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搭载于车辆的热管理装置。该热管理装置具有热介质循环的多个热回路(加热器回路、引擎回路等)。例如,热管理装置将加热器回路内的热介质用作热源,对车室内进行制热。另外,热管理装置利用引擎回路内的热介质对引擎进行冷却。引擎回路内的热介质由散热器冷却。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
1503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6.近年来,有时对蓄电池进行冷却的热回路搭载于车辆。在以往的热管理装置中,在对蓄电池进行冷却的热介质在散热器中流过时,不能为了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而使用散热器,在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的热介质在散热器中流过时,不能为了对蓄电池进行冷却而使用散热器。在本说明书中,提出在能够执行制热的热管理装置中能够对蓄电池和电气设备独立地进行冷却的技术。
7.本说明书公开的热管理装置有时搭载于车辆。该热管理装置具有:第一热回路,热介质在所述第一热回路中循环,所述第一热回路具有相互连接的热交换器路径、蓄电池路径、电气设备路径以及散热器路径;第二热回路,热介质在所述第二热回路中循环;热交换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路径内的热介质与所述第二热回路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对所述热交换器路径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并且对所述第二热回路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制热器,将所述第二热回路内的热介质作为热源,对所述车辆的室内进行制热;蓄电池,由所述蓄电池路径冷却;电气设备,由所述电气设备路径冷却;散热器,使所述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至少一个控制阀,对所述第一热回路内的热介质的流路进行变更;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执行第一动作、第二动作以及第三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所述控制装置在以使所述第一热回路内的热介质在包括所述热交换器路径和所述散热器路径的第一循环流路中流过的方式控制所述控制阀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散热器对所述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利用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利用所述制热器进行制热。在所述第二动作中,所述控制装置在以使所述第一热回路内的热介质在包括所述热交换器路径和所述蓄电池路径并且绕过所述散热器路径的第二循环流路中流过的方式控制所述控制阀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热交换器对所述热交换器路径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在所述第三动作中,所述控制装置在以使所述第一热回路内的热介质在包括所述散热器路径和所述电气设备路径并且绕过所述热交换器路径的第三循环流路中流过的方式控制所述控制阀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散热器对所述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
8.此外,热交换器路径、蓄电池路径、电气设备路径以及散热器路径既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其它路径连接。
9.在该热管理装置中,在第一动作中,以使热介质在包括热交换器路径和散热器路径的第一循环流路中流过的方式对控制阀进行控制。在该状态下,由散热器对散热器路径内(即,第一循环流路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所以通过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对第二热回路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因而,制热机能够将第二热回路内的热介质作为热源进行制热。这样,在第一动作中,能够执行制热。在第二动作中,以使热介质在包括热交换器路径和蓄电池路径并且绕过散热器路径的第二循环流路中流过的方式对控制阀进行控制。在该状态下,由热交换器对热交换器路径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由热交换器冷却后的热介质经由第二循环流路供给到蓄电池路径,所以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冷却。这样,在第二动作中,不使热介质在散热器路径中流过,而能够由热交换器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在第三动作中,以使热介质在包括散热器路径和电气设备路径并且绕过热交换器路径的第三循环流路中流过的方式对控制阀进行控制。在该状态下,由散热器对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由散热器冷却后的热介质经由第三循环流路供给到电气设备路径,所以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这样,在第三动作中,不使热介质在热交换器中流过,而能够由散热器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如以上说明,在第二动作中,不使热介质在散热器路径中流过,而能够由热交换器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在第三动作中,不使热介质在热交换器路径中流过,而能够由散热器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因而,根据该热管理装置,能够对蓄电池和电气设备独立地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10.图1是实施方式的热管理装置的回路图。
