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前护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0269发布日期:2021-11-25 13:4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新型汽车前护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前护杠。


背景技术:

2.汽车前端装有前护杠,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车体;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行人的作用。从外观上看,具有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前护杠还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作用。
3.然而,现有的汽车前护杠大多优先考虑外侧的缓冲性能以及空气动力学性能的设计,在汽车前护杠与车身连接的方面通常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汽车前杠容易脱落,同时影响前护杠以及车身的结构强度以及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汽车前护杠与车身连接不够紧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前护杠。
5.一种新型汽车前护杠,该新型汽车前护杠包括护杠主体、安装板以及缓冲组件。其中,安装板以及缓冲组件均设置于护杠主体上。
6.护杠主体具有顶梁和底梁,顶梁的两端弯折一定角度分别形成相互对称的两侧柱,并分别对应连接底梁的两端。两侧柱相对底梁另一侧的边缘底部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对称的两包围结构。
7.底梁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安装板设置于顶梁,安装板对应第一安装面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并且具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安装板对应第一安装面的另一侧具有若干第二凹槽,并且具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8.两侧柱以及其对应的包围结构连接形成两第二安装面,并且,两第二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面对应设置于护杠主体的同一侧表面,两侧柱相对其对应第二安装面的另一侧表面均具有凸起结构。
9.底梁相对第一安装面的另一侧表面与其两端的包围结构连接形成第三安装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侧柱对应第二安装面的一侧表面均具有第一加强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第一加强槽的底壁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凸起结构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三安装孔,凸起结构的表面通过若干第三安装孔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安装面包括若干第四安装孔,底梁及其两端的包围结构通过若干第四安装孔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包围结构相对于底梁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安装结
构,两包围结构的外端通过对应的安装结构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件以及两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安装于第一安装面,两第二缓冲件分别对应安装于两第二安装面。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前护杠通过在其一侧表面设置若干第二凹槽、若干凸起结构以及连接并形成第三安装面的底梁及其两端的包围结构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紧密连接,从而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护杠与车身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该汽车前护杠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新型汽车前护杠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新型汽车前护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新型汽车前护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护杠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护杠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汽车前护杠,该新型汽车前护杠包括护杠主体1、安装板2以及缓冲组件3。其中,安装板2以及缓冲组件3均设置于护杠主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护杠主体1作为保护汽车车头部分的主要防护装置安装于汽车车头的对应安装位点,安装板2用于安装汽车牌照,缓冲组件3作为汽车车头部分发生碰撞时缓冲撞击力的结构,其能够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轻汽车在撞击时带来的冲击。
24.请参阅图2,护杠主体1具有顶梁11和底梁12,其中,顶梁11的两端弯折一定角度分别形成相互对称的两侧柱13,并分别对应连接底梁12的两端。两侧柱13相对底梁12另一侧的边缘底部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对称的两包围结构14。在本实施例中护杠主体1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在降低加工难度的同时,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护杠主体1的整体性,从而一定程度地避免护杠主体1接驳稳点的断裂。另外顶梁11、底梁12以及侧柱13对汽车对应的安装位点进行正面保护,而包围结构14则能够强化汽车车头底部边缘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强了本实用新型汽车前护杠对汽车对应安装位点的包裹性,从而使得汽车前护杠能够紧密固定于汽车的对应安装位点。
25.请参阅图2以及图4,底梁1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121,一侧柱13以及其对应的包围结构14连接形成第二安装面131,另一侧柱13以及其对应的包围结构14连接形成另一镜像对称的第二安装面131,并且,两第二安装面131与第一安装面121对应设置于护杠主体1的同一侧表面,缓冲组件3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面121以及两第二安装面131。在实际应用时,底梁12、侧柱13以及包围结构14为汽车车头部分提供主要的结构强度强化,而缓冲
组件3通过第一安装面121以及两第二安装面131分别对应覆盖于底梁12、侧柱13以及包围结构14的外侧表面,以至于在汽车车头发生碰撞时,缓冲组件3作为第一接触面对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将一部分汽车动能先转换为势能,从而减少一部分冲击力,并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汽车前护杠的保护性能。
26.请参阅图2以及图4,安装板2设置于顶梁11,安装板2对应第一安装面121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21,并且具有若干第一安装孔22,在实际应用时,安装板2通过若干第一安装孔22与汽车牌照固定连接,第一凹槽21能够减少安装板2与汽车牌照之间的接触面积,当汽车牌照与安装板2贴合,并通过若干第一安装孔22进行安装时,汽车牌照的板面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于安装板2表面,并且第一凹槽21给汽车牌照预留了缓冲空间,当汽车牌照表面发生形变时,汽车牌照能够进行弹性限度内的形变,并恢复平整,从而避免汽车牌照发生碰撞时由于缺少缓冲空间而直接被击穿以及破裂。安装板2相对第一安装面121的另一侧表面具有若干第二凹槽23,并且具有若干第二安装孔24。安装板2通过若干第二安装孔24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若干第二凹槽23能够增加安装板2与车身的贴合度,同时能够增加汽车车身与若干第二安装孔24的配合度,从而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护杠与车身之间的晃动,进而避免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安装板2与车身之间的旷量而造成的二次损伤。
27.请参阅图2、图4以及图5,一侧柱13对应第二安装面131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加强槽132,第一加强槽132的底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槽1321,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加强槽132能够提升对应侧柱13侧表面的结构强度,而第一加强槽132底壁上对应的若干第二加强槽1321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底壁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侧柱13整体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侧柱13相对第二安装面131的另一侧表面具有凸起结构133,凸起结构133的顶部表面与汽车车身的对应安装位点紧密贴合,从而增强侧柱13与车身的连接紧密度,凸起结构13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三安装孔1331,侧柱13通过若干第三安装孔1331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另一侧柱13与上述侧柱13互为径向对称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两侧柱13具有相同的结构强度,并分别与车身上对应的安装位点紧密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护杠的整体结构强度提升,同时提升汽车前护杠整体与车身的连接紧密度。
28.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5,底梁12相对第一安装面121的另一侧表面与其两端的包围结构14连接形成第三安装面122,第三安装面122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底梁12及其两端的包围结构14与汽车车身紧密连接。第三安装面122包括若干第四安装孔1221,底梁12及其两端的包围结构14通过若干第四安装孔1221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并且,两包围结构14相对于底梁1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安装结构141,两包围结构14的外端通过对应的安装结构141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护杠与车身的贴合度,同时提升汽车车头的结构强度。
29.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缓冲组件3包括第一缓冲件31以及相互镜面对称的两第二缓冲件32,其中,第一缓冲件31安装于第一安装面121,两第二缓冲件32分别对应安装于两第二安装面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121具有若干第五安装孔1211,两第二安装面131分别具有若干第六安装孔1311;第一缓冲件31的一侧表面对应若干第五安装孔1211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凸起311,两第二缓冲件32对应若干第六安装孔1311均具有若干第二安装凸起321。若干第一安装凸起311与若干第五安装孔1211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使得
第一缓冲件31与第一安装面121紧密连接;若干第二安装凸起321与若干第六安装孔1311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使得两第二缓冲件32分别与两第二安装面131对应紧密连接。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前护杠通过在其一侧表面设置若干第二凹槽、若干凸起结构以及连接并形成第三安装面的底梁及其两端的包围结构与汽车车身上的对应安装位点紧密连接,从而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护杠与车身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该汽车前护杠的保护性能。
3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