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3559发布日期:2021-11-16 00:5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内使用的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较多,因此发热源较多,而为了保证充电桩的正常使用,需要在充电桩内设置冷却装置,而利用散热风扇进行冷却散热则会出现散热冷却效果不足的问题,因此大多使用液冷的方式对其充电桩进行冷却。
3.同时由于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结构不规则,因此现有的液冷装置无法有效适配充电桩的使用,从而会降低液冷装置的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通过液冷组件、水箱和冷水系统的配合能够对充电桩壳体内使用的电路板部位进行液冷处理,同时通过风冷组件、水箱和冷水系统的配合能够在充电桩壳体内进行风力循环,能够对充电桩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风力散热,同时能够对循环风进行液冷,风冷和液冷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充电桩的冷却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包括外箱体、水箱、风冷组件和液冷组件;
7.所述外箱体内固定有一组隔板,一组所述隔板将外箱体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水箱固定在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三腔室内固定有冷水系统,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有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
8.所述水箱内固定有一组隔层,一组所述隔层将水箱依次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
9.所述第三腔体内固定有若干分流板,若干所述分流板与第三腔体之间形成冷却通道;
10.所述冷水系统的冷却液入口通过第二泵体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冷水系统的冷却液出口通过出水管与第二腔体一侧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冷却通道一端之间设有支管,所述冷却通道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第一腔体连通;
11.所述风冷组件包括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一侧和排风管一侧分别固定有若干抽风扇和若干排风扇,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底端固定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固定在第三腔体内的冷却通道内;
12.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固定有若干液冷模块,所述进水管一端贯穿外箱体且与第一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体连通。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内设有若干电子元器件和若干电路板,所述外箱体固定在充电桩壳体底部,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分别固定在充电桩壳体前部的两侧,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上的抽风扇和排风扇均朝向若干电子元器件。
14.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模块固定在电路板和充电桩壳体之间,所述液冷模块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硅胶垫,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位于充电桩壳体内后部的两侧。
15.进一步地,所述冷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干燥过滤器,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和冷媒入口分别与压缩机和干燥过滤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设有低压控制器,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设有高压控制器。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室内固定有散热风扇,所述第三腔室一侧开设有镂空孔,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散热风扇和镂空孔之间。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冷组件、水箱和冷水系统的配合能够对充电桩壳体内使用的电路板部位进行液冷处理,同时通过风冷组件、水箱和冷水系统的配合能够在充电桩壳体内进行风力循环,能够对充电桩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风力散热,同时能够对循环风进行液冷,风冷和液冷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充电桩的冷却效果。
20.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外箱体、水箱和冷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风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
外箱体,2

水箱,3

风冷组件,4

液冷组件,5

冷水系统,6

充电桩壳体,101

隔板,102

第一腔室,103

第二腔室,104

第三腔室,105
‑ꢀ
第一泵体,106

第二泵体,201

隔层,202

第一腔体,203

第二腔体,204
‑ꢀ
第三腔体,205

分流板,206

冷却通道,207

回水管,301

进风管,302
‑ꢀ
排风管,303

抽风扇,304

排风扇,305

蛇形管,401

进水管,402

排水管,403

液冷模块,501

出水管,502

支管,503

蒸发器,504

压缩机,505
‑ꢀ
冷凝器,506

干燥过滤器,507

低压控制器,508

高压控制器,509

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包括外箱体1、水箱2、风冷组件3和液冷组件4;
[0031]
外箱体1内固定有一组隔板101,一组隔板101将外箱体1分隔为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和第三腔室104,水箱2固定在第一腔室102内,第三腔室104内固定有冷水系统5,第二腔室103内固定有第一泵体105和第二泵体106;
[0032]
水箱2内固定有一组隔层201,一组隔层201将水箱2依次分隔为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和第三腔体204;
[0033]
第三腔体204内固定有若干分流板205,若干分流板205与第三腔体 204之间形成冷却通道206;
[0034]
冷水系统5的冷却液入口通过第二泵体106与第一腔体202连通,冷水系统5的冷却液出口通过出水管501与第二腔体203一侧连通,出水管 501与冷却通道206一端之间设有支管502,冷却通道206另一端通过回水管207与第一腔体202连通;
[0035]
风冷组件3包括进风管301和排风管302,进风管301一侧和排风管 302一侧分别固定有若干抽风扇303和若干排风扇304,进风管301和排风管302底端固定有蛇形管305,蛇形管305固定在第三腔体204内的冷却通道206内;
[0036]
液冷组件4包括进水管401和排水管402,进水管401和排水管402之间固定有若干液冷模块403,进水管401一端贯穿外箱体1且与第一泵体 105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泵体10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体203连通,液冷模块403为中空壳结构,中空腔用于水流的流动。
[0037]
其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充电桩壳体6,充电桩壳体6内设有若干电子元器件和若干电路板,外箱体1固定在充电桩壳体6底部,进风管301和排风管302分别固定在充电桩壳体6前部的两侧,进风管301和排风管302 上的抽风扇303和排风扇304均朝向若干电子元器件。
[0038]
其中如图1所示,液冷模块403固定在电路板和充电桩壳体6之间,液冷模块403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硅胶垫,进水管401和排水管402分别位于充电桩壳体6内后部的两侧。
[0039]
其中如图2所示,冷水系统5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器503、压缩机 504、冷凝器505和干燥过滤器506,蒸发器503的冷媒出口和冷媒入口分别与压缩机504和干燥过滤器506连接。
[0040]
其中如图2所示,蒸发器503和压缩机504之间设有低压控制器507,压缩机504和冷凝器505之间设有高压控制器508。
[0041]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三腔室104内固定有散热风扇509,第三腔室104 一侧开设有镂空孔,冷凝器505设置在散热风扇509和镂空孔之间。
[004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第一腔体202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泵体106 转移至蒸发器503内,通过冷水系统5的冷却后,通过出水管501和支管 502分流至第二腔体203和第三腔体204内,第二腔体203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泵体105排至进水管401,通过液冷模块403吸收电路板上热量后通过排水管402回流至

第一腔体202内,同时支管502输入的冷却液经过冷却通道206并通过回水管207回流至第一腔体202内,能够形成水循环,同时抽风扇303和排风扇304运行,能够将充电桩壳体6内一侧的气体抽出并排至蛇形管305内,蛇形管305
内气体热量传导至冷却通道206内的冷却液中,冷却气体通过排风管302朝着电子元器件排出,进行风力循环。
[004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4]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