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5093发布日期:2022-09-14 13:5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这种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例如已由jp h05 116 549 a公开。电驱动装置具有壳体、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安置在壳体内。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其中,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是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构件,或者说也被称为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构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齿圈的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行星齿轮架的第二齿圈。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第二齿圈是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构件或也被称为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构件。
3.另外,这样的驱动装置也由de 10 2018 008 939 b3以及同类型的de 10 2017 006 266 a1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任务是如此改进前言所述类型的电驱动装置,即,可以实现驱动装置的特别高效的运行和特别紧凑的结构。
5.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驱动装置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具有合适的发明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6.以具有壳体的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为出发点。在壳体内安置有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齿圈。另外,在壳体内安置有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作为第二构件的抗旋转地接合或可接合至第一齿圈(26)的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和第二齿圈。另外,电驱动装置具有电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另外,设有可由转子驱动的且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中心齿轮的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和可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
7.第一换档件设置用于将第一齿圈(26)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12),其中,该转子、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和差速器彼此同轴布置,并且其中,所述半轴布置在差速器与机动车车轮之间且穿过转子。
8.还假定第二行星齿轮架一方面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壳体。
9.此外,通过已知方式规定第二换档件,借此可以将第二构件之一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构件之一。
10.还假定差速器具有带有差速器壳体的球式差速器,其中,该差速器壳体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
11.球式差速器优选是锥齿轮差速器,其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的若干差速齿轮。另外,球式差速器具有若干从动齿轮,它们尤其同时与差速齿轮啮合。差速齿轮和从动齿轮按照已知方式是球式差速器的齿轮,其中,该齿轮最好被设计成锥齿轮。从动齿轮
可被差速齿轮驱动,其中,通过从动齿轮能驱动从动轴。通过例如设计成万向轴并且也被称为半轴的从动轴,机动车的各自车轮可被驱动。球式差速器的特点尤其是差速器壳体界定容纳腔或容纳区,所述齿轮至少部分、尤其是主要或完全布置或者说容纳在其中。在此,该容纳腔或者说容纳区在内周侧至少基本设计成圆形的或者说球形的或球段状。
12.早就从一般的现有技术中已知了球式差速器所具有的功能。
13.还假定,第一中心齿轮在轴向上、即在彼此同轴布置的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上布置在差速器壳体旁。在此,差速器壳体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一中心齿轮的外径、尤其是最大外径。
