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接组件、挂接装置、换电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1.本技术要求申请日为2021年12月26日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21116067637的优先权、申请日为2021年12月26日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21116067815的优先权、以及申请日为2021年11月30日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21114443838的优先权。本技术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挂接组件、挂接装置、换电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3.现有电动汽车汽车的电池包设置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可换式,其中,固定式电池包一般使固定在车辆上,在充电时直接以车辆作为充电对象。而可换式的电池包一般通过活动安装的方式被固定在电动电动汽车转接底板上,电池包可以被取下,以单独进行更换或充电操作,在更换下的电池包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在车辆上。
4.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更换方式包括手动、自动等各种手段,不论哪一种手段,在电池安装于电动电动汽车底盘上时,需要将电池包锁定在电动汽车底盘上。目前,挂接件通过移动的方式实现与挂接座的挂接,进而实现电池包挂接于电动汽车底盘。但是采用移动的方式会使得挂接件与挂接座之间需要具有一定的移动间隙,而移动间隙的存在会降低挂接的稳定性,进而也会导致电池包挂接于电动汽车底盘的稳定性变差。
5.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一般通过卡扣锁止于电动汽车的底部,该种锁止方式在安装电池包的过程中,需要换电设备在沿竖直方向移动电池包到一定高度后再沿水平方向移动电池包至锁止位置,一方面导致换电设备的结构复杂以及电气控制要求比较高,另外需要电动汽车底部预留电池包水平移动的空间,使电池包的移动易受电动汽车底部空间的限制,导致电池包锁止控制的难度较高,换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锁止控制难度较高、换电效率低且易受电动汽车底部空间限制的缺陷,提供一种挂接组件、挂接装置、换电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7.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8.一种挂接组件,用于穿过挂接座上的开槽并与所述挂接座实现相互锁定,所述挂接组件包括:挂接件,所述挂接件包括挂接主体和挂接部,所述挂接部设于所述挂接主体上端并自所述挂接主体沿水平方向向两侧延伸,所述挂接件在外力作用下进入所述挂接座上的开槽并旋转移动角度后挂扣在所述挂接座上,以实现相互锁定;安装壳,所述挂接件啮合于所述安装壳。
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挂接件通过旋转的方式后实现与挂接座的挂接,上述方式使得挂接件与挂接座之间不需要较大的间隙,进而使得挂接件可以稳定挂接于挂
接座上,提高了电池包挂接的稳定性。该种方式在竖直方向举升电池包之后,仅通过旋转挂接部即可实现电池包的锁止固定,避免了再通过移动电池包带动挂接部移动至锁止位置,无需在电动汽车底部预留电池包水平方向的移动空间,简化了电池包移动的步骤,降低了锁止控制的难度,提高了换电效率。
10.较佳地,所述挂接件还包括导向销,所述导向销自所述挂接主体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
1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销与挂接主体连接,使得挂接件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销起到导向的作用。
12.较佳地,所述导向销贯穿所述挂接主体。
1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了导向销与挂接主体的连接;另外,导向销贯穿挂接主体,使得挂接主体的两侧均有导向销导向,提高挂接主体运动的稳定性。
14.较佳地,所述挂接主体的外侧上设有凹槽,所述导向销设于所述凹槽内。
1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导向销设置于凹槽内,提高了导向销与挂接主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导向销与挂接主体连接的稳定性。
16.较佳地,所述挂接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导向件内设有导槽,所述导向销沿所述导槽旋转移动至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销与导槽的配合,可以对挂接件在旋转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18.较佳地,所述挂接组件包括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所述第一啮合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第二啮合件与所述挂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啮合件位于所述安装壳内并能够在所述安装壳内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啮合;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啮合件脱离所述第一啮合件,所述第二啮合件带动所述挂接件转动。
