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座安装结构及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9258发布日期:2021-12-28 23:3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托座安装结构及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后视镜,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中的托座安装结构及后视镜。


背景技术:

2.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后视镜,普遍配置有电动镜面,对于这种配置有电动镜面的后视镜可具备双重功能,既可用于普通的反射镜,反射后方的车辆强开,又可用于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后方车辆的影像。
3.但是对于上述两种用法,对司机的视角要求不同,当用作普通的反射镜时,要求镜面正对后方,这时人眼的观察轴线与镜面垂直,但是当将后视镜调整为显示屏功能时,为最大限度减小炫光,需要调整镜面的观察角度,使之与人眼的观察轴线稍稍偏移,因此这就需要在后视镜上安装角度调整机构,角度调整机构一般安装于后壳内。
4.为了便于安装角度调整机构,一般在后壳内固定一个安装角度调整机构的固定架,组装时,需要先将固定架安装于后壳内,然后将枢转组件安装于固定架上,组装比较复杂,且容易因为安装时的错位损伤固定架或者造成枢转组件的安装失败。
5.为此,参考中国专利cn201811608694,直接在后壳的后侧面形成了安装枢转组件的支撑板,安装时,无需组装支撑板,由于枢转组件往往需要在外力作用下扳动整个后视镜,对枢转组件直接作用力的支撑板,强度要求极高。一方面,该专利文件中的支撑板是相对于枢转组件的枢转方向垂直延伸形成一板面,这种结构的后视镜中,枢转槽只能设置的极小、极浅,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使得枢转组件与枢转槽脱离,或者长时间使用使得枢转槽磨损从而使得枢转组件与枢转槽脱落。另一方面,枢转槽必须形成于整个支撑板的中间地带,与后壳的两侧具有一定距离,使得该枢转组件的枢转座必须做的很小,外力扳动时,更加费力,也使得后视镜的后壳难以小型化,占用空间大。
6.故,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后视镜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中的托座安装结构及后视镜,结构稳定不易磨损。
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视镜中的托座安装结构,包括后壳、支撑架、托座,所述支撑架一体成型于所述后壳上,与所述后壳第一方向两相对侧相连并在所述支撑架的后侧和所述后壳之间形成一容纳区,且所述支撑架的后侧面分别与所述后壳第一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所述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的枢转轴心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托座的枢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区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转动连接,所述托座可调节所述后视镜主体的显示屏的角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后壳沿第一方向上设置有横跨整个后壳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与后壳第一方向的两相对侧相连,且与连接处形成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一方面,枢转部位直接形成于后壳的两相对侧,使得枢转座可以做的很大。另一方面,枢转槽沿支撑架的侧边和后壳的侧边设置,使得枢转槽与枢转组件的接触面积可以做的很大,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造成枢转槽与枢转组件脱落,结构稳定,且可以有力的支撑托座的枢转组件,使得托座可以更加稳定的支撑后视镜。
10.较佳地,所述支撑架的后侧面沿所述后壳的第一方向上形成有两个高低不同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上形成有定位孔,后视镜主体通过所述定位孔从所述支撑架的前侧支撑固定所述支撑架。该方案使得支撑架与后视镜上其他部件之间通过高低不同的两个定位面进行多点定位,不但有效增加了支撑架的强度,还使得支撑架受到第一方向张力时,稳定性更高,不易在第一方向上发声不可恢复的形变。
11.具体地,两所述定位面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第一方向中线的两相对侧。该方案使得定位点分别于支撑架第一方向的两端。
12.更具体地,一定位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其中至少两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第二方向的两端。该方案使得定位点至少分布于支撑架的四角。
13.更佳地,所述支撑架第一方向的中线上还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定位面凹陷且贯穿所述支撑架的第二方向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分隔两所述定位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与所述固定位面平行。缓冲槽不但在支撑架上形成供导线穿过的槽孔,还对支撑架第一方向上的张力起到了缓冲作用,当枢转组件的扭转力过大时,防止支撑架在扭转力作用下破裂。
14.具体地,所述缓冲槽沿第一方向的截面呈弧形。当然所述缓冲槽也可以呈倒梯形等其他形状。
15.较佳地,托座安装结构还包括后盖,所述后壳的后侧面具有供所述托座伸入的开口,所述后盖盖于所述开口上以封闭所述容纳区。
16.具体地,所述定位面包括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上凸设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台面高于两所述定位面并临近所述开口,所述定位台的台面与所述后盖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该方案使得支撑架可以通过第三个高度的定位面相对于后盖支撑支撑架的强度,进一步增加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强度,防止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张开变形。还使得后视镜主体和后盖分别从支撑架前后两侧支撑支撑架,使得支撑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结构更加稳定,使得枢转组件可以通过支撑架更有力的支撑后视镜主体。
