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区电子后视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8064发布日期:2021-12-29 16:5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盲区电子后视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盲区电子后视镜系统。


背景技术:

2.道路安全行车,是各国政府及很多企业一直在想办法提高的一件安全大事,各种保证车辆安全驾车的装置层出不穷。轿车、轻型乘用车一般装配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大型商用汽车,如:大客车、大货车、油罐车、渣土车、搅拌车、矿车、军车等,一般装配外后视、下后视镜、内后视镜。一般外后视镜为凸面镜,镜面球面状,具有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径,它的映像比目视小,但视野范围大,是相对的广角镜,实际的观察影像不够准确。
3.慢速行车时的主要交通事故在于车体结构与后视镜造成的盲点区域,导致驾驶员无法判断与车辆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所造成车体与人员的碰撞。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如有车辆快速从后面超车,当后面车辆与前面车辆几乎平齐时,进入外后视镜盲区,如果驾驶员不慎变向,将会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车辆倒车时,在外后视下方区域为盲区,驾驶员的视线无法看到障碍物,常常导致车辆划伤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区电子后视镜系统,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慢速行车时的主要交通事故在于车体结构与后视镜造成的盲点区域,导致驾驶员无法判断与车辆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所造成车体与人员的碰撞。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盲区电子后视镜系统,包括摄像机、支架和监视器;
6.所述摄像机用于将车辆外部世界的影像转变为视频信号;
7.所述监视器用于将处理摄像机采集的影像转换成可见光谱影像;
8.所述支架用于监视器的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固定在汽车两侧且位于车头上端的位置处;
10.所述摄像机用于采集车辆左、右车头及车身前、后部分的影像。
11.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的镜面均镀有防水膜。
12.进一步地,所述监视器通过支架分别竖直安装于汽车内部左、右a柱的位置处;
13.所述监视器中心位置高度与驾驶员水平视线一致。
14.进一步地,所述监视器的界面均分界面一和界面二;
15.所述界面一的位置位于监视器的上半部分,用于显示车辆左、右车头及车身后部分;
16.所述界面二的位置位于监视器的下班部分,用于显示车辆左、右车头前盲区的部分。
17.进一步地,所述监视器的界面还包括界面三,所述界面三和界面二的显示位置相同,所述界面三用于车辆增加360全景系统时所用。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均包括固定板一、转向连接杆、转动关节和固定板二,所述转向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板一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转动关节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关节远离转向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板二转动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一与转向连接杆相连的一侧固定有一凹形连接架,所述凹形连接架用于固定板一与转向连接杆的连接,所述凹形连接架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凸起;
20.所述转动关节与转向连接杆相连的一端形状也为凹形,所述转动关节与转向连接杆相连一端的内壁两侧也均设置有凸起;
21.所述转向连接杆与凹形连接架的连接端、转向连接杆与转动关节的连接端两侧均开设有凹槽,用于与凸起形成配合。
22.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连接杆的形状为z形。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结构的设计配合,全面解决汽车盲区中的属性盲区、次生盲区、外部环境盲区,解决下雨天玻璃镜后视镜表面雨水看不清楚的问题,让后视更清楚。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4.1、固定板一;2、转向连接杆;3、转动关节;4、固定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

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盲区电子后视镜系统,包括摄像机、支架和监视器;
37.摄像机用于将车辆外部世界的影像转变为视频信号;
38.监视器用于将处理摄像机采集的影像转换成可见光谱影像;
39.支架用于监视器的固定。
40.摄像机固定在汽车两侧且位于车头上端的位置处;摄像机用于采集车辆左、右车头及车身前、后部分的影像;为了全面解决汽车盲区中的属性盲区、次生盲区、外部环境盲区,通过安装在车辆外部的4个摄像机,前左110
°
+

