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2815发布日期:2022-03-23 10:4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脚踏装置。


背景技术:

2.中重型卡车的门槛处均安装有脚踏板,起辅助作用,供驾驶人员和乘员上、下车使用。
3.现有技术中的脚踏装置大都包括若干从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于门槛上的脚踏板,该脚踏装置中,由于脚踏板形成的台阶从上到下的位置属于层叠,因此驾驶员和乘员上下车时,重心不稳,容易引发摔倒事故;并且,由于安装脚踏板的需要,使得门槛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并容纳脚踏板的凹陷,凹陷的存在导致门槛外表面不够平整,在汽车行驶途中,容易增加风阻,从而增加汽车能耗。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用脚踏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人们安全上下车且减少行驶中受到的风阻以减少能耗的汽车用脚踏装置。
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用脚踏装置,包括门槛和设置于所述门槛上的脚踏组件,所述脚踏组件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脚踏和下脚踏,所述下脚踏转动设置于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之间,所述下脚踏的转动轴心线水平延伸且垂直于所述上脚踏和所述下脚踏的分布方向,所述下脚踏和所述门槛之间设置有将所述下脚踏锁定于收折工位和踩踏工位的调节组件;收折工位下,所述下脚踏的外表面与所述门槛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
7.上述技术方案的脚踏装置中,下脚踏可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之间转动,并利用调节组件锁定下脚踏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下的位置。当汽车在停车状态时,下脚踏锁定在踩踏工位,车门打开,此时方便司机和其他乘员上下车;而当汽车处于行驶过程中,下脚踏被调节组件锁定在收折工位下,收折工位下,下脚踏的外表面与门槛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如此使得下脚踏与周边零件一起形成一个连续造型外管,便于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从而减少汽车的能耗,有利于增强汽车续航能力。
8.优选的,所述下脚踏的两个表面分别为踩踏面和背踩面,收折工位下,所述下脚踏的背踩面为其外表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收折工位下下脚踏的背踩面与门槛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使得汽车由行驶状态切换至停车状态时,下脚踏向下转动,而汽车由停车状态切换至行驶状态时,下脚踏向上转动,采用该方式,使得脚踏装置结构更为紧凑。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撑杆,所述电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槛和所述下脚踏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撑杆输出端的伸缩移动,调节其整体长度,进而带
动下脚踏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之间转动,并能够将下脚踏锁定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下,方便汽车停车状态下人们上下车以及汽车行驶状态中减少风阻,降低能耗。
12.优选的,所述电撑杆设置有两个,分设于所述下脚踏的两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下脚踏的平稳状态,并增加调节组件对下脚踏的锁定作用力,保证收折工位和踩踏工位的下脚踏位置牢固。
14.优选的,所述上脚踏的周向侧壁包括朝向所述门槛内侧的内侧壁和背对所述内侧壁的外侧壁,所述下脚踏包括延伸部;踩踏工位下,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外侧壁背对所述内侧壁的一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伸部使得上脚踏和踩踏工位的下脚踏之间从上之下之间形成一个错位,保证人们上下车时重心的稳定性,避免上脚踏和下脚踏之间层叠导致上下车时因重心不稳定而引起摔倒事故。如此,方便了人们安全上下车。
16.优选的,所述门槛的外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上脚踏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槛上形成凹陷部,并将上脚踏设置于凹陷部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18.优选的,所述上脚踏一体成型于所述凹陷部的内侧壁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脚踏装置的生产成本,并方便使用。
20.优选的,所述门槛包括导流板,所述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外表面与收折工位下所述下脚踏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所述导流板背对踩踏工位下所述下脚踏的侧边为导流边,所述导流边与所述上脚踏所在的平面相交。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流板能够引导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流向,防止其流入凹陷部内,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风阻。
22.优选的,所述上脚踏水平设置和/或踩踏工位的所述下脚踏水平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上脚踏和/或踩踏工位下脚踏的角度位置,进一步方便人们安全上下车。
