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障车双层承载式平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2186发布日期:2021-12-01 11:0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障车双层承载式平板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障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清障车双层承载式平板机构。


背景技术:

2.清障车全名为道路清障车,又称拖车、道路救援车、拖拽车,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清障车主要用于道路故障车辆,城市违章车辆及抢险救援等。普通的清障车的只有一层平板,用于放置故障车辆,但是工程实践中,事故车辆有时候在事故中分成了好几块,有些零部件可能已经从车辆上撞拆解了,或者在前来救援时需要把新零部件运送至事故地点,快速维修。
3.目前,单层的故障救援车辆很普遍,单层故障救援车辆存在着装货少,单趟不能完全装完一次车祸的零部件等问题,继续要一种双层的救援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障车双层承载式平板机构,可以解决单层救援装货少等救援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清障车双层承载式平板机构,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二层板、导向总成以及支撑总成;
7.所述导向总成包括与所述车体垂直固定连接的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的导向套以及与所述二层板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导向柱设有齿条,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导向套与所述二层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截面为空心矩形,所述导向套截面为空心矩形。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总成包括斜拉筋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上四个角部的立柱总成;四根所述立柱总成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与所述二层板的四个角部下表面;所述斜拉筋为两组,每组斜拉筋为两根,每根斜拉筋沿车体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总成之间;斜拉筋一端与所述立柱总成的上部固定连接,斜拉筋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立柱总成的下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总成为空心圆柱形;所述立柱总成两端均设有立柱底座,所述立柱底座包括所述立柱总成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接触底座、两块与所述接触底座固定连接的钢制外壳、两块与所述钢制外壳内部固定连接的软铁、与所述软铁转动连接的永磁体以及设置在两块所述软铁以及两块所述钢制外壳之间的铜板。所述两块软铁构成一个水平方向圆柱形空心的正方体,所述永磁体为两端是弧面的长方体,所述永磁体的弧面与所述软铁的圆柱形空心的直径方向转动连接;所述两块软铁之间用所述铜板隔开;所述永磁体处于水平方向。所述永磁体处于水平时,所述接触底座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吸和;所述永磁体处于垂直时,所述接触底座可与所述车体或者二层板分开。
11.进一步的,当所述永磁体处于水平时,所述接触底座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
吸附在一起;当所述永磁体处于垂直时,所述接触底座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不能吸附在一起。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电机以及齿轮齿条的配合,可以将二层板升起;
14.2. 通过设置的所述立柱总成,可以将所述二层板支起;通过设置的斜拉筋,可以将立柱总成拉紧,以防立柱总成倾斜;
15.3.通过设置的所述立柱底座,以及所述立柱底座包括所述立柱总成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接触底座、两块与所述接触底座固定连接的钢制外壳、两块与所述钢制外壳内部固定连接的软铁、与所述软铁转动连接的永磁体以及设置在两块所述软铁以及两块所述钢制外壳之间的铜板;当所述立柱总成支起二层板需要承重时,将所述永磁体处于水平时,所述接触底座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吸附在一起;当需要将二层板落下,不承重时,将所述永磁体处于垂直时,所述接触底座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不能吸附在一起,此时稍微升起二层板,就可以将所述立柱总成取出,放到指定位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18.图3为齿轮与齿条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永磁体处于水平时的立柱底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永磁体处于垂直时的立柱底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0022]1‑
导向柱、2