14.各自行星齿轮组的各自构件在各自构件没有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时、即没有抗旋转地固定于壳体时可绕也称为主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旋转,或者说在各自行星齿轮组被驱动时、即当扭矩被传入各自行星齿轮组时绕主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旋转。在此,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与所述主旋转轴线重合,其中,该电驱动装置的轴向总体上与该主旋转轴线重合。在此,各自行星齿轮组的径向垂直于轴向延伸。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壳体是驱动装置的各自构件或也被称为驱动装置的各自构件。
15.还通过已知方式规定,第二中心齿轮在轴向上、即在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上相对于差速器壳体重叠地布置,从而例如该差速器壳体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在与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重合的方向上被第一中心齿轮覆盖或与之重叠。
16.特征“行星齿轮组与差速器同轴布置”尤其是指主旋转轴线与差速器旋转轴线重合。主旋转轴线也对应于输入轴的旋转轴线以及输出轴的旋转轴线。
17.还假定,第二换档件在力矩传递中布置在第二齿圈与第一行星齿轮架之间,从而可借助第二换档件将第二齿圈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其中,第一齿圈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由此一方面可以形成具有有利的传动比的变速器档位,另一方面可以有利地布置第二换档件。
18.还假定,第二换档件在轴向上、即沿行星齿轮组的轴向安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19.最终,通过已知方式规定,第一换档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包围第一行星齿轮组并在轴向上与之重叠地布置。特征“第一换档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围绕第一行星齿轮组来布置”是指,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至少一个轴向局部区域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径向上对外通过第一换档件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被遮盖。特别有利地,第一换档件的传力区在径向上围绕第一行星齿轮组来布置,这意味着传力区的内径大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外径。第一传力区在此有利地通过第一换档件的、由外盘片和内盘片组成的盘片组构成。
20.根据本发明设有第一径向轴承,其设计用于在径向上将第一行星齿轮架支承到第一中心齿轮上,其中,第一径向轴承在轴向上安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21.此外,本发明规定第二径向轴承,其设计用于将第二中心齿轮支承到差速器壳体上。
22.根据本发明,设有正好两个径向轴承、即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
23.因此总体得到一种紧凑的电驱动装置,在此,可以实现两个有利分级的变速器档位,其中,尽管非常紧凑,但也允许所属构件的良好给油。
[0024]“两个可旋转安装的构件的抗旋转连接”在本发明范围内尤其是指,两个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相互同轴布置并且如此相互连接,即,它们尤其在被驱动时以彼此相同的角速度旋转。
[0025]“可旋转安装的构件与壳体的抗旋转连接”是指,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构件如此连接至壳体,即,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构件无法相对于壳体被旋转,即,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构件被固定而无法相对于壳体达成相对旋转。
[0026]“永久抗旋转的接合或者说连接”在本发明范围内尤其是指,两个永久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永久地、即始终或持续抗旋转地相互连接或接合,从而未设置可以消除永久抗旋转的接合或连接的或者说能够在造成抗旋转接合的接合状态与消除抗旋转接合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接合机构或换档件。
[0027]
