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32848发布日期:2021-12-07 22:4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汽车后排座椅的舒适性一直是顾客选择车辆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尤其在一些商务用车上,使用者对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尤为关注。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316034a的用于车辆座椅的上靠背调节装置、靠背及包括该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具有靠背框架的靠背,该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适于接收头枕的头枕支撑件,该头枕支撑件适合于安装成相对于车辆座椅的靠背框架绕横向轴线枢转。上靠背调节装置使得靠背的上部可以在座椅的基本纵向上移动,独立于靠背的下部,以便限定靠背和车辆座椅的乘员之间的接触区域。为了调节头枕的纵向位置,头枕安装在上靠背调节装置的头枕支撑件上,头枕支撑件相对于座椅靠背,特别是到座椅靠背的框架,绕横向轴线枢转。头枕的旋转使得可以在座椅的纵向上调节乘员头部在头枕上的支撑区域的位置,该专利已经披露的这辆座椅的控制方式。
3.而后排座椅的舒适性与座椅的人工力学设计、座椅材质以及后排空间有着直接关系,传统的方式都是通过这些点去提升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在座椅的设计初期,加强座椅人工力学的设计,但是调整力学设计,往往可能会影响造型的设计;通过提升座椅的材质来提升舒适性,整个座椅的成本将一定幅度上升;后排空间与整车的架构与定位强关联,后排空间有限,很难在增加后排空间上找到突破口。汽车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往往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制约,无法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在解决后排空间较小的问题时,目前普遍的方式是通过调节前排座椅的位置,来为后排增加空间。也是基于前排座椅无人落座的基础上,并且后排的用户需要先去进行前排座椅调节的动作。往往客户已经落座,还需要再起身进行前排座椅的调节,操作繁琐复杂,用户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了车辆后排空间小,需要先调节副驾座椅造成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及方法,通过检测后排座椅用户有调节座椅位置的意图时,适当的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从而增加后排用户的空间,提升用户使用后排座椅的舒适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包括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器和通讯模块,设有座椅控制模块,所述座椅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智能座舱和车身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座椅控制模块电连接有第一调节电机、第二调节电机、第一重力传感器、第二重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调节开关,所述第一调节电机用于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副驾座椅的位置,所述第二重力传感器设置在副驾座椅上,用于判断副驾座椅上
是否有用户落座,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设置在后排座椅上,用于判断后排座椅上是否有用户落座,所述调节开关用于后排座椅位置调节范围输入,所述第二调节电机用于调节后排座椅的位置。
6.本发明采用智能化的控制方式,跳出成本以及车型的限制,不仅能够间接的增大后排用户的可用空间,还使得该操作更加便携简单。本发明考虑后排用户上下车时的空间便利,当后排用户已经落座,可以更简单方便地获得更多的后排空间。
7.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是否满足后排座椅调节条件,若是,进入s2,若否保持判断状态;s2,判断是否有开启舒适性自动调节的请求,若是,进行s3,若否,结束控制;本发明设有是否有开启舒适性自动调节的请求的判断的目的是避免后排有小孩落座,随意调控调节开关,导致副驾座椅进行不必要的操控,安全且省电。
8.s3,判断是否满足舒适性自动调节的条件,若是,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为后排座椅让位,若否,结束控制;s4,待副驾座椅的位置调节完毕后,判断后排座椅是否有用户落座,若否,副驾座椅和后排座椅复位,返回s1,若是,保持判断状态。
9.作为优选,所述后排座椅调节条件为后排座椅有用户落座且接收到后排座椅位置调节请求。
10.第一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用户落座,当用户启动调节开关时,发送后排座椅位置调节请求到座椅控制模块,座椅控制模块控制第二调节电机转动,从而实现后排座椅的调控。
