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通信用报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9011发布日期:2021-09-28 22:4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通信用报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前端部具有左右的前照灯的车辆的通信用报告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以往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周知:在汽车等车辆中,在左右的前照灯间的格栅(grill)设置有用于取得与车外的人的通信的报告装置。
3.[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

262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以往的报告装置为仅沿着前格栅的外缘将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排列成一列的、简单的报告结构,且为仅变更这些led的显示色或亮灭周期的、简单的报告形态,因而有无法充分取得与车外的人的通信的问题。
[0008]
因此,为了解决所述问题,例如想到在左右的前照灯间,在车辆前端部设置报告用的显示器。此时,显示器需要充分实施放热对策或防水对策,但有车辆前端部暴露于风雨中,而且也有场所上的限制而无法采取充分的冷却结构或防水对策等其他问题。
[0009]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的所述问题的、车辆的通信用报告装置。
[0010]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车辆的通信用报告装置,所述车辆在前端部具有左右的前照灯,且所述车辆的通信用报告装置包括:显示器,为了根据车辆的工作状态与车外的人取得通信,而在所述左右的前照灯间配置于车辆的前端部,可从前方看到;壳体,固定于车辆的前端部,且在内部收纳所述显示器;透明的外透镜,覆盖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部,且与所述显示器面对面;以及显示器冷却装置,利用冷却风将所述显示器冷却,并且所述显示器冷却装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透镜之间具有冷却风通路,所述冷却风通路中,所述冷却风以从所述壳体的后方经过所述显示器的前表面侧而朝向所述壳体的下部的方式流动,并从所述下部流出。
[0012]
而且,本发明除了第一特征以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通路的入口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所述入口的附近,设有用于抑制水向所述显示器侧渗入的迷宫结构(labyrinth)。
[0013]
而且,本发明除了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以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冷却装置在较所述显示器更靠下侧,包括:电动式冷却风扇,使所述冷却风在所述冷却风通路中强制流动。
[0014]
[发明的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左右的前照灯间且车辆的前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车外的人取得通信的、带显示器的报告装置,因而可通过所述显示器的多样的显示画面而充分获得与车外的人的通信。而且,所述报告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的前端部且在内部收纳显示器的壳体、及覆盖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部且与显示器面对面的透明的外透镜,利用冷却风将显示器冷却的显示器冷却装置在壳体与外透镜之间具有冷却风通路,此冷却风通路中,冷却风以从壳体的后方经过显示器的前表面侧而朝向壳体的下部的方式流动,并从所述下部流出,因此可防止雨水向显示器渗入,并且利用冷却风将显示器有效地冷却。
[0016]
而且,根据第二特征,冷却风通路的入口配置于壳体的后表面,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入口的附近,设有用于抑制水向显示器侧渗入的迷宫结构,因而可利用其迷宫效应来有效地抑制雨水自冷却风通路的入口混进冷却风中而渗入。
[0017]
而且,根据第三特征,显示器冷却装置在较显示器更靠下侧,包括使冷却风在冷却风通路中强制流动的电动式冷却风扇,因而可利用所述冷却风扇强制进行冷却风通路中的冷却风的循环,可将显示器高效率地冷却。而且,冷却风扇为电动式且工作控制(例如通断(on

off)控制或风量控制)容易,因而可将显示器仅在必要时高效率地冷却。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汽车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0019]
图2为第二报告装置及其周边部的纵截面图(图1的2

2线放大截面图)。
[0020]
