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挡锁装置以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2.目前,对于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为了提升其舒适性,一些车型的后排座椅的座椅靠背增加了靠背调节功能。为了节省成本,部分车型采用二挡锁的形式来调节座椅靠背,可以使座椅靠背有两个锁止位置,从而给后排乘客提供两个座椅靠背使用角度。
3.市面上现有的二挡锁结构大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布置要求空间大,且都是布置在座椅靠背的旋转中心或座椅靠背的肩部,当乘坐者需要解锁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时,需要脱离乘坐状态,站立并向后转身去解锁位于座椅靠背的二挡锁结构,进而将座椅靠背调节至理想的位置,这类锁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对乘坐者的自主调节造成了诸多不便,乘坐者不能快捷且方便的解锁并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挡锁装置以及汽车座椅,其结构简单且巧妙,能够方便乘坐者快捷地解锁并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挡锁装置,包括:
6.锁舌机构,设于座椅靠背,包括基座、转动设于所述基座的锁舌以及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锁舌之间的弹性复位件;
7.锁止机构,设于汽车车身,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可将所述锁舌锁定,以使座椅靠背锁定于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
8.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拉线以及解锁扣手,所述解锁扣手设于汽车车身且位于座椅靠背的侧方,所述解锁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解锁扣手和所述锁舌,所述解锁扣手可拉动所述解锁拉线以带动所述锁舌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锁舌脱离所述第一锁止件或所述第二锁止件;
9.其中,所述锁舌脱离所述第一锁止件后,所述锁舌可随座椅靠背相对座椅坐垫转动一定角度而被所述第二锁止件锁定。
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二挡锁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的二挡锁装置,通过在座椅靠背和汽车车身上分别设置锁舌机构和锁止机构,并通过锁舌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的锁定配合,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座椅靠背在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上的定位锁定,使得座椅靠背具有两个不同的锁定位置。此外,通过设置解锁机构,同时,将解锁扣手巧妙的设置在汽车车身上并使解锁扣手位于座椅靠背的侧方,当乘坐者需要将座椅靠背由第一挡位调节至第二挡位时,即可在座位上直接操作解锁扣手,使得解锁扣手拉动解锁拉线,进而带动所述锁舌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使得锁舌脱离第一锁止件的锁定,此时,座椅靠背脱离锁定状态,座椅靠背即可相对座椅转动角度,位于座椅
靠背上的锁舌机构即可随座椅靠背同步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锁舌转动至第二锁止件的位置即可被第二锁止件锁定,实现座椅靠背在第二挡位上的定位锁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乘坐者在乘坐状态下即可完成对座椅靠背在两个挡位的锁定调节,方便了乘坐者快捷地解锁并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提升了整个汽车座椅的操作便捷性和舒适性。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舌上开设有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当座椅靠背锁定于第一挡位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卡止于所述第一锁槽;当座椅靠背锁定于第二挡位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分别卡止于所述第二锁槽和所述第一锁槽。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锁槽和所述第二锁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的距离相等。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轴,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锁舌抵接。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舌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于所述基座,所述锁舌的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拉线连接。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汽车车身上的安装件,所述解锁扣手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解锁扣手与所述安装件之间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套设在所述销轴上。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汽车车身的安装件,所述解锁扣手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解锁扣手与所述安装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解锁扣手上开设有扣槽。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多个固定卡扣,多个所述固定卡扣可间隔布置于汽车车身或汽车座椅上,所述解锁拉线穿设于所述固定卡扣。
2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
21.座椅坐垫;
22.座椅靠背,铰接于所述座椅坐垫;
23.如上述的二挡锁装置,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座椅靠背。
