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调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
背景技术:2.顶置驻车空调即安装于驾驶室顶部的空气调节装置,用于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等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作用;现有的驻车顶置空调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相应的防尘机构,导致空调在长时间使用后,灰尘很容易堆积在装置内部,从而缩短内部装置的使用寿命,且车辆行驶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颠簸,而一般的减震垫条缓冲效果不佳就,空调内部结构很容易因颠簸而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所述顶盖的表面连接有防尘机构,所述顶盖的表面靠近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表面靠近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安装架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盒;所述防尘机构包括连接于顶盖表面的第一安装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立轴,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侧表面开设有弧槽,所述固定立轴的表面套设有拨动挡板,所述固定立轴的表面位于拨动挡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挡板,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内侧表面套设有吸尘板,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挡尘板。
6.为了使得盖体结构可分段拆卸安装,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所述顶盖的两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顶盖的表面靠近一端固定安装有前盖,所述顶盖的表面靠近另一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顶盖的表面靠近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后盖,所述第一安装管通过通槽与顶盖连接。
7.为了使得安装架与盖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压缩机,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表面位于压缩机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凝机,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表面靠近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凝风机,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表面靠近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对接板,所述压缩机、冷凝机和冷凝风机分别与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架通过对接板、后盖与顶盖固定连接。
8.为了使得空调能够缓冲遇到颠簸时所产生的震动,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架的表面靠近边缘处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表面靠近上端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封闭板,所述连接筒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
9.为了使得对控制盒检修时更加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所述控制盒的底端表面靠近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控制盒的底端表面靠近中间处安装有控制键,所述控制盒的底端表面位于控制键的另一端安装有可拆卸板,所述控制盒的另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控制盒与车载电源电性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防尘机构,在空调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不干扰机器正常散热的前提下,对混入的杂质灰尘进行粘除,方便后续统一进行清理,在空调闲置时,可使用拨动挡板,对通槽进行封闭,避免灰尘进入装置内部,通过设置的减震机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颠簸情况,其可对产生的震动起到缓冲的效果,降低装置损坏的几率,从而延长内部装置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的防尘机构拆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的减震机构拆分机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的控制盒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顶盖;101、散热口;102、前盖;103、通槽;104、后盖;2、防尘机构;201、第一安装管;202、固定立轴;203、弧槽;204、拨动挡板;205、固定挡板;206、第二安装管;207、吸尘板;208、挡尘板;3、安装架;301、压缩机;302、冷凝机;303、冷凝风机;304、对接板;4、减震机构;401、弹性板;402、连接杆;403、抵接板;404、减震弹簧;405、封闭板;406、连接筒;407、固定架;5、控制盒;501、出风口;502、控制键;503、可拆卸板;504、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
‑
5所示,新型驻车顶置一体机空调,顶盖1的表面连接有防尘机构2,顶盖1的表面靠近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上端表面靠近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4,安装架3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盒5;
20.在本实施例中,防尘机构2包括连接于顶盖1表面的第一安装管201,第一安装管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立轴202,第一安装管201的侧表面开设有弧槽203,固定立轴202的表面套设有拨动挡板204,固定立轴202的表面位于拨动挡板20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挡板205,第一安装管201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管206,第二安装管206的内侧表面套设有吸尘板207,第二安装管206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挡尘板208。
21.具体使用时,在空调使用时,车体内部的热量将通过拨动挡板204和固定挡板205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将吸附在吸尘板207的表面,而较大颗粒的灰尘也将被阻隔在挡尘板208的表面,在空调闲置时,可打开后盖104,可手动调整拨动挡板204,
使拨动挡板204表面的纹路与固定挡板205表面的纹路刚好形成封闭的挡板结构,从而阻隔灰尘的进入。
22.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的两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口101,顶盖1的表面靠近一端固定安装有前盖102,顶盖1的表面靠近另一端开设有通槽103,顶盖1的表面靠近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后盖104,第一安装管201通过通槽103与顶盖1连接。
23.具体使用时,顶盖1、前盖102和后盖104直接可通过设置在内表面的螺栓进行固定,散热口101为等距排列的四方形结构,通槽103可通过开孔模具开出与第一安装管201相适应的大小。
2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的上端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压缩机301,安装架3的上端表面位于压缩机30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凝机302,安装架3的上端表面靠近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凝风机303,安装架3的上端表面靠近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对接板304,压缩机301、冷凝机302和冷凝风机303分别与控制盒5电性连接,安装架3通过对接板304、后盖104与顶盖1固定连接。
25.具体使用时,通过螺栓分别将压缩机301、冷凝机302和冷凝风机303安装在安装架3表面从左到右的安装位置,且装置之间电性连接,由控制盒5进行控制。
26.在本实施例中,减震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架3的表面靠近边缘处的弹性板401,弹性板401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2,连接杆402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接板403,抵接板403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404,减震弹簧4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406,连接筒406的表面靠近上端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封闭板405,连接筒406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407。
27.具体使用时,当车辆遇到颠簸时,空调不可避免地会承受震动,在此同时,弹性板401将首先缓冲一定的震动,再传递给连接杆402,最后减震弹簧404将彻底进行缓冲,连接筒406通过固定架407和螺栓固定在安装架3的表面,封闭板405能够配合抵接板403,使连接杆402始终不会脱离连接筒406的表面。
28.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盒5的底端表面靠近一端开设有出风口501,控制盒5的底端表面靠近中间处安装有控制键502,控制盒5的底端表面位于控制键502的另一端安装有可拆卸板503,控制盒5的另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板504,控制盒5与车载电源电性连接。
29.具体使用时,司机可使用控制键502进行操作,由出风口501吹出设定的风,后期需要检修时,可直接打开可拆卸板503进行小范围检查,或者是打开定位板504将其整体进行拆除。
30.工作原理;当在空调使用时,车体内部的热量将通过拨动挡板204和固定挡板205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将吸附在吸尘板207的表面,而较大颗粒的灰尘也将被阻隔在挡尘板208的表面,在空调闲置时,可打开后盖104,可手动调整拨动挡板204,使拨动挡板204表面的纹路与固定挡板205表面的纹路刚好形成封闭的挡板结构,从而阻隔灰尘的进入,而在当车辆遇到颠簸时,空调不可避免地会承受震动,在此同时,弹性板401将首先缓冲一定的震动,再传递给连接杆402,最后减震弹簧404将彻底进行缓冲,连接筒406通过固定架407和螺栓固定在安装架3的表面,封闭板405能够配合抵接板403,使连接杆402始终不会脱离连接筒406的表面,后期需要检修时,可直接打开可拆卸板503进行小范围检查,或者是打开定位板504将其整体进行拆除,而顶盖1、前盖102和后盖104直接可通过设置
在内表面的螺栓进行分解。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