基座盖10而设置有多个面板固定部19。如图3及图8所示,作为面板固定部19,在本实施方式的基座盖10安装有设置于面板30的上侧的多个夹子191(上部固定部),在面板30的下侧设置有多个下方爪部192(下部固定部)。设置于面板30的上侧的夹子191使用金属制的sk夹。但是,夹子191并不限定与sk夹,也可以是树脂制的夹子。
69.夹子191从盖主体15向后方延伸,夹子191的顶端插入设置于面板30的背面的孔部37(参照图3)。在基座盖10设置有4处夹子191,面板30的孔部37与夹子191的位置相对应形成有4处。夹子191为上述的金属制的sk夹,在基座盖10设置有用于安装作为sk夹的夹子191的底座。
70.在基座盖10沿面板30的下方端部形成有槽部164,在面板30的下方端部设置有沿下方端部形成同时向前方延伸的插入片32。与面板30的下端部的形状相对应形成基座盖10
的槽部164。下方爪部192具有截面形成u字形状的下方爪部192u及截面形成j字形状的下方爪部192j。如图11所示,下方爪部192j的下面接触面板30的下方端部。插入片32同时插入表皮s1b及槽部164的话,插入片32被下方爪部192j按压,插入片32被固定。
71.如图8所示,多个夹子191各自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以不与多个下方爪部192j、192u的左右方向的位置重合的方式,在左右方向错开配置。通过在左右方向错开配置,提高上下方向的空间效率。
72.另外,通过槽部内截面j字形状的下方爪部192j及u字形状的下方爪部192u来固定面板30的下端部,因此在上下方向进行限制同时进行爪部固定,能够进行稳固的固定。
73.另外,通过多个夹子191固定面板30的背面,进一步地,通过基座盖10的槽部164及下方爪部192j、192u固定面板30的下侧端部(插入片32),能够进行稳定的安装。
74.表皮安装构造。
75.接下来,就将表皮s1b安装于基座盖10的构造进行说明。
76.如前所述,座椅框架101具备包裹座椅框架101的衬垫s1a、覆盖座椅框架101及衬垫s1a的表皮s1b。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坐物用座椅100中,除了安装了面板30的部分之外,在基座盖10的表面安装有包裹基座盖10的衬垫s1a、覆盖衬垫s1a的表皮s1b。并且,在基座盖10安装有面板30的部分的周围设置有卡止表皮s1b的表皮卡止部16。表皮s1b的背面侧端部的装饰绳40卡止于表皮卡止部16,面板30以面板30的端部与表皮s1b的装饰绳40在前后方向重合的方式固定于基座盖10。
77.具体说明的话,如图9及图10所示,基座盖10具有配置于基座盖10的上侧并卡止表皮的作为表皮卡止部16的上侧表皮卡止部161。在与上侧表皮卡止部161相对的相对面设置有配置于基座盖10的中央的第一引导部17(参照图8)及配置于第一引导部17的右侧及左侧的第二引导部18。第一引导部使用壁面将表皮s1b的装饰绳40向上侧表皮卡止部161引导,第二引导部18使用肋拱将表皮s1b的装饰绳40向上侧表皮卡止部161引导。通过使用第一引导部17及第二引导部18将装饰绳40向上侧表皮卡止部161的下方引导,从而表皮s1b卡止于上侧表皮卡止部161。
78.另外,基座盖10具备配置于基座盖10的左侧及右侧并卡止表皮的作为表皮卡止部16的侧方表皮卡止部162。侧方表皮卡止部162以侧方表皮卡止部162的顶端部162a朝向基座盖10的中央的方式配置(参照图8及图12)。
79.在装饰绳40中与侧方表皮卡止部162的顶端部162a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孔41,通过将顶端部162a插入贯穿孔41能够将装饰绳40卡止于侧方表皮卡止部162。
80.基座盖10用于固定面板30的下侧端部的插入片32的下方爪部192与侧方表皮卡止部162在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重合的位置。据此,侧方表皮卡止部162的刚性提高。
81.另外,使面板30的插入片32与装饰绳40重合,插入基座盖10的槽部164,从而固定面板30。通过使插入片32与装饰绳40重合并插入,装饰绳40难以从槽部164脱离,能够稳固地固定表皮s1b。由于不需要使用另外的部件来固定表皮s1b,能够实现防止表皮s1b脱离的构造小型化。
82.照明装置。
83.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乘坐物用座椅100在座椅靠背s1的背面设置有照明装置50。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1及图14-图16就照明装置5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50
为照亮后座乘客的脚下的照明装置。如图14所示,照明装置50具备座椅靠背框架1、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1的基座盖10、安装于基座盖10的面板30(参照图16)、安装于基座盖10的照明配件51。
84.如图14所示,在基座盖10设置有用于载置照明配件51的平板状的支持部64,照明配件51被从支持部64立设的led保持部63保持。如图15所示,照明配件51从上方安装于支持部64。通过从基座盖10的上方来安装照明配件51,与从横向或前后方向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照明配件51的镜片划伤。
85.支持部64具有保持从照明配件51延伸的线束60的线束保持部61、将线束保持部61所保持的线束固定的线束固定部62。线束保持部61设置于比led保持部63更靠上方,据此能够保持额外长度的线束,提高组装操作性。
86.在基座盖10安装的照明配件51的下方形成有照明配件51照射的光通过的光照射孔52。光照射孔52由形成于基座盖10的第一开口部53及形成于面板30的第二开口部54构成。在面板30安装于基座盖10的状态下,第二开口部54形成于与第一开口部53相对的位置。并且,如图16所示,相对于第一开口部53,第二开口部54配置于在特定距离后方错开的位置。
