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8526发布日期:2021-10-09 12:5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流媒体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背景技术:

2.流媒体后视镜可将车身上各位置摄像仪的影像进行实时显示,便于驾驶员观察车身四周的行车环境,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需要对流媒体后视镜进行操作时,比如选择功能,市场上常见的操作结构是利用多个功能按键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对各功能按键所对应功能的不熟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摸索、尝试以寻找对应的功能进行操作。另外,流媒体后视镜的安装,常用粘胶方式固定在车内前挡风玻璃上,拆卸后难以安装。为此,需要对流媒体后视镜在安装、操作等方面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流媒体后视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包括:
6.机体;
7.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底部,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前后分布的光感感应器和第一弹性按键组;
8.功能选择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功能选择组件利用光栅感应式结构进行功能滚动选择和按键式功能确定;
9.第三弹性按键组,用于返回或取消当前所选择的功能;
10.总控板,所述开关组件、所述功能选择组件、所述第三弹性按键组与所述总控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按键组用于控制所述流媒体后视镜的显示屏亮灭。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开关组件根据的光感感应器位置和第一弹性按键组的功能效果,快速对流媒体后视镜的显示屏进行控制;
12.2.通过功能选择组件滚动式选择操作,极大简化对流媒体后视镜的功能选择操作。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按键组包括第一按压件、连接件、弹性触体和第一按键本体,所述弹性触体呈三段式阶梯轴段,且所述弹性触体的中间轴段呈圆台状,所述弹性触体安装在所述连接件内,所述第一按压件活动插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位于所述机体外部,所述弹性触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按压件、第一按键本体抵接。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带有台阶的通孔部,所述弹性触体安装在所述通孔部内,且所述弹性触体圆台状的中间轴段的大端面侧搭接在该台阶上。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部两侧设有插槽,且在所述插槽的尾端设有凸出的限位块,所述第一按压件设有可滑动插接于所述插槽内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尾
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选择组件包括滚轮、扇叶式光栅件、光电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滚轮联动的第二弹性按键组,所述滚轮与所述扇叶式光栅件同轴转动,所述光电传感器通过所述扇叶式光栅件感应所述滚轮上的感应点,以滚动式选择所述流媒体后视镜的功能,所述第二弹性按键组用于确定当前所选择的功能。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扇叶式光栅件与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扇叶式光栅件上的扇叶绕所述转轴的中轴等间距排布,若干所述感应点位于所述滚轮朝向于所述扇叶式光栅件的侧面内,且各所述感应点所在位置沿轴向分别对应于所述扇叶式光栅件上相邻扇叶之间的间隙,所述光电传感器透过所述扇叶式光栅件上相邻扇叶之间的间隙采集所述感应点的信号。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选择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上设有呈u形的凸起段,所述凸起段弹性卡接在其中两个相邻所述感应点之间的间隙内。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支架组件,所示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爪盘和卡件,所述支架转动安装在所述机体背部,所述爪盘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所述卡件与所述爪盘可拆卸的转动卡接。