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0927发布日期:2022-05-11 14:4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全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以及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而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和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3.而传统的充电柱的两端是可以进行工作的,但是充电柱的位置是固定住的,使用者需要通过扭转自己的车辆来对应充电柱充电的位置,在使用者频繁调整自己的车辆的过程中会影响车辆正常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充电桩,使得使用者能够自行对充电桩本体的位置方向进行调整,增加车辆充电的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全充电桩,包括固定底座以及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靠近充电桩本体的一端与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转动杆、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靠近支撑柱的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桩正常使用时,使用者拖动车辆靠近充电桩,使用者的车辆位置保持不变,而此时使用者打开驱动装置来启动转动杆的转动,在转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而此时第一锤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的转动,且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在第二锥齿轮上的支撑柱进行转动,支撑柱的转动便能够带动整个充电桩本体的转动,此时充电桩本体随着支撑柱的转动便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在充电桩本体调整至与使用者车辆对应的位置处时再关闭驱动装置来停止充电桩本体的转动,且不需要使用者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了车辆充电,同时增加了车辆充电的效率。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启动开关、与启动开关通过电性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转盘以及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用于驱动第二转盘转动,所述第一转盘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供驱动块转入的驱动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需要调整充电桩本体的位置时,使用者按动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启动开关,且启动开关可为倒顺开关,启动开关的打开能够驱动电机打开,电机的驱动带动第一转盘以及第一转盘上驱动杆进行转动,而驱动杆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块随着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驱动杆上的驱动块转入到驱动槽内,且驱动块转入到驱动槽一次便能够驱动转动杆转动一次,转动杆转动一次便能够驱动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转动一次,而此时能够带动充电桩本体进行转动,使得充电桩本体能够转动一个角度,实现对充电桩本体的方向位置进行调整,不需要使用者对车辆进行调整,只需要对充电桩本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便能够进行充电操作,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者的驱动,使得车辆的充电效率更高。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块呈圆柱体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圆柱体设置的驱动块能够方便转入到驱动槽内然后从驱动槽内转出。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万向滚珠,当所述驱动块转入驱动槽内时,若干所述万向滚珠与驱动块的表面相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块转入到驱动槽内时能够带动驱动槽内壁的若干万向滚珠的滚动,而若干万向滚珠的滚动能够促进驱动块的以及驱动杆的转动效率,进而能够保证充电桩本体在转动时效率更高。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凸弧面,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外凸弧面相配合的内凹弧面,若干所述内凹弧面与若干驱动槽呈间隔分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块从驱动槽内转出时,第一转盘的持续转动能够使得第一转盘外壁的外凸弧面逐渐地转入至第二转盘外壁的内凹弧面内,此时外凸弧面与内凹弧面紧密贴合实现第二转盘的止锁,使得外凸弧面与内凹弧面贴合在一起防止第二转盘自行转动,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在转动时更为稳定。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固定底座的一端与固定底座转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锥齿轮在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两端的支撑柱和支撑杆进行转动,支撑柱用于带动充电桩本体进行转动,而支撑杆在固定底座上进行转动,使得支撑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了充电桩本体在转动时更为稳定。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桩本体呈三棱柱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三棱柱设置的充电桩本体能够实现三个面同时进行工作,且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带动充电桩本体转动三次实现充电桩本体三个充电点进行更换,而充电桩本体的形状与驱动槽的个数相适配,进而方便驱动装置的驱动和充电桩本体的转动,驱动充电桩本体转动一次实现充电桩本体转动一个方向,同时能够增加充电桩本体的使用效率。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座呈正四棱台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正四棱台设置的固定底座稳定性较好,增加充电桩本体的稳固性。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装置的启动驱动充电桩本体