17.更具体地,所述定位台邻近所述后壳第一方向的一侧面,且所述定位台与所述第一定位面之间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三角支撑片,进一步防止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变形。
18.更具体地,每一所述定位台对应两个以一定间距设置的三角支撑片。
19.具体地,所述支撑架第一方向的中线上还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定位面凹陷且贯穿所述支撑架第二方向的缓冲槽,所述三角支撑片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缓冲槽的侧边,三角支撑片从缓冲槽的边沿加强支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强度,并使得支撑架在超出承受力范围的扭转力时,缓冲槽的槽壁配合倾斜的三角支撑片的边沿对支撑架起到缓冲作用。
20.较佳地,所述支撑架的前侧面与所述后壳的侧壁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一加强筋,防止支撑架的板身向前侧形变。
21.较佳地,所述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的槽璧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末端呈弧形以与所述枢转组件转动连接,有效防止第一枢转槽和第二枢转槽本身张开变形。
22.较佳地,所述托座包括枢转组件和支撑座,所述枢转组件包括枢转座、弹性件和角度调节件,所述枢转座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转槽中,所述枢转座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角度调节件的末端相连,所述角度调节件的末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枢转槽内,操作所述角度调节件的操作部通过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枢转座绕所述第一枢转槽的轴芯转动;所述支撑座转动安装于所述枢转座的后侧面并伸出所述后壳。
23.具体地,所述枢转组件还与所述支撑架卡接,所述支撑架后侧面的第二方向两侧边分别向后侧凸设有位置相对的两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枢转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该方案,防止枢转组件脱离枢转安装槽。
24.更佳地,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具有一定间距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后壳的侧边上,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横截面呈u形或v形,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下端部分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侧边之间的拐角处形成一加强缘。第二连接片与加强缘可有效增强枢转组件和支撑架之间的卡接稳定性,增强第一连接片的强度,且便于加工。
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后视镜,包括显示屏主体和托座安装结构,所述托座安装结构如上所述,所述显示屏主体与后壳配合连接并显露于所述后壳的前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后视镜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发明后视镜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28.图3是本发明后视镜的分解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后视镜沿第二方向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发明后壳后视方向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后壳后视方向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后壳前视方向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3.图8是本发明后盖的示意图。
34.图9是本发明后壳的后视图。
35.图10是本发明后壳沿图9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
36.图11是本发明控制模组与支撑架的安装关系图。
37.图12是图4中后视镜沿第二方向中线剖开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
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9.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视镜100,包括后壳10、支撑架40、后视镜主体20、托座30。后视镜主体20安装于后壳10上并显露于后壳10前侧,托座30安装于后壳10上并从后壳10伸出于外并支撑后视镜主体10,还可以调节后视镜主体20的角度。
40.参考图5、图6和图10,后壳10具有安装腔11,所述后壳10的前侧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11的前开口,所述后壳10后侧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12的后开口12。支撑架40一体成型于所述后壳10上,与所述后壳10第一方向两相对侧相连并在所述支撑架40的后侧和所述后壳10之间形成一容纳区,且所述支撑架40的后侧面分别与所述后壳10第一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枢转槽41和第二枢转槽42,所述第一枢转槽41和第二枢转槽42的枢转轴心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其中,支撑架40第一方向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所述后壳10第一方向的两相对侧壁。