11.图2是示出制热动作的回路图。
12.图3是示出制冷动作的回路图。
13.图4是示出蓄电池冷却动作的回路图。
14.图5是示出电气设备冷却动作的回路图。
15.图6是变形例的热管理装置的回路图。
16.图7是变形例的热管理装置的回路图。
17.符号说明
18.10:第一热回路;20:第二热回路;30:第三热回路;41:低温散热器;42:三通阀;43:驱动桥;48:泵;49:三通阀;51:蓄电池;52:冷机;53:泵;61:膨胀阀;63:蒸发器;64:膨胀阀;65:三通阀;66:压缩机;67:冷凝器;68:调制器;72:泵;73:三通阀;74:加热芯;75:高温散热器;80:控制装置;100:热管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列举本说明书公开的热管理装置的技术要素。此外,以下的各技术要素分别独立有用。
20.在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热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同时执行所述第二动作和所述第三动作。
21.在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热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循环流路绕过所
述蓄电池路径和所述电气设备路径。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循环流路绕过所述电气设备路径。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循环流路绕过所述蓄电池路径。
22.根据这些结构,流经第一循环流路、第二循环流路或者第三循环流路的热介质的温度更加稳定。
23.本说明书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热管理装置也可以还具有冷却器,该冷却器对所述第二热回路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
24.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装置100具有第一热回路10、第二热回路20以及第三热回路30。在第一热回路10、第二热回路20以及第三热回路30各自的内部流过热介质。在第一热回路10、第二热回路20以及第三热回路30之间,热介质的流路独立。第一热回路10、第二热回路20以及第三热回路30内的热介质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作为热介质,能够使用氢氟碳化合物(hydrofluorocarbons)。热管理装置100搭载于车辆。热管理装置100能够执行使用蒸发器63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制冷动作。另外,热管理装置100能够执行使用加热芯74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制热动作。另外,热管理装置100能够对蓄电池51、驱动桥43、pcu(动力控制单元)47以及spu(智能电源单元)46进行冷却。
25.第一热回路10具有低温散热器路径11、旁通路径12、电气设备路径13、蓄电池路径14、冷机路径15、连接路径16以及连接路径17。
26.低温散热器路径11设置有低温散热器41。低温散热器41使低温散热器路径11内的热介质与外部气体(即,车辆的外部的空气)热交换。如果外部气体的温度比低温散热器路径11内的热介质的温度低,则由低温散热器41对低温散热器路径11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如果外部气体的温度比低温散热器路径11内的热介质的温度高,则由低温散热器41对低温散热器路径11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
27.电气设备路径13的下游端经由三通阀42连接于旁通路径12的上游端和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上游端。电气设备路径13的上游端连接于旁通路径12的下游端和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下游端。电气设备路径13中设置有泵48。泵48将电气设备路径13内的热介质送出到下游。三通阀42在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状态与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旁通路径12的状态之间切换流路。当在三通阀42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状态下泵48工作时,热介质在由电气设备路径13和低温散热器路径11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当在三通阀42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旁通路径12的状态下泵48工作时,热介质在由电气设备路径13和旁通路径12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