齿轮、3

导向套、4

二层板、5

立柱总成、6

斜拉筋、7

电机、10

齿条、50

立柱底座、51

接触底座、52

钢制外壳、53

永磁体、54

铜板、55

软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如图1

5所示:
[0025]
一种清障车双层承载式平板机构,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二层板4、导向总成以及支撑总成;
[0026]
所述导向总成包括与所述车体垂直固定连接的导向柱1、与所述导向柱1滑动连接的导向套3以及与所述二层板4固定连接的电机7,所述导向柱1设有齿条10,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2,所述齿轮2与所述齿条10啮合;所述导向套3与所述二层板4固定连接;
[0027]
所述导向柱1截面为空心矩形,所述导向套3截面为空心矩形。
[0028]
所述支撑总成包括斜拉筋6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上四个角部的立柱总成5;四根所述立柱总成5分别与所述二层板4的四个角部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斜拉筋6为两组,每组斜拉筋6为两根,每根斜拉筋6沿车体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总成5
之间;斜拉筋6一端与所述立柱总成5的上部固定连接,斜拉筋6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立柱总成5的下部固定连接。
[0029]
所述立柱总成5为空心圆柱形;所述立柱总成5两端均设有立柱底座50,所述立柱底座50包括所述立柱总成5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接触底座51、两块与所述接触底座51固定连接的钢制外壳52、两块与所述钢制外壳52内部固定连接的软铁55、与所述软铁55转动连接的永磁体53以及设置在两块所述软铁55以及两块所述钢制外壳52之间的铜板54。所述两块软铁55构成一个水平方向圆柱形空心的正方体,所述永磁体53为两端是弧面的长方体,所述永磁体53的弧面与所述软铁55的圆柱形空心的直径方向转动连接;所述两块软铁55之间用所述铜板54隔开;所述永磁体53处于水平方向。所述永磁体53处于水平时,所述接触底座51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4吸和;所述永磁体53处于垂直时,所述接触底座51可与所述车体或者二层板4分开。
[0030]
当所述永磁体53处于水平时,所述接触底座51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4吸附在一起;当所述永磁体53处于垂直时,所述接触底座51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4不能吸附在一起。
[0031]
所述立柱底座51里面的两块软铁55内部构成一个圆柱体,在其中间放置一条条形的永久磁铁或恒磁磁铁即永磁体53,所述接触底座51与车体或者二层板接触的一面是一块软磁材料;软磁材料是指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的一种铁氧体材料;所述钢制外壳52外部安装一个手柄,手柄穿过所述钢制外壳52以及所述软铁55与永磁体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手柄,来转动里面的永磁体53。当永磁体53的两极(n或s)呈水平方向时,也就是永磁体53的n或s极正对软磁材料时,就被磁化了,这个方向上具有强磁,所以能够用于吸住钢铁表面。而当永磁体53的两极处于上下方向时,及n、s的正中间正对软磁材料底座时,所述接触底座51可以很容易地从钢铁表面取下了。
[0032]
这个立柱底座51利用了磁性材料的两个特性:
[0033]
1.软磁性材料的磁化和退磁快的特性;
[0034]
2.条形永久磁铁或恒磁磁铁的中间磁场极弱而两端磁场极强的特性;
[0035]
所述软铁55为两块导磁体,两块所述软铁55构成设有一个空心圆柱形的正方体,中间用不导磁的铜板54隔开。两块软铁55内部有一个可以沿空心圆柱形的旋转的永磁体53,此磁体沿直径方向为n、s极;当永磁体53旋转到中间垂直位置(也就是与所述铜板54相接时),磁力线分别在两块导磁体(软铁55)中形成闭路时,接触底座51可以轻易取走;旋转90度后,n/s极分别对着两块导磁体,此时从n极到导磁体55到车体1或者二层板4,再到另一块导磁体55,再到s极,形成磁力线闭合,可以牢牢的将接触底座51附着在车体或者二层板4上。
[003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7]
开启电机7,电机7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与齿条10啮合,在啮合力的带动下,二层板4沿导向柱1升起;升起到合适位置后,将立柱总成5放置于车体的四个角部,立柱总成5的上部与二层板4的底面抵接,反向旋转电机7,使得二层板4与所述立柱总成5接触牢固,旋转所述立柱底座50上的手柄,使得永磁体53处于水平,永磁体53的磁力将所述立柱底座50的接触底座51牢固的与所述车体或者所述二层板4连接在一起,如果路况不好,或者距离较远,则在相邻的所述立柱总成5之间倾斜的固定上两根斜拉筋6;防止立柱总成5移位,造成
翻车事故。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