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4965发布日期:2021-09-14 21:0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2.现在,车载手机支架主要是开车人士所需要使用,让开车接听电话更安全。以及车上乘坐人员使用手机时能解放双手,现车载支架大部份采用可更换固定架方式,不管你使用平板还是手机、mp4、pda都可以随意切换。可安装于汽车空调出风口及汽车仪表台。支撑架强韧有力,不会晃动、掉落,且可调整角度,配上不同夹座车载及桌上都可用。目前市场上车载支架的种类较多,车载手机支架是为了方便驾驶员在行驶途中让手机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方便拿下来或者直接进行操作,方便及安全是基本要求。但是很多手机支架安装之后之后角度调节有限,很多采用夹子式,有些采用吸盘式,但吸盘吸住玻璃或仪表盘之后不方便拆卸,手机夹取定位复杂。
3.综上,现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对吸盘改进方便取下,采用导向连通轴实现多方便多角度调节以及巧妙地对手机放置处设计使得结构简单方便拆卸,从而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角度调节有限,安装不便拆卸不便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7.底部吸盘,其包括吸附垫、吸盘盖体、吸盘轴、按压键及连接轴,所述吸附垫与所述吸盘盖体的底部粘接,所述吸盘轴容纳在所述吸盘盖体的内腔,所述吸盘盖体的侧面设置贯穿的缝隙条,所述吸盘轴设置贯穿的缝隙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缝隙孔及所述缝隙条与所述按压键配合连接,所述按压键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为水平高度低于按压部的凸起触点,所述凸起触点与所述吸盘盖体紧压接触;
8.导向连通轴,其一端与所述吸盘盖体固定连接;
9.第一连接件,其顶部为向内凹设的半球状,所述顶部的内侧设置第一外六角凸起,其底部为圆柱状,其顶部与其底部通过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与所述导向连通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10.螺母,其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中部;
11.第二连接件,其底部仿形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其顶部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多个倒“l”状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侧面设置定位条;
12.垫片,其呈半球状,其仿形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其内侧设置第二外六角凸起,所述第一外六角凸起套设在所述第二外六角凸起进行限位固定;
13.螺钉,其贯穿所述垫片、所述第二连接件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与所述螺母连
接;
14.手机放置板,其底部对应所述支撑件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的侧面对应所述定位条处设置定位槽,所述手机放置板的顶部靠同一侧边缘处设置两个定位挡板,所述手机放置板的顶部在所述定位挡板的对立侧设置弹性卡扣。
15.优选的,所述吸附垫的侧面设置拆卸条。
16.优选的,所述按压部的顶部设置防滑纹。
17.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内侧设置用于承接所述螺母的承接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底部吸盘,其包括吸附垫、吸盘盖体、吸盘轴、按压键及连接轴,所述吸附垫与所述吸盘盖体的底部粘接,所述吸盘轴容纳在所述吸盘盖体的内腔,所述吸盘盖体的侧面设置贯穿的缝隙条,所述吸盘轴设置贯穿的缝隙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缝隙孔及所述缝隙条与所述按压键配合连接,所述按压键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为水平高度低于按压部的凸起触点,所述凸起触点与所述吸盘盖体紧压接触;导向连通轴,其一端与所述吸盘盖体固定连接;螺钉贯穿所述垫片、所述第二连接件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与所述螺母连接;手机放置板,其底部对应所述支撑件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的侧面对应所述定位条处设置定位槽,所述手机放置板的顶部靠同一侧边缘处设置两个定位挡板,所述手机放置板的顶部在所述定位挡板的对立侧设置弹性卡扣。通过对吸盘改进方便取下,采用导向连通轴实现多方便多角度调节以及巧妙地对手机放置处设计使得结构简单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21.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22.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三维结构图;
23.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再一角度三维结构图。
24.附图标记:
25.10.吸附垫
26.20.吸盘盖体
27.30.吸盘轴
28.40.按压键
29.50.连接轴
30.60.连接轴
