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3232发布日期:2022-07-20 00:1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李箱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常常有乘客携带行李箱乘坐公交车,但公交车上并无固定行李箱的设施,公交车启动或者刹车时,行李箱会因为惯性倾倒,而站立的乘客又不方便一直扶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固定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内并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基板、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充气筒、气缸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夹爪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二夹爪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充气筒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所述充气筒通过气管与所述气缸连通且用于向所述气缸内充气以通过所述气缸推动所述第二夹爪在该安装基板上滑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且用于向离开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二夹爪提供回复力。
5.可选地,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安装件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平行于所述安装基板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且相对所述安装基板固定,所述安装件套设在该导向杆上,所述弹性件构造为第一弹簧且套设在所述导向杆,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在所述安装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
6.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和所述安装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夹爪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件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夹爪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安装件的两端,以使得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具有平行于所述安装基板的收纳状态和垂直于所述安装基板的伸展状态。
7.可选地,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和两个连接件,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绕过对应的安装件的端部并对应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件的相背侧。
8.可选地,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四个第一扭簧,两个所述第一扭簧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安装件的两端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一夹爪,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扭簧分别位于另一个安装件的两端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一扭簧用于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从伸展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
9.可选地,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四个大致呈直角形且与所述安装件的端部相连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表面呈弧形,且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爪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夹爪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的内表面相配合。
10.可选地,所述充气筒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分别与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充气筒的另一端铰接。
11.可选地,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踏板的铰接轴上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基板和所述踏板相抵接,所述第二扭簧用于向所述踏板提供回复力以使得所述踏板具有贴合于所述安装基板的运动趋势。
12.可选地,所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密封杆和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放气筒,所述放气筒设置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开口且呈圆台部,所述放气筒与所述气缸通过气管连通,所述密封杆穿过该开口且至少部分与所述圆台部相配合,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向所述密封杆提供向所述容纳空间外部移动的弹性力,当所述踏板回复初始位置时,所述踏板将所述密封杆向所述容纳空间内部挤压。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设置有防滑纹。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当充气筒向气缸充气且由气缸推动第二夹爪远离第一夹爪时,即增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使得行李箱可以方便地放置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在此过程中,弹性件逐渐增大对第二夹爪的回复力,当充气筒不再对气缸充气时,气缸不再推动第二夹爪,此时,弹性件可以抵紧第二夹爪使得行李箱夹紧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行李箱稳定,无需由乘客扶持,这样可以方便乘客抓牢扶手,有利于提高行车过程中乘客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夹爪处于伸展状态;
18.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遮挡板;
19.图4为图3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固定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安装轴和第二扭簧;