24.优选的,所述下脚踏的其中一个表面为踩踏面,所述踩踏面上设置有防滑件。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滑件能够增加人们脚部与踩踏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脚部发生滑动而引发事故,进而有利于实现人们的安全上下车。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用脚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下脚踏可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之间转动,并利用调节组件锁定位置,使得踩踏工位的下脚踏方便人们上下车,而收折工位的下脚踏与门槛配合使用,形成一个连续的导流面,以在汽车行驶时实现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从而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脚踏处于踩踏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脚踏处于收折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的侧视图;
31.图5是图3的正视图;
32.图中:1.门槛,1a.导流板,1aa.导流边,1b.壳体,1-1.凹陷部,2.上脚踏,3.下脚踏,3a.踩踏面,3b.背踩面,3c.延伸部,4.电撑杆,5.防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4.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脚踏装置,包括门槛1,门槛1包括壳体1b和设置于壳体1b上的导流板1a,壳体1b与导流板1a相邻的一侧设置有脚踏组件,脚踏组件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脚踏2和下脚踏3,下脚踏3转动设置于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之间,下脚踏3的转动轴心线水平延伸且垂直于上脚踏2和下脚踏3的分布方向,下脚踏3和壳体1b之间设置有将下脚踏3锁定于收折工位和踩踏工位的调节组件。收折工位下,下脚踏3的外表面与导流板1a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
35.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脚踏装置中,下脚踏3转动设置于壳体1b上,并且可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之间来回转动,并通过调节组件锁定其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处的位置。当汽车由行驶状态转为停车状态时,下脚踏3向下转动至踩踏工位(如图1所示),并由调节组件锁定其位置,方便人们通过上脚踏2和下脚踏3上下车;而当汽车由停车状态转为行驶状态时,下脚踏3向上转动至收折状态(如图3所示),并由调节组件锁定其位置,此时下脚踏3的外表面与导流板1a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即下脚踏3与导流板1a形成一个连续的造型外观,便于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从而减少汽车行驶时的能耗,有利于延长汽车续航时间。
36.如图1-图3所示,下脚踏3的两个表面分别为踩踏面3a和背踩面3b,踩踏面3a上设置有防滑件5,防滑件5为网格状;收折工位下,下脚踏3的背踩面3b为其外表面;上脚踏2的周向侧壁包括朝向门槛1内侧的内侧壁和背对内侧壁的外侧壁,下脚踏3包括延伸部3c,踩踏工位下;延伸部3c设置于外侧壁背对内侧壁的一侧。
37.在下脚踏3的踩踏面3a上设置网格状的防滑件5,能够增加踩踏面3a的粗糙度,防止人们踩在下脚踏3上后脚部打滑,引发安全事故;由于防滑件5的设置,使得踩踏面3a不易与导流板1a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因此选用下脚踏3的背踩面3b与导流板1a的外表面组合形成导流面,能够保证收折状态下产品外表面的连续平整性,从而增强导流效果,进一步减小受到的风阻,并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38.而当下脚踏3处于踩踏工位下,由于下脚踏3上延伸部3c的设计,使得上脚踏2和此时下脚踏3之间形成一个错位,在上下车时人们行进方向倾斜,与铅垂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从而保证人们的重心较为稳定,以便安全上下车,从而避免了上脚踏2和下脚踏3上下层叠后,人们上下车时人们的行进方向几乎与铅垂方向平行,使得重心不稳,容易引发摔倒事故。
39.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电撑杆4,两个电撑杆4分设于下脚踏3的两侧,电撑杆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b和下脚踏3的踩踏面3a转动连接。
40.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下脚踏3两侧的电撑杆4,使得下脚踏3转动更为平稳,且保证了下脚踏3在踩踏工位和收折工位下位置的牢固度,避免松动。
41.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b的外表面设置有凹陷部1-1,上脚踏2一体成型于凹陷部
1-1的内侧壁上且水平设置;凹陷部1-1的开口朝向导流板1a,导流板1a背对踩踏工位下下脚踏3的侧边为导流边1aa,导流边1aa与上脚踏2所在的平面相交。
42.采用上述设计,将上脚踏2水平设置并一体成型于壳体1b凹陷部1-1的内侧壁上,使得该脚踏装置结构更加简单且紧凑,方便生产,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导流边1aa的设计,有助于在汽车行驶时引导空气流动,避免空气进入凹陷部1-1内,增加风阻和汽车能耗。水平设置的上脚踏2能够方便司机和乘务人员安全上下车。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