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3655发布日期:2022-02-12 13:3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靠背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靠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靠背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为了乘坐舒适,当今的汽车座椅靠背都要精心设计,座椅的靠背还需要具备角度可调。目前座椅靠背可调角度设计普遍为向前小行程小于15度,以及调节后无法实现自动复位,导致无法适用多种使用环境,同时,其结构繁杂,制造成本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靠背调节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4.技术方案: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包括:
5.第一调角器连接板;第二调角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交错设置;调角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之间;及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且远离所述调角器一侧;当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受到外力时,通过所述调角器调节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前倾或后仰,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回弹复位。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上开设有供弹性部件放置的容置腔。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底部设置有限位缺口。
8.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固定弹性部件的固定支架。
9.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缺口相卡接的折弯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部件的焊接件。
11.作为优选,所述焊接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折弯部卡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焊接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3mm运动间隙。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一侧设置有主动解锁手把。
14.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挡片。
15.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增设弹性部件的方式,当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受到外力时,通过所述调角器调节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前倾或后仰,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回弹复位,达到了大角度调节和回弹复位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调节行程大和自动回弹复位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目前座椅靠背可调角度设计普遍为向前小行程小于15度,以及调节后无法实现自动复位,导致无法适用多种使用环境,同时,其结构繁杂,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为:1、第一调角器连接板;2、第二调角器连接板;3、调角器;4、弹性部件;5、容置腔;6、限位缺口;7、固定支架;8、折弯部;9、焊接件;10、凹槽;11、主动解锁手把;12、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0.如图1-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靠背调节机构。该靠背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交错设置;调角器3,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之间;及弹性部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且远离所述调角器3一侧;当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受到外力时,通过所述调角器3调节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前倾或后仰,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4进行回弹复位。
21.具体的,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是指调角器上连接板,能够实现活动和角度调节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上开设有供弹性部件4放置的容置腔5。能够实现容置其他部件的效果,从而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优选的,所述容置腔5内设置有固定弹性部件4的固定支架7。能够实现固定和安装弹性部件4的效果,从而确保弹性部件4实现良好的回弹功能。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底部设置有限位缺口6。能够实现对弹性部件4进行限位的效果,从而其发生过行程的情况。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是指调角器下连接板,能够实现良好的固定效果,从而确保调角器上连接板良好的活动效果;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交错设置;能够实现相对移动的效果;调角器3,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之间;能够实现角度调节的效果;弹性部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且远离所述调角器3一侧;能够实现良好的自动回弹复位效果。优选的,弹性部件4可以为回位簧。能够确保回弹力和回弹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4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缺口6相卡接的折弯部8。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从而实现良好的限位效果。
22.当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受到外力时,通过所述调角器3调节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前倾或后仰,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4进行回弹复位。能够实现第一调角器大幅度前倾和小幅度后仰的效果,从而实现座椅平躺或者后仰的效果,进而便于乘坐或放置物品的效果;再通过弹性部件4进行复位回弹,能够实现良好的自动复位效果。
23.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增设弹性部件4的方式,当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受到外力时,通过所述调角器3调节与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调角
器连接板1前倾或后仰,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4进行回弹复位,达到了大角度调节和回弹复位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调节行程大和自动回弹复位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目前座椅靠背可调角度设计普遍为向前小行程小于15度,以及调节后无法实现自动复位,导致无法适用多种使用环境,同时,其结构繁杂,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靠近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一侧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部件4的焊接件9。能够实现进一步固定回位簧的效果,从而确保回位簧前倾时自动复位的效果。优选,所述焊接件9上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与所述折弯部8卡接。能够实现良好的限位效果。
26.进一步的,所述焊接件9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的底部设置有3mm运动间隙。能够确保不发生干涉的情况。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板2远离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一侧设置有主动解锁手把11。能够实现自主解锁的效果。
2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4远离所述第一调角器连接板1一侧设置有挡片12。挡片12是指回位簧挡片12,能够实现进一步固定回位簧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美观度的效果。
2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30.1、回位簧一端初始状态挂在由调角器上连接板和回位簧固定支架焊接的支架件缺口内,另一端挂在调角器上连接板的缺口处,回位簧设计初步预紧力。
31.2、增加下固定点焊接件与调角器下连接板焊接,下固定点焊接件与调角器上连接板预留3mm运动间隙。
32.3、靠背在向后运功过程回位簧下挂点作用在下固定点焊接件上,给悬簧施加前向的张力,可实现后调自动回复功能。
33.4、靠背前向翻平回位簧下挂点施加在调角器上连接板上,与调角器下连接板无相对力运动,可实现翻平功能。
34.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5.1、解决了座椅靠背前向最大调节和后向调节自动回复不能同时实现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36.2、通过设置有回弹部件,能够实现自动复位的效果。
3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