41.参考图3、图4和图12,后视镜主体20从后壳10的前侧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内,并使得后视镜主体20的显示屏显露于所述后壳10的前侧。
42.参考图3、图4和图12,托座30可调节所述后视镜主体10的显示屏的角度。其中,托座包括枢转组件31和支撑座32,枢转组件31安装于容纳区内,并分别与第一枢转槽41和第二枢转槽42转动连接,枢转组件31可调节后视镜主体的显示屏相对于支撑座32的角度。其中,参考图4,所述枢转组件31安装于所述支撑架40上,并通过所述支撑架40支撑所述后视镜主体20。
43.参考图3和图8,后视镜100还包括后盖50,所述后壳10的后侧面上具有供所述托座30伸入的开口12内的容纳区,所述托座30的前端从所述开口12伸入所述后壳10,所述后盖50封闭所述开口12。本实施例中,后盖50由两对称部分拼接而成,后盖50上形成有供托座30的杆身穿过的通孔52。
44.参考图5、图6、图9、图10,所述支撑架40的后侧面沿所述后壳10的第一方向上形成有两个高低不同的定位面(51、52),所述定位面(51、52)上形成有定位孔403、404,后视镜主体20通过所述定位孔403、404从所述支撑架40的前侧支撑固定所述支撑架40。该方案使得支撑架40与后视镜上其他部件之间通过高低不同的两个定位面进行多点定位,不但有效增加了支撑架40的强度,还使得支撑架40受到第一方向张力时,稳定性更高,不易在第一方向上发声不可恢复的形变。
45.其中,参考图10,两定位面分别为第一定位面51、第二定位面52,第一定位面51低于第二定位面52。
46.具体地,第一定位面51、第二定位面5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40第一方向中线的两相对侧。该方案使得定位点分别于支撑架40第一方向的两端。
47.更具体地,第一定位面51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403,第二定位面5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404,其中至少两个定位孔403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40第二方向的两端。至少两个定位孔404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40第二方向的两端。其中,支撑架40的后侧面上凹设有一安装槽46,该安装槽46的槽底低于定位面(51、52),该安装槽46设于支撑架40的中间并将第一定位面51和第二定位面52沿第二方向分成了两部分。该安装槽46用于安装枢转组件31,减小后壳10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
48.参考图5、图6、图9、图10,所述支撑架40第一方向的中线上还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定
位面凹陷且贯穿所述支撑架40的第二方向的缓冲槽53,所述缓冲槽53分隔所述第一定位面51、第二定位面52,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与所述固定位面平行。缓冲槽53不但在支撑架40上形成供导线穿过的槽孔,还对支撑架40第一方向上的张力起到了缓冲作用,当枢转组件31的扭转力过大时,防止支撑架40在扭转力作用下破裂。具体地,所述缓冲槽53沿第一方向的截面呈弧形。当然所述缓冲槽53也可以呈倒梯形等其他形状。该缓冲槽53被安装槽46沿第一方向分成了两部分。
49.参考图5、图6、图9、图10,,所述第一定位面51上凸设有定位台45,所述定位台45的台面高于两所述第一定位面51和第二定位面52并临近所述后开口12,所述定位台45的台面与所述后盖50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该方案使得支撑架40可以通过第三个高度的定位面相对于后盖支撑支撑架40的强度,进一步增加支撑架40在第一方向上的强度,防止支撑架40在第一方向上张开变形。还使得后视镜主体20和后盖分别从支撑架40前后两侧支撑支撑架40,使得支撑架4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结构更加稳定,使得枢转组件31可以通过支撑架40更有力的支撑后视镜主体20。
50.参考图5和图8,该卡合结构包括开设于定位台45台面上的固定孔451和凸设于后盖50内侧的固定柱51。当然,该卡合结构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包括凸设于台面上的凸柱和凹设于后盖50上的凹槽。
51.更具体地,所述定位台45邻近所述后壳10第一方向的一侧面,且所述定位台45与所述第一定位面51之间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三角支撑片452,进一步防止支撑架40在第一方向上变形。
52.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台45临近后壳10的上侧边,后壳10的下侧边向内凸设有一卡合台131,该卡合台131与后盖50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
53.参考图5和图10,每一所述定位台45对应两个以一定间距设置的三角支撑片452。其中,所述三角支撑片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缓冲槽53的侧边,三角支撑片452从缓冲槽53的边沿加强支撑架40在第一方向上的强度,并使得支撑架40在超出承受力范围的扭转力时,缓冲槽53的槽壁配合倾斜的三角支撑片452的边沿对支撑架40起到缓冲作用。当然,该三角加强边452也可以有多个且以一定角度设置绕定位台45设置。
54.较佳地,所述支撑架40的前侧面与所述后壳10的侧壁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一加强筋401,防止支撑架40的板身向前侧形变。
55.较佳地,所述第一枢转槽41和第二枢转槽42的槽璧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402,所述第二加强筋402的末端呈弧形以与所述枢转组件31转动连接,有效防止第一枢转槽41和第二枢转槽42本身张开变形。
