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2631发布日期:2021-10-30 10:39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直流充电桩的效率普遍在95%左右,那么其中5%就转化为热损耗,这些热量必然要排出设备之外,否则将会加速设备的老化。
3.申请公布号为cn10712820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充电枪、枪绳电缆以及充电模块组,壳体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左侧通风门组件和右侧通风门组件,右侧通风门组件包括右门板,右门板上设有若干百叶窗孔,左侧通风门组件包括左门板,左门板上设有若干百叶窗孔,壳体内安装有用于将充电模块组的热量排出的排风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排风扇高速运砖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很大,容易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排风扇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包括安装在充电桩主体上的第一吸音机构,所述充电桩主体包括机壳和用于辅助散热的排风扇,排风扇安装在机壳内腔中,机壳上开设有散热口,第一吸音机构包括具有吸音功能的吸音管,吸音管一端与排风扇出风端相连,吸音管远离排风扇一端卡接在散热口中。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桩主体进行充电时,产生热量,排风扇运行并加速气流从散热口排出,气流将机壳中的热量带出。气流从排风扇流向散热口时,必须先经过吸音管,吸音管能吸收部分噪音,从而减小排风扇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吸音机构还包括至少一块具有吸音功能的吸音板,吸音板设置在吸音管内腔中,吸音板与吸音管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气流从散热口排出的通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经过吸音管时能与吸音板接触,从而使得吸音板也能对气流进行吸音,进一步减小排风扇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吸音板为波浪形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形板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吸音的效率更高,进一步减小排风扇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吸音板波峰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吸音管的轴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从排风扇吹出进入吸音管后,能够在吸音板上发生
绕流,与吸音板的波峰和波谷碰撞,使得吸音板吸收更多的能量,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噪音。
15.可选的,所述吸音管包括硬质管和第一吸音层,第一吸音层固定在硬质管内壁,第一吸音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排风扇出风一端的连接管,连接管内腔与排风扇出风口连通,连接管远离排风扇一端与硬质管端部可拆卸相连,硬质管远离连接管一端卡接在散热口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音层起到吸音作用,硬质管对第一吸音层起到支撑作用,减小第一吸音层受损的可能性。通过硬质管与连接管可拆卸相连,便于将吸音管拆卸更换和维修,使用更方便。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吸音机构还包括至少一块导流板,导流板固定在吸音管远离排风扇一端,导流板远离吸音管一端低于导流板靠近吸音管一端设置,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隙与吸音板与吸音管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从通道中排出后与导流板碰撞,然后改变流动的方向朝向下方流出,既能减小气流喷向行人的可能性,还能减小空气中的灰尘等漂浮物从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壳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板,导流板远离吸音管一端竖直向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大,并且能够引导气流竖直向下流动,减小气流喷射到行人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二吸音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吸音层能够对机壳内的噪音进行吸附,进一步减小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排风扇出风端和散热口之间设置吸音管,使得气流从排风扇流向散热口时,必须先经过吸音管,吸音管能吸收部分噪音,从而减小排风扇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25.2.通过在吸音管远离排风扇一端设置导流板,使得气流从吸音管内壁之间形成的通道中管排出后与导流板碰撞,然后改变流动的方向朝向下方流出,既能减小气流喷向行人的可能性,还能减小空气中的灰尘等漂浮物从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壳的可能性;
26.3.通过在机壳内壁设置第二吸音层对机壳内的噪音进行吸附,进一步减小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桩降噪系统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29.图3是为了展示排风扇安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30.图4是为了展示第一吸音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桩主体;11、机壳;111、散热口;112、安装板;12、排风扇;2、第一吸音机构;21、吸音管;211、硬质管;212、第一吸音层;22、吸音板;23、连接管;24、导流板;3、第二吸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
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安装在充电桩主体1上的第一吸音机构2,充电桩主体1包括机壳11和排风扇12,排风扇12安装在机壳11内腔中,用于辅助散热。机壳11上开设有散热口111,以便热量能从散热口111散出。第一吸音机构2包括吸音管21,吸音管21一端与排风扇12出风端相连,吸音管21远离排风扇12一端卡接在散热口111中,使得气流从排风扇12流向散热口111时,必须先经过吸音管21,吸音管21能吸收部分噪音,从而减小排风扇12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35.参照图2和图3,机壳1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机壳11的内壁设有第二吸音层3,第二吸音层3可为矿渣棉层、泡沫塑料层或纤维层等,具有较好的吸音功能,对机壳11内的噪音进行吸收,从而减小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36.散热口111为圆口,散热口111开设在机壳11其中一个侧壁上。机壳11的顶壁靠近机壳11的内腔一侧粘接固定有移开矩形的安装板112,安装板112与机壳11的顶壁垂直,安装板112用于安装排风扇12。
37.排风扇12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112远离机壳11顶壁一端,排风扇12的出风口与散热口111同轴设置,使得排风扇12的出风口排出的风能正对散热口111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38.排风扇12靠近出风口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为圆管,连接管23内腔与排风扇12的出风口连通,连接管23远离排风扇12一端的内壁设有螺纹圈,用于连接吸音管21。
39.参照图2和图4,吸音管21包括硬质管211和第一吸音层212,硬质管211可为圆形的塑料管,硬质管211一端外壁设有螺纹圈并和连接管23远离排风扇12一端螺纹相连,硬质管211远离连接管23一端卡接在散热口111中,使得吸音管21能够拆下进行更换或维修。
40.第一吸音层212也可为矿渣棉层、泡沫塑料层或纤维层等,第一吸音层212粘接固定在硬质管211的内壁,使得气流经过吸音管21时,吸音管21能吸收部分噪音,从而减小排风扇12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第一吸音层212的内壁粘接固定有三块吸音板22,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音板22的数量也可为1块、3块等大于1的数量。
41.相邻吸音板22之间互相平行且间隔设置,使得吸音板22与吸音管21内壁以及相邻吸音板22之间形成通道,以便气流能够排出。气流经过吸音管21时能与吸音板22接触,使得吸音板22也能对气流进行吸音,进一步减小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42.吸音板22可为波浪形板,以便能够增大气流与吸音板2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音效果。吸音板22波峰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吸音管21的轴线,使得气流进入吸音管21后,能够在吸音板22上发生绕流,并与吸音板22的波峰和波谷碰撞,使得吸音板22吸收更多的能量,更有利于减小噪音。
43.硬质管211远离连接管23一端粘接固定有四块弧形的导流板24,导流板24远离吸音管21一端低于导流板24靠近吸音管21一端设置,导流板24远离吸音管21一端竖直向下,相邻导流板24之间的间隙与吸音板22与吸音管21内壁以及相邻吸音板22之间形成的通道连通,使得气流从通道中排出后与导流板24碰撞,然后改变流动的方向朝向下方流出,既能
减小气流喷向行人的可能性,还能减小空气中的灰尘等漂浮物从相邻导流板24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壳11的可能性。
4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的具体使用方式为:充电桩主体1进行充电产生热量时,排风扇12运行并加速气流从散热口111排出,气流将机壳11中的热量带出。
45.气流从排风扇12流向散热口111时,经过吸音管21,吸音管21和吸音板22能吸收部分噪音,从而减小排风扇12产生的噪音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