1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啮合件固定在安装壳内。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啮合,也就可以通过第一啮合件对第二啮合件进行限位,防止第二啮合件转动,进而通过第二啮合件对挂接件进行限位,提高挂接件挂接的稳定性。第二状态时,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啮合件在安装壳内上移,使得第二啮合件脱离第一啮合件。脱离后的第二啮合件由于没有第一啮合件的限制,可以带动挂接件进行旋转,因此在第二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二啮合件的旋转,带动挂接件旋转角度后挂扣在挂接座上,实现电池包与挂接座的挂接。
20.较佳地,所述第二啮合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配合部、弹性部和啮合部,所述弹性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啮合部抵接,所述挂接件的下端与所述配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啮合部和所述第一啮合件啮合,所述配合部脱离所述啮合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啮合部脱离所述第一啮合件,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啮合部配合,以实现所述啮合部带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挂接件转动。
2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第一状态下,啮合部与第一啮合件啮合。啮合后的啮合部在第一啮合件的限制下,无法旋转。此时在弹性部的作用下,配合部脱离啮合部。第二状态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啮合部上移脱离第一啮合件,配合部伸入啮合部内与啮合部实现配合。此时,在外力的带动下,啮合部可以带动配合部和挂接件旋转角度后挂扣在
挂接座上,实现电池包与挂接座的挂接。
22.较佳地,所述挂接主体下端具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啮合件内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位于所述导向销的下方。
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挂接主体与配合部的稳定连接,第一螺纹部位于导向销的下方,方便了挂接主体与第二啮合件的连接。
24.较佳地,所述导槽包括沿所述导向件的周向设置的第一导槽和沿所述导向件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导槽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槽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导槽的底面。
2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通过第一导槽和导向销的配合,可以对挂接件在旋转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旋转的稳定性;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顶端相连接,并且第一导槽的底面高于第二导槽的底面,进而可以通过第二导槽限制挂接件周向运动。
26.较佳地,所述导向销沿所述第一导槽旋转至所述第二导槽,并沿所述第二导槽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或者所述导向销沿所述第二导槽移动至所述第一导槽,并沿第一导槽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
2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销沿第一导槽旋转至第二导槽后,挂接件下移,进而使得导向销移动至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通过第二导槽对导向销的限位,使得挂接件只能上下移动;或者导向销上移后,旋转挂接件,使其自第二导槽移动至解锁位置。导向销位于解锁位置后,挂接件可以上下移动,也可以旋转运动。
28.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槽靠近所述第二导槽的一侧低于所述第一导槽远离所述第二导槽的一侧。
2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了挂接件自第一导槽进入第二导槽。
30.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槽沿水平方向延伸。
31.较佳地,多个所述导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内。
3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导槽对导向销的导向更为稳定。
33.较佳地,所述导向件为环形结构,所述导向件外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用于将所述导向件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并且用于限制所述导向件在所述安装壳中的位置。
3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限位销防止导向件在安装壳中转动,即通过限位销可以对导向件进行限位。
35.较佳地,所述安装壳内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限位销匹配。
3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二凹槽形成对限位销的避让空间,方便限位销的插入。
37.较佳地,所述挂接组件还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设于所述安装壳的外侧,所述固定基座上具有安装孔。