87.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被衬垫s1a包裹,座椅靠背框架1及衬垫s1a被表皮s1b覆盖。
88.如图16所示,第一开口部53及第二开口部54在比第一开口部53及第二开口部54更靠下方,配置于比覆盖基座盖10的背面的表皮s1b更靠后方的位置。通过在表皮s1b的后方设定照明装置的照明,例如,不会引起向表皮s1b照射的光被抑制,能够适当照亮后座乘客的脚下。
89.另外,第一开口部53及第二开口部54配置于比配置在座椅靠背s1的中央的受压部件70(参照图2)更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将照明装置50的光照射孔52配置于比受压部件70更靠上方的位置,例如,即使在乘客受到前方荷重,受压部件向后方移动了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对照明装置产生影响。
90.另外,如图16所示,在第二开口部54的周围,以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壁部55设置于面板30。通过设置壁部55,能够抑制光从第一开口部53与第二开口部54之间漏出,同时使第一开口部53与第二开口部54之间的距离设定变得容易。
91.壁部55由位于第二开口部54的前侧的前侧壁部551及位于后侧的后侧壁部552构成。并且,如图16所示,壁部55以前侧壁部551的上端551a的位置比后侧壁部552的上端552a的位置更高的方式形成。通过改变前侧壁部551及后侧壁部552的高度,抑制第一开口部53与壁部55的整个上面接触导致噪音的产生。
92.另外,在第二开口部54的后侧壁部552与基座盖10的下面(第一开口部53的周围的下面)之间设置有特定距离l3的空隙56。由于具有空隙56,能够抑制基座盖10的第一开口部53的周围与面板30的第二开口部54的后侧壁部552接触导致噪音的产生。
93.另外,从空隙56的下方至后方,以覆盖空隙56的方式形成有面板30的下面部30a及后面部30b。由于形成覆盖空隙56的面板30的下面部30a及后面部30b,从空隙漏出的光被下面部30a及后面部30b阻挡,能够防止光漏出。
94.另外,设置有从第二开口部54的周围的后方朝向下方并向后方倾斜的斜面部57。
换言之,使面板30的下面部30a向下方倾斜。通过设置斜面部57,能够使从第二开口部54射出的光中向后的光朝向下方,能够设定为间接照明。
95.照明配件51具在照明配件51的内部具备led58(light emitting diode)及将led58照射的光进行导光的镜片59(导光体),如图16所示,在照明配件51安装于基座盖10时,镜片59以位于led58的下方的方式配置。并且,镜片5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第一开口部53在高度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96.通过将镜片59配置在与第一开口部53在高度方向上重合的位置,能够实现在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同时通过消除照明配件51与第一开口部53之间的空隙,能够抑制光的漏出量。
97.第一开口部53的直径l1以比第二开口部54的直径l2更大的方式设定。通过设定直径l1比直径l2更大,可以容易地进行将来自第一开口部53的光的照射范围通过第二开口部54来缩小的设定。
98.以上,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体例子对搭载于车辆的乘坐物用座椅进行了说明,但是乘坐物用座椅并不限定于车辆,本技术的乘坐物用座椅也能够作为火车、汽车等的座椅设置,另外,也可以用于飞机、轮船的座椅。
99.符号说明
100.100 乘坐物用座椅
101.101 座椅框架
102.s1 座椅靠背
103.s2 座椅衬垫
104.s3 头枕
105.s1a、s2a、s3a 衬垫
106.s1b、s2b、s3b 表皮
107.s3c 头枕支柱
108.1 座椅靠背框架
109.2 座椅衬垫框架
110.3 侧边框架
111.4 上管
112.4a 纵向框架
113.4b 横向框架
114.5 下部框架架设部
115.6 头枕导向器保持部(支柱支持部)
116.10 基座盖
117.11 左右方向线缆固定部
118.11a 顶端
119.11b 爪部
120.12 上下方向线缆固定部
121.12a 顶部
122.12b 爪部
123.13 左右方向限制部
124.14 下方爪部
125.15 盖主体
126.16 表皮卡止部
127.161 上侧表皮卡止部
128.162 侧方表皮卡止部
129.162a 顶端部
130.163 下侧表皮卡止部
131.164 槽部
132.17 第一引导部
133.18 第二引导部
134.19 面板固定部
135.191 夹子(上部固定部)
136.192j、192u 下方爪部(下部固定部)
137.20 线缆
138.21 弯曲部
139.21a 上方端部
140.22 连结部
141.23 第一部分
142.23a 弯曲部分
143.24 第二部分
144.30 面板
145.30a 下面部
146.30b 后面部
147.32 插入片(下侧端部)
148.37 孔部
149.40 装饰绳(表皮固定部)
150.41 贯穿孔
151.50 照明装置
152.51 照明配件
153.52 光照射孔
154.53 第一开口部
155.54 第二开口部
156.55 壁部
157.551 前侧壁部
158.551a 上端
159.552 后侧壁部
160.552a 上端
161.56 空隙
162.57 斜面部
163.58 led
164.59 镜片(导光体)
165.60 线束
166.61 线束保持部
167.62 线束固定部
168.63 led保持部
169.64 支持部
170.70 受压部件
171.71 倾斜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