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箱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4360发布日期:2022-03-23 11:0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手箱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特别是涉及一种扶手箱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车辆的手刹旁边设有扶手箱装置,用于放置及容纳物品。现有技术中扶手箱装置一般包括:扶手箱下本体、扶手箱盖板组成。因为扶手下本体距离后排乘客较远,不方便后排乘客使用,而扶手箱盖板只是起到掩盖扶手箱下本体的作用,并没有通过扶手箱盖板为后排乘客提供便利舒适的存储设计,降低了扶手箱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箱装置和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扶手箱装置使用率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扶手箱装置,包括:
5.扶手箱盖板和行程固定架;
6.所述扶手箱盖板的背面设置有储物空间;
7.所述扶手箱盖板的活动端与所述行程固定架通过螺杆连接,以使所述扶手箱盖板以所述螺杆为轴进行翻转。
8.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9.变形装置;
10.所述扶手箱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一个所述变形装置,使得所述变形装置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变形装置的背面与所述扶手箱盖板的背面保持水平。
11.进一步地,所述变形装置在靠近所述行程固定架的位置设置有置物孔。
12.进一步地,当所述变形装置的背面和所述扶手箱盖板的背面完全贴合时,所述置物孔与所述储物空间贯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变形装置在铰接位置的对侧设置有半圆形缺口;其中,
14.当所述变形装置的背面和所述扶手箱盖板的背面完全贴合时,两个所述变形装置各自的所述半圆形缺口组合成一个圆形缺口。
15.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箱盖板包括:
16.盖板和连接杆;
17.所述连接杆呈耳型弯曲构造,所述连接杆的固定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行程固定架通过所述螺杆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以所述螺杆为轴进行翻转。
18.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箱盖板包括:两个所述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盖板、所述行程固定架对称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行程固定架包括:
20.活动孔、固定孔和止位机构;
21.所述活动孔与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通过所述螺杆连接;
22.所述固定孔与扶手箱下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3.所述连接杆内侧的活动端附近设置了一个凸出部;
24.所述止位机构,用于翻转所述扶手箱盖板时,通过所述止位机构和所述凸出部的抵触,使得所述扶手箱盖板能达到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80
°

25.进一步地,所述止位机构的末端设置了一个隔档机构;
26.所述隔档机构,用于当所述扶手箱盖板处于180
°
的翻转状态时,通过所述隔档机构和所述凸出部的抵触,防止所述扶手箱盖板左右位移。
2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箱装置。
28.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扶手箱装置,包括:扶手箱盖板和行程固定架;所述扶手箱盖板的背面设置有储物空间;所述扶手箱盖板的活动端与所述行程固定架通过螺杆连接,以使所述扶手箱盖板以所述螺杆为轴进行翻转,使得扶手箱盖板翻转后给后排乘客提供方便舒适的存储体验,提高了了扶手箱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装置中变形装置的背面和扶手箱盖板的背面完全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装置中变形装置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装置处于完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盖板与行程固定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手箱盖板、2-行程固定架、3-储物空间、4-螺杆、5-变形装置、6-置物孔、7-半圆形缺口、8-盖板、9-连接杆、10-凸出部、11-固定孔、12-止位机构、13-隔档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扶手箱盖板1、行程固定架2、螺杆4和变形装置5。
37.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设置有储物空间3。
38.扶手箱盖板1的活动端与行程固定架2通过螺杆4连接,以使扶手箱盖板1以螺杆4为轴进行翻转。上述活动端为与扶手箱盖板1上与螺杆4连接的孔洞。
