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小车稳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7457发布日期:2022-04-07 04:1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小车稳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小车固定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小车稳固结构。


背景技术:

2.agv小车,是一种智能移动小车,主要应用于工厂内,运输物料在各个工位之间移动,实现智能化送料。
3.现有公告号为cn2099726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agv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在小车本体的上侧用于支撑物料,在小车本体的下侧安装有车轮;
4.在加工厂内时,通过小车本体承载物料移动至各个工位。
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6.但是存在当小车移动至某一工位时,增加机械臂或者其他工作部件在agv上进行工作时,但是由于小车无法锁定的移动,导致加工时小车存在晃动,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移动小车稳固结构,通过升降杆的转动,使得支撑组件与地面抵接,并支撑小车本体下侧的车轮脱离地面,从而使得小车本体固定。
8.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9.一种移动小车稳固结构,包括设置于小车本体下侧的四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转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小车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地面的支撑组件。
10.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分为单体支撑单元和组合支撑单元,其中两个升降杆下端之间分别设置有单体支撑单元,另两个升降杆下端共同安装有组合支撑单元。
11.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单体支撑单元包括固定于升降杆下端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沿竖直方向移动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脚垫。
12.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组合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两升降杆下端的固定平衡架,所述固定平衡架内转动设置有旋转平衡架,所述旋转平衡架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旋转平衡架下侧的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移动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脚垫。
13.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旋转平衡架上侧两端分别设置与小车本体地面抵接配合的限位垫。
14.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内转动设置有啮合的蜗轮与蜗杆,所述蜗轮与升降杆同轴固定连接。
15.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杆一端均伸出安装座且同轴固
定有从动带轮,位于同一轴线的蜗杆之间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同轴固定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相近的从动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
16.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杆一端均伸出安装座且同轴固定有从动带轮,所述单体支撑单元中均设置驱动从动带动的电机、主动带轮以及传动带,所述组合支撑单元中设置有一电机、主动带轮以及若干传动带
17.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小车本体下侧设置有用于张紧传动带的若干张紧组件。
18.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通过升降杆的转动,使得支撑组件与地面抵接,并支撑小车本体下侧的车轮脱离地面,从而使得小车本体固定;
20.2.通过个支撑单元与一个组合支撑单元形成三个方位支撑,使得小车本体能够保持固定;
21.3.组合支撑单元中固定平衡架与旋转平衡架的设置,使得四个脚垫均能与地面稳定挤压抵接,从而保证了小车本体固定时的稳定性,并同时保证了小车本体的水平度。
附图说明
22.图1是实施例一的总装示意图。
23.图2是用于展示组合支撑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24.图3是实施例二中升降总装结构的示意图。
25.图4是实施例二中升降总装结构的示意图
26.图中,1、升降杆;2、安装座;4、蜗杆;41、从动带轮;5、传动轴;51、主动带轮;6、电机;7、调节架;71、张紧轮;81、调节杆;82、脚垫;9、单体支撑单元;91、连接架;10、组合支撑单元;101、固定平衡架;102、旋转平衡架;103、平衡垫;11、传动轮;12、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移动小车稳固结构,安装于小车本体的下侧,其中包括四个安装座2,安装座2分别靠近小车本体下方的四个车轮处,并在安装座2中转动设置有一升降杆1,升降杆1的上侧与小车本体之间采用螺纹装配,升降杆1的下端则设置有支撑组件;当需要控制小车本体固定时,启动升降杆1转动,使得升降杆1相对小车本体向下移动,直至支撑组件与地面抵接,并使得小车本体下方的车轮离地,从而实现小车本体固定的目的。