3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固定基座上的安装孔,实现安装壳和电池包的连接。
39.较佳地,所述固定基座设于所述安装壳的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中部。
4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固定基座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厚度灵活选择不同位置的固定基座,提高了挂接件安装的灵活性。
41.较佳地,所述挂接组件还包括遮盖件,所述遮盖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壳的顶端。
4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遮盖件,防止外界物体进入安装壳中,进而可以防止外界物体进入电池包中对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43.较佳地,所述挂接部顶面为弧面;
44.和/或,所述挂接部底部设置有倒角。
4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弧面,使得挂接部在挂接座中运动时,不易产生划伤现象;而挂接部的底部设置有倒角提高了配合容错性。
46.一种挂接装置,所述挂接装置包括挂接座和如上所述的挂接组件。
4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挂接组件应用于挂接装置中,使得挂接件与挂接座之间不需要较大的间隙,进而使得挂接件可以稳定挂接于挂接座上,提高了电池包挂接的稳定性。
48.较佳地,所述挂接座包括连接部和挂接座主体,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挂接座主体顶部的至少两侧,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多个连接孔。
4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通过连接部上的连接孔实现挂接座主体与电动汽车底盘的连接。
50.较佳地,所述挂接座主体具有开槽和挂接槽,所述开槽与所述挂接槽相连通,所述挂接件沿竖直方向通过所述开槽,所述挂接件转动并挂接至挂接点,所述挂接点设置于所述挂接槽上。
5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挂接件自开槽进入挂接座后,通过转动到达挂接点,以实现挂接件与挂接座的挂接。
52.较佳地,所述挂接槽为多个,多个所述挂接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开槽的两侧。
5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实现挂接件的稳定挂接。
54.较佳地,所述挂接座主体具有挂接板,所述挂接槽设置于所述挂接板上,所述挂接件到达所述挂接点时,所述挂接件支撑于所述挂接板上。
5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节约使用成本,且无需单独设置,不占用空间。
56.较佳地,所述挂接座主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挂接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挂接件通过所述开槽后,至少部分所述挂接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5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防止挂接件沿移动和转动时,触碰电动汽车底盘,而对电动汽车底盘的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可以提高挂接件的使用寿命。
58.一种换电电池包,所述换电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和如上所述的挂接组件。
5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结构形式,将挂接组件应用于换电电池包中,使得挂接件与挂接座之间不需要较大的间隙,进而使得挂接件可以稳定挂接于挂接座上,提高了电池包挂接的稳定性。该种方式在竖直方向举升电池包之后,仅通过旋转挂接部即可实现电池包的锁止固定,避免了再通过移动电池包带动挂接部移动至锁止位置,无需在电动汽车底部预留电池包水平方向的移动空间,简化了电池包移动的步骤,降低了锁止控制的难度,提高了换电效率。
60.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和电池架,所述电池架沿所述电池包本体的外表面周向设置,所述安装壳分别与所述电池包本体和所述电池架连接。
6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安装壳分别与电池包本体和电池架连接,提高了电池包挂接于底盘上的稳定性。即,位于电池包本体上的挂接件与位于电池架上的安装壳均可实现与换电电池包的连接,进而提高了换电电池包挂接于底盘上的稳定性。
62.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本体内具有加强梁,所述安装壳贯穿所述加强梁并通过位于所述安装壳侧壁的固定基座与所述加强梁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挂接件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所述挂接件贯穿所述加强梁和所述电池包本体,并突出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上表面。
6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挂接件与电池包本体的连接是通过固定基座与电池包本体内加强梁的连接来实现。挂接件突出于电池包本体上表面的部分可以实现与挂接座的挂接,进而实现电池包本体挂接于电动汽车底盘。