第一换档件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一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例如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置,在这里,第一释放状态例如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释放位置。因此例如第一换档件尤其可以相对于壳体和/或平移地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连接状态中,第一齿圈借助第一换档件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使得第一齿圈尤其即便在第一行星齿轮组被驱动时也不会或无法相对于壳体旋转。但在第一释放状态中,第一换档件放开第一齿圈以便相对于壳体旋转,使得第一齿圈尤其在第一行星齿轮组被驱动时相对于壳体尤其绕主旋转轴线旋转或者可旋转。
[0028]
第二换档件例如可以在第二连接状态和第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第二连接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二换档件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置,其中,第二释放状态例如对应于第二换档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释放位置。第二换档件例如可以尤其平移地和/或相对于壳体在第二连接状态和第二释放状态之间运动。在第二连接状态中,这些第二构件之一借助第二换档件抗旋转地连接至这些第一构件之一,从而这个第二构件尤其即便在行星齿轮组被驱动时也不能相对于这个第一构件旋转。但在第二释放状态中,第二换档件放开第二构件以便相对于第一构件旋转,从而这个第二构件尤其在第二行星齿轮组被驱动时相对于这个第一构件尤其绕主旋转轴线旋转或可绕其旋转。
[0029]
更尤其有利地,与之相关地,第二换档件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与驻车锁齿轮之间,其中,该驻车锁齿轮抗旋转地连接至差速器壳体。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二换档件和驻车锁齿轮在轴向上看按所述顺序依次布置的特别有利的布置中,第二换档单元的第一接合件可以优选抗旋转但可轴向移动地连接至驻车锁齿轮的毂套,其中,第二换档件的第二接合件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齿圈。
[0030]
在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电驱动装置具有第一推力轴承,其设计用于相对于第二中心齿轮沿轴向支承第一行星齿轮架。换言之,借助第一推力轴承例如相对于第二中心齿轮或者说在第二中心齿轮上沿轴向可支承或支承第一行星齿轮架。通常在本发明范围内,推力轴承是指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0031]
在此,第一推力轴承特别有利地在轴向上、即在各自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由此能以结构空间很有利的方式展现磨损小的支承。
[0032]
另一个有利改进方案的特点是,电驱动装置具有第二推力轴承,其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中心齿轮与第二齿圈的第二齿圈轴之间,其中,第二推力轴承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由此可以保持很小的结构空间需求。
[0033]
除了第二推力轴承外,还可以设置有第三推力轴承。第三推力轴承设计用于在轴向上将第二行星齿轮架支承到第二齿圈上,在这里,第三推力轴承在轴向上安置在第二推力轴承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侧。换言之,例如借助第三推力轴承在轴向上将第二行星齿轮架可支承或支承到第二齿圈上且因此安装在第二齿圈上,从而可以通过结构空间有利的方式展现高效且磨损小的支承。
[0034]
另一个改进方案规定第四推力轴承,借此在轴向上相对于驻车锁齿轮且进而也相对于差速器壳体来支承第二中心齿轮。第四推力轴承优选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与驻车锁齿轮之间。
[0035]
另一个改进方案规定第五推力轴承,其设计用于将差速器壳体和进而将第一行星齿轮架支承到壳体上,其中,第五推力轴承在轴向上安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因此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输出侧”并且在径向上布置在差速器壳体的最大外径之内。第五推力轴承有利地在轴向上与第四推力轴承相邻布置。差速器壳体例如也被称为差速器笼或者被设计成差速器笼,至少该差速齿轮能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上。
[0036]
特别有利地,设有正好四个推力轴承,即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第四推力轴承和第五推力轴承,其中,第一推力轴承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并且第二推力轴承、第四推力轴承和第五推力轴承在轴向上安置在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0037]
