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2.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变速箱悬置是指安装在变速箱上的悬置,变速箱与悬置之间需要借助过渡支架来进行连接,传统的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存在散热性差的缺点,并且其安装牢固性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该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的散热性好且安装牢固性强。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包括变速箱支架,呈平板状结构,其上设有数量和安装位置均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导热片和若干第二导热片,其中所述第一导热片固定铺设在所述变速箱支架用于放置变速箱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热片则固定贯穿所述变速箱支架,所述第二导热片的一端穿出所述变速箱支架,另一端则与所述第一导热片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支架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分布在所述变速箱支架的端部和中部;悬置支架,呈中部凹陷的板状结构,其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分别分布在所述悬置支架的端部和中部,所述悬置支架安装在所述变速箱支架远离所述第一导热片的一侧,二者端部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三螺纹孔同轴心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并且所述变速箱支架与所述悬置支架安装在一起之后,二者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第二导热片伸入至该间隔内。
5.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导热片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用于对变速箱进行限位的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块,在所述变速箱支架与所述悬置支架的端部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三螺纹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凸块挤压配合。
6.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板的第二螺纹孔。
7.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支架与所述悬置支架的连接部位之间设有柔性垫片。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第二导热片在所述变速箱支架上等距均匀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第二导热片均为铜材质。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变速箱支架与悬置支架安装在一起之后,二者
之间形成有间隔,且变速箱支架上设有若干第一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第一导热片将安装在变速箱支架上的变速箱撑起,由于第一导热片具有厚度,且相邻第一导热片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在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之间形成有若干条通风通道,且第二导热片通入至变速箱支架与悬置支架的间隔内,从而将变速箱的热量也传递至该间隔内,汽车在运行期间,气流在该间隔内高速流动,且气流也在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之间的通风通道内高速流动,能够有效散发变速箱的热量,从而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12.2、该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在变速箱支架上设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块,在变速箱支架与悬置支架的端部拧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内的螺栓与凸块挤压配合,凸块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开设有贯穿限位板的第二螺纹孔,变速箱安装在两块限位板之间之后,通过向第二螺纹孔内拧入螺栓来实现对变速箱的进一步加固,且由于存在凹槽,能够使安装在第二螺纹孔上的螺栓隐藏式设置,更加美观,且在向变速箱支架与悬置支架端部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内拧入螺栓的过程中,螺栓将逐渐挤压凸块,从而使两块限位板均朝着变速箱的方向聚拢,由此实现对变速箱的进一步加固,从而该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整体具有更强的安装牢固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图;
15.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的轴测图。
17.图中:1、变速箱支架;101、第一导热片;102、第二导热片;103、第一螺纹孔;2、限位板;201、凸块;202、凹槽;203、第二螺纹孔;3、悬置支架;301、第三螺纹孔;4、柔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
4,一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包括变速箱支架1,呈平板状结构,其上设有数量和安装位置均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导热片101和若干第二导热片102,其中第一导热片101固定铺设在变速箱支架1用于放置变速箱的一侧,第二导热片102则固定贯穿变速箱支架1,第二导热片102的一端穿出变速箱支架1,另一端则与第一导热片101固定连接,变速箱支架1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103,多个第一螺纹孔103分别分布在变速箱支架1 的端部和中部,螺栓拧入中部的第一螺纹孔103之后又拧入变速箱上的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变速箱支架1与变速箱的固定安装;悬置支架3,呈中部凹陷的板状结构,其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螺纹孔301,多个第三螺纹孔301分别分布在悬置支架3的端部和中部,螺栓拧入中部的第三螺纹孔301之后又拧入悬置上的螺纹孔内,从而实现悬置支架3与悬置的固定安装,悬置支架3安装在变速箱支架1远离第一导热片101的一侧,二者端部的第一螺纹孔103和第三螺纹孔301同轴心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并且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 安装在一起之
后,二者之间形成有间隔,第二导热片102伸入至该间隔内。
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安装在一起之后,二者之间形成有间隔,且变速箱支架1上设有若干第一导热片101与第二导热片 102,第一导热片101将安装在变速箱支架1上的变速箱撑起,由于第一导热片101具有厚度,且相邻第一导热片101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在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1之间形成有若干条通风通道,且第二导热片102通入至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的间隔内,从而将变速箱的热量也传递至该间隔内,汽车在运行期间,气流在该间隔内高速流动,且气流也在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1 之间的通风通道内高速流动,能够有效散发变速箱的热量,从而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21.进一步的,变速箱支架1靠近第一导热片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用于对变速箱进行限位的两块限位板2,两块限位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块201,在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的端部拧入第一螺纹孔103和第三螺纹孔301内的螺栓与凸块201挤压配合。凸块20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202,凹槽202内开设有贯穿限位板2的第二螺纹孔203。变速箱安装在两块限位板2之间之后,通过向第二螺纹孔203内拧入螺栓来实现对变速箱的进一步加固,且由于存在凹槽202,能够使安装在第二螺纹孔203上的螺栓隐藏式设置,更加美观,且在向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端部的第一螺纹孔103和第三螺纹孔301内拧入螺栓的过程中,螺栓将逐渐挤压凸块 201,从而使两块限位板2均朝着变速箱的方向聚拢,由此实现对变速箱的进一步加固,从而该种变速箱悬置过渡支架结构整体具有更强的安装牢固性。
22.进一步的,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的连接部位之间设有柔性垫片4,柔性垫片4起到了隔离保护以及防滑的作用,使变速箱支架1与悬置支架3 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牢固。
23.进一步的,第一导热片101和第二导热片102在变速箱支架1上等距均匀分布,确保第一导热片101和第二导热片102的热传导范围分布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一导热片101和第二导热片102的导热效果。
24.进一步的,第一导热片101和第二导热片102均优选为铜材质,该材质导热速度快,从而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