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冷热杯托、应用其的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2.汽车冷热杯托通常布置在中控箱上,其功能是能够将放入的饮料、水杯等进行加热或制冷,使其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由于需要进行热交换,目前常用的冷热杯托通常采用一个独立的电子温度调节模块,布置在杯托底部,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不足:1、增加了独立温度调节模块及散热电机,导致其重量高、占用空间大,成本高;2、采用底部加热及制冷,由于底面面积小,易造成水杯和饮料底部与侧壁冷热不均,且消耗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体验感。
3.汽车后排出风口,通常布置在汽车中控箱后部面板上,通过风管连接前方的空调,且刚好布置在杯托下方。大多数情况下,后排并没有乘坐乘客,因此使用率较低,冷风或者热风吹向后排空间,存在一定的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热杯托、应用其的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其在现有后排吹面风管上增加开口,并由导风管将通过后排吹面风管中的热风或冷风导入杯托本体对容器进行加热或制冷,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5.本发明所述的冷热杯托,包括导风管和可拆卸连接于副仪表板上且顶部开口的杯托本体,所述导风管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后排吹面风管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杯托本体下部连接,所述杯托本体底面上设有多个容气流穿过的第一透气孔,且杯托本体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该导向叶片用于沿着轴向引导由风管进入的气流以螺旋形流过杯托本体内部。
6.进一步,所述杯托本体内设有可旋转的风门,所述风门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透气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透气孔,通过水平转动风门以实现杯托本体上的第一透气孔的开度调节。
7.进一步,还包括风道导风件,所述风道导风件包括杆体以及设于杆体下端的挡风板,所述杆体上端穿过杯托本体与风门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位于后排吹面风管的风道内;当转动风门至第一透气孔开度最大时,带动挡风板绕杆体轴线转动至与后排吹面风管中气流走向垂直;当转动风门至第一透气孔开度为零时,带动挡风板绕杆体轴线转动至与后排吹面风管中气流走向平行。
8.进一步,所述风门顶面设有多条凸筋,所述第二透气孔中设有挡物筋。
9.进一步,所述导风管的进风口与后排吹面风管、出风口与杯托本体的连接位置设有密封条。
10.进一步,所述导向叶片与杯托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11.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包括上述的冷热杯托。
12.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副仪表板。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导风管将现有后排吹面风管的热风或冷风直接传递到杯托本体内部,从而对杯托本体内盛装水或饮料的容器进行加热或制冷,不需要额外布置温控调节模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相较于常规的与空调出风口相连的导风管引导空调的热风或冷风传递到杯托本体内的方式,引导后排吹面风管的可操作性更好,对车体改动较小,利于工业化应用。
15.2、本发明所述杯托本体底面上设有多个容气流穿过的第一透气孔,且杯托本体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即能够将由后排吹面风管导入的混乱的气流转换成螺旋状,使得气流对杯托本体内的容器的加热或制冷更加均匀,延长了气流与杯托本体内的容器的接触时间,提升了制冷或加热效率。
16.3、本发明所述杯托本体内设有可旋转的风门,所述风门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透气孔相适配的第二透气孔,通过水平转动风门以实现杯托本体上的第一透气孔的开度调节,进而能够根据实际功能需求旋转风门至对应位置,便于风量控制,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17.4、本发明所述风道导风件的杆体上端穿过杯托本体与风门固定连接,挡风板位于后排吹面风管的风道内,即水平转动风门将带动挡风板绕杆体转动,当转动风门至第一透气孔开度最大时,带动风道导风件转动至挡风板与后排吹面风管中气流走向垂直,将更多的风导向风管中。当转动风门至第一透气孔开度为零时,带动风道导风件转动至挡风板与后排吹面风管中气流走向平行,使得风道中的风能够顺利吹风后排,满足后排乘客的制冷或取暖需求。