为了以结构空间有利的方式能展现很高效的运行,在本发明的其它设计中规定,第一换档件被设计成盘片换档件。在此,第一换档件例如具有多个沿轴向依次或者说接连布置的盘片、尤其是摩擦片,它们可以被压合或压紧在一起。由此例如第一换档件可以尤其仅以摩擦接合的方式抗旋转地相互连接其中的至少两个或正好两个构件。在此被证明有利的是,第二换档件具有至少一个形状配合件且因此最好设计成形状配合的换档件、尤其是爪式离合器。由此可以保证尤其是效率有利的运行。
[0038]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改进方案中,电驱动装置包括设计成与第一换档件的内盘片座成一体的第二连接件,其在第一侧借助第一插接或焊接结构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齿圈,在第二侧借助第二插接或焊接结构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由此可以通过很简单的方式保持小的结构空间需求。
[0039]
特征“第二换档件具有至少一个形状配合件”尤其可以理解如下:在第一变型中,形状配合件可以是形状配合的换档件本身、尤其是爪式离合器。在第一变型中优选规定,第二换档件只具有或者说仅具有该形状配合件,因此例如总体上设计成形状配合的换档件、尤其是爪式离合器。由此,例如第二换档件在第一变型中只允许形状配合的抗旋转的连接。在第二变型中可以想到,形状配合件本身被设计成形状配合的换档件、尤其是爪式离合器。在第二变型中,第二换档件还包括摩擦配合换档件、尤其是盘片换档件。因此,例如第二换档件在第二变型中通过形状配合件允许形状配合的抗旋转的连接并且通过盘片件允许传力配合或摩擦配合的抗旋转的连接。
[0040]
在第三变型中可以想到,形状配合件被设计为尤其是可切换的自由轮机构。在第三变型中,第二换档件优选总体上或者说本身设计成尤其可切换的自由轮机构,因此第二换档件在第三变型中仅或者只具有作为形状配合件的尤其可切换的自由轮机构。因此,第
二换档件在第三变型中仅允许形状配合的抗旋转连接。在第四变型中可以规定,形状配合件设计成前述的自由轮机构、尤其是前述的可切换的自由轮机构。在第四变型中,第二换档件还包括摩擦配合或传力配合的换档件例如像盘片换档件。因此在第四变型中第二换档件可以允许传力配合或摩擦配合的抗旋转的连接以及形状配合的抗旋转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41]
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以及结合图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附图示出:
[0042]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部分的示意图,
[0043]
图2示出未落于权利要求1范围内的电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器部分的示意图,
[0044]
图3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
[0045]
图4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
[0046]
在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零部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图1、图3和图4以示意图示出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如乘用车的电驱动装置10、210的第一实施方式。
[0048]
在此,图1仅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所示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图3和图4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和第二变型,其中,这些变型仅在细节上有区别,而这在图1中未示出。
[0049]
机动车例如被设计成电动车、尤其是电池式电动车,尤其是只能被纯电驱动。在此,机动车尤其是只能借助电驱动装置10、210被电驱动。电驱动装置10、210包括示意性所示的壳体12。电驱动装置10、210还包括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其安置或容纳在该壳体12内。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和进而电驱动装置10、210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18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0,它们相互同轴布置。第一行星齿轮组18具有第一中心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架24和第一齿圈26。第一中心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架24和第一齿圈26是行星齿轮组18的第一构件,或者也被称为第一构件。另外,第一行星齿轮组18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28,其可旋转地安装在行星齿轮架24上且同时与第一中心齿轮22和第一齿圈26啮合。
