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转接器、无人机和充电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0367发布日期:2022-01-01 00:4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电池转接器、无人机和充电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无人机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转接器、无人机和充电平台。


背景技术:

2.目前,无人机的短板是续航能力,飞行时间比较短,因此需要在提示没有电量的时候,自动返回,完成自动充电的功能。
3.现有的无人机通常包括无人机主体和可拆卸的电池,无人机主体包括主体连接部,电池包括电池连接部,电池连接部和主体连接部电连接,实现对无人机的供电。电池充电时无人机飞行至充电平台上,充电平台上的机械手将电池取下,以使电池的电池连接部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充电完成后仍需机械手将电池从充电平台安装至无人机主体上,充电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转接器、无人机和充电平台,以实现充电较便捷的效果。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转接器,应用于无人机;所述电池转接器包括电池转接部、主体转接部和电源输入部,所述电池转接部和所述主体转接部电连接;
6.所述主体转接部与无人机主体中的主体连接部电连接;
7.所述电池转接部与电池中的电池连接部电连接;
8.所述电源输入部分别与所述电池转接部和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转接器还包括导通控制件,所述导通控制件连接在所述电池转接部和所述主体转接部之间;
10.所述导通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池转接部和所述主体转接部电连接;或者;所述导通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池转接部和所述主体转接部断开。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通控制件包括继电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转接器还包括外壳和电路板;
13.所述电池转接部、所述主体转接部和所述电源输入部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14.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
15.所述主体转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穿出所述外壳;
16.所述电池转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穿出所述外壳;
17.所述电源输入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口穿出所述外壳。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可拆卸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固定螺丝;
20.所述第一半壳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半壳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
21.所述固定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一侧垂直;
23.所述电池转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主体转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电源输入部位于所述第三侧。
2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电池和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转接器;
25.所述无人机主体包括主体连接部;
26.所述电池包括电池连接部。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主体包括机腿,所述机腿上设有导电接触片;
28.所述导电接触片分别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电源输入部电连接。
29.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无人机的充电平台,该适用于无人机的充电平台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机;
30.所述充电平台包括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电源输出端;
31.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归中杆,所述归中杆上设有导电接触针,所述导电接触针与所述导电接触片一一对应;
32.所述导电接触针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导电接触片电连接。
33.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所述电池转接部和所述主体转接部电连接,所述主体转接部与无人机主体中的主体连接部电连接,所以电池蓄积的电能能够由电池连接部输出,然后经由电池转接部和主体转接部由主体连接部传入无人机本体,故电池能够通过转接器实现给无人机主体供电。与此同时,通过使电源输入部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以电源输出端输出的电能能够传入电源输入部,同时电源输入部与电池转接部电连接,电池转接部与电池中的电池连接部电连接,所以传入电源输入部的电能能够经由电池转接部和电池连接部传入电池,实现给电池供电。故无人机充电时无需将电池取下,充电平台可直接通过电池转接器给电池供电,比起充电时需采用机械手将电池从无人机主体取下,实现了充电较便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器所应用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图1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1所述的无人机安装有电池转接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器的一种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器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充电平台给无人机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充电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42.1、电池转接器;11、电池转接部;12、主体转接部;13、电源输入部;14、导通控制件;15、外壳;151、第一半壳;152、第二半壳;153、第一连接口;154、第二连接口;155、第三连接口;156、第一侧;157、第二侧;158、第三侧;16、电路板;17、第一连接孔;18、第二连接孔;2、无人机主体;21、主体连接部;3、电池;31、电池连接部;4、机腿;5、导电接触片;6、平台主体;7、归中杆;8、导电接触针。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4.实施例一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器1所应用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述的无人机安装有电池转接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转接器应用于无人机;如图1所示,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2和电池3;无人机主体2包括主体连接部21;如图2所示,电池3包括电池连接部31。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转接器1包括电池转接部11、主体转接部12和电源输入部13,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