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爪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若干所述第一卡爪绕所述爪盘中心分布,所述第一卡爪上部呈s形且其顶部朝外弯曲,所述第二卡爪位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卡爪之间,所述第二卡爪顶部呈s形弯曲;所述卡件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爪相互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爪旋扣式配合。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爪盘对应于所述第一卡爪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架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凸台;所述支架上部为中空的框状结构,所述支架上部的两侧边上设有线槽,所述线槽连通所述支架的内外部。
2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是流媒体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功能选择组件的局部放大示图;
26.图3是支架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
27.图4是第一弹性按键组结构分解示意图;
28.图5是图3中的爪盘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机体100;开关组件200;光感感应器210;第一弹性按键组220;第一按压件221;连接件222;弹性触体223;第一按键本体224;通孔部201;台阶202;插槽203;限位块204;插接部205;限位槽206;功能选择组件300;滚轮310;感应点311;扇叶式光栅件320;第二弹性按键组330;转轴340;弹片350;凸起段351;第三弹性按键组360;支架组件400;支架410;爪盘420;第一卡爪421;第二卡爪422;定位孔423;卡件430;第一卡槽431;第二卡槽
432;线槽440;前置摄像头500。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流媒体后视镜,包括机体100、开关组件200、功能选择组件300、第三弹性按键组360、总控板(图中未示出)和支架组件400。其中,机体100的基本构造为壳体和显示屏(图中未示出),将显示屏所在侧定义为流媒体后视镜的前侧。总控板安装在机体100内部,通过显示屏显示与该流媒体后视镜电控连接的各摄像头。如图1所示,可在机体100底部居中位置处设置开关组件200,开关组件200与总控板连接。开关组件200包括光感感应器210和第一弹性按键组220,光感感应器210位于第一弹性按键组220的前侧,且光感感应器210的感应端朝向前侧,用于监测车内光线强度,以自动控制显示屏的亮度。第一弹性按键组220则通过电控板控制流媒体后视镜的显示屏亮灭。开关组件200向下突出于机体100的底部,操作时,用户可根据光感感应器210所在位置,直观且快速找到第一弹性按键组220所在位置进行操作。如图1和图2所示,同在机体100的底部设置功能选择组件300,功能选择组件300与总控板电连接,功能选择组件300包括滚轮310、扇叶式光栅件320、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按键组330,滚轮310、扇叶式光栅件320、光电传感器即构成光栅感应式结构。其中,扇叶式光栅件320和光电传感器位于机体100内部,滚轮310的部分轮体位于机体100底部外。滚轮310和扇叶式光栅件320相互连接且同轴转动。在位置上,扇叶式光栅件320位于滚轮310和光电传感器之间。滚轮310上的感应点311设置在滚轮310朝向于扇叶式光栅件320的侧面上。在滚轮310带动扇叶式光栅件320转动的过程中,利用光电传感器感应滚轮310上的感应点311,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总控板,利用总控板控制流媒体后视镜的功能。第二弹性按键组330位于滚轮310上方,第二弹性按键组330可通如弹簧片等弹性件与滚轮310连接,当滚轮310滚动选择对应的功能后,通过向上按压滚轮310以推动第二弹性按键组330,以此利用第二弹性按键组330将信号反馈至总控板确定当前选择的功能。滚动式选择操作,极大简化对流媒体后视镜的功能选择操作。
32.如图1所示,在机体100底部、位于功能选择组件300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弹性按键组360,第三弹性按键组360与总控板连接,在功能选择组件300选取且确定当前功能后,利用第三弹性按键组360进行返回或取消当前所选择的功能。
33.如图1和图3所示,支架组件400包括支架410、爪盘420和卡件430。支架410转动安装在机体100背部。如图3所示,支架410一端呈球形且该端转动与机体100转动连接,爪盘420则固定在支架410的另一端,即支架410的顶部位置。卡件430固定在汽车内部的前挡风玻璃上,机体100通过爪盘420转动连接在卡件430上,以此实现机体100快速装卸至车内的前挡风玻璃上。
3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按键组220包括第一按压件221、连接件222、弹性触体223和第一按键本体224。其中,弹性触体223可选用硅胶材质制成。弹性触体223呈阶梯轴段式,其分为三段,前后两段可呈圆柱状,中段为圆台状。弹性触体223安装在连接件222内,第一按键本体224位于机体100内,连接件222则安装在机体100的壳体且对应于第一
