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遮光装置

文档序号:28030570发布日期:2021-12-15 12: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内遮光装置

1.本技术涉及汽车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内遮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类型的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汽车上路行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由于车外强光对汽车驾驶员的影响,当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行驶时,眼睛遭受到车外的强光直射,进而影响汽车驾驶员的视线,从而使得驾驶员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形下,无法快速做出应对措施,造成安全事故。
3.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遮光板灵活性和智能性不足,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板无法调整遮光的面积,在使用的过程中遮挡效果差,且一般的遮光装置不方便对遮光角度进行调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车内遮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内遮光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遮光板灵活性和智能性不足,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板无法调整遮光的面积,在使用的过程中遮挡效果差,且一般的遮光装置不方便对遮光角度进行调整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内遮光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连接装置、调节装置和遮光装置;
6.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吸盘、固定管、连接板、调节管、第一齿轮、传动齿轮、第二齿轮、连接座和旋钮,所述固定座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管;
7.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微型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传动轴、丝杆、活动块、活动槽、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导向条、调节槽和导向槽,所述固定座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挡板,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安装有微型电机;
8.所述遮光装置包括滑块、滑槽、调节孔、调节螺栓、第三挡板和内槽,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三挡板的两端侧壁。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的内部,所述调节管贯穿连接座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第一齿轮。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连接座的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吸盘,所述吸盘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吸盘对称分布在两个连接座的一端侧壁。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旋钮,所述旋钮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的一端侧壁,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啮合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
连接第一挡板的顶端侧壁。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套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微型电机的输出端。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丝杆,所述丝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丝杆均套接在传动轴的两端。
16.进一步地,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滑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开设在第一挡板的内部一侧。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侧壁内部均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调节孔对称分布在第二挡板的两端侧壁内部,所述调节孔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贯穿调节孔并螺纹连接第三挡板的两端侧壁内部,所述第三挡板滑动连接在内槽的内部,所述内槽开设在第二挡板的内部。
18.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连接装置、调节装置和遮光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遮光板灵活性和智能性不足,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板无法调整遮光的面积,在使用的过程中遮挡效果差,且一般的遮光装置不方便对遮光角度进行调整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固定座,2、吸盘,3、固定管,4、连接板,5、调节管,6、第一齿轮,7、传动齿轮,8、第二齿轮,9、连接座,10、旋钮,11、微型电机,12、第三齿轮,13、第四齿轮,14、传动轴,15、丝杆,16、活动块,17、活动槽,18、第一挡板,19、第二挡板,20、导向条,21、调节槽,22、导向槽,23、滑块,24、滑槽,25、调节孔,26、调节螺栓,27、第三挡板,28、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
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6.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0.本实施例中的遮光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汽车遮光使用,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遮光装置,本实施例中的遮光装置可以用来进行下列遮光板系统使用。
31.一种遮光板系统,包括汽车顶部设置的自动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系统还包括:处理器;用于测量光照角度和光照强度的光照测量仪,所述光照测量仪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光照测量仪传递的光照角度和光照强度信号;用于测量驾驶员双眼于车内位置的双目摄像头,所述双目摄像头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双目摄像头传递的驾驶员双目位置信号;所述自动遮光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光照角度和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双目位置信息,向所述自动遮光板发送一控制所述自动遮光板伸缩的控制信号。
32.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的遮光板系统包括一个用于遮挡阳光的自动遮光板,自动遮光板进行伸缩,从而打开或关闭,起到遮光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遮光板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分别连接的光照测量仪和双目摄像头。光照测量仪用于测量光照角度和光照强度,双目摄像头用于测量驾驶员双眼于车内位置。处理器分别接收照角度和光照强度信号和双目位置信号,判断光照是否对驾驶员的双眼产生影响,进而向与之连接的自动遮光板发送一控制信号,控制自动遮光板根据控制信号进行伸缩,完成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遮光板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动遮光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遮光板可以根据光照对遮光板进行调整,免去了驾驶员调整遮光板时可能出现的精力不集中的问题,提高驾驶安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适应性。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遮光板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分别与用于测量光照角度和光照强度的光照测量仪和用于测量驾驶员双眼于车内位置双目摄像头连接。处理器分别接收照角度和光照强度信号和双目位置信号,处理器分析计算光照是否对驾驶员双眼造成影响,进而向与之连接的自动遮光板发送一控制信号,从而控制自动遮光板伸缩,完成自动遮光板的打开或关闭。