56.参考图4和图12,所述枢转组件31包括枢转座311、弹性件312和角度调节件313,所述枢转座311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转槽41中,所述枢转座31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弹性件312与所述角度调节件313的末端相连,所述角度调节件313的末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枢转槽42内,操作所述角度调节件313的操作部通过所述弹性件312带动所述枢转座311绕所述第一枢转槽41的轴芯转动;所述支撑座32转动安装于所述枢转座311的后侧面。
57.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2为u型弹性臂,其u型底部抵触于支撑架40上。当然,枢转组件31的结构不限于此,当然,本产品以具有可与球形万向头配合的枢转座、角度调节件为核心的枢转组件为佳。
58.参考图3和图5,所述枢转组件31还与所述支撑架40卡接,所述支撑架40的第二方向两侧边分别向后侧凸设有位置相对的两第一连接片43,所述第一连接片43和所述枢转组件31之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431、3111),防止枢转组件31脱离枢转安装槽。该卡合结构包括设于第一连接片43上的卡合孔和设于所述枢转座311上的卡合钩3111。
59.参考图5和图6,所述支撑架4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3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43具有一定间距的第二连接片44,所述第一连接片43和第二连接片44的第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后壳10的侧边上,所述第一连接片43和第二连接片44的第二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片43和第二连接片44的横截面呈u形或v形,所述第一连接片43和第二连接片44的下端部分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片44与所述侧边之间的拐角处形成一加强缘441。第二连接片44与加强缘441可有效增强枢转组件31和支撑架40之间的卡接稳定性,增强第一连接片43的强度,且便于加工。
60.参考图6,卡合台131向下延伸形成有与第二连接片44弯折连接的加强片132。加强缘441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片44和卡合台131之间。
61.参考图5,第一连接片43与支撑架40的后侧面之间还设有加强筋432。
62.参考图3,所述后视镜主体20包括前壳21、显示屏模组22、控制模组23,所述前壳21与所述后壳10可配合连接,所述显示屏模组22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壳21上,所述控制模组23与所述显示屏模组22电连接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40上。其中,显示屏模组22包括显示屏、后视镜、散热板和导光板。
63.参考图11,所述控制模组23包括安装于所述显示屏模组22后侧的散热板231和安装于所述散热板231后侧的电路板232,所述电路板232上开设有避空孔,所述散热板231的后侧面凸设有若干穿过所述避空孔并与所述支撑架40固定连接的固定台2311,固定台2311与定位孔403、404一一对应。
64.其中,所述散热板231的周沿与所述前壳21的内侧之间具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卡合组件,以将所述散热板231与所述前壳21固定连接,该方案使得后视镜主体20以散热板231为中心固定在一起,散热板231随之固定于支撑架40上,从而使得整个后视镜主体20通过一个核心元件固定于支撑架40上。
65.继续参考图11,所述固定台2311的顶端开设有一与定位孔403、404对应的固定孔2312,所述电路板232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台2311配合穿过的定位孔2321,所述电路板232安装于所述散热板231上并使所述固定台2311凸伸于所述电路板232后侧,螺钉24穿过所述固定孔2312和定位孔403,以将所述支撑架40与所述散热板231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232限位固定于所述支撑架40和散热板231之间。
66.其中,支撑架40的前侧面还设有供所述固定台2311伸入的定位槽405,定位孔403开设于所述定位槽405的槽底。
67.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台2311包括基台和凸设于所述基台上并与所述定位孔2321配合的凸台2313,所述支撑架40前侧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凸台2312伸入的定位槽405,所述定位孔403、404开设于所述定位槽405的槽底,所述定位孔2321的孔径小于所述基台且可供所述凸台2312配合穿过,所述散热板231的凸台2313配合穿过所述定位孔2321与并伸入所述定位槽405,所述基台抵触所述电路板232的前侧面,以在所述电路板232和散热板231之间形成散热空间。
68.其中,所述凸台2313的末端逐渐变小以在所述凸台2313侧面形成导向边。该凸台2313呈圆台、棱台等末端逐渐变小的形状。该固定台2311呈台阶状。
69.本实施例中,散热板232的前侧面形成包裹所述显示屏模组22的安装区域,该散热板232的底部和侧部分别紧贴显示屏模组22以对显示屏模组22进行散热。其中,散热板232的底部紧贴显示屏模组22后侧面的散热片。
70.其中,所述支撑架40为与所述显示屏模组22中的显示屏位置相对的支撑架40,所述支撑架40的两相对侧分别延伸至所述后壳10第一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
71.其中,所述支撑架40的主体延伸至所述安装腔11前后第二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架40通过四角的定位孔403与后视镜主体20固定连接,该方案使得后视镜主体20的中间位置与支撑架40固定,结构稳定,且通过支撑架40的四角进行固定,固定点分散,进一步增加后视镜结构的稳定性。
72.参考图6,所述后壳10后侧开口11处的上边沿还向内延伸形成延伸至整个上边沿的卡合台131,该卡合台131与后壳10之间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合结构。
73.本技术文件中,第一方向为后视镜100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后视镜100的左右方向,第三方向为后视镜100的前后方向。
7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