的转动,且充电桩本体能够不断地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实现对充电桩本体的方向位置进行调整,同时不需要使用者对车辆进行调整,只需要对充电桩本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便能够进行充电操作,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者的驱动,使得车辆的充电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本体和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固定底座;2、充电桩本体;3、电机;4、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支撑柱;8、支撑杆;9、第二转盘;10、第一转盘;11、驱动杆;12、驱动块;13、外凸弧面;14、驱动槽;15、内凹弧面;16、万向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置/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0.一种安全充电桩,参照图1和图2,包括固定底座1以及设置在固定底座1上的充电桩本体2,固定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靠近充电桩本体2的一端与充电桩本体2焊接固定,固定底座1上设置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2转动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转动杆4、与转动杆4焊接固定的第一锥齿轮5以及与第一锥齿轮5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动杆4转动,第二锥齿轮6与第一锥齿轮5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二锥齿轮6靠近支撑柱7的一端与支撑柱7焊接固定。
31.第二锥齿轮6远离支撑柱7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杆8,支撑杆8靠近固定底座1的一端与固定底座1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6在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两端的支撑柱7和支撑杆8进行转动,支撑柱7用于带动充电桩本体2进行转动,而支撑杆8在固定底座1上进行转动,使得支撑杆8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了充电桩本体2在转动时更为稳定。
32.充电桩本体2呈三棱柱设置,呈三棱柱设置的充电桩本体2能够实现三个面同时进行工作,且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带动充电桩本体2转动三次实现充电桩本体2三个充电点进行更换,而充电桩本体2的形状与驱动槽14的个数相适配,进而方便驱动装置的驱动和充电
桩本体2的转动,驱动充电桩本体2转动一次实现充电桩本体2转动一个方向,同时能够增加充电桩本体2的使用效率。
33.固定底座1呈正四棱台设置,呈正四棱台设置的固定底座1稳定性较好,增加充电桩本体2的稳固性。
34.参照图3,驱动装置包括启动开关、与启动开关通过电性连接的电机3、与电机3的输出轴焊接固定的第一转盘10以及与转动杆4焊接固定的第二转盘9,第一转盘10用于驱动第二转盘9转动,第一转盘10上焊接固定有驱动杆11,驱动杆11上焊接固定有驱动块12,第二转盘9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供驱动块12转入的驱动槽14,且驱动块12呈圆柱体设置。
35.驱动槽14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万向滚珠16,当驱动块12转入驱动槽14内时,若干万向滚珠16与驱动块12的表面相贴合。
36.而在第一转盘10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弧面13,第二转盘9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与外凸弧面13相配合的内凹弧面15,若干内凹弧面15与若干驱动槽14呈间隔分布。
37.工作原理:当充电桩正常使用时,使用者拖动车辆靠近充电桩,使用者的车辆位置保持不变,而此时使用者打开驱动装置来启动转动杆4的转动,在转动杆4转动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锥齿轮5进行转动,而此时第一锤齿轮与第二锥齿轮6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5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6的转动,且第二锥齿轮6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在第二锥齿轮6上的支撑柱7进行转动,支撑柱7的转动便能够带动整个充电桩本体2的转动,此时充电桩本体2随着支撑柱7的转动便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在充电桩本体2调整至与使用者车辆对应的位置处时再关闭驱动装置来停止充电桩本体2的转动,且不需要使用者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了车辆充电,同时增加了车辆充电的效率。
38.在使用者需要调整充电桩本体2的位置时,使用者按动设置在固定底座1上的启动开关,且启动开关可为倒顺开关,启动开关的打开能够驱动电机3打开,电机3的驱动带动第一转盘10以及第一转盘10上驱动杆11进行转动,而驱动杆11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块12随着驱动杆1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驱动杆11上的驱动块12转入到驱动槽14内,且驱动块12转入到驱动槽14一次便能够驱动转动杆4转动一次,转动杆4转动一次便能够驱动第一锥齿轮5以及第二锥齿轮6转动一次,而此时能够带动充电桩本体2进行转动,使得充电桩本体2能够转动一个角度,实现对充电桩本体2的方向位置进行调整,不需要使用者对车辆进行调整,只需要对充电桩本体2的位置进行调整便能够进行充电操作,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者的驱动,使得车辆的充电效率更高。
39.而驱动块12转入到驱动槽14内时能够带动驱动槽14内壁的若干万向滚珠16的滚动,而若干万向滚珠16的滚动能够促进驱动块12的以及驱动杆11的转动效率,进而能够保证充电桩本体2在转动时效率更高。
40.当驱动块12从驱动槽14内转出时,第一转盘10的持续转动能够使得第一转盘10外壁的外凸弧面13逐渐地转入至第二转盘9外壁的内凹弧面15内,此时外凸弧面13与内凹弧面15紧密贴合实现第二转盘9的止锁,使得外凸弧面13与内凹弧面15贴合在一起防止第二转盘9自行转动,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转盘10和第二转盘9在转动时更为稳定。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