[0050]
第二行星齿轮组20具有第二中心齿轮30、第二行星齿轮架32和第二齿圈34。第二中心齿轮30、第二行星齿轮架32和第二齿圈34是行星齿轮组20的第二构件或者说也被称为第二构件。中心齿轮22、30、行星齿轮架24、32和齿圈26、34以及壳体12也被称为驱动装置10、210的构件。行星齿轮组18、20在此被容纳或布置在壳体12中。第二行星齿轮组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行星齿轮36,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行星齿轮架32上并且同时与第二中心齿轮30和第二齿圈34啮合。行星齿轮架24和32也被称为桥架。
[0051]
尤其当各自构件没有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12时,各自构件可以绕也称为主旋转轴线38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12旋转,或者说尤其在各自行星齿轮组18、20被驱动时、即当扭矩被传入各自行星齿轮组18、20时,各自构件绕主旋转轴线38相对于壳体12旋转。替代地或
附加地,当各自构件没有抗旋转地相互连接时,各自构件可以绕主旋转轴线38尤其彼此相对旋转。如果例如其中两个构件抗旋转地相互连接或者说抗旋转地相互接合,则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被固定而无法彼此相对旋转。如果例如其中两个构件抗旋转地相互连接或接合并且行星齿轮组18、20被驱动,则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共同地且因此作为整体绕主旋转轴线38尤其相对于壳体12旋转。这于是意味着,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构件作为整体环绕运动。如果例如各自构件抗旋转地连接或接合至壳体12,则各自构件被固定而无法相对于壳体12绕主旋转轴线38旋转,使得抗旋转地连接至壳体12的各自构件不能相对于壳体12绕主旋转轴线38旋转。
[0052]
如可以从图1、图3和图4中看到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中心齿轮30抗旋转地接合至第一齿圈26。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中心齿轮30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齿圈26。
[0053]
另外,电驱动装置10、210包括如图3和图4示意性所示的电机40,借此可电驱动机动车。例如可借助电机40对机动车的至少两个或正好两个在车辆横向上相互间隔的车轮进行电驱动。通过电驱动所述车轮,机动车可以总体上被电驱动。为此,电机40包括如图3和图4示意性所示的定子42和转子44。转子44可以绕电机旋转轴线46相对于定子42旋转。在此,电机旋转轴线46与主旋转轴线38重合。尤其是转子44可被定子42驱动并由此绕电机旋转轴线46相对于定子42可旋转。电机40可按照发动机方式运行和进而作为电动机运行。通过转子44,电机40可以提供扭矩以便尤其是纯电驱动车轮和进而机动车。在图3中由箭头48示出各自的由电机40通过转子44提供的用于电驱动车轮的扭矩。
[0054]
电驱动装置10、210、尤其是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具有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中心齿轮22的输入轴50,其可被转子44驱动并且尤其绕主旋转轴线38或者电机旋转轴线46相对于该壳体12可旋转。例如该输入轴50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转子44。行星齿轮组18、20的构件和输入轴50例如也被称为部件。关于由转子44经由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至车轮的、用以将各自的由电机40通过其转子44提供的扭矩从转子44传递至车轮的扭矩传递而言,输入轴50是其中的第一部件,由电机提供的各自扭矩被传递至此。换言之,输入轴50在扭矩传递中安置在其它部件或所有其它部件的上游,因此,由电机40通过转子44提供的各自扭矩关于该部件首先被传递至输入轴50并且随后才传递至各自其余的或其它的部件。由此,例如可以将由电机40提供的各自扭矩通过输入轴50传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
[0055]
电驱动装置10、210、尤其是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具有可绕主旋转轴线38相对于壳体12旋转的输出轴52,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可经此提供呈输出扭矩形式的扭矩以便尤其驱动车轮。各自输出扭矩在此源自由电机40提供的各自扭矩。各自输出扭矩可经由输出轴52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传出。
[0056]
此外,电驱动装置10、210包括也简称为差速器的差速变速器54。差速器54配属于该桥轴且因此也简称为车轴齿轮箱/主传动机构。例如该桥轴的车轮可以通过差速器54被电机40驱动。因此差速器54尤其具有如下功能,即,其将由电机40提供的相应扭矩分配给车轮。差速器54也应有以下功能,即,例如在机动车弯道行驶时允许车轮之间的转速补偿或者说对车轮的彼此不同转速进行补偿。在此,差速器54可由输出轴52或通过输出轴52由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驱动,就像以下还将详细解释的那样。
