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加热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7323发布日期:2022-04-22 11:0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加热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加热充电桩。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的充电线的收纳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置悬挂式,一种是充电桩内置收纳式,其中外置悬挂的充电线日晒雨淋并且在日常使用中高频率在地面拖动,很可能会影响充电线的外层破损,导致的漏电意外发生,另外在低温天气下,由于充电线会出现硬度会增加、表面附着结冰等现象,导致采用充电桩内置收纳式的充电线出现曲圈回收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加热充电桩。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保温加热充电桩,包括桩体外壳、充电线、电控主板以及加热组件,所述桩体外壳的一端设有供充电线伸出的出线口,所述桩体外壳的内部中空并形成内腔,所述充电线、电控主板以及加热组件均设于内腔,所述电控主板集成有控制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充电线与电控主板电连接,所述加热组件与电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电控主板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内腔上部的第一加热电阻块以及设于内腔中部的第二加热电阻块,所述第一加热电阻块以及第二加热电阻块均与电控主板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以及第二加热电阻均为热敏电阻块。
6.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加热充电桩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于内腔的下部,所述散热风扇与电控主板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加热的充电桩还包括支撑架以及底座,所述桩体外壳的底端与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设于腔体,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桩体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充电线、加热组件、电控主板以及散热风扇均设于支撑架。
8.进一步地,所述内腔还设有动滑轮组件,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电控主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线的中部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绕过动滑轮组件并从出线口伸出。
9.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还设有自动收线组件,所述自动收线组件设于动滑轮组件的下方,所述自动收线组件与动滑轮组件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能够自动检测桩体内的温度并自动加热保证桩体内的温度不低于预设值,很好地解决了由于桩体内温度过低导致充电线硬度增加、表面附着结冰等问题,使充电桩的收放线操作更顺利,使充电桩能够适用于低温严寒地区。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桩体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桩体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4.图4是图3中a-a处的放大示意图。
15.附图标记为:1—桩体外壳;2—充电线;3—电控主板;4—加热组件;41—第一加热电阻块;42—第二加热电阻块;5—散热风扇;6—支撑架;7—底座;8—动滑轮组件;9—自动收线组件;91—收线轮;92—收线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7.一种保温加热充电桩,包括桩体外壳1、充电线2、电控主板3以及加热组件4,所述桩体外壳1的一端设有供充电线2伸出的出线口,所述桩体外壳1的内部中空并形成内腔,所述充电线2、电控主板3以及加热组件4均设于内腔,所述电控主板3设有控制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充电线2与电控主板3电连接,所述加热组件4与电控主板3电连接,所述电控主板3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
18.在实际使用中,集成于电控主板3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桩体内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例如预设温度为-5℃时,集成于电控主板3的控制模块向加热组件4发出加热指令,加热组件4开始加热,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桩体内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例如预设温度为0℃时,控制模块向加热组件4发出停止工作指令,以此保证桩体内的温度不低于-5℃。本实施例可根据需要设定预设温度。
19.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能够自动检测桩体内的温度并自动加热保证桩体内的温度不低于预设值,很好地解决了由于桩体内温度过低导致充电线2硬度增加、表面附着结冰等问题,使充电桩的收放线操作更顺利,使充电桩能够适用于低温严寒地区。
2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4包括设于内腔上部的第一加热电阻块41以及设于内腔中部的第二加热电阻块42,所述第一加热电阻块41以及第二加热电阻块42均与电控主板3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以及第二加热电阻均为热敏电阻块。
21.加热电阻的可控性好,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精准的控制,并且加热电阻具有能够快速升温、热效率高的特性,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作为加热组件4使用。
22.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加热充电桩还包括散热风扇5,所述散热风扇5设于内腔的下部,所述散热风扇5与电控主板3电连接。
23.具体地,所述散热风扇5的出风口向上。当热敏电阻自动加热时,电控主板3控制散热风扇5开始工作,散热风扇5出风使热敏电阻周边被加热的空气在桩体外壳1的内腔中进行内循环,保证桩体内温度不低于-5℃并且桩体上下温度均匀。
2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加热的充电桩还包括支撑架6以及底座7,所述桩体外壳1的底端与底座7连接,所述支撑架6设于腔体,所述支撑架6的底端与底座7连接,所述支撑架6与桩体外壳1的内壁连接,所述充电线2、加热组件4、电控主板3以及散热风扇5均设于支撑架6。
25.上述结构简单紧凑、实用性强,便于充电线2、加热组件4、电控主板3以及散热风扇5的安装与设置。
26.进一步地,所述内腔还设有动滑轮组件8,所述充电线2的一端与电控主板3电连接,所述充电线2的中部与支撑架6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线2的另一端绕过动滑轮组件8并从出线口伸出。
27.在实际使用中,当充电桩闲置时,动滑轮组件8处于桩体外壳1的内腔的下部,充电线2通过动滑轮组件8收纳于桩体外壳1的内腔,需要充电时,用户根据车的位置手动拉线,同时充电线2带动动滑轮组件8往上运动,当充电线2伸出桩体外壳1的长度足够时,用户进行充电。
28.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将充电线2收纳于桩体外壳1的内腔,放线操作简单,解决了充电线2外露的问题,能够延长充电线2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桩的安全性能。
29.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还设有自动收线组件9,所述自动收线组件9设于动滑轮组件8的下方,所述自动收线组件9与动滑轮组件8连接。
30.在实际使用中,充电桩完成充电工作后,收线组件带动动滑轮组件8往下运动的同时进行同步收线。
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自动收线组件9与动滑轮组件8连接,收线操作简单,解决了充电线2收线困难的问题,能够延长充电线2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桩的安全性能。
32.具体地,所述收线组件的下端与底座7连接,所述收线组件包括连接绳(图中未示出)、收线轮91以及收线驱动组件92,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动滑轮组件8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收线轮91固定连接,所述收线轮91与收线驱动组件92的输出端连接。上述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收线功能。
3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