28.电气设备路径13中设置有spu46、pcu47以及油冷却器45。spu46和pcu47设置于泵48的上游,油冷却器45设置于泵48的下游。spu46和pcu47通过与电气设备路径13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而被冷却。油冷却器45为热交换器。对油冷却器45连接有油循环路18。油冷却器45通过电气设备路径13内的热介质与油循环路18内的油的热交换对油循环路18内的油进行冷却。油循环路18被配设成通过驱动桥43的内部。驱动桥43中内置有马达。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为使车辆的驱动轮旋转的行驶用马达。油循环路18的一部分由马达的滑动部(即,轴承部)构成。即,油循环路18内的油为马达内部的润滑油。油循环路18中设置有油泵44。油泵44使油循环路18内的油循环。当由油冷却器45冷却后的油在油循环路18中循环时,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被冷却。spu46控制蓄电池51的充放电。pcu47将从蓄电池51供给的直流
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将交流电力供给到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
29.冷机路径15的下游端经由三通阀49连接于蓄电池路径14的上游端和连接路径16的上游端。冷机路径15的上游端连接于蓄电池路径14的下游端和连接路径17的下游端。连接路径17的上游端利用低温散热器路径11连接于连接路径16的下游端。冷机路径15中设置有泵53。泵53将冷机路径15内的热介质送出到下游。三通阀49在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蓄电池路径14的状态与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连接路径16的状态之间切换流路。当在三通阀49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蓄电池路径14的状态下泵53工作时,热介质在由冷机路径15和蓄电池路径14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当在三通阀49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连接路径16的状态下泵53工作时,热介质在由冷机路径15、连接路径16、低温散热器路径11以及连接路径17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
30.冷机路径15中设置有冷机52。冷机52设置于泵53的下游。冷机52通过冷机路径15内的热介质与第二热回路20内(更详细而言,后述冷机路径22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对冷机路径15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
31.蓄电池路径14中设置有加热器50和蓄电池51。蓄电池51将直流电力供给到pcu47。即,蓄电池51经由pcu47将电力供给到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蓄电池51通过与蓄电池路径14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被冷却。加热器50设置于蓄电池51的上游。加热器50为电气式的加热器,对蓄电池路径14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
32.第二热回路20具有冷机路径22、蒸发器路径24以及冷凝器路径26。冷凝器路径26的下游端经由三通阀65连接于冷机路径22的上游端和蒸发器路径24的上游端。冷凝器路径26的上游端连接于冷机路径22的下游端和蒸发器路径24的下游端。冷凝器路径26中设置有压缩机66。压缩机66一边对冷凝器路径26内的热介质进行加压,一边送出到下游。三通阀65在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26流到冷机路径22的状态与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26流到蒸发器路径24的状态之间切换流路。当在三通阀6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26流到冷机路径22的状态下压缩机66工作时,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26和冷机路径22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当在三通阀6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26流到蒸发器路径24的状态下压缩机66工作时,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26和蒸发器路径24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
33.冷凝器路径26中设置有冷凝器67和调制器68。冷凝器67设置于压缩机66的下游,调制器68设置于冷凝器67的下游。由压缩机66送出的热介质为高温的气体。因此,作为高温的气体的热介质流入到冷凝器67。冷凝器67通过冷凝器路径26内的热介质与第三热回路30内(更详细而言,后述冷凝器路径32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对冷凝器路径26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冷凝器路径26内的热介质通过在冷凝器67内被冷却而冷凝。因而,通过了冷凝器67的热介质为低温的液体。因而,作为低温的液体的热介质流入到调制器68。调制器68从作为液体的热介质中去除气泡。
34.冷机路径22中设置有膨胀阀61以及冷机52。在膨胀阀61的下游设置有冷机52。通过了调制器68的热介质(即,作为低温的液体的热介质)流入到膨胀阀61。热介质在通过膨胀阀61时被减压。因而,低压、低温的液体的热介质流入到冷机52。冷机52通过冷机路径22内的热介质与冷机路径15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对冷机路径22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且对冷机路径15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在冷机52内,冷机路径22内的热介质通过加热而蒸发。因此,冷机路径22内的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内的热介质高效地吸热。由此,冷机路径15内的