图3为第二报告装置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2的3箭视图)。
[0021]
图4的(a)~图的4(c)为表示第二报告装置的显示器的显示形态的若干变化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0022]
图5为表示待机状态的车辆响应调出而即将向乘客开始接近移动前的第一报告装置、第二报告装置的控制例1(前半过程)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0023]
图6为表示所述控制例1(后半过程)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0024]
图7为一方面参照车外乘客与调出车辆的位置关系,一方面表示从所述接近移动开始到移动结束为止的第一报告装置、第二报告装置的控制例2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0025]
图8的(12)为车辆出发时的第一报告装置、第二报告装置的控制例3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8的(13)为表示自动驾驶状态下的第一报告装置、第二报告装置的控制例4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0026]
[符号的说明]
[0027]
l2:作为报告装置的第二报告装置
[0028]
m:作为车外的人的乘客
[0029]
v:作为车辆的四轮汽车
[0030]
16f:前端部
[0031]
18:前照灯
[0032]
40:显示器
[0033]
41:壳体
[0034]
p1:外透镜
[0035]
43:显示器冷却装置
[0036]
40f:作为显示器的前表面的显示面
[0037]
44:冷却风通路
[0038]
44i:冷却风通路的入口
[0039]
45:迷宫结构
[0040]
46:作为电动式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扇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2]
作为车辆的四轮汽车v构成为可随时切换手动驾驶模式与自动驾驶模式,尤其在选择自动驾驶模式时可发挥自动驾驶功能。所述汽车v至少包括:作为控制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c,设置于车体的合适部位,可应对手动驾驶及自动驾驶的任一模式;各种传感器,为自动驾驶控制所必需,侦测汽车v及周围的各种信息(例如本车位置、道路状况、行人、其他车辆等);以及自动驾驶用操作系统,可操作汽车v的行驶控制所需要的各种驱动机器。
[0043]
而且,电子控制装置c在选择自动驾驶模式时,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输出操作指令,对自动驾驶用操作系统进行工作控制,由此可实现汽车v的自动驾驶。在汽车v,配备有可在与车外的人所持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遥控钥匙等)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机器,电子控制装置c可经由所述通信机器而在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之间交接信号。
[0044]
本发明与用于由此种可自动驾驶的汽车v进行报告的报告装置有关,所述报告用于对车外的人(例如乘车前的驾驶员、行人、其他车辆的驾驶员等)取得通信或引起注意等,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为以往众所周知。因此,本说明书中,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自动驾驶控制的结构、功能,省略更多的说明,以所述报告装置为主体来进行说明。
[0045]
首先,参照图1对汽车v的前部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
[0046]
在较汽车v的车室更向前侧伸出的前部车体16的前端部16f,设有大致沿整个车宽方向延伸的、横长的开口16fo,堵塞此开口16fo的面板单元(panelunit)p固定于前部车体16。另外,在所述面板单元p,在左右中央部安装有横长的长圆形状的带显示器的报告装置l2、及位于所述报告装置l2的左右两侧的圆形状的左右一对前组合灯(front combination lamp)装置fl。即,这些报告装置l2及前组合灯装置fl经由面板单元p而固定于前部车体16的前端部16f。
[0047]
面板单元p由透明的外透镜pl及安装框部pc所构成,所述外透镜pl成为所述面板单元p的主要部分,且从前方覆盖报告装置l2及前组合灯装置fl,所述安装框部pc在所述外透镜p1的外周部遍及全周而结合于所述外周部,并嵌合、固定于所述开口16fo。
[0048]
各个前组合灯装置fl是将圆形的前照灯18、左右的第一报告装置l1及左右的环状辅助灯19一体地制成单元而构成,所述左右的第一报告装置l1在正面视时各自以同心状围绕前照灯18,所述左右的环状辅助灯19在正面视时各自以同心状围绕所述第一报告装置l1。前照灯18与通常的头灯(headlight)同样地,由将车辆前方照亮的可切换高、低的圆形灯(例如投影灯(projector lamp)等)构成。而且,第一报告装置l1具有围绕前照灯18且发光区域可变的环状发光部。
[0049]
而且,辅助灯19发挥前照灯18以外的辅助灯具(方向指示灯、汽车示宽灯、日间行