[0057]
驱动装置10、210具有第一换档件56,借此可以抗旋转地将第一齿圈26连接至该壳
体12。另外,驱动装置10、210具有第二换档件58、258,借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齿圈34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4。在此,行星齿轮组18和20相对于差速器54同轴布置。为了现在能实现电驱动装置10、210的很紧凑的结构以及特别高效的运行,差速器54具有也称为锥齿轮差速器的和/或设计成锥齿轮差速器的球式差速器60,其具有也称为差速器壳或差速器笼的差速器壳体6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输出轴52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差速器壳体62。
[0058]
各自的由输出轴52提供的输出转矩可以被传递至差速器壳体62,由此,差速器壳体62被驱动或可被驱动。通过驱动该差速器壳体62,使它绕主旋转轴线68尤其相对于壳体12转动。
[0059]
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到,球式差速器60的特点是,差速器壳体62界定也称为容纳区域的容纳腔64。球式差速器60被设计成锥齿轮差速器,其具有两个可转动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62上的差速齿轮66和68和两个尤其相对于差速器壳体62可转动的从动齿轮70、72。从动齿轮70、72同时与差速齿轮66和68啮合。差速齿轮66、68和从动齿轮70、72是被设计成锥齿轮的齿轮。这些齿轮至少部分、尤其是至少主要或完全安置在容纳腔64中。从动齿轮70、72尤其是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各自半轴74、76。在此,前述的机动车车轮通过半轴74、76可被驱动,因此车轮通过半轴74、76可被从动齿轮70、72和进而被差速器54驱动。
[0060]
在图3和图4中,各自箭头78、80表明各自的由各自输出扭矩引起的驱动扭矩,借此驱动或可驱动各自车轮或者各自半轴74、76。如果差速器壳体62绕主旋转轴线38尤其相对于壳体12被旋转,则差速齿轮66、68绕主旋转轴线38尤其相对于壳体12被旋转。于是,例如从动齿轮70、72连同所述半轴74、76和进而车轮被差速齿轮66、68驱动,由此可以总体驱动机动车。
[0061]
在此,差速器壳体62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4。另外,第一中心齿轮22在轴向上布置在差速器壳体62旁边,其中,差速器壳体62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一中心齿轮22的外径、尤其是最大外径。这例如意味着,差速器壳体62在垂直于各自行星齿轮组18或20的轴向延伸的径向上对外突出超过第一中心齿轮22。
[0062]
第二中心齿轮30在轴向上布置在差速器壳体62的高度,从而差速器壳体62的至少一部分在各自行星齿轮组18或20的径向上并在驱动装置10的径向上对外被第二中心齿轮30包围。
[0063]
在此,第二中心齿轮30的内径大于差速器壳体62的最大外径。尤其可以想到,差速器壳体62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差速器壳体62的最大外径在径向上布置在中心齿轮之内。因此,中心齿轮30例如以空心轴的形式构成,其被差速器壳体62穿过。在主旋转轴线38的方向上、即沿轴向看,差速器壳体62与第二中心齿轮30完全重叠。
[0064]
第一换档件56的被设计成盘片组的第一传力区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18以径向围绕且轴向重叠的方式布置。
[0065]
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换档件58、258在轴向上安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18的一侧。
[0066]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驱动装置10、210包括第一推力轴承82,借此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中心齿轮30来支承或可支承并因此安装第一行星齿轮架24。在此,第一推力轴承82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8与第二行星齿轮组20之间。
[0067]
电驱动装置10还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如图3所示的第一变型中包括第二推力轴承84,借此在轴向上在第二行星齿轮架32上支承或可支承且因此安装第二中心齿轮30,在这里,第二推力轴承84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二行星齿轮架32的输出侧。另外,在第一变型中设有第三推力轴承86,借此在轴向上在第二齿圈34上或在与第二齿圈34抗旋转地连接的第二齿圈轴34a上支承且因此安装第二行星齿轮架32。在此,第三推力轴承86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推力轴承84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一侧。