39.其中,扶手箱盖板1包括:盖板8和两个连接杆9。连接杆9呈耳型弯曲构造。连接杆9的固定端与盖板8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等其它连接方式,固定端为连接杆9上区别于活动端的另一连接端。连接杆9的活动端与行程固定架2通过螺杆4连接,以使连接杆9以所述螺杆4为轴进行翻转。两个连接杆9分别与盖板8、行程固定架2对称连接。
40.其中,参见图3,扶手箱盖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一个变形装置5,使得变形装置5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变形装置5的背面与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保持水平,扶手箱盖板1可以通过合页或其它连接装置与变形装置5铰接。变形装置5在靠近行程固定架2的位置设置有置物孔6。参见图2,当变形装置5的背面和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完全贴合时,置物孔6与储物空间3贯通。
41.此外,变形装置5在铰接位置的对侧还设置有半圆形缺口7。参见图2,当变形装置5的背面和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完全贴合时,两个变形装置5各自的半圆形缺口7组合成一个圆形缺口。
42.参见图5,行程固定架2包括:活动孔、固定孔11和止位机构12。
43.活动孔与连接杆9的活动端通过螺杆4连接。
44.固定孔11与扶手箱下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5.连接杆9内侧的活动端附近设置了一个凸出部10。
46.止位机构12,用于翻转扶手箱盖板1时,通过止位机构12和凸出部10的抵触,使得扶手箱盖板1能达到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80
°

47.止位机构12的末端设置了一个隔档机构13;隔档机构13,用于当扶手箱盖板1处于180
°
的翻转状态时,通过隔档机构13和凸出部10的抵触,防止扶手箱盖板(1)左右位移。
48.止位机构12的上部还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缺口,以使翻转扶手箱盖板1时,让两个连接杆9契合在对应的缺口中。
49.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扶手箱装置,下面为该装置的使用说明。
50.一般情况下,在不需要存储物品时,扶手箱装置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具体请见图4。若后排乘客需要使用扶手箱盖板1摆放物品和/或通过储物空间3进行存储物品时,乘客可以180
°
翻转扶手箱盖板1,使得扶手箱盖板1靠近后排乘客并保持水平,乘客可以在手箱盖板1的平面上摆放手机、书籍、零食等物品,也可以通过储物空间3存储这些物品,其中乘客180
°
翻转扶手箱盖板1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当后排乘客需要更大的空间放置物品时,可以通过半圆形缺口7将两个变形装置5向两边拉开,使得变形装置5的背面与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保持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变形装置5上的置物孔6放置上下半径不同的杯子或其它可放置的物品,如图3所示。若后排乘客不再需要通过扶手箱盖板1和变形装置5存放物品时,可以将扶手箱装置恢复为完全闭合状态,如图4所示。
5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扶手箱盖板1向后翻转180
°
靠近后排座位且保持水平,以及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设置有储物空间3,让后排乘客更加方便的将物品存放在储物空间3中。因储物空间3的位置靠近所述行程固定架2,使得手箱盖板1在靠近后排座位的位置有桌面,方面后排乘客在桌面上放置物品。
52.通过在扶手箱盖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一个变形装置5,使得变形装置5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变形装置5的背面与扶手箱盖板1的背面保持水平,增大了桌面空间,让后排乘客可以在放置更多的物品。
53.通过在变形装置5靠近行程固定架2的位置设置有置物孔6,使得置物孔6可以放置上下半径不同的杯子或其它可放置的物品的同时,也可以让桌面更加的靠近后排座位,让后排乘客在桌面上放东西更加的方便。
54.通过让置物孔6与储物空间3贯通,使得可以不用展开变形装置5就可以在扶手箱
盖板1的储物空间3中放置物品。
55.通过在变形装置5上设置半圆形缺口7,可以让展开变形装置5更加的方便容易。
56.通过止位机构12和所述凸出部10的抵触,使得扶手箱盖板1能达到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80
°
,让扶手箱盖板1水平更容易放置物品。
57.通过在止位机构12的末端设置了隔档机构13,以及在止位机构1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缺口,使得扶手箱盖板1在被翻转180
°
后不容易左右摇摆,增加了扶手箱盖板1的稳定性。
58.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180
°
的翻转为后排乘客提供了更加方便舒适的存物空间。
59.另外,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实施例中所述的扶手箱装置。
6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扶手箱装置和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