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7984发布日期:2021-06-11 21:5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车窗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车辆外形个性化和功能化需求的提高,具有光电显示功能的新式车窗组件应运而生。相关技术中,新式车窗组件包括包边、透光件以及具有显示功能的装饰模组,透光件和装饰模组通过包边装配为一体。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将透光件和装饰模组层叠设置,导致车窗组件的厚度较大,进而造成车辆宽度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组件及车辆,该车窗组件的厚度较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组件,所述车窗组件包括透光件、装饰模组及包边,所述包边围设形成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装饰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其中,所述装饰模组包括装饰板、光电模组及支撑板,所述装饰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且共同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光电模组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发光组件可发出光线且所述光线可从所述装饰板的至少部分区域透射而出。

其中,所述装饰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边框,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框往背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周缘,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装饰模组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装饰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框往背离所述装饰板的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周缘,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装饰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装饰模组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相盖合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一组,每组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条、灯珠及电路板,所述导光条用于将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条的一侧,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导光条的相背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装饰板和所述支撑板。

其中,所述导光条和所述装饰板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安装面,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具有所述安装面的一侧,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导光条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安装面,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具有所述安装面的一侧,所述安装面与所述装饰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其中,所述光电模组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发光组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车窗组件还包括装饰条,所述装饰条围绕所述容置区域设置于所述包边上。

其中,所述透光件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正投影的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装饰模组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正投影的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一面积与所述第二面积之和为第三面积,所述第一面积为所述第三面积的25%~75%。

其中,所述包边包括第一包边,所述第一包边围设形成所述容置区域,所述包边还包括第二包边,所述第二包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边,且将所述容置区域分隔为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及上述车窗组件,所述车窗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光电模组,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光电模组的发光状态。

本申请通过将透光件布置在第一区域,将装饰模组布置在第二区域,从而避免了透光件和装饰模组层叠设置的情况,换而言之,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组件相较于相关技术而言,将透光件和装饰模组布置在两个区域,从而将车窗组件的厚度设计的更薄,能够使车窗组件具有良好发光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整车重量以及增大车内空间,提升乘客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窗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边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装饰模组的装配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装饰模组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装饰模组在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模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内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盖板与连接器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车辆-1,车架-2,车窗组件-3,控制器-4,包边-10,透光件-20,装饰模组-30,装饰条-40,第一包边-110,第二包边-120,装饰板-310,光电模组-320,支撑板-330,第一盖板-340,第二盖板-350,遮光部-311,透光部-312,发光组件-321,连接器-322,线缆-323,第一板体-341,第一边框-342,第二板体-351,第二边框-352,导光条-3211,灯珠-3212,电路板-3213,安装面-m1,沟槽-c1,第一收容空间-z1,第二收容空间-z2,容置区域-a1,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至少两个实施例结合在一起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组件3,车窗组件3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角窗(也可称之为三角窗),本申请中仅以角窗形式做示例性说明。所述车窗组件3包括透光件20、装饰模组30及包边10。下面结合附图对透光件20、装饰模组30及包边10的具体结构、相对位置关系等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透光件20可透过光线,即外界光线可穿过透光件20进入到车辆1内,以确保车辆1内光线充足。所述透光件2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玻璃板(比如汽车级玻璃的白玻、灰玻、绿玻、pc玻璃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光件20也可以为非玻璃的其它可透光的材质制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透光件20的厚度为3毫米。需说明的是,所述透光件20可以为单层结构(比如单层玻璃板),也可以为多层结构(比如夹层玻璃)。

其中,所述装饰模组30用于起装饰作用,以提升车辆1的美观度,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将会具体介绍装饰模组30的构造。

其中,所述包边10用于包裹透光件20及装饰模组30的边缘,以起到保护作用,以及用于将透光件20和装饰模组30连接成一个整体,以便于配装在车架2上。所述包边10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聚氨酯(polyurethane,pu)、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等。

请参照图2,所述包边10包括第一包边110和第二包边120。其中,第一包边110围设成一封闭圈,该封闭圈构成容置区域a1。所述第二包边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边110的相对两侧,以将所述容置区域a1分隔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b1和第二区域b2。所述透光件20设置于第一区域b1内,所述装饰模组3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b2内。

在相关技术中,车窗组件3中的装饰模组30设置于第二区域b2内,且透光件20同时设置于第一区域b1和第二区域b2内,也就是说,在第二区域b2内,透光件20与装饰模组30层叠设置,或者说,透光件20和装饰模组30在第二区域b2内的正投影出现重叠。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的设置形式,在第二区域b2内的实体厚度等于透光件20的厚度加上装饰模组30的厚度。