46.主体转接部12与无人机主体2中的主体连接部21电连接。
47.电池转接部11与电池3中的电池连接部电连接。
48.电源输入部13分别与电池转接部11和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49.其中,无人机主体2中的主体连接部21指用于接受电能输入的部分,电池3中的电池连接部31指用于接受电能输入实现充电以及输出电能给其他部件供电的部分。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指用于输出电能的端部。主体连接部21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满足与无人机主体2的主体连接部21电连接即可,例如,当主体连接部21为连接口时,主体连接部21可为能够插入连接端口的连接头。电池转接部11的具体结构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满足与电池3中的电池连接部31实现电连接即可,例如当电池连接部31为连接头时,电池转接部11可为供连接头插入的连接口。
50.由于电源输入部13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以电源输出端输出的电能能够传入电源输入部13,同时电源输入部13与电池转接部11电连接,电池转接部11与电池3中的电池连接部31电连接,所以传入电源输入部13的电能能够经由电池转接部11和电池连接部31传入电池3,实现给电池3供电。此外,由于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主体转接部12与无人机主体2中的主体连接部21电连接,所以电池3蓄积的电能能够由电池连接部31输出,然后经由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由主体连接部21传入无人机本体,故电池3能够通过电池转接器1实现给无人机主体2供电。
51.上述方案中,通过使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主体转接部12与无人机主体2中的主体连接部21电连接,所以电池3蓄积的电能能够由电池连接部31输出,然后经由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由主体连接部21传入无人机本体,故电池3能够通过电池转接器实现给无人机主体2供电。与此同时,通过使电源输入部13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
端电连接,所以电源输出端输出的电能能够传入电源输入部13,同时电源输入部13与电池转接部11电连接,电池转接部11与电池3中的电池连接部31电连接,所以传入电源输入部13的电能能够经由电池转接部11和电池连接部31传入电池3,实现给电池3供电。故无人机充电时无需将电池3取下,充电平台可直接通过电池转接器1给电池3供电,比起充电时需采用机械手将电池3从无人机主体2取下,实现了充电较便捷的效果。
5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池转接器还包括导通控制件14,导通控制件14连接在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之间;
53.导通控制件14用于控制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或者;导通控制件14用于控制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断开。
54.其中,导通控制件14是能够控制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是否电导通的部件。当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导通时,即为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此时电池3便能通过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给无人机主体2供电,以使无人机能够启动。当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没有电导通时,说明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断开,此时电池3不会给无人机主体2供电,故在电池3充电时可不给无人机主体2供电,减少了无人机主体2消耗电能导致电池3充电时间过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电池3的充电效率。
55.示例性的,导通控制件14包括继电器。
56.其中,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的触点有3种基本形式:(1)动合型(常开,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闭合。(2)动断型(常闭,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断开。(3)转换型(z型)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3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呈闭合状态,原来闭合的呈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57.以下以继电器为动断型继电器为例,说明继电器控制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的具体方式,继电器的一个触点与电池转接部11电连接,另一个触点与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当电池3充电时,继电器得电,此时两个触点断开,从而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断开;当电池3不处于充电状态时,继电器失电,从而两个触点闭合,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可使用不同类型的继电器为例,上述只是举例说明,在此不对继电器的类型做具体限定。
5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电池转接器1还包括外壳15和电路板16;电池转接部11、主体转接部12和电源输入部13均设置在电路板16上,电路板16设置在外壳15内。
59.外壳15包括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主体转接部12通过第一连接口153穿出外壳15;电池转接部11通过第二连接口154穿出外壳15;电源输入部13通过第三连接口155穿出外壳15。
60.其中,电路板16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通过使电池转接部11、主体转接部12和电源输入部13均设置在电路板16上,
电池转接部11、主体转接部12和电源输入部13的电连接较为方便。
61.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指贯通外壳15内外的口,从而设置在外壳15内部的主体转接部12、电池转接部11和电源输入部13能够范别通过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穿出外壳15。穿出可为部分穿出也可为全部穿出。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满足供主体转接部12、电池转接部11和电源输入部13穿出即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主体转接部12的形状呈方形,第一连接口153也可为方形口。