2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汽车座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通过设置上述的二挡锁装置,能够实现座椅靠背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定位锁定,同时,也方便了乘坐者对座椅靠背在两个挡位的调节,乘坐者不用脱离乘坐状态即快捷地解锁并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有效提升了整个汽车座椅的操作便捷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二挡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的二挡锁装置与座椅靠背以及汽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锁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解锁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固定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锁舌机构100;基座110;安装轴111;锁舌120;第一锁槽 121;第二锁槽122;弹性复位件130;解锁机构200;解锁拉线210;解锁扣手220;扣槽221;安装件230;固定卡扣300;过孔310;座椅靠背 400;第一销轴500;c柱600。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8.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0.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挡锁装置,包括锁舌机构100、锁止机构(图中未示出)以及解锁机构200。其中,锁舌机构100设于座椅靠背,锁舌机构100包括基座110、转动设于基座110 的锁舌120以及设于基座110与锁舌12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130。
41.锁止机构设于汽车车身(图中未示出),锁止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锁止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锁止件(图中未示出),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可将锁舌120锁定,以使座椅靠背锁定于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
42.解锁机构200包括解锁拉线210以及解锁扣手220,解锁扣手220设于汽车车身且位于座椅靠背的侧方,解锁拉线210的两端分别连接解锁扣手220和锁舌120,解锁扣手220可拉动解锁拉线210以带动锁舌120相对基座110转动,以使锁舌120脱离第一锁止件或第二锁止件。
43.其中,锁舌120脱离第一锁止件后,锁舌120可随座椅靠背相对座椅坐垫转动一定
角度而被第二锁止件锁定。
44.需要说明的是,在锁舌机构100中,弹性复位件130可为弹簧或扭簧,弹性复位件130优先为扭簧,基座110可设置一供扭簧套设的安装轴 111,扭簧套设在安装轴111上且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基座110和锁舌120 抵接,不难理解的是,当解锁扣手220松开解锁拉线210时,锁舌120即在弹性复位件130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与第一锁止件或第二锁止件锁定配合的状态,即弹性复位件130起到对锁舌120的复位作用。
4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与本技术的二挡锁装备配合使用的汽车座椅中,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是转动连接的,座椅靠背可通过转轴或铰链与座椅坐垫枢接,使得座椅靠背脱离锁定状态时能够相对座椅坐垫转动,进而使座椅靠背带动其上的锁舌机构100以及锁舌120往返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之间,以使座椅靠背上的锁舌120分别被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锁定而处于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
46.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锁止机构中,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均可为锁杆或锁柱等直线结构件,为了更好的匹配锁舌120随座椅靠背相对座椅坐垫转动的弧形运动轨迹,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之间的连线相对汽车车身的底面倾斜,即可以理解成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之间的连线相对底面倾斜。
47.还需说明的是,在解锁机构200中,为了进一步方便乘坐者操作解锁扣手220,解锁扣手220可以固定于汽车车身的c柱600(位于汽车车身并处于汽车座椅侧边的钣金件)上,当然,解锁扣手220也可以固定在座椅坐垫的侧边,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乘坐者在乘坐状态直接操作解锁扣手220实现对操作解锁扣手220锁定挡位的调节。
48.解锁扣手220可为按压式扣手,也可为提拉式拉扣,还可以为电子扣手或电磁扣手,解锁扣手22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仅需满足其可以对解锁拉线210实施拉动、释放的动作即可。
49.本技术的二挡锁装置,通过在座椅靠背和汽车车身上分别设置锁舌机构100和锁止机构,并通过锁舌120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的锁定配合,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座椅靠背在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上的定位锁定,使得座椅靠背具有两个不同的锁定位置。
50.此外,本技术的二挡锁装置通过设置解锁机构200,同时,将解锁扣手220巧妙的设置在汽车车身上并使解锁扣手220位于座椅靠背的侧方,当乘坐者需要将座椅靠背由第一挡位调节至第二挡位时,即可在座位上直接操作解锁扣手220,使得解锁扣手220拉动解锁拉线210,进而带动锁舌120相对基座110转动,使得锁舌120脱离第一锁止件的锁定。此时,座椅靠背脱离锁定状态,座椅靠背即可相对座椅转动,位于座椅靠背上的锁舌机构100即可随座椅靠背同步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锁舌120转动至第二锁止件的位置即可被第二锁止件锁定,实现座椅靠背在第二挡位上的定位锁定。
51.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乘坐者在乘坐状态下即可完成对座椅靠背在两个挡位的锁定调节,方便了乘坐者快捷地解锁并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提升了整个汽车座椅的操作便捷性和舒适性。
52.参见图3和图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舌120上开设有第一锁槽121和第二锁槽122,当座椅靠背锁定于第一挡位时,第一锁止件卡止于第一锁槽121;当座椅靠背锁定于第二挡位时,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分别卡止于第二锁槽122和第一锁槽121。第一锁槽121和第二锁槽 122均可为u形槽,此时,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均为锁杆或锁柱,u 形