热介质高效地被冷却。通过了冷机52的冷机路径22内的热介质(即,作为高温的气体的热介质)由压缩机66被加压,被发送到冷凝器67。
35.蒸发器路径24中设置有膨胀阀64、蒸发器63以及epr(蒸发器压力调节器)62。在膨胀阀64的下游设置有蒸发器63,在蒸发器63的下游设置有epr62。通过了调制器68的热介质(即,作为低温的液体的热介质)流入到膨胀阀64。热介质在通过膨胀阀64时被减压。因而,低压、低温的液体的热介质流入到蒸发器63。蒸发器63通过蒸发器路径24内的热介质与车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对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且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即,由蒸发器63执行车室内的制冷。在蒸发器63内,通过热交换对热介质进行加热,从而热介质蒸发。因此,热介质从车室内的空气高效地吸热。由此,车室内的空气高效地被冷却。epr62通过控制蒸发器路径24内的热介质的流量,从而将蒸发器63内的压力控制成大致恒定。通过了epr62的热介质(即,作为高温的气体的热介质)由压缩机66被加压,被发送到冷凝器67。
36.第三热回路30具有冷凝器路径32、加热芯路径34以及高温散热器路径36。冷凝器路径32的下游端经由三通阀73连接于加热芯路径34的上游端和高温散热器路径36的上游端。冷凝器路径32的上游端连接于加热芯路径34的下游端和高温散热器路径36的下游端。冷凝器路径32中设置有泵72。泵72将冷凝器路径32内的热介质送出到下游。三通阀73在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32流到加热芯路径34的状态与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32流到高温散热器路径36的状态之间切换流路。当在三通阀73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32流到加热芯路径34的状态下泵72工作时,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32和加热芯路径34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当在三通阀73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32流到高温散热器路径36的状态下泵72工作时,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32和高温散热器路径36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
37.冷凝器路径32中设置有冷凝器67和加热器71。在泵72的下游设置有冷凝器67,在冷凝器67的下游设置有加热器71。冷凝器67通过冷凝器路径32内的热介质与冷凝器路径26内的热介质的热交换,对冷凝器路径32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且对冷凝器路径26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加热器71为电气式的加热器,对冷凝器路径32内的热介质进行加热。
38.加热芯路径34中设置有加热芯74。加热芯74通过加热芯路径34内的热介质与车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由加热芯74执行车室内的制热。
39.高温散热器路径36中设置有高温散热器75。高温散热器75通过高温散热器路径36内的热介质与外部气体的热交换,对高温散热器路径36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
40.热管理装置100具有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控制热管理装置100的各部分。
41.接下来,说明控制装置80能够执行的动作。控制装置80能够执行制热动作、制冷动作、蓄电池冷却动作以及电气设备冷却动作。
42.(制热动作)
43.在制热动作中,控制装置80如图2所示控制热管理装置100的各部分。在第三热回路30中,三通阀73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32流到加热芯路径34,泵72工作。因而,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32和加热芯路径34构成的循环流路102中循环。在第二热回路20中,三通阀6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26流到冷机路径22,压缩机66工作。因而,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26和冷机路径22构成的循环流路104中循环。在第一热回路10中,三通阀49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连接路径16,泵53工作。泵48成为停止状态。因而,热介质在由冷机路径15、连接路径16、低温散热器路径11以及连接路径17构成的循环流路106
中循环。
44.在图2的循环流路106中,由冷机52冷却后的低温的热介质流入到低温散热器41。因而,流入到低温散热器41的热介质的温度比外部气体的温度低。因此,热介质在低温散热器41内被加热。其结果,由低温散热器41加热后的高温的热介质流入到冷机52。在冷机52中,冷机路径15(即,循环流路106)内的热介质被冷却,冷机路径22(即,循环流路104)内的热介质被加热。因而,在循环流路104中,由冷机52加热后的高温的热介质流入到冷凝器67。在冷凝器67中,冷凝器路径26(即,循环流路104)内的热介质被冷却,冷凝器路径32(即,循环流路102)内的热介质被加热。因而,在循环流路102中,由冷凝器67加热后的高温的热介质流入到加热芯74。加热芯74通过循环流路102内的热介质与车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由加热芯74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未图示的风扇来吹送。如以上那样,执行车室内的制热。此外,从上述说明可明确,热经由循环流路104内的热介质(即,第二热回路20内的热介质)供给到加热芯74。也就是说,在制热运转下,加热芯74将第二热回路20内的热介质作为热源而进行制热。