31.70.缝隙孔
32.80.按压部
33.90.连接部
34.100.凸起触点
35.110.导向连通轴
36.120.第一连接件
37.130.第一外六角凸起
38.140.支架
39.150.螺母
40.160.第二连接件
41.170.支撑板
42.180.支撑件
43.190.定位条
44.200.垫片
45.210.第二外六角凸起
46.220.螺钉
47.230.手机放置板
48.240.通孔
49.250.定位槽
50.260.定位挡板
51.270.弹性卡扣
52.280.拆卸条
53.290.防滑纹
54.300.承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6.如附图1

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包括:
57.底部吸盘,其包括吸附垫10、吸盘盖体20、吸盘轴30、按压键40及连接轴50,所述吸附垫10与所述吸盘盖体20的底部粘接,吸盘盖体20的底部成喇叭状,顶部为与底部一体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吸盘轴30容纳在所述吸盘盖体20的内腔,所述吸盘盖体20的圆柱体部分的侧面设置贯穿的缝隙条60,所述吸盘轴30设置贯穿的缝隙孔70,吸盘轴30的底部为圆柱薄片,顶部为与之一体的长方体,所述连接轴50贯穿所述缝隙孔70及所述缝隙条60与所述按压键40配合连接,所述按压键40包括按压部80和连接部90,所述连接部90的底部为水平高度低于按压部80的凸起触点100,所述凸起触点100与所述吸盘盖体20紧压接触;
58.导向连通轴110,其一端与所述吸盘盖体20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将导线连通轴插入吸盘盖体20的中空圆柱体处,导线连通轴的弯折力需要满足在安装手机后不至于因为重力原因而变形,通过用户用手加持外力才能改变方向,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情况进行调试力度大小;
59.第一连接件120,其顶部为向内凹设的半球状,所述顶部的内侧设置第一外六角凸起130,其底部为圆柱状,设计成中空腔体,其顶部与其底部通过支架14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20的底部与所述导向连通轴1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连通轴110插入第一连接件120的圆柱中空腔体,采取过盈配合固定连接;
60.螺母150,其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20中部;
61.第二连接件160,其底部仿形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20的顶部,其顶部为支撑板170,所述支撑板170的顶部设置多个倒“l”状支撑件180,所述支撑件180的侧面设置定位条190,其中定位条190为半圆柱体;
62.垫片200,其呈半球状,其仿形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60的底部,其内侧设置第二外六角凸起210,所述第一外六角凸起130套设在所述第二外六角凸起210进行限位固定;
63.螺钉220,其贯穿所述垫片200、所述第二连接件160及所述第一连接件120的顶部与所述螺母150连接,其中螺钉220插入方向可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向均可;
64.手机放置板230,其底部对应所述支撑件180处设置通孔240,所述通孔240的侧面对应所述定位条190处设置定位槽250,所述手机放置板230的顶部靠同一侧边缘处设置两个定位挡板260,定位挡板260为帽檐状防止手机转入后掉出,所述手机放置板230的顶部在所述定位挡板260的对立侧设置弹性卡扣270,拆装手机时扳动弹性卡扣270即可。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垫10的侧面设置拆卸条280,拆卸条280与所述吸附垫10一体设计,拆卸的时候拉扯拆卸条280辅助拆卸。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80的顶部设置防滑纹290,便于按压。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40的内侧设置用于承接所述螺母150的承接块300,使得螺母150安装更稳定。
68.综上,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6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盘式车载手机支架140,包括:底部吸盘,其包括吸附垫10、吸盘盖体20、吸盘轴30、按压键40及连接轴50,所述吸附垫10与所述吸盘盖体20的底部粘接,所述吸盘轴30容纳在所述吸盘盖体20的内腔,所述吸盘盖体20的侧面设置贯穿的缝隙条60,所述吸盘轴30设置贯穿的缝隙孔70,所述连接轴50贯穿所述缝隙孔70及所述缝隙条60与所述按压键40配合连接,所述按压键40包括按压部80和连接部90,所述连接部90的底部为水平高度低于按压部80的凸起触点100,所述凸起触点100与所述吸盘盖体20紧压接触;导向连通轴110,其一端与所述吸盘盖体20固定连接;螺钉220贯穿所述垫片200、所述第二连接件160及所述第一连接件120的顶部与所述螺母150连接;手机放置板230,其底部对应所述支撑件180处设置通孔240,所述通孔240的侧面对应所述定位条190处设置定位槽250,所述手机放置板230的顶部靠同一侧边缘处设置两个定位挡板260,所述手机放置板230的顶部在所述定位挡板260的对立侧设置弹性卡扣270。通过对吸盘改进方便取下,采用导向连通轴110实现多方便多角度调节以及巧妙地对手机放置处设计使得结构简单方便拆卸。
70.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