11.作为优选,所述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判断车辆状态是否满足控制条件,若是,进行s302;若否,结束控制;s302,判断副驾座椅是否有用户落座,若是,结束控制;若否,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为后排座椅让位。
12.座椅控制模块通过副驾座椅的第二重力传感器检测副驾座椅是否有用户落座。
13.作为优选,所述车辆状态满足控制的条件是车辆上电且静止。
14.座椅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接收车身控制器发送的车辆电源状态及车速状态,判断车辆是否上电和判断车速是否为零。
15.作为优选,所述s4还包括副驾座椅位置检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座椅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节电机转动,从而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位置传感器实时检测副驾座椅的位置,当副驾座椅的位置达到目标位置时,座椅控制模块停止对副驾座椅的控制。所述目标位置根据不同车型不同座椅进行标定确认。
16.作为优选,副驾座椅位置检测还包括防夹检测,在副驾座椅向目标位置运动过程中,检测第一调节电机的电流,当第一调节电机的电流大于阈值且位置传感器检测当前位置还没到目标位置时,判定此时发生夹物,座椅控制模块停止对副驾座椅的控制。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后排座椅调节时,前排副驾座椅自动联动,为后排争取更大的乘用空间,使得后排用户获取空间更加简单和智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及车辆科技感。
18.2、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功能在智能座舱上具备开启和关闭设置功能,用户选择更多,适用场景更多时。
19.3、通过自动调节功能,以更低的成本在允许的条件下为后排用户提供更大的适用空间。
20.4、通过车辆电源状态、车速、是否坐人以及防夹等限制条件,保证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简图;图2是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其中:1、智能座舱 2、车身控制器 3、通讯模块 4、座椅控制模块 5、第一调节电机 6、第二调节电机 7、第二重力传感器 8、调节开关 9、位置传感器 10、第一重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参考图1,包括智能座舱1、车身控制器2和通讯模块3,设有座椅控制模块4,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通讯模块3与智能座舱1和车身控制器2通讯连接,座椅控制模块4电连接有第一调节电机5、第二调节电机6、第一重力传感器10、第二重力传感器7、位置传感器9和调节开关8,第一调节电机5用于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位置传感器9用于检测副驾座椅的位置,第二重力传感器7设置在副驾座椅上,用于判断副驾座椅上是否有用户落座,第一重力传感器10设置在后排座椅上,用于判断后排座椅上是否有用户落座,调节开关8用于后排座椅位置调节范围输入,第二调节电机6用于调节后排座椅的位置。
23.智能座舱1用于车辆中控大屏相关信息的收集及处理,将用户在中控大屏上的相关操作信息转化成can信号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座椅控制模块。后排舒适模式开始或关闭控制按钮在智能座舱的中控大屏上,当智能座舱1设置后排舒适模式开始时,才能响应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功能。
24.车身控制器,用于车辆电源检测及车速检测,并用can信号通过通讯模块将车辆状态信号传输至座椅控制模块4及智能座舱1。车身控制器2根据车辆状态,进行整车电源控制,并且车身控制器2进行车速处理,综合输出整车运动或静止状态。仅在车辆上电且车辆静止的情况下允许执行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功能。
25.座椅控制模块4,用于调节开关8的检测及判断、第一调节电机5和第二调节电机6的控制、座椅位置的检测及判断、第一重力传感器10和第二重力传感器7的检测及判断。通过综合智能座舱、车身控制模块发送的车辆状态信息以及检测到的座椅开关及传感器信息,进行座椅的调节控制。
26.本发明采用智能化的控制方式,跳出成本以及车型的限制,不仅能够间接的增大后排用户的可用空间,还使得该操作更加便携简单。本发明考虑后排用户上下车时的空间便利,当后排用户已经落座,可以更简单方便地获得更多的后排空间。
27.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的系统,参考图2,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是否满足后排座椅调节条件,若是,进入s2,若否保持判断状态;后排座椅调节条件为后排座椅有用户落座且接收到后排座椅位置调节请求。
28.第一重力传感器10用于检测是否有用户落座,当用户启动调节开关8时,发送后排座椅位置调节请求到座椅控制模块4,座椅控制模块4控制第二调节电机6转动,从而实现后排座椅的调控。
29.s2,判断是否有开启舒适性自动调节的请求,若是,进行s3,若否,结束控制;本发明设有是否有开启舒适性自动调节的请求的判断的目的是避免后排有小孩落座,随意调控调节开关8,导致副驾座椅进行不必要的操控,安全且省电。