45.(制冷动作)
46.在制冷动作中,控制装置80如图3所示控制热管理装置100的各部分。在第三热回路30中,三通阀73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32流到高温散热器路径36,泵72工作。因而,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32和高温散热器路径36构成的循环流路108中循环。在第二热回路20中,三通阀6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凝器路径26流到蒸发器路径24,压缩机66工作。因而,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26和蒸发器路径24构成的循环流路110中循环。在制冷动作中,第一热回路10不参与。
47.在图3的循环流路108中,由冷凝器67加热后的高温的热介质流入到高温散热器75。因而,流入到高温散热器75的热介质的温度比外部气体的温度高。因此,热介质在高温散热器75内被冷却。其结果,由高温散热器75冷却后的低温的热介质流入到冷凝器67。在冷凝器67中,冷凝器路径32(即,循环流路108)内的热介质被加热,冷凝器路径26(即,循环流路110)内的热介质被冷却。因而,在循环流路110中,由冷凝器67冷却后的低温的热介质流入到蒸发器63。蒸发器63通过循环流路110内的热介质与车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由蒸发器63冷却后的空气通过未图示的风扇来吹送。如以上那样,执行车室内的制冷。
48.(蓄电池冷却动作)
49.在蓄电池51的温度上升至基准值以上的温度时,执行蓄电池冷却动作。在蓄电池冷却动作中,控制装置80如图4所示控制热管理装置100的各部分。在第三热回路30中,三通阀73和泵72被控制成使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32和高温散热器路径36构成的循环流路108中循环。在第二热回路20中,三通阀65和压缩机66被控制成使热介质在由冷凝器路径26和冷机路径22构成的循环流路104中循环。在第一热回路10中,三通阀49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蓄电池路径14,泵53工作。因而,热介质在由冷机路径15和蓄电池路径14构成的循环流路112中循环。
50.图4的循环流路108与图3(即,制冷动作)同样地进行动作。因而,由冷凝器67对冷凝器路径26(即,循环流路104)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因而,在循环流路104中,由冷凝器67冷却后的低温的热介质流入到冷机52。在冷机52中,冷机路径22(即,循环流路104)内的热
介质被加热,冷机路径15(即,循环流路112)内的热介质被冷却。因而,在循环流路112中,由冷机52冷却后的低温的热介质流入到蓄电池路径14,蓄电池51被冷却。如以上那样,执行蓄电池51的冷却。
51.此外,在蓄电池冷却动作中,也可以代替高温散热器路径36而在加热芯路径34中使热介质流过。在该情况下,由加热芯74对第三热回路30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并且车室内的空气被加热。在该动作中,蓄电池51被冷却,并且在加热芯74中利用蓄电池51的排热来进行制热。
52.(电气设备冷却动作)
53.电气设备冷却动作在spu46、pcu47以及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的动作过程中被执行。另外,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也可以在spu46、pcu47以及马达中的任意个的温度超过基准值时被执行。在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中,控制装置80如图5所示控制热管理装置100的各部分。在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中,第三热回路30和第二热回路20不参与。在第一热回路10中,三通阀42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低温散热器路径11,泵48工作。因而,热介质在由电气设备路径13和低温散热器路径11构成的循环流路114中循环。另外,在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中,油泵44工作,油循环路18内的油循环。
54.在循环流路114中,由spu46、pcu47以及油冷却器45加热后的高温的热介质流入到低温散热器41的。因而,流入到低温散热器41的热介质的温度比外部气体的温度高。因此,由低温散热器41对低温散热器路径11(即,循环流路114)内的热介质进行冷却。因而,在循环流路114中,由低温散热器41冷却后的低温的热介质流入到电气设备路径13,spu46和pcu47被冷却。另外,油冷却器45利用低温的热介质对油循环路18内的油进行冷却。其结果,冷却后的油被供给到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马达被冷却。如以上那样,执行对电气设备(即,spu46、pcu47以及马达)进行冷却的电气设备冷却动作。
55.如上所述,在蓄电池冷却动作中形成于第一热回路10内的循环流路112不包括低温散热器路径11。即,循环流路112绕过低温散热器路径11。另外,在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中形成于第一热回路10内的循环流路114不包括冷机路径15。即,循环流路114绕过冷机路径15。因而,循环流路112与循环流路114不发生干扰,能够独立地执行蓄电池冷却动作和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例如,能够不执行电气设备冷却动作而执行蓄电池冷却动作,能够不执行蓄电池冷却动作而执行电气设备冷却动作,还能够同时执行蓄电池冷却动作和电气设备冷却动作。此外,循环流路112绕过电气设备路径13,循环流路114绕过蓄电池路径14,所以能够使循环流路112与循环流路114完全分离。