22.图7为图3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标:100-安装基板;110-充气筒;120-踏板;130-第二扭簧;140-安装件;141-限位块;1411-安装槽;142a-第一夹爪;142b-第二夹爪;143-安装轴;144-第一扭簧;150-气缸;161-导向杆;162-第一弹簧;171-第二弹簧;172-连接件;181-第一气管;182-第二气管;183-第三气管;1831-出气口;190-放气筒;191-圆台部;192-密封杆;193-第三弹簧;200-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参照图1-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固定装置,行李箱固定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内并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基板100、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充气筒110、气缸150和弹性件,第一夹爪142a设置在安装基板100上,第二夹爪142b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基板100上,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即形成用于夹持行李箱的夹持空间,气缸150设置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充气筒110与安装基板100连接,充气筒110通过气管与气缸150连通且用于向气缸150内充气以通过气缸150推动第二夹爪142b在该安装基板100上滑动,弹性件与安装基板100连接且用于向离开初始位置的第二夹爪142b提供回复力。
28.作为一种优选,本实施例中的行李箱固定装置适用于公交车,即本实施中的车辆可以为公交车。
29.基于此,当充气筒110向气缸150充气且由气缸150推动第二夹爪142b远离第一夹爪142a时,即增大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的距离,使得行李箱可以方便地放置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在此过程中,弹性件逐渐增大对第二夹爪142b的回复力,当充气筒110不再对气缸150充气时,气缸150不再推动第二夹爪142b,此时,弹性件可以抵紧第二夹爪142b使得行李箱夹紧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行李箱稳定,无需由乘客扶持,这样可以方便乘客抓牢扶手,有利于提高行车过程中乘客的安全性。
30.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抓牢行李箱,防止行李箱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从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脱离,还可以在第一夹爪142a的表面和第二夹爪142b的表面设置防滑纹。
31.参照图3和图6,可选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安装件140和导向杆161,导向杆161沿平行于安装基板100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且相对安装基板100固定,具体地,可以在安装基板100上设置矩形框架,从而将导向杆161设置在矩形框架内,安装件140套设在该导向杆161上,安装件140的形状不定,可以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安装件140沿垂直于导向杆161的方向延伸,弹性件构造为第一弹簧162且套设在导向杆161,第一弹簧162位于在安装件140的远离第一夹爪142a的一侧,由于安装件140可以沿导向杆161的轴线滑动,因此,由于安装件140上的第二夹爪142b就能够始终沿导向杆161的轴线方向移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相互远离时仍然能够保持正对,防止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错位,确保行李箱能够有效夹紧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
32.进一步地,导向杆161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两根导向杆161平行设置,以增加安装件140移动的稳定性。
33.可选地,第一夹爪142a、第二夹爪142b和安装件14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
夹爪142a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件140的两端,两个第二夹爪142b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安装件140的两端,并且,其中一个第一夹爪142a与一个第二夹爪142b正对,另一第一夹爪142a和另一第二夹爪142b正对,以使得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具有平行于安装基板100的收纳状态和垂直于安装基板100的伸展状态,其中,图1所示状态即为收纳状态,图2、图3、图5和图6为伸展状态,由于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分别可转动地与安装件140连接,使得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可以平行或者垂直于安装基板100,当乘客未使用行李箱固定装置时,此时,转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以平行于安装基板100,可以使得行李箱固定装置占用空间小,不挤占乘客的使用空间,当乘客使用行李箱固定装置时,转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以与安装基板100垂直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气缸150即设置在两个安装件140之间,即,气缸1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件140的侧壁连接。
34.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遮挡板200,遮挡板200设置在矩形框架上且对第一弹簧162和气缸150进行遮挡,以避免第一弹簧162和气缸150在收缩过程中意外压伤乘客,保证乘客的安全。
35.参照图4和图5,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171和两个连接件172,一个第二弹簧171和两个连接件172对应一个第一夹爪142a和一个第二夹爪142b,第二弹簧171位于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第二弹簧17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件172的一端连接,两个连接件172的另一端分别绕过对应的安装件140的端部并对应地连接在两个安装件140的相背侧,当第二夹爪142b在气缸150的作用下逐渐远离第一夹爪142a时,第二弹簧171逐渐由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拉伸,同时,第二弹簧171对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施以反作用力,这样就可以带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转动,即,可以使得处于收纳状态的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逐渐向伸展状态转换,上述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移动安装件140即可自行伸展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从而可以无需设置由动力源驱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转动的机构,可以简化行李箱固定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36.其中,连接件172可以为绳索或者钢丝绳。