[0068]
借助第四推力轴承87,相对于驻车锁齿轮98或相对于驻车锁齿轮98的毂套99或相对于差速器壳体62沿轴向支承第二齿圈34。
[0069]
借助第五推力轴承90相对于壳体12沿轴向支承差速器壳体62和进而驻车锁齿轮98。
[0070]
第一实施方式的如图4所示的特别有利的第二变型省掉第三推力轴承86。在此,借助第二推力轴承284,第二中心齿轮30直接相对于第二齿圈轴234a被支承。第二齿圈轴234a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齿圈34。
[0071]
电驱动装置10、210、尤其是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还具有第一径向轴承88,借此在径向上将第一行星齿轮架24支承到第一中心齿轮22上。在此,第一径向轴承88有利地安置在输入侧、即在轴向上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8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0072]
电驱动装置10、210的第二径向轴承89设置用于在径向上相对于差速器壳体62支承第二齿圈34。第二径向轴承89在轴向上看有利地安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背对第一行星齿轮组18的一侧。
[0073]
特别有利地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之内设有正好两个径向轴承,即第一径向轴承88和第二径向轴承89。
[0074]
另外,驱动装置10、210包括第五推力轴承90,借此在轴向上将第二齿圈34支承且因此安装在壳体12上。第五推力轴承90在此有利地在轴向上安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输出侧并在径向上安置在差速器壳体62的最大外径之内,因此例如差速器壳体62在径向上向外超出第五推力轴承90。
[0075]
在电驱动装置10、210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及也在电驱动装置110的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换档件56被设计成制动器、尤其是摩擦制动器且同时设计成盘片换档件、即设计成盘片制动器。因此,例如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借助换档件56尤其仅以摩擦配合或传力配合的方式将齿圈26抗旋转地固定在该壳体12上。
[0076]
与之相比,第二换档件58、158、258在两个实施方式中具有至少一个形状配合件,从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借助第二换档件58、258将第二齿圈34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24,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借助第二换档件158将第一齿圈26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30。
[0077]
在两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齿轮架32永久抗旋转地连接至该壳体12。特别有利地,第二行星齿轮36的给油可以从设于壳体12内的油道和设于第二行星齿轮架32之中或之处的另一油道起来达成。
[0078]
因为第一换档件56被设计成盘片式换档件,故第一换档件56具有内盘片座92和多个内盘片。内盘片在围绕主旋转轴线38延伸的周向上支承或可支承在内盘片座92上,从而可以在内盘片与内盘片座92之间传递围绕主旋转轴线38的转矩。内盘片座92尤其有利地与
第一齿圈26成一体构成。在此有利地设有连接件94,它尤其是通过插接或焊接结构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30。因此,例如中心齿轮30和连接件94是彼此分开构成且抗旋转地相互连接的部件,它们通过插接或焊接结构抗旋转地相互连接。连接件94在此尤其是通过插接或焊接结构抗旋转地连接至齿圈26,因此抗旋转地连接至内盘片座92。因此,齿圈26和连接件94是彼此分开构成的部件,它们尤其是通过插接或焊接结构抗旋转地相互连接。
[0079]
此外,电驱动装置10、210具有驻车锁96,借助于驻车锁,输出轴52和进而差速器壳体62能够被抗旋转地连接至该壳体12,因此可被固定而无法绕主旋转轴线38相对于壳体12达成相对旋转。由此也可固定机动车车轮以防意外转动,从而尤其当机动车停在坡面上时能例如借助驻车锁96避免机动车意外溜车。
[0080]
通过布置推力轴承82、84、86、87和90,所有的轴向力可以在与轴向重合的两个方向上很好地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6、216被导出至壳体12中。特别有利地有以下可能性,即,分别将推力轴承82、84和86按照彼此相同的或相似的直径来布置,从而可以保证至少基本笔直的力传递。
[0081]