30.s3,判断是否满足舒适性自动调节的条件,若是,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为后排座椅让位,若否,结束控制;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判断车辆状态是否满足控制条件,若是,进行s302;若否,结束控制;车辆状态满足控制的条件是车辆上电且静止。
31.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通讯模块3接收车身控制器2发送的车辆电源状态及车速状态,判断车辆是否上电和判断车速是否为零。
32.s302,判断副驾座椅是否有用户落座,若是,结束控制;若否,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为后排座椅让位。
33.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副驾座椅的第二重力传感器7检测副驾座椅是否有用户落座。
34.s4,待副驾座椅的位置调节完毕后,判断后排座椅是否有用户落座,若否,副驾座椅和后排座椅复位,返回s1,若是,保持判断状态。
35.s4还包括副驾座椅位置检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座椅控制模块4控制第一调节电机5转动,从而调节副驾座椅的位置,位置传感器9实时检测副驾座椅的位置,当副驾座椅的位置达到目标位置时,座椅控制模块4停止对副驾座椅的控制。目标位置根据不同车型不同座椅进行标定确认。副驾座椅位置检测还包括防夹检测,在副驾座椅向目标位置运动过程中,检测第一调节电机5的电流,当第一调节电机5的电流大于阈值且位置传感器9检测当前位置还没到目标位置时,判定此时发生夹物,座椅控制模块4停止对副驾座椅的控制。
36.以下结合系统和方法再次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图1和图2,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a:开始步骤sb: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设置在左后排右侧的后排座椅的第一重力传感器10检测到右侧后排座椅有用户落座,并且检测到右侧后排座椅调节开关8有效,满足该两项条件时,触发舒适性自动调节功能判断。
37.步骤sc: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通讯模块3接收智能座舱1发送的后排舒适模式开启状态,若为开启状态则执行步骤sd,否则执行步骤sk。
38.步骤sd: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通讯模块3接收车身控制器2发送的车辆电源状态及车速状态,若整车上电且车辆静止则执行步骤se,否则执行步骤sk。
39.步骤se: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第二重力传感器7检测副驾座椅是否坐人,若副驾座椅未坐人则执行步骤sf,否则执行步骤sk。
40.步骤sf:前期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座椅控制模块4控制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向前运动,并且座椅控制模块4根据位置传感器9检测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位置,朝目标位置运动,目标位置根据不同车型不同座椅进行标定确认,控制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动作后执行步骤sg。
41.步骤sg: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向目标位置运动过程中,座椅控制模块4根据位置传感器9及第一调节电机5的电流判断副驾座椅是否发生防夹,若未发生防夹则执行步骤sh,若发生防夹则执行步骤sk。
42.步骤sh:座椅控制模块4根据位置传感器9检测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位置,当检测到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到达目标位置时,控制副驾座椅及靠背停止运动,执行步骤si。
43.步骤si: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功能执行完成后,座椅控制模块4通过第一重力传感器10检测到右侧后排座椅用户离座,并且通过通讯模块3接收到车身控制模块发送的右后车门打开之后再关闭的信号,则执行步骤sj,否则执行步骤sh。
44.步骤sj:座椅控制模块4控制副驾座椅及副驾靠背恢复至原位置。
45.步骤sk:结束。
46.本发明实例在汽车座椅舒适性自动调节过程中,判断了智能座舱了功能设置,在该功能设置为关闭时,不会触发该功能,保证了前排副驾未坐人,用户不想副驾座椅有任何调整时,后排右侧坐人且调节座椅时副驾也不会动作,功能设置更加灵活。
47.另外,本发明实例在执行动作前判断了车辆电源状态与车速状态,在电源状态不满足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禁用自动调节,保证驾驶安全性,去除对驾驶员的干扰,保证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48.另外,本发明实例在执行动作中判断了副驾座椅是否发生了防夹,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夹伤用户或损坏物品,保证车辆使用中用户人身安全及物品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