槽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之间的连线,u形槽的形状设置能够使锁舌120更顺畅地相对基座110转动,进而转动脱离第一锁止件或第二锁止件。
53.再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需要理解的是,当乘坐者需要将座椅靠背由第一挡位调节为第二挡位时,乘坐者即可操作解锁扣手220,使解锁扣手220拉动解锁拉线210进而带动锁舌120相对基座110逆时针转动,使得锁舌120上的第一锁槽121转动脱离第一锁止件,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复位件130在锁舌120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座椅靠背脱离第一挡位的锁定状态,乘坐者即可依靠自身背部对座椅靠背向后的推力使座椅靠背相对座椅坐垫向座椅靠背的后方转动,在这个过程中,解锁扣手220通过解锁拉线210保持对锁舌120的束缚状态,以使锁舌120与座椅靠背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使得锁舌120仅有跟随座椅靠背同步转动的运动自由度,座椅靠背转动一定角度后锁舌120上的第二锁槽122的内壁恰被第一锁止件止挡,此时,座椅靠背无法继续转动,乘坐者即可再次操作解锁扣手220,使得解锁扣手220松开对解锁拉线210以及锁舌120的束缚,锁舌120以及解锁拉线210在弹性复位件130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锁舌120相对基座110转动复位过程中,锁舌120上的第一锁槽121和第二锁槽122分别转动套至在第二锁止件和第一锁止件上,使得第二锁止件和第一锁止件同步地对锁舌120锁定,此时,整个座椅靠背即处于第二挡位的锁止状态。
54.显然,通过第一锁槽121和第二锁槽122的巧妙设置,能够使得座椅靠背处于第二挡位时,第二锁止件和第一锁止件同时对锁舌120锁定,保证座椅靠背处于第二挡位时的稳固性。
55.此外,为了保证座椅靠背准确且稳固的在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之间的切换调节,第一锁槽121和第二锁槽12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的距离相等,同时,也进一步确保了座椅靠背处于第二挡位时的稳固性。
56.再参见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舌120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500铰接于基座110,锁舌120的另一端与解锁拉线210连接。通过将锁舌120铰接于基座110上,使得解锁扣手220拉动解锁拉线210进而带动锁舌120围绕第一销轴500转动,增大锁舌120相对基座110转动的转动角度,保证锁舌120能够完全脱离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
57.参见图5和图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200还包括固定于汽车车身上的安装件230,解锁扣手220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安装件 230,解锁扣手220与安装件230之间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套设在销轴上。乘坐者需要操作解锁扣手220来切换座椅靠背的锁定挡位时,即可手动向上扣起解锁扣手220,使得解锁扣手220绕第二销轴转动,进而实现解锁扣手220拉动解锁拉线210的目的。乘坐者松开解锁扣手220,解锁扣手220即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带动解锁拉线210复位至初始位置,此处的复位扭簧即起到对解锁扣手220以及相应的解锁拉线210自动复位的作用。
58.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安装件230可通过螺钉或挂钩可拆卸地固定在汽车车身上,方便汽车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解锁扣手220的位置,安装件230的中部设有避让腔体,以给解锁扣手220围绕第二销轴转动提供足够的避让空间,避免安装件230与解锁扣手220碰撞而影响解锁扣手220的正常转动。
5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200包括固定于汽车车身的安装件 230,解锁扣手220滑动安装于安装件230上,解锁扣手220与安装件230 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通过上述设置,乘坐者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解锁扣手 220使其相对安装件230滑动,进而实现解锁扣手
220拉动解锁拉线210 的目的,同理,当乘坐者松开解锁扣手220后,复位弹簧即起到对解锁扣手220以及相应的解锁拉线210自动复位的作用。
60.此外,再参见图5和图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扣手220 上开设有扣槽221,以此方便乘坐者手动操作拉动或滑动解锁扣手220。
61.再参见图1、图2和图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固定卡扣300,多个固定卡扣300可间隔布置于汽车车身或汽车座椅上,解锁拉线210穿设于固定卡扣300。不难理解的是,固定卡扣300可通过铆钉或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在汽车车身或汽车座椅,固定卡扣300内具有供解锁拉线210穿设的过孔310,且可将固定卡扣300设置成弹性卡扣,使得固定卡扣300上的过孔310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解锁拉线210。装配解锁拉线210时,即先将解锁拉线2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解锁扣手220,解锁拉线21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卡扣300上的过孔310后连接于锁舌 120。通过固定卡扣300的设置,不仅能够校正解锁拉线210的形状,使得解锁拉线210在解锁扣手220的作用沿一个特定轨迹运动,确保锁舌 120运动的精确度,同时,还有效避免了解锁拉线210在汽车车身上分布凌乱。
62.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坐垫、座椅靠背400以及上述的二挡锁装置,其中,座椅靠背400铰接于座椅坐垫,锁舌机构100上的基座110固设于座椅靠背400。
63.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通过设置上述的二挡锁装置,能够实现座椅靠背 400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定位锁定,同时,也方便了乘坐者对座椅靠背在两个挡位的调节,乘坐者不用脱离乘坐状态即快捷地解锁并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有效提升了整个汽车座椅的操作便捷性和舒适性。
6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多个上述的汽车座椅,显然,也具备上述汽车座椅同样的技术效果。
65.以上,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