而在本申请中,仅有装饰模组30设置在第二区域b2内,因此,在第二区域b2内的实体厚度即为装饰模组30的厚度,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设置形式而言,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组件3的结构形式的更薄,从而避免了车辆1宽度的增加。

可选的,所述透光件20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正投影的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装饰模组30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正投影的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一面积与所述第二面积之和为第三面积。所述第一面积为所述第三面积的25%~75%。可以理解的是,当车窗组件3应用于车辆1时,透光件20的尺寸越小,透光量则越少,车辆1后排的光线则更暗,且后排乘员所能获得的视野也越小,从而导致后排乘员感觉压抑,而装饰模组30的尺寸过小无法起到车辆1外观装饰的作用,因此,上述将第一面积设定在第三面积的25%~75%范围内,既可以满足后排乘员的光线与视野要求,装饰模组30也能获得足够的装饰尺寸。

请参照图1,所述车窗组件3还包括装饰条40,装饰条40围绕容置区域a1设置于第一包边110上,或者说,装饰条40沿第一包边110的形状走向设置在第一包边110上。在本申请中,部分装饰条40对应透光件20的部分外缘设置,另一部分装饰条40对应装饰模组30的部分外缘设置,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装饰条40围绕车窗组件3的外缘设置,从而能够凸显车窗组件3的造型,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所述装饰条40的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质具有反光效果,从而使得装饰效果更佳。

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装饰模组30包括装饰板310、光电模组320及支撑板330。其中,所述装饰板310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塑料,装饰板310的颜色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白色、黄色、灰色等。所述装饰板310与所述支撑板330相对设置,且共同形成第一收容空间z1。当车窗组件3应用于车辆1时,装饰板310显露于车辆1的外侧,即乘员可以在车辆1外侧直接看到或者触摸到装饰板310。

所述光电模组320包括可发出光线的发光组件321,所述发光组件321容置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z1内,也就是说,发光组件321位于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之间,而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则可以起到保护发光组件321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板310上的至少部分区域透光,所述发光组件321发出的光线可从所述装饰板310的透光区域透射而出。

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装饰板310包括遮光部311和多个透光部312,所谓的多个是指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具体可以但不仅限于为2个、3个、5个、6个、8个等。其中,所述遮光部311的透光率小于所述透光部312的透光率。需说明的是,透光部312的透光率大于零,也就是说,发光组件321发出的光线可经由透光部312透射而出;遮光部311的透光率可以等于零或者大于零,也就是说,发光组件321发出的光线不能透过遮光部311,或者仅有少部分透过且遮光部311相较于透光部312能透出的光线更少。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透光部312间隔设置。所述遮光部311环绕于每个透光部312的周缘。换而言之,多个透光部312间隔分散的设置于装饰板310上,而装饰板310的其余部分则为遮光部311。当发光组件321发光时,装饰板310上则形成多个间隔的光条,从而可以使得车窗组件3更具有科技感。

请参照图7和图8,所述发光组件321的数量为至少一组,具体可以但不仅限于为1组、2组、5组、7组、8组等,本申请仅以3组进行示例性说明。每组发光组件321包括导光条3211、灯珠3212及电路板3213。其中,所述灯珠3212为用于发出光线的光源,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所述导光条3211用于将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所述电路板3213设置于所述导光条3211的一侧。其中,导光条3211与装饰板310上的透光部312相对设置,以使得光线得以充分的照射到外界。

请参照图8,所述灯珠3212的数量为多个,所谓的多个是指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具体可以为2个、3个、4个、6个、8个、9个、10个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灯珠3212沿所述导光条32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导光条3211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获得光量,从而也就确保了装饰模组30出光均匀以及具有较好的发光质量。

请参照图7,所述光电模组320还包括连接器322和线缆323。所述连接器32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30背离所述装饰板310一侧。所述线缆323穿过支撑板330,且所述线缆323的相背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发光组件321中的电路板3213和所述连接器322,即所述连接器322通过线缆323电连接于电路板3213,进而与安装于电路板3213上的灯珠3212实现电连接。其中,所述线缆323可在一定范围内弯曲,从而有利于连接器322连接到车辆1上。所述连接器322用于可插拔的连接到车辆1上,可以理解的是,插拔形式则意味着装饰模组30与车辆1的电连接为可拆卸的,从而可以实现单独将装饰模组30从车辆1上拆卸下来维修更换而不破坏连接处。