在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机40被设计成内转子式电机,因此转子44的至少一个纵向区布置在定子42之内,或者说在径向上向外被定子42覆盖。或者显然可以想到电机40被设计成外转子式电机。
[0082]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中的如图4所示的电驱动装置2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中的电驱动装置10的区别是如上所述地省掉第三推力轴承86。
[0083]
另外,在如图4所示的第二变型中,第二换档件258在细节上被设计成与图3所示的第一变型略有不同。
[0084]
在图3所示的第一特别有利的变型中,第二换档件58的第一接合件58a抗旋转地但可相对于驻车锁齿轮98轴向移动地布置。滑动套58c在此抗旋转且轴向固定地连接至第一接合件58a。第二换档件58的第二接合件58b在此抗旋转且轴向固定地连接至第二齿圈34。滑动套58c在此最好在轴向上布置在驻车锁齿轮98的背对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一侧。
[0085]
在第二特别有利的变型中,作为替代的第二换档件258的第一接合件258a抗旋转地且轴向固定地连接至驻车锁齿轮298,其中,第二接合件258b抗旋转地且轴向固定地连接至第二齿圈34。作为替代的滑动套258c在此抗旋转地但可相对于第一接合件258a轴向移动地安置。
[0086]
电驱动装置110的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未落在权利要求1的范围内,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主要是对应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16具有第二换档件158,其设置用于将第一齿圈18抗旋转地连接至第二中心齿轮30。图3和图4所示的支承概念无法直接用到第二实施方式上。
[0087]
附图标记列表
[0088]
10;110;210
ꢀꢀꢀꢀ
驱动装置
[0089]
12
ꢀꢀꢀꢀꢀꢀꢀꢀꢀꢀꢀꢀꢀꢀ
壳体
[0090]
16;216
ꢀꢀꢀꢀꢀꢀꢀꢀꢀ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0091]
18
ꢀꢀꢀꢀꢀꢀꢀꢀꢀꢀꢀꢀꢀꢀ
第一行星齿轮组
[0092]
20
ꢀꢀꢀꢀꢀꢀꢀꢀꢀꢀꢀꢀꢀꢀ
第二行星齿轮组
[0093]
22
ꢀꢀꢀꢀꢀꢀꢀꢀꢀꢀꢀꢀꢀꢀ
第一中心齿轮
[0094]
24
ꢀꢀꢀꢀꢀꢀꢀꢀꢀꢀꢀꢀꢀꢀ
第一行星齿轮架
[0095]
26
ꢀꢀꢀꢀꢀꢀꢀꢀꢀꢀꢀꢀꢀꢀ
第一齿圈
[0096]
28
ꢀꢀꢀꢀꢀꢀꢀꢀꢀꢀꢀꢀꢀꢀ
第一行星齿轮
[0097]
30
ꢀꢀꢀꢀꢀꢀꢀꢀꢀꢀꢀꢀꢀꢀ
第二中心齿轮
[0098]
32
ꢀꢀꢀꢀꢀꢀꢀꢀꢀꢀꢀꢀꢀꢀ
第二行星齿轮架
[0099]
34
ꢀꢀꢀꢀꢀꢀꢀꢀꢀꢀꢀꢀꢀꢀ
第二齿圈
[0100]
34a;234a
ꢀꢀꢀꢀꢀꢀꢀ
第二齿圈轴
[0101]
36
ꢀꢀꢀꢀꢀꢀꢀꢀꢀꢀꢀꢀꢀꢀ
第二行星齿轮
[0102]
38
ꢀꢀꢀꢀꢀꢀꢀꢀꢀꢀꢀꢀꢀꢀ
主旋转轴线
[0103]
40
ꢀꢀꢀꢀꢀꢀꢀꢀꢀꢀꢀꢀꢀꢀ
电机
[0104]
42
ꢀꢀꢀꢀꢀꢀꢀꢀꢀꢀꢀꢀꢀꢀ
定子
[0105]
44
ꢀꢀꢀꢀꢀꢀꢀꢀꢀꢀꢀꢀꢀꢀ
转子
[0106]
46
ꢀꢀꢀꢀꢀꢀꢀꢀꢀꢀꢀꢀꢀꢀ
电机旋转轴线
[0107]
48
ꢀꢀꢀꢀꢀꢀꢀꢀꢀꢀꢀꢀꢀꢀ
箭头
[0108]
50
ꢀꢀꢀꢀꢀꢀꢀꢀꢀꢀꢀꢀꢀꢀ
输入轴
[0109]
52
ꢀꢀꢀꢀꢀꢀꢀꢀꢀꢀꢀꢀꢀꢀ
输出轴
[0110]
54
ꢀꢀꢀꢀꢀꢀꢀꢀꢀꢀꢀꢀꢀꢀ
差速器
[0111]
56
ꢀꢀꢀꢀꢀꢀꢀꢀꢀꢀꢀꢀꢀꢀ
第一换档件
[0112]
58;258
ꢀꢀꢀꢀꢀꢀꢀꢀꢀ
第二换档件
[0113]
58a;258a
ꢀꢀꢀꢀꢀꢀꢀ
第一接合件
[0114]
58b;258b
ꢀꢀꢀꢀꢀꢀꢀ
第二接合件
[0115]
58c;258c
ꢀꢀꢀꢀꢀꢀꢀ
滑动套
[0116]
60
ꢀꢀꢀꢀꢀꢀꢀꢀꢀꢀꢀꢀꢀꢀ
球式差速器
[0117]
62
ꢀꢀꢀꢀꢀꢀꢀꢀꢀꢀꢀꢀꢀꢀ
差速器壳体
[0118]
64
ꢀꢀꢀꢀꢀꢀꢀꢀꢀꢀꢀꢀꢀꢀ
容纳腔
[0119]
66
ꢀꢀꢀꢀꢀꢀꢀꢀꢀꢀꢀꢀꢀꢀ
差速齿轮
[0120]
68
ꢀꢀꢀꢀꢀꢀꢀꢀꢀꢀꢀꢀꢀꢀ
差速齿轮
[0121]
70
ꢀꢀꢀꢀꢀꢀꢀꢀꢀꢀꢀꢀꢀꢀ
从动齿轮
[0122]
72
ꢀꢀꢀꢀꢀꢀꢀꢀꢀꢀꢀꢀꢀꢀ
从动齿轮
[0123]
74
ꢀꢀꢀꢀꢀꢀꢀꢀꢀꢀꢀꢀꢀꢀ
半轴
[0124]
76
ꢀꢀꢀꢀꢀꢀꢀꢀꢀꢀꢀꢀꢀꢀ
半轴
[0125]
78
ꢀꢀꢀꢀꢀꢀꢀꢀꢀꢀꢀꢀꢀꢀ
箭头
[0126]
80
ꢀꢀꢀꢀꢀꢀꢀꢀꢀꢀꢀꢀꢀꢀ
箭头
[0127]
82
ꢀꢀꢀꢀꢀꢀꢀꢀꢀꢀꢀꢀꢀꢀ
第一推力轴承
[0128]
84;284
ꢀꢀꢀꢀꢀꢀꢀꢀꢀ
第二推力轴承
[0129]
86
ꢀꢀꢀꢀꢀꢀꢀꢀꢀꢀꢀꢀꢀꢀ
第三推力轴承
[0130]
87
ꢀꢀꢀꢀꢀꢀꢀꢀꢀꢀꢀꢀꢀꢀ
第四推力轴承
[0131]
88
ꢀꢀꢀꢀꢀꢀꢀꢀꢀꢀꢀꢀꢀꢀ
第一径向轴承
[0132]
89
ꢀꢀꢀꢀꢀꢀꢀꢀꢀꢀꢀꢀꢀꢀ
第二径向轴承
[0133]
90
ꢀꢀꢀꢀꢀꢀꢀꢀꢀꢀꢀꢀꢀꢀ
推力轴承
[0134]
92
ꢀꢀꢀꢀꢀꢀꢀꢀꢀꢀꢀꢀꢀꢀ
内盘片座
[0135]
94
ꢀꢀꢀꢀꢀꢀꢀꢀꢀꢀꢀꢀꢀꢀ
连接件
[0136]
96
ꢀꢀꢀꢀꢀꢀꢀꢀꢀꢀꢀꢀꢀꢀ
驻车锁
[0137]
98;298
ꢀꢀꢀꢀꢀꢀꢀꢀꢀ
驻车锁齿轮
[0138]
99
ꢀꢀꢀꢀꢀꢀꢀꢀꢀꢀꢀꢀꢀꢀ
毂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