20的监控器、前右110
°
+

20的监控器、左侧后60
°
+

15的监控器、右侧后60
°
+

15的监控器影像,可以清楚看见车辆玻璃后视镜不能看见的盲区影像。
41.为了解决夜晚低照度,物理玻璃后视镜看不见的障碍物的问题,采用高清晰度的感光芯片,增强底照度的影像采集;也可以根据要求增加led聚光灯补光,在夜晚低照度的时候,led灯在光敏器件的控制下打开led灯电源,使其工作进行照明,光源足够亮的时候关闭led灯电源。
42.为了解决下雨天玻璃镜后视镜表面雨水看不清楚的问题,让后视更清楚;摄像机的镜面均镀有防水膜,使水滴在镜头表面不能停留,从而使监视器采集的影像非常清楚,避免在下雨天,物理玻璃后视镜有会雨水,造成无法通过玻璃后视镜观察车辆周围景象。
43.为了车辆左、右外部后视镜功能集成,增加流媒体后视功能,摄像机采用高像素1920x1080的分辨率、高帧率的、4核主控的运算芯片,使得监视器影像延长最小化。
44.为了支持原车can总线信号控制,实现组合影像在不同场景的随动功能;因不同厂家生产的车辆,总线协议也有所不同,本技术根据不同的车辆总线协议要求,编写不同的软件代码进行匹配控制,让车辆的档位信息、车速信息随时传输到该系统,系统根据不同的车辆行驶状态,在监视器显示不同的摄像机采集画面影像,比如实现监视器三个摄像机图像的通道转换,方便驾驶员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
45.通过结合视觉智能ai识别技术,有效判断行人、车辆、其他动物等,预警潜在车辆周围的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ai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做到对道路行人、两轮车、三轮车、汽车等运动物体的识别,通过监视器实现影像危险预警,声音提示等,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46.通过增加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更精准判断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实现实景、声音提示、不同等级彩色光条预警功能;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全天候工作模式,不受环境光线、能见度的影响、在车辆周围探测障碍物的应用中已经成熟稳定,将毫米波雷达采集的数据通过本系统监视器提示出来,让驾驶员更加容易有效发现车辆周围的危险障碍物。
47.为了使本系统采集的影像,支持传输到第三方部标机信号对接,影像实现远程在公司后台查看;在车辆的运输管理中,远程查看车辆的实时运行状态,也是运输公司的管理的日产工作;本系统的采用增加信号分配技术,克服解决视频信号的同频干扰问题,将摄像机采集的信号一分为二,其中一路信号发送到其他通信系统,如录像部标机,再通过部标机等第三方通信系统将视频信号发送到公司需要查看的其他监控平台,供管理查看。
48.监视器通过支架分别竖直安装于汽车内部左、右a柱的位置处;监视器中心位置高度与驾驶员水平视线一致,便于驾驶员观察;
49.监视器安装在车辆的前方a柱,显示角度在支架的配合下,实现360
°
全方位调整;因驾驶员的身高、座位前后的不同,观看监视器画面的角度有所不同,为了方便驾驶员清晰观看监视器画面影像,特别设计监视器的360度全方位调节支架,使得监视器平面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进行调整,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对影像清晰观看。
50.为了减少车辆运行状态下物理后视镜造成的风阻,节约能源;传统物理后视镜,面
积相对较大,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空气阻力,造成车辆相对运动速度的降低。本系统摄像机采用的体积更小,安装位置靠近车上,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移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风阻、节约能源。
51.监视器的界面均分界面一和界面二;界面一的位置位于监视器的上半部分,用于显示车辆左、右车头及车身后部分,方便司机观察车辆后面的车道及车辆周围情况,有助车辆转弯、变道观察;界面一也可以显示车辆低速转弯时,右后向前观察的摄像机画面显示,实现此功能需要读取车辆的can总线车辆状态数据;界面二的位置位于监视器的下班部分,用于显示车辆左、右车头前盲区的部分,方便司机驾驶车辆在起步、低速行驶的时候,观察车辆左右盲区安全状态。
52.监视器的界面还包括界面三,界面三和界面二的显示位置相同,界面三用于车辆增加360全景系统时所用,该区域显示车辆倒车或者低速前进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求显示界面二相同的影像。
53.为了可以显示360全景影像合成,随车速转换显示远景与近景的路面状态,让安全防范于未然;系统结合360全景,可以在监视器界面二的位置显示360全景,这样可以无缝3d动态360
°
全景监视车辆的周围实时画面,一般在车辆启动、起步、慢速20km/h的速度下,显示360
°
画面影像,让行车、泊车安全更加有保障。
54.支架均包括固定板一1、转向连接杆2、转动关节3和固定板二4,转向连接杆2的一端与固定板一1转动连接,转向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转动关节3转动连接,转动关节3远离转向连接杆2的一端与固定板二4转动连接,固定板一1用于将支架与柱体或墙体进行固定,固定板二4用于将支架与监视器固定,转向连接杆2的形状为z形,方便固定物体的固定面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其在不同方向转动的时候不会有其他物体遮挡。
55.固定板一1与转向连接杆2相连的一侧固定有一凹形连接架,凹形连接架用于固定板一1与转向连接杆2的连接,凹形连接架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凸起;转动关节3与转向连接杆2相连的一端形状也为凹形,转动关节3与转向连接杆2相连一端的内壁两侧也均设置有凸起;转向连接杆2与凹形连接架的连接端、转向连接杆2与转动关节3的连接端两侧均开设有凹槽,用于与凸起形成配合,通过固定板一1、转向连接杆2和转动关节3连接处的结构设计,有效地增加了其连接处的摩擦力,使其在使用时不易发生转动。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