18.5、本发明所述风门顶面设有多条凸筋,所述第二透气孔中设有挡物筋,该凸筋能够用于支撑盛装水或饮料的容器,使得容器底面与风门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热风或冷风从该空隙中吹出,并随着容器外壁螺旋上升,既能够加热或制冷容器底部,又能够加热或制冷容器侧壁。并且凸筋的设置为乘客转动风门提供了着力点,使得风门转动更加方便。同时凸筋起到了加强风门结构强度的作用,延长了风门的使用寿命。挡物筋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异物掉入风管中。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风门的顶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风门的底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杯托本体的底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风道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所述风道导风件与杯托本体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所述第一透气孔开度最大时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所述第一透气孔开度为零时的剖视图。
20.图中,1—杯托本体,11—第一透气孔,12—导向叶片,13—过孔,2—导风管,3—后排吹面风管,4—风门,41—第二透气孔,42—凸筋,43—挡物筋,44—安装孔,5—风道导风件,51—杆体,52—挡风板,53—连接轴,6—密封条,7—副仪表板,8—空调总成,9—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22.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冷热杯托,包括导风管2和可拆卸连接于副仪表板7上且顶部开口的杯托本体1,所述导风管2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所述进风口21与后排吹面风管3连通,所述出风口22与杯托本体1下部连接,所述杯托本体1底面上设有六个容气流穿过的第一透气孔11,且杯托本体1的底部均设有六个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12,该导向叶片12用于沿着轴向引导由导风管2进入的气流以螺旋形流过杯托本体1内部。所述导向叶片12与杯托本体1一体注塑成型,简化了加工工序。通过导风管2将后排吹面风管3的热风或冷风直接传递到杯托本体1内部,从而对杯托本体1内盛装水或饮料的容器9进行加热或制冷,不需要额外布置温控调节模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相较于常规的与空调出风口相连的导风管引导空调的热风或冷风传递到杯托本体内的方式,引导后排吹面风管的可操作性更好,对车体改动较小,利于工业化应用。
23.所述杯托本体1内设有可旋转的风门4,参见图2和图3,所述风门4上设有六个与第一透气孔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透气孔41,通过水平转动风门4以实现杯托本体1上的第一透气孔11的开度调节。所述风门4底面为与杯托本体1内腔底面相适配,若转动风门4至风门4上的第二透气孔41与杯托本体1上的第一透气孔11完全连通,即第一透气孔11开度最大,若风门4转动部分遮蔽第一透气孔11时,则使得进入杯托本体1内的风量减小,若风门4转动至完全遮蔽第一透气11时,此时导风管2中的风将不会进入杯托本体1内部。风门4的设置而方便出风量的大小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4.所述风门4顶面在相邻第二透气孔41之间设有凸筋42,凸筋42能够支撑容器9,使得容器底面与风门4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保证导风管2引入的热风或冷风能够顺着间隙流向杯托本体1的上端开口,从而充分加热或制冷容器9侧壁。所述第二透气孔41中设有挡物筋43,有效防止了异物掉入到导风管2中。
25.参见图5和图6,还包括风道导风件5,所述风道导风件5包括杆体51以及设于杆体51下端的挡风板52。在杯托本体1中部设有容连接轴53穿过的过孔13,所述风门4与过孔13对应的位置设有与连接轴53相适配的安装孔44。装配时,将所述杆体52上端的连接轴53穿过杯托本体1的过孔伸入到风门4的安装孔44中,涂抹胶水实现风门4与杆体52的连接。
26.所述挡风板52位于后排吹面风管3的风道内;参见图7,当转动风门4至第一透气孔11开度最大时,带动挡风板52绕杆体51轴线转动至与后排吹面风管3中气流走向垂直,将更多的风导向导风管2中。参见图8,当转动风门4至第一透气孔11开度为零时,带动挡风板52绕杆体51轴线转动至与后排吹面风管3中气流走向平行,使得风道中的风能够顺利吹风后排。为了防止风门4转动位置不准确,在杯托本体1靠近风门4的内侧壁上设置用于指示第一透气孔11开度最大的第一标记点和用于指示第一透气孔11开度为零的第二标记点,风门4上设置指示线,当指示线与杯托本体1上的第一标记点或第二标记点对齐时,快速判断挡风板52位置。或者在杯托本体1靠近风门4的内侧壁上设置用于指示第一透气孔11开度最大的第一挡块和用于指示第一透气孔11开度为零的第二挡块,风门4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当限位凸起与杯托本体1上的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时,快速判断挡风板52位置。
27.为了增加密封性能,在所述导风管2的进风口21与后排吹面风管3之间以及导风管2的出风口22与杯托本体1之间均设有密封条,有效防止了气流在导风管2的连接处发生泄
漏。
28.参见图7,当需要对杯托本体1内的容器9进行加热或制冷时,水平转动风门4使得风门4上的第二透气孔41与杯托本体1的第一透气孔11连通,此时挡风板52与后排吹面风管3中气流走向垂直,将更多的风导向导风管2中。空调总成8产生的气流进入到后排吹面风管3中,在挡风板52的作用下,大部分的气流流向导风管2,在杯托本体1底板螺旋状导向叶片12的作用下,将由后排吹面风管3导入的混乱的气流转换成螺旋状,再经过第一透气孔11、第二透气孔51以及风门4顶面与容器9底面之间的间隙流向杯托本体1上端开口位置,从而对杯托本体1内盛装水或饮料的容器9进行加热或制冷。
29.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包括上述的冷热杯托。
30.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副仪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