车灯等)的功能。即,辅助灯19例如在汽车v的日间行驶中(也包含后述的自动驾驶的行驶中)以不耀眼程度的亮度一直点亮,而且在方向指示操作时作为方向指示灯而一亮一灭,而且在夜间作为汽车示宽灯而点亮。
[0050]
另外,左右的前照灯18为围绕第一报告装置l1的、左右的圆形灯的一例,而且,左右的辅助灯19为配置于第一报告装置l1的外侧的、左右的第二灯的一例。
[0051]
本实施方式的四轮汽车v具有环状的第一报告装置l1、及带显示器40的第二报告装置l2,作为可根据车辆工作状态而各自变更报告形态以取得与车外的人的通信的多个报告部件,所述环状的第一报告装置l1以围绕前照灯18的方式配备于其周围,所述第二报告装置l2配备于左右的前照灯18间且汽车v的前端部16f。尤其第二报告装置l2构成本发明的报告装置。
[0052]
接下来,一并参照图2~图4,对第二报告装置l2的一例进行说明。
[0053]
所述第二报告装置l2由下述部分构成:显示器40,可从车辆前方看到;横长矩形状且前后扁平的壳体41,配置于左右的前组合灯装置fl间且汽车v的前端部16f,且在内部收纳显示器40;所述面板单元p的外透镜pl,覆盖所述壳体41的前端开口部,与显示器40的显示面40f面对面;以及显示器冷却装置43,利用冷却风将显示器40冷却。
[0054]
在壳体41的前端壁部,设有成为显示器40的窥视窗的、横长矩形状的窗孔部41w。此窗孔部41w在其内周部遍及全周而实施有倒角41wc,而且外周缘在正面视时经饰边为横长的长圆形状。
[0055]
此外,实施方式的壳体41嵌合、固定于面板单元p的外透镜pl的后方延长部,但也可代替此固定结构或除此以外,不经由面板单元p而以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将壳体41固定于前部车体16。
[0056]
显示器40为液晶式的显示器,形成为横长矩形状且前后扁平的板状。此显示器40的显示面40f的一部分(图示例中为左右中央部)由接合(例如贴附)于所述外透镜pl的装饰用标(emblem)17被覆。此外,此标17与报告无关,因而也可省略。
[0057]
另外,第二报告装置l2经由未图示的配线而连接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c,电子控制装置c可变更控制显示器40的显示内容,以根据汽车v的工作状态而与车外的人取得通信。如图4所例示,所述显示内容可为仅由汉字表示的消息,或也可为一并记载有英文字母的消息。
[0058]
显示器冷却装置43在壳体41与外透镜pl之间的壳体内部空间,具有冷却风通路44,此冷却风通路44中,冷却风以从壳体41的后方经过显示器40的前表面(即显示面40f)侧而朝向壳体41的下部的方式流动。
[0059]
冷却风通路44的入口44i设于面向前部车体16的前盖(bonnet)内的、壳体41的后表面,在所述入口44i的附近的冷却风通路44中,设有用于抑制水向下游侧(即显示器40侧)渗入的迷宫结构45。迷宫结构45例如由在冷却风通路44的通路壁内面互不相同地突设的多个挡板45a构成。
[0060]
冷却风通路44一连串地具有:上部通路44u,供经过迷宫结构45的冷却风流入,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中间通路44m,供经过上部通路44u的冷却风穿过左右并排的多个上部限流孔h1而流入,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下部通路44d,供经过中间通路44m的多股冷却风穿过左右并排的多个下部限流孔h2而流入,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显示器40的显示面40f面向中
间通路44m,由在所述中间通路44m中向下流动的冷却风冷却。
[0061]
而且,下部通路44d由将其内部空间上下分隔的隔离壁44c,划分为各自沿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的上部室44d1及下部室44d2。所述隔离壁44c具有使上部室44d1及下部室44d2间以限流的方式连通的多个(图示例中为左右一对)贯通孔44ch,以与所述贯通孔44ch相向的方式,在下部室44d2中相互空开间隔地配设有后述的多个冷却风扇单元46。而且,在下部室44d2的前侧壁,空开间隔地设有使下部室44d2连通至前部车体16的前盖内的多个冷却风出口44o。
[0062]
显示器冷却装置43在较显示器40更靠下侧包括冷却风扇单元46,此冷却风扇单元46构成使冷却风在冷却风通路44中强制流动的电动式冷却风扇。所述风扇单元46是在上下开放的呈筒状的单元箱46c中内置马达46m及风扇本体46f而构成,单元箱46c收纳于隔离壁44c正下方的下部室44d2,由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于壳体41。另外,冷却风扇单元46的风扇旋转面与贯通孔44ch相向配置。
[0063]
因此,若将冷却风扇单元46旋转驱动,则上游侧的空气穿过所述贯通孔44ch而被冷却风扇单元46抽吸,从下游侧、因而为冷却风出口44o强制排出至壳体41外。
[0064]
另外,所述冷却风扇单元46由电子控制装置c进行工作控制,即,通过根据汽车v的工作状态(尤其是显示器40的工作状态)来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冷却风在冷却风通路44内从入口44i向出口44o强制循环。由此,显示器40即便伴随工作而放热,也由冷却风适度冷却。
[0065]
接下来,对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6]