64.较佳地,所述挂接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壳远离所述加强梁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电池包本体与所述安装壳,所述密封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壳内与所述安装壳的内壁贴合,所述密封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包本体的上表面。
6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密封件防止外界物体自安装壳进入电池包中,对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66.较佳地,所述安装壳贯穿所述电池架并通过位于所述安装壳底部的固定基座与所述电池架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挂接件贯穿所述电池架并突出于所述电池架的上表面。
6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固定基座与电池架下表面连接,安装壳受到的拉力作用在电池架的下表面,使得螺栓不受拉力,从而可以防止螺栓损坏和松动,进而提高电池包与电动汽车底盘连接的可靠性。
68.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挂接装置,或者,如上所述的换电电池包。
69.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70.挂接件通过旋转的方式后实现与挂接座的挂接,上述方式使得挂接件与挂接座之间不需要较大的间隙,进而使得挂接件可以稳定挂接于挂接座上,提高了电池包挂接的稳定性。该种方式在竖直方向举升电池包之后,仅通过旋转挂接部即可实现电池包的锁止固定,避免了再通过移动电池包带动挂接部移动至锁止位置,无需在电动汽车底部预留电池包水平方向的移动空间,简化了电池包移动的步骤,降低了锁止控制的难度,提高了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7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挂接组件部分示意图;
7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导槽的示意图;
7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导槽的另一个示意图;
7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挂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7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挂接装置的示意图;
7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挂接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7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挂接座的示意图;
7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换电电池包的示意图;
7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换电电池包的示意图;
8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换电电池包的另一个示意图。
81.附图标记说明:
82.挂接组件1
83.挂接件11
84.挂接主体111
85.挂接部112
86.导向销113
87.倒角114
88.安装壳12
89.导向件13
90.第一凹槽131
91.导槽14
92.第一导槽141
93.第二导槽142
94.限位销15
95.第一啮合件16
96.第二啮合件17
97.配合部171
98.弹性部172
99.啮合部173
100.遮盖件18
101.密封件19
102.避让孔40
103.固定基座50
104.挂接座2
105.挂接座主体21
106.容纳腔211
107.挂接槽212
108.开槽213
109.挂接板214
110.连接部22
111.换电电池包3
112.电池包31
113.电池包本体311
114.电池架312
115.加强梁313
116.挂接装置100
117.电动汽车1000
具体实施方式
11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119.实施例1
120.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接组件1,挂接组件1用于穿过挂接座上的开槽并与挂接座实现相互锁定。其中,挂接组件1设于电池包上,挂接座设于电动汽车的底部,通过挂接组件1挂接于挂接座2内实现电池包在电动汽车底部的锁止连接。挂接组件1包括挂接件11和安装壳12。挂接件11包括挂接主体111和挂接部112,并且挂接部112设于挂接主体111上端并自挂接主体111沿水平方向向两侧延伸,挂接件11在外力作用下进入挂接座上的开槽并旋转移动角度后挂扣在挂接座上,以实现相互锁定;另外,挂接件11啮合于安装壳12。具体地,挂接主体111和挂接部112连接呈t型,而挂接主体111的下端啮合于安装壳12,安装壳12与电池包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如在换电设备的举升下,带动电池包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使挂接部112沿竖直方向通过开槽,通过开槽后的挂接部112继续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角度后挂扣在挂接座上,使得挂接件11与挂接座之间不需要较大的间隙,进而使得挂接件11可以稳定挂接于挂接座上,提高了电池包挂接的稳定性。该种方式在竖直方向举升电池包之后,仅通过旋转挂接部112即可实现电池包的锁止固定,避免了再通过移动电池包带动挂接部112移动至锁止位置,无需在电动汽车底部预留电池包水平方向的移动空间,简化了电池包移动的步骤,降低了锁止控制的难度,提高了换电效率。