按键本体224所在位置处。第一按压件221活动插接在连接件222上且位于机体100外部。此时弹性触体223则位于第一按压件221和第一按键本体224之间,弹性触体223一端穿过连接件222与第一按键本体224接触,另一端与第一按压件221抵接。用户从从外部对第一按压件221进行施压,通过弹性触体223对第一按键本体224进行按压,在按压过程中,弹性触体223主要通过其圆台形的中段发生弹性变形,以实现第一按压件221在失去施压的状态下进行自动复位。弹性触体223的圆台形中间段内部可为实心或空心,在受压状态下,两侧端面沿轴向向内挤压,周边的曲面向外膨胀,弹性形变后回复强,韧性高。
35.进一步的,连接件222上设有通孔部201,通孔部201内设有台阶202,该台阶202靠近第一按键本体224,弹性触体223安装在该通孔部201内。其中,弹性触体223的圆台形的中间轴段的大端面搭接在该台阶202上,即中间轴段的大端面朝向于第一按键本体224。对第一按压件221施压时,弹性触体223的中间轴段则主要是其小端面侧沿轴向进行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
36.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2和第一按压件221之间的连接结构,则是在通孔部201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插槽203,在插槽203的尾端即插槽203靠近第一按键本体224的端部处设有凸出的限位块204。第一按压件221上设有与插槽203配合的插接部205,插接部205的尾端处设有限位槽206。当第一按压件221通过插接部205插入至插槽203内后,限位块204卡入至插接部205上的限位槽206内,利用限位块204和限位槽206的配合限制第一按压件221朝向第一按键本体224和远离第一按键本体224方向移动的行程。
37.优选的,上述第一弹性按键组220的结构适用于第三弹性按键组360的结构。
38.如图2所示,其中,扇叶式光栅件320与滚轮310之间通过转轴340连接,该转轴340则转动安装在机体100内。具体的,扇叶式光栅件320上设置有若干扇叶,各扇叶绕转轴340的中轴等间距排布。滚轮310上的感应点311朝向扇叶,且每个感应点311所在位置沿轴向对应于相邻两个扇叶之间的间隙。光电传感器通过扇叶之间的间隙感应各感应点311以进行信号的采集。
39.进一步的,功能选择组件300还包括弹片350,弹片350上设有呈u形的凸起段351,该凸起段351弹性卡接在其中两个相邻感应点311之间的间隙内,感应点311的端面可呈球面状。当滚轮310转动时,凸起段351会从当前两个感应点311的间隙滑向下一个间隙,利用弹片350提示用户在转动滚轮310时的手感,且同时产生“滴答”的声音。
40.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爪盘420上设有第一卡爪421和第二卡爪422,第一卡爪421和第二卡爪422从爪盘420的周边向上折弯延伸而成,四个第一卡爪421绕爪盘420的中心等间距分布,一个第二卡爪422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卡爪421之间。其中,第一卡爪421的上部呈s形,其顶端朝向爪盘420外侧方向,第二卡爪422的上部也呈s形,第二卡爪422的顶部和第一卡爪421的顶部朝向不在同一方向上。卡件430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431和第二卡槽432。第一卡槽431的数量与第一卡爪421的数量与位置设置相互对应。第二卡槽432与第二卡爪422相互配合。装配时,爪盘420从卡件430下方插入,第一卡爪421卡接到第一卡槽431中,第二卡爪422伸入至第二卡槽432中,第二卡槽432内可设置有于第二卡爪422顶部配合的勾接位。然后转动支架410,即转动爪盘420,第一卡爪421沿第一卡槽431滑动,第二卡爪422在第二卡槽432内滑动,当第二卡爪422顶部滑动至第二卡槽432的勾接位处发生扣合时,爪盘420和卡件430即配合到位,以此完成旋转配合,第二卡爪422和第二卡槽432的配
合也起到定位作用。用户只需在前挡风玻璃上固定好卡件430,通过支架410上的爪盘420即可对流媒体后视镜进行快速装卸,卡件430可重复使用,使用十分方便。
41.进一步的,在爪盘420的盘体上设有若干定位孔423,各定位孔423分布与各第一卡爪421的位置一一对应。支架410顶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凸台与定位孔423对应,安装时,支架410从爪盘420下方将凸台向上对接入各定位孔423内,然后支架410和爪盘420之间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
42.其中,如图3所示,支架410上部为中空的框状结构,支架410上部的两侧边上设有线槽440,线槽440连通支架410的内外部。实际使用时,支架410的后侧面处安装前置摄像组件,流媒体后视镜机体100内部的线束引出后从支架410下部引入到支架410上部的内部,线束穿过线槽440后伸出至支架410外,再将前置摄像组件固定在支架410上,利用前置摄像组件自身将线束压在线槽440内,从而将线束进行固定。优选的,线槽440从支架410上部内侧壁向前边缘倾斜设置,且线槽440内壁呈圆弧状。线槽440的倾斜设置能配合线束走向,避免刮损线束。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