请参照图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模组30还包括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所述第一盖板340和所述第二盖板350相盖合形成第二收容空间z2。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盖板340包括第一板体341和第一边框342。所述第一板体341与所述支撑板3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框342往背离所述支撑板330的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341的周缘,即第一边框342自第一板体341的周缘朝向装饰板310的方向弯折。

其中,所述第二盖板350包括第二板体351和第二边框352。所述第二板体351与所述装饰板3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框352往背离所述装饰板310的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351的周缘,即第二边框352自第二板体351的周缘朝向支撑板330的方向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340和所述第二盖板350相盖合形成第二收容空间z2。所谓的盖合是指第一边框342插设于第二边框352内,或者第二边框352插设于第一边框342内。本申请仅以第一边框342插设于第二边框352内进行示例性说明。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321设置于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形成的第二收容空间z2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保护发光组件321不受破坏。具体的,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作为第一级保护层,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则作为第二级保护层,两个层级的保护层可以有效的将发光组件321与外界隔离,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可选的,第一盖板340的第一边框342和第二盖板350的第二边框352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连接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焊接(比如利用激光焊接将第一边框342和第二边框352融合在一起)、粘接(比如在第一边框342和第二边框352之间填充胶水进行粘接)、弹性密封(比如在第一边框342和第二边框352之间的缝隙内设置弹性件,弹性件被第一边框342和第二边框352压缩,弹性件的相背两侧则分别弹性抵接于第一边框342和第二边框352,从而实现密封)等手段实现,当然,密封连接还可以存在其他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密封连接可以实现防水、防尘的效果,从而可以延长发光组件321的使用寿命,确保持续有效的工作。

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盖板350为透光材质,以确保发光组件321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二盖板350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亚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所述第一盖板340的材质可以与所述第二盖板350的材质相同,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1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模组3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z1内的第一盖板340。本实施方式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省去了第二盖板350,即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第一盖板340,未设置上述第二盖板350,如此设置减小了第一收容空间z1的占用,从而可以将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的距离设置的更近,在整体上减小装饰模组30的厚度。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模组3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z1内的第二盖板350。本实施方式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省去了第一盖板340,即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第二盖板350,未设置上述第一盖板340,如此设置减小了第一收容空间z1的占用,从而可以将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的距离设置的更近,在整体上减小装饰模组30的厚度。

请参照图11,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条3211的相背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装饰板310和所述支撑板330。本实施方式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省去了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如此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第一收容空间z1的占用,从而可以将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的距离设置的更近,在整体上减小装饰模组30的厚度。

请参照图12,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条3211和所述装饰板310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方式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将导光条3211和装饰板310作为一体,可以理解的是,将导光条3211与装饰板310设置为一体,从而在导光条3211和装饰板310之间则不会存在缝隙,因此可以在整体上减小装饰模组30的厚度。可选的,导光条3211和所述装饰板310的一体式结构通过一体注塑工艺而成。

请参照图11,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3213包括安装面m1,所述灯珠3212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213具有所述安装面m1的一侧。所述电路板3213呈侧立状设置于导光条3211的一侧,且电路板3213上的安装面m1与所述导光条3211相对设置,设置于安装面m1上的灯珠3212则面向于导光条3211,换而言之,导光条3211位于灯珠3212的出光方向上,即灯珠3212直射导光条3211,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灯珠3212发出的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导光条3211获得,提高了光线利用效率,也确保了导光条3211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电路板3213呈侧立状设置,为确保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电路板3213不至于倾倒,因此需要将电路板3213在宽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分别抵接到其它部件上。在图11中,电路板3213在宽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分别抵接于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当然,图11仅是示例性结构,在不同的装饰模组30结构中,电路板3213在宽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也可以抵接到不同的部件上,比如图9中所示的结构,电路板3213在宽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则是分别抵接于第一盖板340和第二盖板350,对于各种可能的抵接形式,在此不一一详述。

请参照图13,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3213包括安装面m1,所述灯珠3212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213具有所述安装面m1的一侧。所述安装面m1与所述装饰板310相对设置,即安装面m1与支撑板330相背设置,设置于安装面m1上的灯珠3212则面向于装饰板310。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图11中的结构形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3213以“平躺”形式设置于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之间,从而不会对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的距离产生限制作用,换而言之,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之间的距离则可以设置的更小,从而在整体上减小装饰模组30的厚度。