121.在具体使用时,挂接部112和挂接主体111均为柱体,降低了挂接座和安装壳12被划伤的可能性;安装壳12上具有啮合腔,方便挂接件11与安装壳12的啮合。
122.挂接件11还包括导向销113,导向销113自挂接主体111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销113与挂接主体111连接,使得挂接件11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销113起到导向的作用。而导向销113自挂接主体111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方便了导向销113与其他部件相配合实现导向。
123.导向销113贯穿挂接主体111,方便了导向销113与挂接主体111的连接;另外,导向销113贯穿挂接主体111,也会使得挂接主体111的两侧均有导向销113导向,提高挂接主体111运动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个导向销113与挂接主体111外表面连接,以实现对挂接主体111的导向。
124.挂接主体111的外侧上设有凹槽,并且导向销113设于凹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导向销113设置于凹槽内,提高了导向销113与挂接主体11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导向销113与挂接主体111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凹槽是由挂接主体111的外侧壁向内凹陷所形成,并且凹槽的数量可以与导向销113的数量一致,并且凹槽可以与导向销113的位置一一对应,以实现每个导向销113的稳定连接。当然,凹槽也可以沿挂接主体111的外侧壁周向环绕设置,并且多个导向销113沿凹槽周向间隔设置。
125.挂接组件1还包括导向件13,导向件13设于安装壳12内,导向件13内设有导槽14,导向销113沿导槽14旋转移动至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销113与导槽14的配合,可以对挂接件11在旋转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使得导向销113可以通过在导槽14的移动实现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的切换,并且导向销113与导槽14的配合,也会降低挂接件1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
126.挂接组件1包括第一啮合件16和第二啮合件17,第一啮合件16固定于安装壳12内,第二啮合件17与挂接件11连接,第二啮合件17位于安装壳12内并能够在安装壳12内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啮合件16和第二啮合件17啮合;在第二状态,第二啮合件17脱离第一啮合件16,第二啮合件17带动挂接件11转动。上述表述也可以具体表述为:在第一状态下,由于第一啮合件16固定于安装壳12内,而第一啮合件16和第二啮合件17啮合,进而可以通过第一啮合件16对第二啮合件17进行限位,防止第二啮合件17转动。即,通过第二啮合件17防止挂接件11的转动,使得挂接件11稳定地挂接于挂接座2。在第二状态时,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啮合件17上移脱离第一啮合件16,在没有第一啮合件16的约束下,通过外力的作用可以带动第二啮合件17旋转,使得第二啮合件17可以带动挂接件11旋转,最终实现挂接部112旋转角度后挂接于挂接座2上。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状态为挂接部112挂接于挂接座2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通过防止挂接件11的旋转提高挂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状态为挂接部112未挂接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通过外力实现挂接部112的旋转,以实现后续的挂接。
127.第二啮合件17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配合部171、弹性部172和啮合部173,弹性部172的两端分别与配合部171和啮合部173抵接,挂接件11的下端与配合部171连接;在第一状态,啮合部173和第一啮合件16啮合,配合部171脱离啮合部173;在第二状态,啮合部173脱离第一啮合件16,配合部171与啮合部173配合,以实现啮合部173带动配合部171和挂接件11转动。上述表述可以具体描述为:在第一状态时,由于第一啮合件16固定于安装壳12内,而啮合后的啮合部173在第一啮合件16的限制下无法实现旋转,此时在弹性部172的作用下,配合部171脱离啮合部173。在此状态下,即使施加外力,挂接件11也无法实现旋转,从而实现可靠挂接。在第二状态下,在外力的作用下,啮合部173上移,使得啮合部173脱离第一啮合件16,并且上移后的啮合部173压缩弹性部172实现配合部171与啮合部173的配合;此时,在外力的带动下,啮合部173旋转进而带动配合部171和挂接件11旋转角度后挂扣在挂接座2上,实现电池包与挂接座2的挂接。具体地,安装壳12上可以具有避让孔40,并且避让孔40与啮合腔连通,解锁装置通过避让孔40伸入啮合腔中与挂接件11的接触。即,在第二状态下,先通过解锁装置可以实现啮合部173的上移脱离第一啮合件16,随后解锁装置通过啮合部173带动配合部171和挂接件11的旋转,进而通过解锁装置实现挂接部112与挂接座2的挂接。挂接后,解锁装置脱离啮合部173,啮合部173在弹性部172的作用下下移,下移后的啮合部173与第一啮合件16实现啮合,最终实现稳定挂接。
128.在具体使用时,避让孔40可以位于安装壳12的底部,方便了电池包的挂接和卸取。
129.在具体使用时,啮合部173具有内六角,配合部171具有与内六角实现配合的外六角。在第二状态下,内六角与外六角配合以实现啮合部173与配合部171的配合;弹性部172为弹簧。
130.挂接主体111下端具有第一螺纹部,第二啮合件17内具有与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挂接主体111与配合部171的稳定连接。
