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6175发布日期:2021-11-03 14:1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


背景技术:

2.车辆中的座椅使用者在进行座椅的姿态调整时,常常忽视了后方乘员的存在,以至于座椅的运动结构体(如靠背分总成、座垫分总成等)相关作动电机,在进行电动调节过程中会意外挤压后方的人体或物品。在具有姿态记忆功能的程式化姿态作动时,此类风险更为显著。
3.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的解决方式为:依靠座椅姿态记忆功能ecu控制模块监控运行电机的堵转保护电流,从而防止后方阻碍和夹伤。但在实际运行中,经常由于后方较弱的被触及者(如,幼儿、宠物、易损易裂物品等)不能产生足以实现电机运行堵转的阻止力,而造成意外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包括ecu控制模块、与所述ecu控制模块电联接的用于实时检测座椅后向表面是否有接触信号反馈的探测模块、以及与所述ecu控制模块电联接的用于调整座椅后向姿态的座椅调节模块;当所述探测模块检测到有接触信号反馈时,向所述ecu控制模块发送受压信号,所述ecu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受压信号,并向所述座椅调节模块发送停止调节信号。
6.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所述探测模块检测到无接触信号反馈时,向所述ecu控制模块发送挤压解除信号,所述ecu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挤压解除信号,并向所述座椅调节模块发送恢复调节信号。
7.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探测模块包括薄膜式压力传感开关装置和/或电容式传感装置。
8.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式压力传感开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薄膜传感开关单元;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包括两层导电层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导电层之间的间隔层;所述间隔层上开设有中空的孔洞;每个所述孔洞以及所述导电层上与其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一个中空压触开关节点;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间隔层的一面连接有绝缘基材。
9.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包括若干个所述中空压触开关节点;若干个所述中空压触开关节点之间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混合的方式相连接。
10.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层为采用铝、铜、银、不锈钢和石墨中任意一种材料制作而成的聚酯薄膜。
11.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汽车座椅包括头枕、靠背主体以及靠背
侧翼;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头枕、所述靠背主体以及所述靠背侧翼中的至少一处。
12.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位于座椅蒙皮与海绵垫层之间;所述海绵垫层上开设有容留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凹槽。
13.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所述中空压触开关节点处设有辅助激活层;所述辅助激活层为海绵、软橡胶体或毡垫体。
14.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激活层为硅胶垫、橡胶垫、发泡、海绵或无纺布。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通过设置ecu控制模块、探测模块以及座椅调节模块,将探测模块安装在汽车座椅后向部上,可以实现座椅后向电动调节时的监测和防挤压控制;具体地,在ecu控制模块控制座椅调节模块对座椅后向姿态进行调整时,当座椅后向触及到后方人体或物体时,探测模块会及时检测到并向ecu控制模块发送相应信号,ecu控制模块控制座椅调节模块停止调整座椅后向姿态的调整,从而避免对座椅后方的人体或物体造成挤压损伤。
附图说明
16.图1为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座椅靠背后视角下中空压触开关节点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座椅靠背后视角下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设置在座椅靠背主体上的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金属弹片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探测模块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24.100、ecu控制模块;200、探测模块;201、导电层;202、间隔层;203、孔洞;204、绝缘基材;205、中空压触开关节点;300、座椅调节模块;401、头枕;402、靠背侧翼;403、靠背主体;404、地图袋;405、靠背蒙皮;406、靠背海绵垫层;407、靠背;408、座垫;501、第一承载板;502、第二承载板;503、第一电极;504、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当车辆的电动座椅在进行座椅姿态调节时,防夹机构能够防止夹伤后方乘员人体。座椅姿态的调节包括座椅靠背后向倾角调节以及座椅整体向后运动。
27.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ecu控制模块100、与所述ecu控制模块100电联接的用于实时检测座椅后向表面是否有接触信号反馈的探测模块200、以及与所述ecu控制模块100电联接的用于调整座椅后向姿态的座椅调节模块300;当所述ecu控
制模块100控制所述座椅调节模块300对座椅后向姿态进行调整时,探测模块200实时检测座椅后向表面是否有接触信号反馈,即当座椅后向触及到后方人体或物体时,探测模块200会产生受压信号,并将受压信号发送给ecu控制模块100,所述受压信号反应了座椅后方当前处于受压状态;ecu控制模块100接收所述受压信号,并向座椅调节模块300发送停止调节信号,座椅调节模块300停止调整座椅后向姿态的调整,从而避免对座椅后方的人体或物体造成挤压损伤。
28.进一步的,当座椅后方的人体或物体移走之后,座椅后方的挤压解除,此时探测模块200检测到无接触信号反馈,并向所述ecu控制模块100发送挤压解除信号,所述ecu控制模块100接收所述挤压解除信号,并向所述座椅调节模块300发送恢复调节信号,座椅调节模块300恢复调整座椅后向姿态。
29.进一步的,在座椅调节模块300的一次调节过程中,如果探测模块200连续多次检测到由接触信号反馈,则ecu控制模块100向座椅调节模块300发送中止调节信号,座椅调节模块300中止本次座椅后向姿态的调节。其中,上限次数可以自行设置,比如5次。