请参照图14,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面m1与所述装饰板310相对设置,即安装面m1与支撑板330相背设置,且所述电路板3213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仅在于将电路板3213设置为柔性电路板。相较于刚性电路板(如图13所示)而言,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更薄,灯珠3212安装后更靠近于导光条3211背离装饰板310的一侧,因此,导光条3211的厚度可以设置的更小,相应的,装饰板310和支撑板330之间的距离则可以设置的更小,从而在整体上减小装饰模组30的厚度。

可选的,在上述安装面m1与装饰板310相对设置的结构形式中,灯珠3212为侧发光式灯珠,即灯珠3212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条3211,从而可以使得灯珠3212发出的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导光条3211获得,进而提高光线利用效率,也确保了导光条3211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

请参照图14,可选的,所述装饰板310面对所述导光条3211的外侧设有沟槽c1,即所述沟槽c1设置于装饰板310上的透光部312背离导光条3211的一侧。其中,沟槽c1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弧形、三角形、梯形等。可以理解的是,沟槽c1的存在则意味着该位置处的实体厚度被减薄,从而更有利于导光条3211发出的光线穿过沟槽c1所在位置处的透光部312,进而确保车窗组件3具备较好的出光质量。进一步可选的,沟槽c1沿导光条3211的长度方向延伸,换而言之,沟槽c1的长度方向与导光条3211的长度方向(也是透光部312的长度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从而可以确保透光部312在长度方向上出光均匀。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沟槽c1可以结合应用到以上不相矛盾的实施方式中,具体设置形式请参考此处,在此不一一详述。

请参照图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1,所述车辆1包括车架2及以上任意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车窗组件3,所述车窗组件3安装于所述车架2上。其中,所述车架2是指车辆1的骨架,其用于支撑、连接车辆1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车辆1自身零部件的重量和行驶时所受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其中,所述车窗组件3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实施例中的附图及描述。

所述车辆1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轿车、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mp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suburbanutilityvehicle,suv)、越野车(off-roadvehicle,orv)、皮卡、面包车、客车、货车等。

请参照图16,所述车辆1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可通过上述连接器322电连接于所述光电模组320。所述控制器4用于根据所述车辆1的状态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光电模组320的发光状态。

其中,所述车辆1的状态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车辆1运行状态(比如加速状态、刹车状态等)、电池状态(比如充电状态、电量状态等)、车门状态(关闭状态、开启状态等)等。当车辆1处于相应的状态时,控制器4则产生并向光电模组320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的光电模组320则呈现相应的发光状态。所述发光状态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导光条3211常亮、闪烁、改变发光颜色、改变亮度等。

例如,当车辆1处于加速状态时,控制器4控制光电模组320的发光亮度随车速逐渐增大;当车辆1处于减速状态时,控制器4控制光电模组320的发光亮度随车速逐渐减小。又例如,当电池处于高电量状态时,控制器4则控制光电模组320发出绿光;当电池处于低电量状态时,控制器4则控制光电模组320发出红光。又例如,当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器4则控制光电模组320闪烁;当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器4则控制光电模组320熄灭。

需说明的是,车辆1的状态和光电模组320的发光状态的关联设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以上仅是示例性说明,对于其它可行的实施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还需说明的是,光电模组320还可以包括其他包含其它电子器件,比如uwb模块、蓝牙模块、扬声器模块、测距模块等。以测距模块进行示例性说明,测距模块可以为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用于向外发出超声波,以感测车辆1周围的障碍物并测出障碍物与车辆1的距离,从而有利于驾驶员根据当前的距离进行正确的驾驶操作。其中,障碍物可以为行人、其他车辆、树木等。

进一步的,上述电子器件也可以与发光组件321联合使用。继续以测距模块进行示例性说明,测距模块通过连接器322电连接于车辆1的控制器4,控制器4实时获取测距模块所测量的距离并作出判断,当控制器4判断出车辆1与障碍物的距离过小时,则向发光组件321发出控制信号,接收到控制信号的发光组件321进而呈现相应的发光状态(比如闪烁等),从而可以提醒行人或者其他车辆的驾驶员,避免发生碰撞造成事故。

请参照图17,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340与所述连接器322为一体结构,两者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通过一体注塑而成。可以理解的是,一体式结构可以增加连接器322的强度,从而使得光电模组320始终电连接于车辆1上,确保具有良好的发光效果。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