131.第一螺纹部位于导向销113的下方,方便了挂接主体111与第二啮合件17的连接。
132.导槽14包括沿导向件13的周向设置的第一导槽141和沿导向件13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导槽142,第一导槽141与第二导槽142的顶端相连通,第一导槽141的底面高于第二导槽142的底面。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通过第一导槽141和导向销113的配合,可以对挂
接件11在旋转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旋转的稳定性,以及减少挂接件11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第一导槽141和第二导槽142顶端相连接,并且第一导槽141的底面高于第二导槽142的底面,进而可以通过第二导槽142限制挂接件11周向运动。具体地,在第二状态下,导向销113与第一导槽141接触,并且在挂接件11旋转时,可以通过导向销113与第一导槽141的配合,实现稳定旋转;在第一状态下,导向销113位于第二导槽142内,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导槽142进一步提高挂接的稳定性。即,在第一状态下,不仅通过第一啮合件16和第二啮合件17的啮合防止挂接件11的旋转,还可以通过导向销113和第二导槽142的配合,进一步来防止挂接件11的旋转。采用上述方式,通过第一啮合件16、第二啮合件17的状态以及导向销113与导槽14的配合,实现了挂接件11与挂接座2的稳定旋转和稳定挂接。
133.导向销113沿第一导槽141旋转至第二导槽142,并沿第二导槽142移动至锁定位置,或者导向销113沿第二导槽142移动至第一导槽141,并沿第一导槽141旋转至解锁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解锁装置的带动下,导向销113沿第一导槽141旋转至第二导槽142后,解锁装置脱离,此时挂接件11下移,进而使得导向销113下移动至锁定位置,此时的挂接件11也挂接于挂接座2上,并且第一啮合件16和第二啮合件17处于啮合状态。在锁定位置,第二导槽142可以对导向销113的限位,使得挂接件11只能上下移动;需要解锁时,在解锁装置的带动下,导向销113上移,使其自第二导槽142移动至解锁位置,此时的挂接件11也处于未挂接的状态。导向销113位于解锁位置后,挂接件11既可以上下移动,也可以旋转运动。
134.第一导槽141倾斜设置,第一导槽141靠近第二导槽142的一侧低于第一导槽141远离第二导槽142的一侧。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了挂接件11自第一导槽141进入第二导槽14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41沿水平方向延伸。
135.多个导槽14对称设置于导向件13内,使得导槽14对导向销113的导向更为稳定。
136.导向件13为环形结构,导向件13外侧设有第一凹槽131,第一凹槽131中设有限位销15,且限位销15凸出于导向件13的外壁,限位销15用于将导向件13定位安装于安装壳12,并且用于限制导向件13在安装壳12中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限位销15防止导向件13在安装壳12中转动,即通过限位销15可以对导向件13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一凹槽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31对称设置于导向件13的外侧,从而实现限位销15对导向件13的稳定定位。
137.安装壳12内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限位销15匹配。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二凹槽形成对限位销15的避让空间,方便限位销15凸出于导向件13外壁的部分的插入。
138.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配合,随后插入导向销113,以实现对导向件13的定位。
139.挂接组件1还包括固定基座50,固定基座50设于安装壳12的外侧,固定基座50上具有安装孔。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固定基座50上的安装孔,实现安装壳12和电池包的连接。具体地,固定基座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基座50对称设置于安装壳12的外侧,以实现安装壳12的稳定安装。
140.固定基座50设于安装壳12的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中部。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固定基座50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厚度和固定基座50的安装位置,来选择处于安装壳12不同位置的固定基座50与之配合,提高了挂接件11安装的灵活性。
141.挂接组件1还包括遮盖件18,遮盖件18连接于安装壳12的顶端。采用上述结构形
式,通过遮盖件18覆盖挂接主体和安装壳12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界物体进入安装壳12中,进而可以防止外界物体进入电池包中对电池包31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142.在具体使用时,遮盖件18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橡胶材料。在此,不对遮盖件18的材料进行限制。
143.挂接部112顶面为弧面,使得挂接部112在挂接座中运动时,不易产生划伤现象。挂接部112底部设置有倒角114,即挂接部112接触挂接座的位置设置倒角114,提高了配合容错性。
144.实施例2
145.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接装置100,包括实施例1中的挂接组件1,以及挂接座2,挂接组件1用于穿过挂接座2上的开槽213并与挂接座2实现相互锁定。
