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4268发布日期:2021-11-29 22:48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活鱼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活鱼运输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特种车产品中的运水车和冷藏车均呈各自系列产品,两类车型功能专一,运水车只能运送装载液体,冷藏车的箱体内装有所要运送的活鱼类,多数为冷冻鱼,箱体内需运装多个鱼桶、氧气供给有限,不适合长途运输,因此现有的运输车在使用时功能性单一、不适合活鱼进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活鱼运输车,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运输车在使用时功能性单一、不适合活鱼进行运输。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为活鱼运输车,包括运输车主体,所述运输车主体的车厢内设置有箱体主体,所述箱体主体的一端固定有罐体,所述罐体内部的设置有第二仓体和第一仓体,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之间固定有隔离板。
6.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0mm。
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固定有氧气瓶,所述氧气瓶的输出口通过氧气输送软管连接有氧气三通管,所述氧气三通管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氧气输送管道和第二氧气输送管道,且第一氧气输送管道和第二氧气输送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内部,用于为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输送氧气。
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固定有固定套,所述氧气瓶固定于所述固定套内部。
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氧气三通管通过两绑带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1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还固定有增氧泵,所述增氧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曝气管道和第二曝气管道,且所述第一曝气管道和第二曝气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内部,用于进一步将氧气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把氧气溶入水中。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增氧泵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上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曝气管道和第二曝气管道的顶部均固定有曝气环。
1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还固定有制冷机组以及两个自吸水泵,两个所述自吸水泵的输入端与制冷机组的输出端通过冷水管道连接,两个所述自吸水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吸水管道和第二吸水管道,且所述第一吸水管道和第二吸水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连接,所述制冷机组的输入端也分别与所述第一仓体、第二仓体通过第一出水管道、第二出水管道连接,用于通过制冷机组控制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的水温;
14.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还固定有发电机组和配电柜,所述发电机组与配电柜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所述配电柜与增氧泵之间、配电柜与制冷机组之间、配电柜与自吸水泵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机组的输出和输入端以及自吸水泵的输出和输入端均固定有过滤网。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氧气瓶、增氧泵、制冷机组和自吸水泵的配合,使得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对活鱼进行长途运输,能够通过制冷机组进行水循环系统制冷,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温度要求的活鱼进行运输,进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并在短途运输中通过氧气瓶内部的氧气满足罐体内活鱼所需氧气的供应。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主体和罐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氧气输送管道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氧泵输送管道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温制冷管道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主体内部结构正视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主体内部结构侧视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箱体主体;2、罐体;3、固定套;4、氧气瓶;5、发电机组;6、增氧泵;7、固定架;8、第一氧气输送管道;9、制冷机组;10、固定板;11、氧气三通管;12、第二氧气输送管道;13、配电柜;14、自吸水泵;15、第一曝气管道;16、曝气环;17、第一吸水管道;18、第二曝气管道;19、第二吸水管道;20、第一出水管道;21、第二出水管道;22、隔离板;25、第一仓体;26、第二仓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活鱼运输车,包括运输车主体,运输车主体的车厢内设置有箱体主体1,箱体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罐体2,罐体2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
的厚度为50mm,罐体2内部的设置有第二仓体26和第一仓体25,第一仓体25与第二仓体26之间固定有隔离板22;
32.箱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氧气瓶4,箱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固定套3,氧气瓶4固定于固定套3内部,氧气瓶4的输出口通过氧气输送软管连接有氧气三通管11,箱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板10,氧气三通管11通过两绑带固定于固定板10的一侧,氧气三通管11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氧气输送管道8和第二氧气输送管道12,且第一氧气输送管道8和第二氧气输送管道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仓体25与第二仓体26内部,用于为第一仓体25与第二仓体26输送氧气;
33.箱体主体1的内部还固定有增氧泵6,箱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架7,增氧泵6固定于固定架7的上端,增氧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曝气管道15和第二曝气管道18,第一曝气管道15和第二曝气管道18的顶部均固定有曝气环16,且第一曝气管道15和第二曝气管道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仓体25与第二仓体26内部,用于进一步将氧气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把氧气溶入水中;
34.箱体主体1的内部还固定有制冷机组9以及两个自吸水泵14,制冷机组9的输出和输入端以及自吸水泵14的输出和输入端均固定有过滤网,两个自吸水泵14的输入端与制冷机组9的输出端通过冷水管道连接,两个自吸水泵14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吸水管道17和第二吸水管道19,且第一吸水管道17和第二吸水管道19分别与第一仓体25和第二仓体26连接,制冷机组9的输入端也分别与第一仓体25、第二仓体26通过第一出水管道20、第二出水管道21连接,用于通过制冷机组9控制第一仓体25与第二仓体26的水温;
35.箱体主体1的内部还固定有发电机组5和配电柜13,发电机组5与配电柜13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配电柜13与增氧泵6之间、配电柜13与制冷机组9之间、配电柜13与自吸水泵14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使得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对活鱼进行长途运输,能够通过制冷机组9进行水循环系统制冷,并在短途运输中通过氧气瓶4内部的氧气满足罐体2内活鱼所需氧气的供应。
3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当需要对活鱼进行短途运输时,通过打开氧气瓶4的阀门,使得氧气瓶4内部的氧气进入氧气三通管11的内部,然后氧气三通管11内部的氧气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道8对第一仓体25内部的活鱼输送氧气,并通过第二氧气输送管道12对第二仓体26内部的活鱼输送氧气,当需要对活鱼进行长途运输时,通过增氧泵6与配电柜13的电连得电,然后增氧泵6运转并通过连接管道对第一曝气管道15和第二曝气管道18的内部输送氧气,然后通过第一曝气管道15和其中一个曝气环16将氧气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把氧气溶入水中,从而对第一仓体25内部的水中不断融入空气,同时第一曝气管道15通过其中另一个曝气环16对第二仓体26内部的水中不断融入空气,进而防止活鱼在长时间的运输中由于缺少氧气死亡,当第一仓体25和第二仓体26中储存的活鱼对生存的温度较冷时,通过制冷机组9得电,对第一仓体25和第二仓体26进入制冷机组9内部的水进行制冷,然后通过自吸水泵14得电,使得自吸水泵14通过第一吸水管道17和第二吸水管道19分别将制冷机组9内部制冷的水输送到第一仓体25和第二仓体26的内部,并通过过滤网保证进入自吸水泵14和制冷机组9内部的水无杂质,从而能够对活鱼进行长途运输,能够通过制冷机组9进行水循环系统制冷,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温度要求的活鱼进行运输,进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并在短途运输中通过氧气瓶4内部的氧气满足罐体2内活鱼所需氧气的供
应。
37.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罐体的内部有两个仓体,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运输的鱼种不同对仓数进行改变,例如运输的有4种鱼种,则可以设置有4个仓体,只需要根据增设的仓体增加氧气输送管道、曝气管道、吸水管道、出水管道等即可,当然,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