37.参照图5和图6,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四个第一扭簧144,两个第一扭簧144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安装件140的两端且其两端分别与安装件140的端部和第一夹爪142a,另外两个第一扭簧144分别位于另一个安装件140的两端且其两端分别与安装件140的端部和第一夹爪142a,第一扭簧144用于使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从伸展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当第二夹爪142b逐渐远离第一夹爪142a时,第一扭簧144逐渐压缩,当气缸150放气时,与第二夹爪142b对应的安装件140开始回复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扭簧144可以使得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转动且由垂直于安装基板100的状态向平行于安装基板100的状态转动,即,通过第一扭簧144可以自行地使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回复到收纳状态,同理,使得行李箱固定装置无需设置由动力源驱动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转动的机构,可以简化行李箱固定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38.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安装轴143,安装轴143贯穿安装件140,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即套设在安装轴143上,并且,第一扭簧144也套设在安装轴143上。
39.参照图6,可选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四个大致呈直角形且与安装件140的端部相连的限位块141,限位块141的内表面呈弧形,且沿平行于导向杆16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限位块141的内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夹爪142a的端部和第二夹爪142b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141的内表面相配合,即,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分别与安装件140连接的端部构造弧形结构,限位块141可以限制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的转动角度保持在0度到90度之间,即,保证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仅在收纳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转换,保证了夹持空间的稳定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141与安装件14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在安装件140的端部剪切一部分从而形成限位块141。
41.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141开设有安装槽1411,该安装槽1411沿限位块141的内表面延伸,因此,安装槽1411也构造为弧形,连接件172的一部分即位于安装槽1411内,这样可以防止限位块141和第一夹爪142a或第二夹爪142b压紧连接件172,使得连接件172能够自由地移动。
42.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安装槽1411设置在第一夹爪142a的端部和第二夹爪142b的端部。
43.参照图7,可选地,充气筒110的一端铰接于安装基板100上,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踏板120,踏板120分别与安装基板100和充气筒110的另一端铰接,通过设置踏板120,可以方便乘客踩踏,从而轻松地对气缸150进行充气。
44.参照图6,可选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扭簧130,第二扭簧130套设在踏板120的铰接轴上且第二扭簧130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基板100和踏板120相抵接,第二扭簧130用于向踏板120提供回复力以使得踏板120具有贴合于安装基板100的运动趋势,这里的贴合并非完全贴在一起,也就是说,当行李箱固定装置未使用时,在第二扭簧130的作用下,踏板120与安装基板100之间呈较小的锐角,也即,踏板120此时并未与安装基板100平行,这样可以方便乘客用脚向下踩踏踏板120,从而通过踏板120对充气筒110的活塞杆进行压缩充气,当踩踏踏板120对气缸150充气之后,松开踏板120,在第二扭簧130的作用下,踏板120回复初始位置,使得行李箱固定装置在未使用以及夹紧行李箱的过程中不会占据更大的空间,以增大车辆内部的使用空间,避免踏板120与乘客发生磕碰。
45.参照图7和图8,进一步地,行李箱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193、密封杆192和设置在安装基板100上的放气筒190,放气筒190设置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开口且呈圆台部191,并且,从容纳空间的内部指向外部方向,圆台部191的直径逐渐变小,放气筒190与气缸150通过气管连通,气管包括第一气管181、第二气管182和第三气管183,充气筒110与气缸150之间依次通过第一气管181和第二气管182连通,第三气管183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一气管181和第二气管182连通,第三气管183的出气口1831与容纳空间连通,密封杆192穿过该开口且至少部分与圆台部191相配合,第三弹簧193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向密封杆192提供向容纳空间外部移动的弹性力,当踏板120回复初始位置时,踏板120将密封杆192向容纳空间内部挤压,也即,当乘客松开对踏板120的踩踏后,踏板120转动并与密封杆192的外端接触并推动密封杆192向容纳空间内移动,使得密封杆192不再对容纳空间进行密封,也即,密封杆192与圆台部19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连通容纳空间和外部。当行李箱从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之间取出时,第一弹簧162推动安装件140以及第二夹爪142b
回复初始位置,且第一夹爪142a和第二夹爪142b逐渐向收纳状态转换,与此同时,由于气缸150受到安装件140的作用下,气缸150开始放气且气体通过第一气管181和第三气管183进入容纳空间,并经由容纳空间向外排出。另外,当乘客踩下踏板120时,密封杆192在第三弹簧193的作用下抵紧于圆台部191,使得容纳空间与放气筒190的外部不连通,这样可以防止充气筒110内的气体经由第一气管181流向第三气管183并经放气筒190排出。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