146.挂接座2包括连接部22和挂接座主体21,连接部22设于挂接座主体21顶部的至少两侧,连接部22上具有多个连接孔。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通过连接部22上的连接孔实现挂接座主体21与电动汽车底盘的连接。
147.在具体使用时,挂接座主体21顶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挂接座2还可以包括安装板,并且安装板与挂接座主体21的顶部连接,安装板突出于挂接座主体21的部分为连接部22。
148.挂接座主体21具有开槽213和挂接槽212,开槽213与挂接槽212相连通,挂接件11沿竖直方向通过开槽213,挂接件11转动并挂接至挂接点,挂接点设置于挂接槽212上。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开槽213可以方便挂接件11自开槽213进入挂接座2,而挂接件11自开槽213进入挂接座2后,可以通过转动到达挂接槽212,随后挂接件11下移挂接于挂接点,以实现挂接件11与挂接座2的挂接。
149.挂接槽212为多个,多个挂接槽212对称设置于开槽213的两侧,以实现对挂接件11的稳定挂接。
150.挂接座主体21具有挂接板214,挂接槽212设置于挂接板214上,挂接件11到达挂接点时,挂接件11支撑于挂接板214上。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节约使用成本,且无需单独设置,不占用空间。
151.挂接座主体21内具有容纳腔211,挂接板214位于容纳腔211的底部,挂接件11通过开槽213后,至少部分挂接件11位于容纳腔211内。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防止挂接件11移动和转动时,触碰电动汽车底盘,而对电动汽车底盘的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可以提高挂接件11的使用寿命。
152.实施例3
153.如图8-图10所示,一种电动汽车1000,并且电动汽车1000包括换电电池包3,而换电电池包3包括电池包31和实施例1中的挂接组件1。采用上结构形式,将实施例1中的挂接组件1应用于换电电池包3中,使得挂接件11与挂接座2之间不需要较大的间隙,进而使得挂接件11可以稳定挂接于挂接座2上,提高了电池包31挂接的稳定性。
154.电池包31包括电池包本体311和电池架312,电池架312沿电池包本体311的外表面周向设置,电池包本体311、电池架312上均可设有实施例1中的挂接件11,以实现电池包本体的中间区域和周边区域与电动汽车1000的挂接。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安装壳12分别与311311和电池架312连接,提高了电池包31挂接于底盘上的稳定性。即,位于电池包本体311
上的挂接件11与位于电池架312上的安装壳12均可实现与换电电池包3的连接,进而提高了换电电池包3挂接于底盘上的稳定性。
155.对于电池包本体311设置挂接件11的方式,挂接部112位于电池包本体311的顶部,电池包本体311内具有加强梁313,安装壳12贯穿加强梁313并通过位于安装壳12侧壁的固定基座50与加强梁313的上表面连接,挂接件11的底部与安装壳12连接,挂接件11贯穿加强梁313和电池包本体311,并突出于电池包本体311的上表面。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挂接件11与电池包本体311的连接是通过固定基座50与电池包本体311内加强梁313的连接实现,提高了挂接件11与电池包本体311的连接强度。挂接件11突出于电池包本体311上表面的部分可以实现与挂接座2的挂接,进而实现电池包本体311挂接于电动汽车1000底盘,该种设置方式尤其适用于尺寸较大的电池包31的挂接锁止,提高电池包31中间区域的挂接效果。
156.挂接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19,密封件19连接于安装壳12远离加强梁313的一端,用于密封电池包本体311与安装壳12,密封件19的一端伸入安装壳12内与安装壳12的内壁贴合,密封件19的另一端连接电池包本体311的上表面。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密封件19密封挂接件11与安装壳12之间的间隙,进而可以防止外界物体自安装壳12进入电池包31中,对电池包31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157.在具体使用时,密封件19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同时,密封件19为橡胶材质,也可以降低挂接件11在转动过程中,因挂接件11与密封件19的摩擦而产生的磨损。
158.请参阅图10进行理解,对于挂接组件1设于电池架312的方式,安装壳12贯穿电池架312并通过位于安装壳12底部的固定基座50与电池架312的下表面连接,挂接件11贯穿电池架312并突出于电池架312的上表面。当挂接件11挂接于挂接座2内时,在该挂接作用力下,安装壳12和固定基座50受到向上拉力时,而电池架312对固定基座50施加向下作用力,可以与固定基座50受到的向上的拉力进行抵消,进而防止固定基座50产生较大的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并且上述结构中,螺栓可以仅用来固定固定基座50和安装壳12,并不受拉力,从而可以防止螺栓损坏和松动,进而提高电池包31与电动汽车1000底盘连接的可靠性。
159.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充分利用大梁下方的高度空间,在换电设备对快换电池包进行拆卸时,空载的换电设备可以直接进入快换电池包的下方空间,且不与电动汽车的底部产生干涉;在换电设备对快换电池包进行安装时,承载有快换电池包的换电设备也可以直接进入大梁的下方进行换电,且不与电动汽车的底部产生干涉。整个过程中,既不需要举升车身,也不需要设置下沉式空间或挖坑用于供换电设备进出,降低换电站的建站成本、时间和难度,降低对建站场地的要求,提高换电的效率。
16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