34.进一步来说,光照测量仪包括:多个光敏电阻连接组成的半球形光敏电阻阵列;遮
光点,附着于光敏电阻阵列上。
35.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在半导体光敏材料两端装上电极引线,将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的管壳里就构成光敏电阻,为了增加灵敏度,两电极常做成梳状,光敏电阻是一种成熟的电子元器件,利用光敏电阻阵组成光照角度测量仪,可以测量日光强度和日光角度光敏电阻阵呈半球状,由于遮光点的作用,光敏电阻阵阻值序列可以间接测量出光照相对于汽车的角度和光照的强度。
36.进一步来说,自动遮光板包括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控制开关的遮光板,遮光板为柔性材料。遮光板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进行伸缩。这样,遮光板就能完成打开或者关闭。自动遮光板安装于汽车顶部,方便对照进驾驶室的阳光进行遮挡。
37.光照测量仪安装于汽车的顶部,方便检测阳光的强度和光照的角度。
38.双目摄像头安装于汽车前部,可以观察到驾驶员双目的位置,双目摄像头利用双目摄像处理软件捕捉驾驶员双眼位置,处理器分析计算光照是否对驾驶员双眼造成影响。
39.进一步来说,所述遮光板系统还包括:用于当驾驶员双目位置偏离预定位置一端时间发出提醒的报警器,报警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当驾驶员疲劳驾驶双眼闭合时,报警器可以发出警报,提示驾驶员进行休息,避免因疲劳驾驶发生的事故。
40.进一步来说,所述遮光板系统还包括:用于切换所述遮光板系统为自动模式或是手动模式的切换按钮。自动控制模式下,遮光板系统自动控制遮光板的打开或关闭,手动模式下,驾驶员手动控制遮光板的打开或关闭。切换按钮发出的控制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完成自动模式或是手动模式的切换。这样,方便驾驶员自己作出调整,选择合适的遮光板的控制方式,增加了系统的适应性。
41.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汽车遮光使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遮光装置进行介绍。
42.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车内遮光装置,包括固定座1以及连接装置、调节装置和遮光装置;
43.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吸盘2、固定管3、连接板4、调节管5、第一齿轮6、传动齿轮7、第二齿轮8、连接座9和旋钮10,所述固定座1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管5;
44.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微型电机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传动轴14、丝杆15、活动块16、活动槽17、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19、导向条20、调节槽21和导向槽22,所述固定座1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挡板18,所述固定座1的内部安装有微型电机11;
45.所述遮光装置包括滑块23、滑槽24、调节孔25、调节螺栓26、第三挡板27和内槽28,所述第一挡板18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21,所述调节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挡板19,所述第二挡板19的一端侧壁开设有滑槽24,所述滑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块23,所述滑块23固定连接在第三挡板27的两端侧壁。
46.通过转动旋钮,旋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啮合连接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调节管转动,调节管带动螺纹连接的固定管转动,固定管和连接板带动固定座以及第一挡板旋转一定的角度,方便调整遮光的角度。
47.所述调节管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9的内部,所述调节管5贯穿连接座9的侧壁
并固定连接第一齿轮6;所述连接座9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齿轮7,所述传动齿轮7啮合连接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转动连接在连接座9的内部;所述固定座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吸盘2,所述吸盘2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吸盘2对称分布在两个连接座9的一端侧壁;所述连接座9的一端转动连接旋钮10,所述旋钮10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8的一端侧壁,所述传动齿轮7分别啮合连接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8;所述调节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4的一端,所述连接板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挡板18的顶端侧壁;所述第一挡板18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的外侧套接有第四齿轮13,所述第四齿轮13啮合连接第三齿轮12,所述第三齿轮12套接在微型电机1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挡板18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7,所述活动槽17的内部转动连接丝杆15,所述丝杆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丝杆15均套接在传动轴14的两端;所述丝杆15螺纹连接活动块16,所述活动块16滑动连接在活动槽17的内部,所述活动块16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挡板19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19的底端固定连接导向条20,所述导向条20滑动连接导向槽22,所述导向槽22开设在第一挡板18的内部一侧;所述第二挡板19的两端侧壁内部均开设有调节孔25,所述调节孔25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调节孔25对称分布在第二挡板19的两端侧壁内部,所述调节孔25的内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26,所述调节螺栓26的一端贯穿调节孔25并螺纹连接第三挡板27的两端侧壁内部,所述第三挡板27滑动连接在内槽28的内部,所述内槽28开设在第二挡板19的内部。
4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然后将本装置中的连接座9通过吸盘2固定在车内,通过转动旋钮10,旋钮10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第二齿轮8带动啮合连接的传动齿轮7转动,传动齿轮7带动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带动调节管5转动,调节管5带动螺纹连接的固定管3转动,固定管3和连接板4带动固定座1以及第一挡板18旋转一定的角度,通过第一挡板18方便进行遮光和调整遮光的角度,通过启动微型电机11,微型电机11带动第三齿轮12转动,第三齿轮12带动传动轴14转动,传动轴14带动两个丝杆15转动,两个丝杆15分别与两个活动块16螺纹转动,两个活动块16在丝杆15的作用下沿着活动槽17滑动,活动块16带动第二挡板19移动,第二挡板19通过导向条20沿着导向槽22滑动,从而使第二挡板19从调节槽21内部移出,通过第二挡板19,方便调整遮光的面积,通过抽动第三挡板27,第三挡板27通过滑块23沿着滑槽24滑动,第三挡板27从内槽28内部移出,挑选合适位置的调节孔25并通过调节螺栓26贯穿调节孔25并与第三挡板27的两端螺纹固定,继而将第三挡板27的位置固定,方便遮光使用。
49.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50.1.本技术操作简单,通过转动旋钮,旋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啮合连接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调节管转动,调节管带动螺纹连接的固定管转动,固定管和连接板带动固定座以及第一挡板旋转一定的角度,方便调整遮光的角度;
51.2.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第一挡板方便进行遮光和调整遮光的角度,通过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两个丝杆转动,两个丝杆分别与两个活动块螺纹转动,两个活动块在丝杆的作用下沿着活动槽滑动,活动块带动第二挡板移动,第二挡板通过导向条沿着导向槽滑动,从而使第二挡板从调节槽内部移出,通过第二挡板,方便调整遮光的面积;
52.3.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抽动第三挡板,第三挡板通过滑块沿着滑槽滑动,第三挡
板从内槽内部移出,挑选合适位置的调节孔并通过调节螺栓贯穿调节孔并与第三挡板的两端螺纹固定,继而将第三挡板的位置固定,方便遮光使用。
53.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