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6159发布日期:2021-11-18 12:2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驾驶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


背景技术:

2.当今社会,生命安全已经是人民最重视的一项,而交通事故成为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一大隐患,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共计发成交通事故20万起左右,其中因疲劳驾驶造成的占比两成左右,但实际占比应该会更高,因疲劳驾驶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汽车防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日益成为当今社的研发热点。
3.目前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通常为:系统首先通过高分辨率红外摄像头识别一系列带有面部特征的图像,首先通过检测人脸,然后再进一步定位眼睛部位。通过使用眼部模型确定上下眼皮的距离,即眼睛纵横比ear值,来确定眼睑闭合度。在时间维度上,根据前面数帧,建立的模型综合判断是否疲劳驾驶,并语音警示同时gps显示停车休息地点。但是普遍的预警系统中缺乏人脸反馈功能,导致驾驶员不知道预警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若是摄像头不能完全扫描到脸部,将会降低其预警效果,同时路面的颠簸容易造成预警设备左右晃动,扫描位置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包括基于人脸识别预警器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卡接组成;
6.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其铰接在上壳体的顶面;
7.两根防震支撑u杆,其对称配置在下壳体的底面;
8.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正面分别配置有蜂鸣器控板和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上壳体的顶面开设有铰接安装槽,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的一端与铰接安装槽铰接,下壳体的底面对称开设有u形凹槽,两根防震支撑u杆分别置于两个u形凹槽内,下壳体背向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一侧面对称插接有两根旋钮杆,且旋钮杆贯穿u形凹槽,且与防震支撑u杆焊接。
9.优选的,两根所述防震支撑u杆的杆件端均具有延长支撑杆,且延长支撑杆的一端与防震支撑u杆螺纹连接,另一端粘接有橡胶防震块。
10.优选的,所述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嵌设在蜂鸣器控板的正面中间位置,蜂鸣器控板嵌设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正面中间位置,所述蜂鸣器控板的背面纵向铰接有销轴,销轴的两端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焊接;
11.蜂鸣器控板位于下壳体内的底面对称焊接有抵接板,下壳体平行于抵接板的正面对称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的螺杆端与抵接板抵接。
12.优选的,所述蜂鸣器控板的两侧面均焊接有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横向开
设有行程槽,行程槽内插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两端焊接在下壳体内腔壁上,定位杆位于连接板背面的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
13.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背面通过螺钉安装有检修板,在检修板上对称分布有多条散热槽。
14.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面纵向安装有可调角度支撑柱,可调角度支撑柱的底面配置有吸盘。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通过设置上壳体、下壳体、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旋钮杆、u形凹槽和防震支撑u杆,将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从铰接安装槽内翻转至垂直角度,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上,观察位置是否安装正确,防止扫描偏移,旋拧旋钮杆带动防震支撑u杆从u形凹槽内翻转至垂直角度,抵接在汽车内控板上,对基于人脸识别预警器壳体进行支撑,防止路面颠簸,提高其稳定性;
16.通过设置延长支撑杆和橡胶防震块,延长支撑杆从防震支撑u杆拉出带动橡胶防震块抵接在汽车内控板上,满足不同长度需求的同时,减少震动,提高其扫描精准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震支撑u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蜂鸣器控板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基于人脸识别预警器壳体;2、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3、防震支撑u杆;4、吸盘;5、可调角度支撑柱;6、铰接安装槽;7、上壳体;8、下壳体;9、蜂鸣器控板;10、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1、调节螺杆;12、u形凹槽;13、旋钮杆;14、检修板;15、延长支撑杆;16、橡胶防震块;17、销轴;18、连接板;19、行程槽;20、定位杆;21、压缩弹簧;22、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包括基于人脸识别预警器壳体1,其由上壳体7和下壳体8卡接组成;
24.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2,其铰接在上壳体7的顶面;
25.两根防震支撑u杆3,其对称配置在下壳体8的底面;
26.所述上壳体7和下壳体8的正面分别配置有蜂鸣器控板9和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0,所述上壳体7的顶面开设有铰接安装槽6,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2的一端与铰接安装槽6铰接,下壳体8的底面对称开设有u形凹槽12,两根防震支撑u杆3分别置于两个u形凹槽12内,下壳体8背向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0的一侧面对称插接有两根旋钮杆13,且旋钮杆13贯穿u形凹槽12,且与防震支撑u杆3焊接,将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2从铰接安装槽6内翻转至垂直角度,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0扫描人脸将采集到的影像反馈至基于人脸识别反馈
显示屏2上,以此观察位置是否安装正确,防止扫描偏移。
27.具体的,两根所述防震支撑u杆3的杆件端均具有延长支撑杆15,且延长支撑杆15的一端与防震支撑u杆3螺纹连接,另一端粘接有橡胶防震块16,延长支撑杆15从防震支撑u杆3拉出带动橡胶防震块16抵接在汽车内控板上。
28.具体的,所述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0嵌设在蜂鸣器控板9的正面中间位置,蜂鸣器控板9嵌设在上壳体7和下壳体8的正面中间位置,所述蜂鸣器控板9的背面纵向铰接有销轴17,销轴17的两端分别与上壳体7和下壳体8焊接,蜂鸣器控板9在销轴17的铰接安装下,可以左右调节其倾斜角度;
29.蜂鸣器控板9位于下壳体8内的底面对称焊接有抵接板22,下壳体8平行于抵接板22的正面对称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1,且调节螺杆11的螺杆端与抵接板22抵接,旋拧两根调节螺杆11,其中一根前进,另一根需要后退,使得调节螺杆11对抵接板22施力,带动其蜂鸣器控板9向一侧倾斜。
30.具体的,所述蜂鸣器控板9的两侧面均焊接有连接板18,在连接板18的中间位置横向开设有行程槽19,行程槽19内插接有定位杆20,定位杆20的两端焊接在下壳体8内腔壁上,定位杆20位于连接板18背面的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21,蜂鸣器控板9倾斜的同时,定位杆20对蜂鸣器控板9进行定位,行程槽19留有足够的长度空间,便于蜂鸣器控板9偏移,不会造成运动干涉,压缩弹簧21进行抵接,便于蜂鸣器控板9复位。
31.具体的,所述上壳体7和下壳体8的背面通过螺钉安装有检修板14,在检修板14上对称分布有多条散热槽。
32.具体的,所述下壳体8的底面纵向安装有可调角度支撑柱5,可调角度支撑柱5的底面配置有吸盘4,吸盘4安装在汽车内控板上。
33.工作原理,该防疲劳驾驶预警设备,吸盘4带动可调角度支撑柱5和基于人脸识别预警器壳体1安装在汽车内控板上,接通电源后,将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2从铰接安装槽6内翻转至垂直角度,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10扫描人脸将采集到的影像反馈至基于人脸识别反馈显示屏2上,以此观察位置是否安装正确,防止扫描偏移,旋拧旋钮杆13带动防震支撑u杆3从u形凹槽12内翻转至垂直角度,抵接在汽车内控板上,对基于人脸识别预警器壳体1进行支撑,防止路面颠簸,提高其稳定性,蜂鸣器控板9在销轴17的铰接安装下,可以左右调节其倾斜角度,蜂鸣器控板9倾斜的同时,定位杆20对蜂鸣器控板9进行定位,行程槽19留有足够的长度空间,便于蜂鸣器控板9偏移,不会造成运动干涉,压缩弹簧21进行抵接,便于蜂鸣器控板9复位。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