62.通过使电池转接部11、主体转接部12和电源输入部13均设置在电路板16上,然后将电路板16设置在外壳15内,利于美观。
63.示例性的,当电池转接部11和主体转接部12之间电连接有继电器时,继电器也可位于外壳15内,能够有效防止继电器遭受碰撞受损,同时也利于美观。
6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外壳15包括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可拆卸连接。
65.其中,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可为相同的结构也可为不同的结构,只要最后能够连接形成外壳15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时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均既可设置在第一半壳151上也可设置在第二半壳152上,也可同时设置在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上。例如第一连接口153包括第一半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半口(图中未示出),第一半口设置在第一半壳151上,第二半口设置在第二半壳152上,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连接形成外壳15时,第一半口和第二半口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口153。上述仅为举例说明,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在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上所处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满足主体转接部12、电池转接部11和电源输入部13能够分别经由第一连接口153、第二连接口154和第三连接口155穿出即可。通过使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可拆卸连接,利于将电路板16放置在外壳15内,电路板16的安装较为方便。
66.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壳15还包括固定螺丝(图中未示出);第一半壳15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7,第二半壳15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8,第二连接孔18为螺纹孔;固定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17与第二连接孔18螺纹连接。
67.其中,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18和固定螺丝的数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一一对应即可。通过使固定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17与第二连接孔18螺纹连接,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一半壳151和第二半壳152的可拆卸连接。
6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壳15包括第一侧156、第二侧157和第三侧158,第一侧156和第二侧157相对,第三侧158和第一侧156垂直;电池转接部11位于第一侧156,主体转接部12位于第二侧157,电源输入部13位于第三侧158。
69.其中,现有技术中,当电池3的电池连接部和无人机主体2的主体连接部21电连接时,通常是电池连接部和主体连接部21接触或者插接实现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池转接器1,将电池转接器1的电池转接部11设置在第一侧156,主体转接部12设置在与第一侧156相对的第二侧157,使用电池转接器1时只需将电池转接器1放置在电池3的电池连接部和无人机主体2的主体连接部21之间,故能够使电池转接器1和电池3和无人机主体2的连接较为方便。
70.当电池转接部11与电池连接部电连接,主体连接部21和主体转接部12电连接,此时第一侧156与电池连接部以及第二侧157与主体连接部21之间的间隙较小,将电源输入部13设置在第一侧156或第二侧157较为不便,故将电源输入部13设置在第三侧158较为方便,便于电源输入部13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的电连接。
71.实施例二
7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如图3所示,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2、电池3和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转接器1;无人机主体2包括主体连接部21;电池3包括电池连接部31。
73.通过使无人机包括电池转接器1,无人机充电时无需将电池3取下,充电平台可直接通过电池转接器1给电池3供电,比起充电时需采用机械手将电池3从无人机主体2取下,实现了充电较便捷的效果。
7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无人机主体2包括机腿4,机腿4上设有导电接触片5;导电接触片5分别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以及电源输入部13电连接。
75.其中,导电接触片5指能够导电的呈片状的部件,例如导电接触片5可为金属片,具体的可为铜片。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导电接触片5的形状和材质可相应的不同,只要具有导电功能即可。无人机充电时通常为机腿4接触充电平台,通过在机腿4上设置导电接触片5,无人机停靠在充电平台上时导电接触片5与充电平台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同时导电接触片5与电源输入部13电连接,从而电源输出端输出的电能能够通过导电接触片5传输至电源输入部13,故无人机的充电较为便捷。
76.实施例三
7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无人机的充电平台,如图7所示,该适用于无人机的充电平台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无人机;如图8所示,充电平台包括平台主体6,平台主体6上设有电源输出端;平台主体6上设有归中杆7,归中杆7上设有导电接触针8,导电接触针8与导电接触片5一一对应;导电接触针8分别与电源输出端和导电接触片5电连接。
78.其中,电源输出端指用于输出电能的端,为了使无人机在充电时能够位于充电平台的指定位置,充电平台上通常设有归中结构,归中结构即为能够使无人机位于充电平台指定位置的结构,根据无人机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归中结构也会相应的不同。本实施例中归中结构包括归中杆7,通过在归中杆7上设置导电接触针8,导电接触针8与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同时导电接触针8与导电接触片5电连接,因此,电源输出端输出的电能能够通过导电接触针8传递至导电接触片5,进而给电池3充电。通过在无人机上设置导电接触片5,充电平台上设置导电接触针8,无人机停靠在充电平台上时,导电接触针8和导电接触片5电连接,充电平台便可实现对电池3的充电,故无人机的充电较为便捷。
79.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