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内死畜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8040发布日期:2022-02-23 20:0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场内死畜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非瘟肆虐的大背景下,对于大型养殖场单元内死畜的处理就尤为重要,市面上现有的死畜转运装置辆具备初步的载货能力,但对于养殖场特殊环境,还未实现完全能杜绝风险点,养殖单元内处理死畜过程中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使病毒感染到其他单元而造成其他单元猪群死亡的情形。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安全转运无接触的转运车,以提高场区死畜处理效率并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场内死畜转运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场内死畜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厢体,所述厢体位于驾驶位的一侧设有人员出入口,在所述厢体上还设有拖拽入口,所述厢体内设有用于将死畜拽上厢体的拖拽装置,所述厢体的底部用于后倾翻转以将死畜卸车,所述厢体的尾部设有卸畜门。
6.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处设有踏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入口处均设置推拉门。
8.优选的,所述厢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防漏卸畜门。
9.优选的,所述拖拽装置包括沿设置在所述厢体顶部的轨道圆钢滑动的第一电动葫芦和连接所述第一电动葫芦的拖拽绳。
10.优选的,所述厢体的底部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厢体尾部,所述底部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厢体顶部的第二电动葫芦的拖拽绳,所述底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动葫芦提升绕所述厢体的尾部后倾翻转。
11.优选的,所述厢体的底部一端铰接在所述厢体尾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葫芦设置在所述厢体顶部靠近中部位置。
13.优选的,所述厢体底部通过设置在厢体下方的千斤顶驱动绕所述厢体的尾部后倾翻转。
14.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5.本新型针对厢体的结构做了改进,通过在厢体位于驾驶位的一侧设置人员出入口,与人员出入口相邻的厢体一侧设置拖拽入口,在厢体内设置用于将死畜拽上厢体的拖拽装置,从而可以便于人员在车上将死畜拖拽到厢体内。同时使厢体的底部能够后倾翻转以将死畜卸车,在厢体的尾部设置卸畜门。该结构在打开卸畜门后,只需控制底部向后翻转利用死畜的重力作用便可将死畜卸下,即死畜卸车也不需要人员下车操作。通过上述描述可见,该结构使死畜转运时操作人员全程无需下车,转运过程中亦不会接触转运车以外场
区的其他区域,有效避免了病毒扩散传播的风险,保证猪群生长环境的安全性,充分满足了场区对生物安全的要求。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卸畜门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连通”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0.术语“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场内死畜转运装置,主要由底盘和厢体两部分组成,本新型针对厢体的结构做了改进,以此来满足车辆在场区运行的要求,包括转运厢体1,所述厢体1位于驾驶位的一侧设有人员出入口2,在所述厢体上还设有拖拽入口3,所述厢体1内设有用于将死畜拽上厢体的拖拽装置4,所述厢体1的底部5用于后倾翻转以将死畜卸车,所述厢体1的尾部设有卸畜门6。
2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人员出入口2处设有用于人员进入厢体的踩踏板7,可以将踩踏板7焊接到驾驶位后方位置,方便人员上下车,操作人员可以从驾驶位起身,通过人员出入口2并踩踏踏板7进入厢体内部,操作人员全程不用下车即可进入到车厢内部。人员进入车厢内部后,根据转运车相对赶猪道的停放位置,通过对应一侧的拖拽入口3将死畜通过拖拽装置拖拽到厢体内部,整个拖拽过程方便省力,当拖拽处理完毕后,操作人员通过人员出入口2回到驾驶位,前往下一个猪舍单元继续处理死畜的拖运。当将待处理的死畜拖拽到厢体1内部后,即将这些猪只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人员不需要下车,通过使厢体1的底部5翻转至一定角度,卸畜门的上部铰接在厢体尾部,随着底部5的翻转,死畜由于重力作用滑向厢体的尾部将卸畜门6顶开并掉落出厢体完成卸车,操作人员全程无需下车,转运过程中不会接触场区其他区域,充分满足了场区对生物安全的要求。
23.为实现底部5的翻转,合页结构可以应用于此。使厢体1的底部5与厢体的尾部通过合页连接是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方式。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厢体1的底部5一端活动连接在厢体1尾部,具体可以是铰接连接,底部5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厢体1顶部的第二电动葫芦9的拖拽绳,通过第二电动葫芦9提升绕厢体1的尾部后倾翻转。在第二电动葫芦9起吊时,其拖拽绳与底部5的连接端被提起,从而使底部5沿着其与厢体1尾部的连接部位翻转,进而形成底部5的后倾翻转。
25.为使翻转操作更容易实现,可以将第二电动葫芦9设置在厢体1顶部靠近中部的位置,这样在整个起吊过程中,第二电动葫芦9的拖拽绳与底部5的角度不至于太大或太小以更好地为底部5的翻转提供力矩。
26.由于千斤顶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而广泛运用于起重装置和设备中,因此使厢体1的底部5翻转的装置还可以是设置在厢体1下方的千斤顶。
27.在其他实施例中,人员出入口2与拖拽入口3处均设置推拉门,以保证密封无泄漏避免生物安全风险,此外当一次处理的死畜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猪只掉落。
28.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厢体1的底部5四周设置有防漏卸畜门8,避免在场区全程转运死畜的过程中死畜尸体泄漏及传染的风险。
2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拖拽装置4可以包括设置在厢体1顶部的轨道圆钢40、沿轨道圆钢40滑动的第一电动葫芦41和连接第一电动葫芦41的拖拽绳,在轨道圆钢40上设置数个u型抱箍用于连接第一电动葫芦41,而且u型抱箍可以顺畅地在轨道圆钢40上滑动而便于调整第一电动葫芦41的位置,第一电动葫芦41可以沿轨道圆钢40滑动而改变第一电动葫芦41的位置以使拖拽死畜更加便利,降低拖拽死畜的操作难度。在拖拽死畜前,只需要将连接第一电动葫芦41的拖拽绳索绑到死畜腿上即可将死畜拉入车厢1的内部。
3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