在车载的电子控制装置c中,预先存储有用于根据汽车v的工作状态而对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进行发光控制或显示控制的控制程序。另外,电子控制装置c在如以下将说明那样处于汽车v应对车外的人取得通信或进行报告的、特定的工作状态时,可根据其通信或报告的内容以发光形态或显示形态变化的方式控制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
[0067]
更具体而言,可在从汽车v的待机休止状态起响应车外的乘客的调出操作而汽车v向车外乘客接近移动直到在乘客身旁停车为止的期间中,对车外乘客取得规定的通信或进行报告,进而可在到达车外乘客身旁的汽车v在乘客乘车后出发时、或出发后的自动驾驶的行驶中等,也对车外的行人等取得规定的通信或进行报告。关于用于取得这些通信的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的控制例,接下来一并参照图5~图8来进行说明。
[0068]
此外,这些附图中,将进行汽车v的调出操作的车外乘客记载为“客户”。而且,这些附图中,关于第一报告装置l1的环状发光部30,将发光状态表示为中空且将非发光状态表示为灰色。
[0069]
而且,进行所述调出操作的车外乘客在自己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上预先下载用于与汽车v取得联系的应用,在打开此应用的状态下,可在与汽车v(具体而言为电子控制装置c)之间进行双向通信。此外,也可代替所述智能手机而使用可在与汽车v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其他便携式移动终端、或专用的遥控钥匙。
[0070]
[控制例1:车接受调出直到开始接近的控制例]
[0071]
在车外乘客的附近停车、待机的汽车v中,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如图5的(1)所示那样均处于未工作状态,而且前照灯18及辅助灯19也处于熄灭状态。
[0072]
若车外乘客在此种汽车v的待机状态下操作智能手机进行调出汽车v的操作,则电子控制装置c响应所述操作(即,接收操作信号),如图5的(2)所示那样对第一报告装置l1以发光区域成为圆环状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通过这些发光形态,向车外乘客报告汽车v识别出调出操作,此报告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2秒)。此期间中,第二报告装置l2不显示。
[0073]
然后,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5的(3)所示,对第一报告装置l1以发光区域成为新月状,且此新月状发光区域左右交替切换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这看起来恰似眼睛左右张望而搜寻车外乘客那样的活动,此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2秒),电子控制装置c在此期间中,基于传感器信号或智能手机的位置信息而识别车外乘客。而且,第二报告装置l2在此期间中也继续不显示。
[0074]
然后,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5的(4)所示,对第一报告装置l1以所述新月状的发光区域固定于左右一方(即,将新月状的发光区域固定,以使得看起来好像眼睛朝向识别出车外乘客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这表示汽车v识别并凝视车外乘客,且此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3秒)。第二报告装置l2在此期间中也继续不显示。
[0075]
然后,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6的(5)所示,以左右一方的第一报告装置l1的发光区域固定成为圆环状,且左右另一方的第一报告装置l1全域不发光的方式,控制左右的第一报告装置l1。这看起来恰似单眼眨眼的眼睛活动,可留下更深的识别出车外乘客的印象。此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3秒),第二报告装置l2在此期间中也继续不显示。
[0076]
然后,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6的(6)所示,对左右的报告装置l1以这些的发光区域均成为上半部分的圆弧状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这看起来恰似微笑状态的眼睛活动,可使得看起来好像识别车外乘客并微笑。此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6秒),第二报告装置l2在此期间中也继续不显示。
[0077]
然后,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6的(7)所示,对左右的第一报告装置l1以这些的发光区域成为圆环状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这看起来恰似两眼睁开,灿烂地向车外乘客问候那样的眼睛活动。与此同时,电子控制装置c使第二报告装置l2的显示器40工作,使向车外乘客的问候(例如“你好啊”)持续显示规定时间(例如3.8秒)。接着,经过此规定时间后,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7的(8)所示显示其他消息(例如“开车咯”)。