56.另外,在制热动作中形成于第一热回路10内的循环流路106不包括蓄电池路径14和电气设备路径13。即,循环流路106绕过蓄电池路径14和电气设备路径13。因此,抑制在制热动作过程中循环流路106内的热介质通过与和制热动作无关的设备的热交换而温度下降。由此,能够更高效地执行制热动作。
57.此外,控制装置80还能够进行除了上述动作以外的动作。例如,控制装置80一边使热介质在循环流路112中循环,一边利用加热器50对热介质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执行对蓄电池51进行加热的动作。当在寒冷地区等蓄电池51的温度变得过低的情况下执行该动作。另外,控制装置80一边使热介质在循环流路102中循环,一边利用加热器71对热介质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执行基于加热芯74的制热。在无法执行上述制热动作时执行该动作。另外,控
制装置80通过使热介质在由电气设备路径13和旁通路径12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能够执行抑制spu46、pcu47以及马达的温度上升的动作。
58.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两个三通阀42、49进行第一热回路10中的流路的切换。然而,也可以如图6、7所示的变形例那样,第一热回路10代替三通阀42、49而具有一个五通阀55,由五通阀55进行流路的切换。在图6、7中,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上游端、旁通路径12的上游端、电气设备路径13的下游端、蓄电池路径14的上游端以及冷机路径15的下游端连接于五通阀55。另外,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下游端、旁通路径12的下游端、电气设备路径13的上游端、蓄电池路径14的下游端以及冷机路径15的上游端经由循环槽56连接。如图6所示,当在五通阀5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蓄电池路径14的状态下泵53工作时,热介质在循环流路112中循环。如图6所示,当在五通阀5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状态下泵48工作时,热介质在循环流路114中循环。此外,如图6所示,还能够使热介质同时在循环流路112和循环流路114中循环。另外,如图7所示,当在五通阀5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冷机路径15流到低温散热器路径11的状态下泵53工作时,热介质在循环流路106中循环。另外,当在五通阀55被控制成使热介质从电气设备路径13流到旁通路径12的状态下泵48工作时,热介质在由电气设备路径13和旁通路径12构成的循环流路中循环。这样,在图6、7的热管理装置中,也能够与图1~5的热管理装置100大致同样地切换第一热回路10内的热介质的循环流路。
59.以下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与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实施方式的加热芯74为制热器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冷机52为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spu46、pcu47以及驱动桥43中内置的马达为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低温散热器41为散热器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三通阀42、49为至少一个控制阀的一个例子。变形例的五通阀55为至少一个控制阀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制热动作为第一动作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循环流路106为第一循环流路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冷却动作为第二动作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循环流路112为第二循环流路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冷却动作为第三动作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循环流路114为第三循环流路的一个例子。实施方式的冷凝器67为冷却器的一个例子。
60.以上,详细地说明了实施方式,但这些仅仅是例示,并不限定专利权利要求书。在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例示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的例子。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单独或者通过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有用性,并不限定于在申请时记载于权利要求的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例示出的技术同时达到多个目的,达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具有技术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