30.该小车稳固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杆1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安装座2中的蜗轮与蜗杆4,其中蜗轮与升降杆1之间采用同轴固定连接,蜗杆4则与蜗轮之间啮合,通过蜗杆4的转动驱动或锁定蜗轮的转动,进而能够保证升降杆1锁定时的稳定性。
31.并且蜗杆4一端伸出安装座2,在同轴线的蜗杆4之间安装有传动轴5,在蜗杆4的端部同轴固定从动带轮41,在传动轴5的两端同轴固定主动带轮51,从动带轮41与主动带轮51之间采用皮带转动,同时设置两个电机6,两个电机6的输出端分别与其中一个传动轴5之间
传动连接,实现少量电机6控制多个升降杆1的目的。
32.同时设置有与安装座2相对固定的调节架7,调节架7上滑动安装有张紧轮71,张紧轮71用于加压从动带轮41与主动带轮51之间的皮带,从而实现扭矩的稳定传输。
33.安装于升降杆1下端的支撑组件可分为单体支撑单元9和组合支撑单元10,其中两个升降杆1地下安装单体支撑单元9,其他两个升降杆1下端共同安装一组合支撑单元10,两个支撑单元与一个组合支撑单元10形成三个方位的支撑,使得小车本体能够保持固定。
34.单体支撑单元9包括连接座以及脚垫82,连接座与升降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脚垫82的上端固定一调节杆81,调节杆81沿竖直方向滑动贯穿连接座,并通过螺母与调节杆81螺纹装配,实现调节杆81与连接座之间的固定,并且可通过转动松紧螺母,调整调节杆81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调整脚垫82的初始位置,保证四个脚垫82的初始高度相同,即保证支撑小车本体时的水平度较高。
35.组合支撑单元10包括固定平衡架101以及旋转平衡架102,固定平衡架101呈长条装,且固定平衡架101的中部用于转动安装旋转平衡架102,旋转平衡架102的中间贯穿水平的转轴有固定平衡架101连接,并将固定平衡架101的两端分别于不同的升降杆1固定连接,同时在旋转平衡架102的两端均安装有调节杆81以及脚垫82,即在小车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四个脚垫82,从而提升了支撑小车本体固定的稳定性。
36.但当实际支撑小车本体固定时,由于地面水平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使得组合支撑单元10中其中一个脚垫82先与地面抵接,然后持续保证固定平衡架101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旋转平衡架102转动,直至另一脚垫82与地面抵接,即在支撑小车本体固定时,四个脚垫82均能够稳定的与地面挤压,从而保证了小车本体的高度稳定性,同时,由于只有旋转平衡架102发生转动,固定平衡架101并未转动,进而保证了小车本体的水平度保持不变,实现操作人员能够在水平且稳定的小车本体上进行加工。
37.其中在旋转平衡架102上侧的两端还固定有平衡垫103,当小车本体移动过程中,平衡垫103与小车本体下侧挤压抵接,从而避免旋转平衡架102的晃动。
3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39.当小车本体移动至某一工位处供操作人员直接进行加工作业时,首先启动电机6,电机6通过传动轴5以及皮带方式使得蜗杆4转动,进而使得蜗轮与升降杆1转动,升降杆1与小车本体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升降杆1相对地面向下移动,直至两个单体支撑单元9中的脚垫82以及组合支撑单元10中至少一个脚垫82与地面抵接,继续驱动升降杆1转动,此时组合支撑单元10中的旋转平衡架102发生转动,直至组合支撑单元10中的两个脚垫82均与地面抵接,并且同时使得小车本体相对地面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四点稳定支撑小车本体,并保证了小车本体上侧的水平度,即保证了操作人员加工环境。
40.实施例二
41.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42.如图3和图4所示,在每个单体支撑单元9旁侧均分别设置有一电机6,电机6的转动安装有主动带轮51,在单体支撑单元9中蜗杆4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从动带轮41,主动带轮51与从动带轮41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2,通过两个电机6分别控制单体支撑单元9。
43.在组合支撑单元10旁侧单独设置有一电机6,同样的电机6的转动端安装有主动带轮51,在组合单元中有两根蜗杆4,两根蜗杆4的端部均设置有从动带轮41,并在其中一根蜗
杆4上还同轴设置有传动轮11,并在小车本体的下侧同样还设置有传动轮11,通过若干传动带12依次连接主动带轮51和两传动轮11,使得电机6能够带动其中一根蜗杆4转动,另一蜗杆4通过两从动带轮41与传动带12配合实现转动,从而实现组合支撑单元10中两升降杆1同步移动。
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5.顶升时:两个单体支撑单元9分别由电机6通过传动带12传输动力,使得升降杆1带动脚垫82进行顶升;
46.而组合支撑单元10由另一电机6通过若干传动带12将动力分别传输至两蜗杆4,这样可以使电机6带动组合支撑单元10中的升降杆1与脚垫82进行顶升。
47.若地面是水平的,四组升降杆1与脚垫82同时顶升相同高度,四个脚垫82可以完全撑地,且小车也是水平的;
48.若地面不是水平的有凹坑、凸起或者倾斜,此时组合支撑单元10中的旋转平衡架102发生转动,直至组合支撑单元10中的两个脚垫82均与地面抵接,这时若想调平的话根据车上陀螺仪的数据,三个电机6分别驱动四组升降杆1与脚垫82顶升不同的高度使得车身水平。调平时可以将整体装置看成三组升降杆1与脚垫82的顶升装置,每个撑脚的顶升高度都由一个电机6进行控制,从而可以达到调节水平的功能。
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