[0078]
[控制例2:车开始接近车外乘客直到在乘客身旁停止的控制例]
[0079]
针对此控制例2,一并参照图7进行说明。此处,假设在电子控制装置c识别出车辆调出的时间点,从待机状态的汽车v到车外乘客的距离为6m,以图7的概略平面图来表示此时间点的汽车v与车外乘客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例。
[0080]
若在所述控制例1的最后显示图7的(8)所示的消息(例如“开车咯”),则电子控制装置c与此同时开始使汽车v向车外乘客接近移动,并在此移动开始的同时,如图7的(8)所示那样使辅助灯19以圆环状点亮,此后,只要汽车v处于自动行驶状态,则辅助灯19持续点亮。
[0081]
汽车v在如所述那样从待机位置向车外乘客接近移动的过程中,以低速自动驾驶,此时的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的报告形态与汽车v的移动开始时间点相同,即,第一报告装置l1以圆环状持续发光,而且第二报告装置l2持续显示“开车咯”的消息。此报告形态持续规定的第一移动时间(例如3.8秒),此第一移动时间例如是与汽车v以规定的低速度移动,直到与车外乘客的距离缩短至规定的第一接近距离(例如距车外乘客2m)的所需
时间对应地设定。
[0082]
另外,若经过所述第一移动时间(即,汽车v与车外乘客的距离缩短至所述第一接近距离),则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7的(9)所示,对第一报告装置l1与方才的图5的(4)的情况同样地,以新月状的发光区域固定于左右一方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由此看起来好像眼睛看向识别出车外乘客的方向,由此向车外乘客报告乘车边侧。与此同时,电子控制装置c将第二报告装置l2设为不显示。
[0083]
图7的(9)的报告形态持续规定的第二移动时间(例如1.1秒),此第二移动时间例如是与汽车v以规定的低速度移动,直到与车外乘客的距离缩短至规定的第二接近距离(例如距车外乘客1m)的所需时间对应地设定。另外,若经过所述第二移动时间(即,汽车v与车外乘客的距离缩短至所述第二接近距离),则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7的(10)所示,对第一报告装置l1与图5的(2)或图6的(7)同样地以发光区域成为圆环状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而且将第二报告装置l2继续设为不显示。
[0084]
图7的(10)的报告形态持续规定的第三移动时间(例如1.1秒),此第三移动时间例如是与汽车v以规定的低速度移动,直到与车外乘客的距离成为零、即到达车外乘客身旁的所需时间对应地设定。另外,若经过所述第三移动时间,则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7的(11)所示,使汽车v停在车外乘客身旁,停车后也对第一报告装置l1继续以发光区域成为圆环状的方式进行发光控制,而且将第二报告装置l2继续设为不显示。另外,所述报告形态持续至车外乘客坐进汽车v为止,或坐进汽车v而即将开始自动驾驶之前为止。
[0085]
此外,所述控制例2中,可能出现第一报告装置l1与辅助灯19同时发光的状况,但在内透镜33,在第一报告装置l1与辅助灯19的边界附近形成有阶差部33s,这在所述同时发光时,由车外的人看起来恰似眼线那样。因此,可避免第一报告装置l1的环状发光部30的发光形态被辅助灯19的点亮妨碍而不易看到的事态。
[0086]
[控制例3:乘客乘车后车出发时的控制例]
[0087]
若车外乘客坐进汽车v而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始指令操作,则汽车v以自动驾驶的形式出发。电子控制装置c响应这一情况,如图8的(12)所示那样使第一报告装置l1熄灭,并且使辅助灯19作为日间行车灯以圆环状发光,且使第二报告装置l2工作,显示引起车外的行人或其他车辆的驾驶员注意本车出发的消息(例如“出发移动中(moving)”的文字)。根据此种出发时的报告形态,汽车v的出发意图明确地传达给第三者,可强烈地引起注意。
[0088]
此外,所述控制例3那样的出发时的报告也可无条件地一直执行,但也可设定规定的报告开始条件。
[0089]
作为所述报告开始条件,例如可想到以如下情况作为条件:在响应乘客的所述驾驶开始操作而汽车v实际开始出发之前的规定时间内(例如出发开始的1秒前),确认到在汽车v的前方规定范围、例如前方6m以内不存在前行车辆(因而并非堵车等),且在其前方规定范围、例如前方14m的半圆内,存在成为报告对象的行人。另外,若以此种开始条件开始报告,则仅在现实中需要报告的状况下进行报告。
[0090]
而且,所述出发时的报告的结束条件也可任意设定。例如可规定为,汽车v实际出发后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秒)或汽车v进入减速动作后,结束报告。
[0091]
[控制例4:自动驾驶中的通常行驶时的控制例]
[0092]
汽车v出发后,在处于自动驾驶的通常的行驶状态时,电子控制装置c如图8的(13)
所示,将第一报告装置l1设为非发光状态并且将第二报告装置l2设为不显示(即,无消息),但通过使辅助灯19持续作为日间行车灯以圆环状点亮,而将自动驾驶中报告给行人或其他车辆的驾驶员而引起注意。