30.进一步的,所述探测模块200包括薄膜式压力传感开关装置和/或电容式传感装置。薄膜式压力传感开关装置的特点是只有当真实触碰到物体后受力才能改变开关的状态;电容式传感装置的探测特点是导体性质能影响电容变化,可以与物体接触但不引起形变,电容值发生变化即可判断出有接触物。
31.进一步的,薄膜式压力传感开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薄膜传感开关单元以及连接线束;如图2所示,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包括两层导电层201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导电层201之间的间隔层202;所述间隔层202上开设有中空的孔洞203;每一个中空的孔洞203以及导电层201上与该孔洞203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所述导电层201远离所述间隔层202的一面连接有绝缘基材204。当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因接触到人体或者物体而发生挤压时,两个所述导电层201经中空的孔洞203发生接触并导电,即电气回路的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导通。
32.进一步的,每个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可以包括若干个所述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若干个所述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之间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混合的方式相连接。如图3所示为若干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串并联混合的连接方式。
33.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201为采用铝、铜、银、不锈钢和石墨中任意一种材料制作而成的聚酯薄膜。
34.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汽车座椅包括头枕401和靠背407,靠背407包括靠背主体403和位于靠背主体403左右两侧的靠背侧翼402;靠背主体403包括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主体下部设有地图袋404;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设置在头枕401、靠背侧翼402、靠背主体403上部和地图袋404中的至少一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四处均设有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
35.如图5所示为设置在靠背主体403上的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位于座椅靠背侧翼402的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具体位置为:座椅靠背蒙皮405与座椅靠背海绵垫层406之间。优选的,座椅靠背海绵垫层406上开设有容留所述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凹槽,以避免绷紧的座椅靠背蒙皮405对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的挤压。
36.由于座椅靠背主体403包括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的地图袋404的面套的内部多为
中空腔体,缺乏对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稳定装配支撑。优选的,在中空腔体内设置硬式支撑结构体,来作为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受挤压的承载体。其中,硬式支撑结构体可以为硬质薄板。
37.当靠背主体403的后部为硬质壳体结构时,在硬质壳体的内侧部临近贴合设置支撑平台,作为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安装支撑体。当硬质壳体受到挤压发生形变时,向内挤压压触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
38.优选的,在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处,设置辅助激活层;通过设置辅助激活层,当座椅后向触及到后方人体或物体时,座椅的发泡层受力变形并传导至辅助激活层,辅助激活层发生形变并作用于薄膜传感开关单元,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两个导电层201经中空的孔洞203发生接触并导电,即电气回路的中空压触开关节点205导通。
39.所述辅助激活层为硅胶垫、橡胶垫、发泡、海绵或无纺布等,改变开关形变的变化量,减少不同座椅发泡材质、软硬度、弹性等参数变化对薄膜传感开关单元形变状态改变的误差。
40.位于座椅头枕401的薄膜传感开关单元的具体位置为:头枕401蒙皮与头枕401海绵垫层之间。优选的,相关的连接线束经头枕401骨架的钢管内部进入座椅靠背主体403的中空腔体内。
41.进一步的,所述探测模块200还可以是机械开关;如金属弹片开关;如图6所示,金属弹片开关包括第一承载板501和第二承载板502,第二承载板502内设有第一电极503,第一承载板501上设有第二电极504,第二电极504为金属弹片;第一电极503断开设置,即包括不接触的两部分,记作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的一端和第二导电部的一端均靠近第二电极504设置,第一导电部远离第二电极504的一端设有一个接正极的电连接端子,第二导电部远离第二电极504的一端设有一个接负极的电连接端子。
42.当第二承载板502邻近座椅靠背发泡安装时,第一承载板501朝向座椅的后方,在不受力即不座椅未触及到后方人体或物体的情况下,第一电极503和第二电极504不接触,包含第一电极503和第二电极504的开关电路断开状态;当座椅触及到后方人体或物体时,第一承载板501向靠近第二承载板502的一侧移动,使得第二电极504与第一电极503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相接触,开关电路导通;当所触及的人体或物体逐渐移走时,第一承载板501向远离第二承载板502的一侧移动,第二电极形变的力消失,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分开,开关电路断开。
43.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的应用场景如图7所示,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汽车座椅,探测模块200安装在位于前方的汽车座椅靠近后方汽车座椅的一侧;汽车座椅包括头枕401、靠背407以及座垫408。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姿态调整的防夹机构,通过设置ecu控制模块、探测模块以及座椅调节模块,将探测模块安装在汽车座椅后向部上,可以实现座椅后向电动调节时的监测和防挤压控制;具体地,在ecu控制模块控制座椅调节模块对座椅后向姿态进行调整时,当座椅后向触及到后方人体或物体时,探测模块会及时检测到并向ecu控制模块发送相应信号,ecu控制模块控制座椅调节模块停止调整座椅后向姿态的调整,从而避免对座椅后方的人体或物体造成挤压损伤。
4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