[0093]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在车外乘客利用智能手机等从稍远离的停车场调出待机中的汽车v的情况下,可通过自动驾驶使所述汽车v向车外乘客接近移动,但在所述车辆调出过程(上文所述的控制例1、控制例2)中,电子控制装置c对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进行发光控制或显示控制,由此可对车外乘客取得与状况相应的通信或进行报告。
[0094]
而且,在车外乘客乘坐于调出完成的汽车v后汽车v以自动驾驶的形式出发的过程(上文所述的控制例3)、或出发后的自动驾驶的行驶过程(上文所述的控制例4)中,电子控制装置c也对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进行发光控制或显示控制,由此可对车外的人(例如行人或其他车驾驶员等)取得与状况相应的通信或进行报告。
[0095]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报告装置l1具有在正面视时围绕车辆前端部16f的左右的圆形前照灯18且发光区域可变的环状发光部30,电子控制装置c对此发光区域以根据车辆工作状态而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尤其使其变化形态近似于眼睛的结构、活动,由此以恰似与车外的人取得眼神交流(eye contact)那样的报告形态容易地相互沟通。即,环状发光部30在汽车v处于应取得与车外的人的通信的工作状态时,可根据类似所述眼神交流的发光区域的变化,与车外的人取得充分且明确的通信。
[0096]
而且,所述环状发光部30可利用其所围绕的圆形前照灯18的圆形形状(即,通过使前照灯18看起来恰似黑眼珠),而根据此环状发光部30的发光区域的变化,更容易地表示人眼的活动。因此,可提高上文所述的眼神交流效果而容易取得通信,而且可总体设为有亲切感的设计。
[0097]
进而,在环状发光部30的周围外侧配置有辅助灯19,因此可不损及第一报告装置l1的通信功能而将发挥方向指示灯、汽车示宽灯、日间行车灯等的功能的辅助灯19配备于前组合灯装置fl内。
[0098]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汽车v在左右的前照灯18间且前部车体16的前端部16f,包括用于与车外的人取得通信的带显示器40的第二报告装置l2。因此,可通过所述显示器40的多样的显示画面而充分取得与车外的人的通信。
[0099]
而且,所述第二报告装置l2包括在内部收纳显示器40的壳体41、及覆盖所述壳体41的前端开口部且与显示器40面对面的透明的外透镜p1,利用冷却风将显示器40冷却的显示器冷却装置43在壳体41与外透镜p1之间,具有冷却风通路44,此冷却风通路44中,冷却风以从壳体41的后方经过显示器40的前表面侧而朝向壳体41的下部的方式流动,且从下部排出。由此,可防止雨水向显示器40渗入,并且利用冷却风将显示器40有效地冷却。
[0100]
而且,所述冷却风通路44的入口44i配置于壳体41的后表面,在所述冷却风通路44的入口44i的附近,配设有用于抑制水向显示器40侧渗入的迷宫结构45,因而可通过其迷宫效应来有效地抑制雨水从冷却风通路44的入口44i混进冷却风中而渗入。
[0101]
而且,所述显示器冷却装置43在较显示器40更靠下侧,包括使冷却风在冷却风通路44中强制流动的、电动式的冷却风扇单元46,因而可利用此冷却风扇单元46强制进行冷却风通路44中的冷却风的循环,可将显示器40高效率地冷却。另外,冷却风扇单元46为电动
式,且容易由电子控制装置c进行工作控制(例如通断控制或风量控制),因而可将显示器40仅在必要时高效率地冷却。而且,壳体41的内部空间的下部在前后形成得宽,冷却风通路44的下部室44d2在空间上有富余,因而可合理地配备冷却风扇单元46。
[010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在不偏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103]
例如,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下述控制例,即:在待机中的汽车v响应车外乘客的调出操作而移动至车外乘客的附近的调出移动阶段中,以及随后汽车v让车外乘客乘坐而出发、行驶的出发、行驶阶段中,均进行自动驾驶,但也可为下述驾驶形态:仅在调出移动阶段中进行自动驾驶,且在出发、行驶阶段中进行手动驾驶。
[0104]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待机状态的汽车v接受调出而向车外乘客接近移动的过程(控制例2)中,根据从接近移动开始的经过时间而对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的报告形态进行变更控制,但也可测定汽车v从接近移动开始的行驶距离(即,与车外乘客的距离),并根据此距离而对第一报告装置l1、第二报告装置l2的报告形态进行变更控制。
[0105]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二报告装置l2的显示器40仅以日语、或日语与英语并排的字符来显示消息,但也可利用英语以外的外语来显示消息,或者除了利用文字来显示消息以外或取而代之而也可采用图形显示。
[0106]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左右的前组合灯装置fl(因而为第一报告装置l1)、以及位于所述两前组合灯装置fl间的第二报告装置l2由共同的外透镜p1(因而为面板单元p)覆盖,但也可使各个前组合灯装置fl及第二报告装置l2由相互独立的多个外透镜分别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